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史.古代史编》是按照世界古代史的时间断限,以全球史观的视野,来选择对世界历史和世界文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中国史内容。对于《古代史编》中编写的中国史内容教授要详略得当,充分利用现有研究成果,才能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位置和作用,从而使学生具备全球史观。  相似文献   

2.
一个时代的教材反映一个时代的学术观念与认知。周一良、吴于廑主编的《世界通史·近代部分)、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刘新成、刘北成教授主编的新版《世界史·近代卷)三种标志性教材体现了时代需要和认知的变化。新版《世界史·近代卷》可以视为中国史学界为全球化时代“需要”而努力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高校世界历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面对世界一体化进程和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高师院校世界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世界史教学改革中深入探讨和研究文明史观,从文明演进的角度去审视历史、认识历史、研究历史,使世界史成为透视人类文明整体发展的史学.文明史观具有整体性、延续性、时代性、融合性的特点.在高校世界历史教学和改革中,文明史观地位重要、作用突出,值得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最近3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与现代化进程,中国学界对世界历史的研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取得了可喜的进步:除传统的阶级斗争电观外,现代化史观(以罗荣渠教授为代表)、整体史观(以吴于廑教授为代表)、全球史观(以刘新成教授为代表)、文明史观(以刘宗绪教授为代表)等新世界史观,与时而兴,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5.
当代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在《■章世界史》的第四章《幸存者》中,通过女性视角表明其对物种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男性中心主义的批判以及对主流生态女性主义价值观的肯定。展现了巴恩斯对地球生态的深切关怀,也反映了他对现实过于悲观、对过去过于浪漫化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现代史纲》已经列入高校德育课程体系,而世界史的德育价值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世界史教学能够提升德育教育的效能,有利于站在世界的高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提高对世界多元化发展规律的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7.
蒋国维、向群、唐同明三位讲师主编,四川大学、云南大学等西南地区十一所高等院校教师协作编写的《世界史纲》上册已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叙述了上古、中古、近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可作为高等院校及师专、电大、函大、党政干部培训班的世界史教材。唐同明担任主编之一的《非洲通史》,也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8.
中国世界史编撰历程可以分为六个阶段,从早期域外历史知识介绍、国外世界史专著编译、世界史编撰的最初尝试,经过建国后世界史编撰的全盘苏联化、新时期"整体世界史观"编撰模式的探索,直到今天多元化编撰模式初步形成。中国世界史编撰历程是与中国世界史学科从孕育、雏形构建、初步形成,再经过艰难转型直到今天初步成熟的发展过程相对应的。  相似文献   

9.
《侯马盟书·字表》在侯马盟书摹本的基础上,对盟书的字形做了初步整理和研究,共收单字327个。对《侯马盟书·字表》进行校订,是对侯马盟书文字考释成果作的一次全面的新的检讨。  相似文献   

10.
世界史教科书的编纂是世界史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教科书编纂呈现出总结的趋势,世界当代史的编纂开始纳入学界视野,出现了以周谷城《世界通史》为代表的优秀的世界史教科书。  相似文献   

11.
两唐书《杜甫传》都给予了杜甫相当高的评价。比较而言,《新唐书·杜甫传》对材料取舍更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倾向性,评价也较为客观全面,对杜甫也更加推素,从中能看出《旧唐书》重文、《新唐书》重质的不同文学史观。  相似文献   

12.
《汉书·五行志》记述自春秋至西汉末年自然灾异现象和汉代儒生与方士对灾异的阐释。因该志所记内容充斥大量五行灾异思想,使该志自著述以来受到历代诸多学者评判,但因《汉书·五行志》是班固对当时社会意识的记述,历代学者也认为该志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历代关于《汉书·五行志》研究的一些问题,并对有关研究论著作了评论。  相似文献   

13.
“世界当代史”的研究、撰述和教学需要一个合理的相对稳定的体系.依据当代世界的“全球化”趋势和史学观念变化的现实,现今“世界当代史”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两个重要原则:一是“全球史观”的指导;二是反映当代世界历史的“半全球化”状态这一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4.
《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图书目录,从学术源流、编纂依据、编撰方法以及分类体系和著录体例几个方面对《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进行对比分析,探求传统目录学的发展轨迹以及两《志》在目录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提出了一对新的哲学概念:"世界"和"大地",其对艺术作品之构成的追问及"大地""世界"概念对艺术作品之审美要求与《文心雕龙·隐秀》中的"隐秀"思想相契合,对后世文论的影响呈现出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体现出人类对艺术审美的共通追求。由此比较尝试探寻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及中西文论的对话之路。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史学家梁启超先生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所著的《中国历史研究法》和《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是我国最早的具有史学概论性质的著作,也是半个多世纪来具有很大影响的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论专著。书中涉及到对历史人物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有许多独到见解。本文试图就此略加述评,有解释不当之处,请各位史学同仁予以批评指正。 梁启超研究历史人物所持的历史观的核心是英雄史观。正如他指出的,“罗素曾言:‘一部世界史,试将其中十余人抽出,恐局面或将全变。’此论吾侪不能不认为确含一部分真理。试思中国全部历史如失一孔子,失一秦始皇,失一汉武帝,……其局面当问如?佛学界失一道安,失一智,失一玄奘,失一慧能,宋明思想界失一朱熹,失一陆九渊,失一王守仁,清代思想界失一顾炎武,失一戴震,其局面又当何如?其  相似文献   

17.
江晓原总主编:《中国科学技术通史》(五卷本),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年12月,总定价2980元。我讲'科学技术通史'课程,推荐教材为麦克莱伦第三的《世界科学技术通史》,原因有四:科学和技术并重、东西方兼顾、文明史观、生态视角。其原书名为《世界史上的科学技术》(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World History),第二版中译本面世时,被冠以'通史'名头,居然大卖,也被许多院校列为科技通史课的教科书,'通史'之魅力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8.
对戴维·洛奇经典之作《小世界》进行文学文体学分析,从词汇特征、修辞手段、语境与衔接这三个层次切入,对该小说的语言进行多方位的透视,探讨作家如何通过语言选择来表达作品的主题意蕴,实现其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胡安·鲁尔福是墨西哥当代著名作家,享有世界声誉。本文通过对其代表作《佩得罗·巴拉莫》的分析,说明其创作的历史感和创作上的独树一帜。佩得罗的形象是一个典型的墨西哥“卡西克”,作者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深刻地揭示了墨西哥革命前后农村的历史现实。  相似文献   

20.
《已知的世界》是爱德华·P·琼斯的代表作。小说主要描述了内战之前美国南方存在的黑人拥有奴隶的现象。作者从黑人的角度描写和分析了种族歧视问题,并深刻探讨黑人奴隶是如何寻求自身身份的。在白人奴隶主的影响下,亨利选择了认同于白人奴隶主而非黑人同胞。他立志成为一个善良的奴隶主,然而最终背弃了他的黑人性,变得同白人奴隶主一样残忍。因此,亨利不仅疏离了黑人同胞的情感,也无法为白人社会所接受,身份构建宣告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