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10年7月19日安阳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安俊 《河南科学》2011,29(9):1076-1080
利用天气图资料、物理量场、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气象资料,对2010年7月19日安阳区域一次典型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进而对我市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的特征进行总结,得出以下结论:①造成此次区域性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其西北侧的西风带低槽和西南低涡,属于典型的北槽南涡型暴雨天气类型.低槽引导西南低涡东北上,...  相似文献   

2.
利用湘北地区18个气象观测站1968—2018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检验、保证率和重标极差(rescaled range,R/S)分析等方法,分析并预测该地区暴雨过程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80%保证率下,湘北地区4月14日之前出现首场暴雨过程,11月8日之前出现末场暴雨过程,末场暴雨比首场暴雨落区更加均匀,且近51年末场暴雨日期显著推后,湘北地区暴雨过程发生期显著延长;②湘北地区暴雨过程在各个月份都有出现的可能,其中6—7月为多发月份,但暴雨过程尤其是较强暴雨过程不仅容易出现在夏季,出现在11月的概率同样很高;③湘北地区暴雨过程的覆盖范围、综合强度显著增加,较强暴雨的过程次数、持续时间、综合强度显著增加,并且在7月向极端化方向发展最显著;④首场暴雨日期未来变化较小,而末场暴雨日期将继续推后,暴雨发生期将继续延长,未来湘北地区暴雨过程的发生次数和持续时间将会继续增加,较强暴雨过程次数、持续时间和综合强度将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3.
2009年春季山西省东南部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鹏娟  程海霞 《太原科技》2010,194(3):66-67,73
利用Micaps系统下常规资料、云图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物理量场,对2009年5月9-10日发生在山西省东南部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500hPa的西风槽东移加深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大尺度环流背景,低层的切变是暴雨产生的主要影响系统,散度、垂直速度、能量场等物理量的垂直分布有利于暴雨产生.暴雨发生在切变线前部,中尺度系统是强降水形成的直接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4.
新疆夏季两场暴雨天气过程的前期环流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威 《科技资讯》2008,(29):117-118
2007年7月中旬(15日至18日)和下旬(26日至29日)新疆出现了两场暴雨天气过程,中旬暴雨过程的强度和范围明显强于下旬暴雨过程。中旬的暴雨过程由南支副热带低值系统和中亚低槽系统共同作用产生,下旬的暴雨过程由中亚低槽的缓慢东移造成。暴雨发生前期南亚高压的东西震荡和明显调整,是新疆夏季暴雨出现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94.6”与“94.7”华南致洪暴雨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比分析了1994年6月和7月华南地区两场造成建国以来最大灾害的致洪暴雨,它们具有不同的空间特征和影响系统.“946”暴雨期间副高位置偏南,暴雨是中低纬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947”暴雨期间副高位置偏北,暴雨主要是由低纬热带系统作用所造成  相似文献   

6.
针对2009年8月20—21日发生在山西省中部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运用地面和高空常规观测资料,结合卫星云图以及micaps提供的数值预报产品,对造成此次暴雨天气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物理量场演变以及卫星云图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为此类天气过程的预报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11年8月2627日石河子垦区产生大-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和各种物理量场特征和卫星云图演变实况,地形地貌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大27日石河子垦区产生大-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和各种物理量场特征和卫星云图演变实况,地形地貌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大雨是在非常有利的两脊一槽环境场中主导系统发展稳定,极地冷空气较强,高空锋区强,副热带强盛的情况下发生,地面冷锋和中尺度扰动及有利地形的叠加作用是这次大暴雨发生的触发机制,稳定少动的暴雨云团的持续影响是这次特大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大暴雨是在中低层对流不稳定,高能舌和低层暖平流,高层冷平流以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上升运动区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运用常规天气图以及数值预报产品,结合卫星云图和D opp ler雷达回波资料,对2009年"4.19"暴雨天气过程中天气系统演变及其物理量场进行分析,意在了解此次暴雨过程的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9.
 应用低通滤波器分离天气尺度和次天气尺度的运动,对云南罗平地区的一次单点性暴雨过程的各种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发现天气尺度的系统为次天气尺度的系统提供了暴雨发生的适合的环境场,而次天气尺度的系统是导致罗平地区单点性暴雨发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温州市CINRAD-SA雷达站因其较好的地理位置,详细探测了在有效观测范围内云娜台风发展、演变、近海加强加速、登陆及西行衰亡的全部过程。利用其获取的强度场与速度场资料,结合台风定位资料及自动站雨量资料,分析了台风加强及特大暴雨时段的多普勒雷达强度场、速度场特征,发现多普勒雷达能捕捉到远距离台风的加强信息。这次台风造成了浙江省多场暴雨过程,多普勒速度场资料揭示了在台风这一暖心低压的背景下,高空西南急流的脉动、高空辐散的加强、台风北侧弱冷空气的触发与特大暴雨的良好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从大气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诊断入手,结合FY-2C云图及其产品等探测资料,分析了晋城市“7·29”致洪暴雨的成因和特征,为今后预报致洪暴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11年6月14日20时-6月15日11时,由于08时500hpa高原东部有低涡车移,宜昌一芷江一贵阳有切变南压,以及02时越过秦岭的地面冷锋共同影响,邵阳市区普降大暴雨与特大暴雨,其中新邵县184.6mm、邵东县170.6mm、邵阳市99.5mm、邵阳县124.8mm、隆回县110.7mm.通过对“11615”大暴雨与特大暴雨过程某些特理量的计算分析.为以后大暴雨过程的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与低空急流相伴的暴雨天气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98年5月~2002年5月7例与低空急流相伴的云南全省性暴雨过程进行了合成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临近暴雨发生时,西南低空急流的形成应是云南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暴雨天气通常出现在低空急流北侧风矢呈气旋性弯曲、风速递减的梯度十分明显的区域内;低空急流对于水汽和能量的输送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所需要的大量水汽,另一方面又使得暴雨区低层大气增湿增暖,从而引起对流不稳定加强,为暴雨的发生提供大量的不稳定能量.湿位涡分析表明,暴雨发生前,冷暖空气在云南交汇,使大气温湿结构发生变化,θe等值面坡度加大,当低空急流移向对流不稳定区时,便有气旋性涡度剧烈发展,导致暴雨天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一次天津地区暴雨过程的中小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NCEP再分析资料、雷达资料以及地面自动站每小时资料对2005年6月28-29日发生在天津地区的局地暴雨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低空急流耦合是暴雨发生发展的有利背景,由天津市西南方向移来的中尺度系统与市区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共同作用是产生这次局地暴雨天气的直接触发机制。天津市区的局地条件在这次局地降水的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陕西省2003年7月15日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发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暖湿气流和新疆冷空气是这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充沛的水汽输送、能量的积聚和强烈的上升运动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分的条件,700 hPa和850 hPa的低涡、切变线、地面倒槽是暴雨形成的触发机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涡度场和散度场互耦;特强散度柱出现早于强涡度柱,而深厚的强气旋性涡柱则几乎与暴雨最强盛时期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16.
潜热对梅雨系统降水功能的调整—数值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数值试验的方法,讨论了梅雨降水潜热对梅雨系统降水功能的影响.有无潜热的对比试验表明:与梅雨强降水伴随的潜热变温场能引起雨带内外不同层次诸多天气系统的强度和位置变化,造成各系统间相互配置状况的一系列调整,并使整个梅雨环流系统降水功能增强,从而构成潜热对梅雨降水多途径影响形式.  相似文献   

17.
地形对对流天气和暴雨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地形对对流天气和暴雨的作用,作为地方性灾害天气预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On July 20~21, 1998, a torrential rain with 24-hour rainfall of 286 mm occurred in Wuhan, Hubei Province of China. In this study, a three-dimensional variationa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 developed at the Fifth-Generation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Mesoscale Model (MM5) along with conventional rawinsonde sounding and surface observation is used for modeling the heavy rain. It successfully incorporates observational data of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wind, and provides an optimal analysis being in favor of the formation of heavy rain. The 24-hour rainfall predicted by the new scheme is 109 mm rather than 2.5 mm forecasted by control experiment. Furthermore, the forecasted accuracy of location and time-variation of hourly rainfall reproduced by this model is also improved. Keywords:variational data assimilation, torrential rain, numerical modeling.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贵州七星关区大河乡岔沟泥石流形成条件作研究,从地形地貌条件,水源条件,物源条件进行分析,阐述泥石流灾害在暴雨季节是中频发生时期,在长时间降雨和短时暴雨情况下产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增大。对泥石流的运动特征进行了分析,为泥石流防治设计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