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地下储气库天然气运移的等效渗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含水层型地下储气库水平尺寸远大于垂向尺寸的特点,建立含水层型地下储气库天然气运移的等效渗流模型.所建模型通过垂向积分并沿储层垂向高度平均将复杂的含水层型地下储气库三维渗流问题简化为二维平面问题.利用所建模型计算中国某拟建封闭含水层型地下储气库注气后储层含气饱和度和储层压力的变化,对比所建模型与传统三维渗流数学模型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建立有边界的二维与三维无序结构的数学模型,证明了Voronoi网络的全萌性与无隙性定理,给出判定皮肤细胞核的有效算法,用数学方法解决有界Voronoi网络的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3.
考虑含水层非稳定流的弱透水层-维固结解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一维固结理论,采用抽水条件下含水层非稳定水位作为弱透水层固结边界条件,建立含水层抽水引起相邻弱透水层固结的数学模型,利用分离变量法,提出弱透水层的孔隙水压力和固结变形的解析公式,对比分析非稳定孔压和定孔压边界条件下弱透水层的固结发展规律.结果表明:考虑含水层非稳定流的弱透水层一维固结解较真实地反映抽水期间弱透水层中孔压消散和固结变形规律,为含水层抽水条件下弱透水层固结问题的合理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利用二叉树表达二维实体布局问题,得到一个完全自动的二维实体布局算法,算法的复杂性O(n),其中n是区域树的结点数;提出了区域树面积因子,子树正方形、正方形子树新概念,给出了一个精美的旋转区域树的方法,证明了若干基本定理。  相似文献   

5.
长江流域水污染的现状以及相关立法建议和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新的调查监测表明,尽管长江流域总体水质尚可,但干流及一些较大支流岸边水域污染严重,湖泊富营养化突出,水污染事故频繁,污染有向城市下游转移的趋势。专家坦言:长江流域水污染发展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遏制。虽然近几年国家加大对水污染的治理力度,流域各省市也相应了一些水资源保护措施。但由于立法和监管工作滞后,水污染治理投入不足,长江水环境恶化未得到根本的好转,流域水污染呈发展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为此,专家呼吁针对长江水污染状况,除采取治污措施外,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利用立法和加强监管等预防性措施,以保护长江的水资源。本文通过对长江流域水污染的分析,结合实际,认为制定统一立法有其现实的合理性,并对立法的可操作性进行了一些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圆形坑道各向异性稳定渗流的一个解析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层状分布土体中的坑道渗流,建立一个均质、各向异性稳定渗流的数学模型,采用坐标变换法,推出等效潜水层中圆形断面水平坑道二维稳定渗流场的流量、水头及流函数公式,定义ε为参数系数各向异性率,以表达含水层在各渗流主轴方向上渗透性的差别,量纲为1化算例证明了该解析解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分析水污染传播问题二维数学模型的两种计算格式 :显格式和隐格式 ;证明其相容性、稳定性和收敛性 .并给出数值例子 .  相似文献   

8.
对于二维Helmholtz方程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积分核级数展开的多极边界元方法,推导证明了二维Helmholtz方程的多极展开定理,给出了多极边界元法计算公式和计算过程,分析了截断误差,说明截断误差可由截断项数控制,并给出一个可广泛应用于实际计算的截断项数的近似表达式。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一个熔解过程数学模型对应的抛物型方程,利用Schauder不动点定理和极值原理证明了方程在其边界上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10.
粉煤灰混凝土二维、三维碳化深度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快速碳化试验,研究了不同粉煤灰掺量(0%,20%,40%,60%)下高性能混凝土一维、二维和三维碳化深度;定义了二维和三维碳化的交互系数;分析了二氧化碳扩散时间依赖性系数n和二维、三维交互系数K;推导了包含n和K的二维和三维碳化数学模型.实验表明,混凝土的二维、三维碳化具有一个明显的交互作用;交互系数服从经时衰减函数;通过傅立叶级数展开多维扩散交互系数,可求解基于Fick第一扩散定律的二维和三维碳化寿命预测的数学模型.通过对苏通大桥箱梁部位结构混凝土寿命进行预测,其一维、二维和三维预测寿命分别为1 595年、882年和758年,二维和三维碳化寿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海洋和大江(河)从整体上看蕴藏着较大的环境容量,特别离岸水体还没有得到合理利用。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江,水深、流速大。常州市城市污水有条件地潜没、多孔排入长江不仅能解决常州市水环境问题,而且治理费用也将降低。本文分别用二维潮变流动方程、二维潮变扩散方程建立常州市城市污水排放江段流场、浓度场数学模型。在实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流场计算;根据近、远期规划的污染物发生量。对COD浓度分布进行了预测,由模拟计算结果,得出城市污水排江方案是可行的结论。本文应用隐式破开算子法进行流场、浓度场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12.
以广东省大宝山多金属矿区作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磁化率监测指标的探索研究。选择两个尾矿库、尾矿废水汇入河流的上游土壤、中游土壤以及未污染土壤分别进行磁化率测试。发现在尾矿库中,细粒沉积物中磁化率值高于粗粒,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磁化率显著高于未污染土壤。在污染河流沉积物和土壤剖面,随沉积物从土壤向底部粗砂过渡,下部粗粒沉积物的磁化率大于上部土壤,这一变化特征说明大宝山地区的原生污染可能更为严重。研究证明磁化率可以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的替代性指标。  相似文献   

13.
以汾河水域太原段水体为监测对象,共选取6个采样点,测试了各采样点的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分离了99株好氧异养菌,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测出了质粒菌的比例.结果表明:质粒检出率与水体的污染程度密切相关,在清洁河段中,质粒检出率为5.97%,而在污染段质粒检出率达到25%.通过相关分析得出,质粒检出率与水体COD呈极显著相关,与水体总硬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总氮呈显著负相关,与水体中铁离子和总磷的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了模拟计算研究区长江沿岸污染带的污染负荷量,应用有限体积法及通量向量分裂方法(FVS)建立了考虑非点源影响的平面二维水环境数学模型;同时对水源地河床演变和岸线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岸线污染负荷总量超标,水源地受岸源污染较重;水源地近期萎缩较快,河床处于淤积阶段.  相似文献   

15.
利用NCEP/NCAR和FNL再分析资料,并结合长三角城市群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探讨了2014年1月18—25日长三角城市群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的气象成因以及污染物路径分析。结果表明,污染期间随着相对湿度和PM2.5浓度的升高,大气能见度明显降低。2014年1月影响我国的东亚冬季风势力偏弱,导致重污染期间冷空气活动偏弱;此外,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限制垂直运动的发生、发展。上述因素有利于长三角地区污染物在近地面层堆积,导致重污染天气的发生发展。污染物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扩散。低空气温低时,不易形成对流,促使污染物在长三角地区堆积。HYSPILT模式模拟显示污染物主要来自山西、河北一带,以平流和弱辐散的方式向长三角地区输送。大气化学模式WRF-Chem可较好地模拟出PM2.5浓度的变化过程,可用作长三角城市群重污染天气预报的业务模式。  相似文献   

16.
应急调水对太湖北部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太湖为研究对象,采用Delft3D模型建立了太湖湖区的二维水动力模型,利用2007年太湖污水团事件有关数据进行了验证计算.在SE向3 m·s-1风况下,运用此模型,对太湖湖区不同的调水方案进行了模拟,对比分析了各方案对贡湖取水口处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E向3m.s-1风况下,望虞河枢纽进水流量越大,对污染物的应急去除效果越好,而增加太浦闸出水流量的效果甚微;贡湖水厂新取水口相比旧取水口,在地理位置、补给水源等方面占优.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水位动态演化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分析了2005~2013年各影响因素对上海市外环线内侧陆域各承压含水层最高水位和水位最大变幅的影响,发现全年降水量、地表水年径流总量、长江干流年过境水资源总量、第Ⅲ承压层地下水实际人工回灌量等对其都没有显著影响;太湖流域年过境水资源总量与其存在显著的中度正相关关系;地下水实际人工回灌量对其影响非常显著,属于强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三峡库区渗漏水对长江下游地区的影响,根据长江径流量的时空分布变化、三峡库区的地质构造、区域水量平衡等,分析长江下游地区地下水的污染源头。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存在深部断裂和暗河系统,库区渗漏水可能通过深部循环通道向长江下游和流域外排泄;长江下游的地下水污染源头不仅包括源区污染、采矿业污染、农业污染、城市生活和工业固废污染,还包括通过深部循环通道的上游污水排泄;上游的水源保护对下游的地下水污染治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采动影响下煤层覆岩承压含水层水位变化预测模型,根据采矿岩层移动与覆岩破坏理论,基于地下水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基于地下水稳定运动、非稳定运动两种井流方程的覆岩承压含水层水位采动变化数学模型。结合大平煤矿三台子水库下N1S2综放开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及水文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动影响下承压水的运动为非稳定运动,对应建立的数学模型能更好地拟合覆岩承压含水层水位变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