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往对《诗》学思想的研究,主要以论《诗》、解《诗》材料为基本素材。而有关《诗》的编纂、传习、应用情况的记述,由于其主旨都不在于思想的阐发,因而多被作为辅助性材料来使用。在这种认识下,先秦时期可供思想研究的《诗》学材料十分有限。但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从赋《诗》、引《诗》的记载中分析、把握用《诗》者对《诗》的理解。此外,《诗》学思想的表达也并不局限于对《诗》的理解。引《诗》可以作为一种思想的纽带,将引《诗》所佐证的思想观念联结在一起,并由此组织起一个自由的《诗》学义理空间。引《诗》条目的组织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在独立的篇章中自由地表达其对社会秩序与价值的见解。这构成了《诗》学思想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诗》不是单纯的抒情文学作品,它与乐相和,辅礼而行,是西周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室衰微、西周礼仪制度解体,诗、乐、舞分离,赋诗、引诗成为用诗的主要形式,《诗》开始逐渐背离周公的礼用设定。在礼崩乐坏的背景下,孔子看到《诗》游离于情、礼之间的特性,利用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扩展礼的作用,把人的道德情感同礼做无缝链接,从而赋予《诗》更为丰富的内涵。其用《诗》来调节礼的外在仪典规范和内在道德情感之间的矛盾,为宗周礼乐文化重新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3.
简本《缁衣》作为一篇《诗》学特征鲜明的文献,目前围绕其展开的讨论多是文献学方面,义理的抉发相对较少,而以《诗》学的角度来阐发其意义的则几乎未见。本文选取简本《缁衣》中《诗》学义蕴最为丰富的首章,以好恶之情为线索,分析其中所启用的《诗》学资源及《诗》学义蕴,并试图揭示其中对于德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有关《诗·汉广》的诗旨,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有经学的解释,有文学的解释,《战国楚竹书诗论》的发现为我们重新认识其诗旨提供了契机。"水"这一原型意象,成为解读其诗旨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于其时代久远,对诗歌内容的诠释,分歧很大。而“美刺”说与“淫诗”说是传统的对《诗经》认识的两大误区,用历史的民俗的方法,辩驳了“美刺”与“淫诗”说。指出《诗经》中许多婚姻诗情诗,反映的是当时原始乱婚遗俗的孑遗。而儒家的礼教,就是对乱婚现象的纠正。  相似文献   

6.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因为阐发人类行为的理性特征,从而具有了哲学的意义;又因为结构安排、语言修辞等方面的美学特征,从而成为一个文学读本。由此,《诗学》并不仅仅是研究悲剧艺术的文艺理论经典,更是"哲学之诗"。对《诗学》"哲学之诗"本质的认识有助于人们重估《诗学》之于西方戏剧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阮元的《三家诗补遗》是清代较早的三家《诗》学著作,其主要贡献有两点,一是在王应麟《诗考》的基础上多有补充,二是提供了关于三家《诗》派别划分的诸多方法,尽管这些方法多存在着逻辑上的漏洞,但给后来的三家《诗》研究提供了诸多借鉴。  相似文献   

8.
作为诗话诗经学的重要成果,毛先舒在《诗辩坻》中对《诗经》多有阐释,他还以《诗经》为准的,从"诗之本源""诗之法""诗之用"等方面来构建其诗学大厦。毛先舒将诗歌的本源推溯至《诗经》,即所谓"归源《风》《雅》";他以《诗经》为标准论诗法,不但对《诗经》之章法韵律推崇备至,还以此作为作诗、评诗的准绳;他强调诗歌的社会伦理功用,倡导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观。  相似文献   

9.
徐玉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的诗歌刊物《诗》月刊发表诗作最多的诗人。从题材内容方面概括了徐玉诺在《诗》月刊上所发表的三类诗作。《诗》月刊进一步成就了徐玉诺诗歌创作的先锋姿态,徐玉诺与《诗》月刊的结合推进了中国新诗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在解说《诗经.国风》诗旨方面,魏源《诗古微》颇具新颖独到之处:一是注重《诗经》诗篇本意的探讨,否定《毛诗》美刺说,大胆解说爱情诗,有助于恢复《诗经》的文学审美;其次,魏源论诗注重地理风俗视角,但没有停留在泛论层面,而是和具体诗篇的诗旨分析密切相连;同时,魏源没有古今汉宋的门户之见,在吸收《毛诗》合理因素的同时,大胆采用三家诗说,广泛吸收宋儒诗说,可谓融贯群言,兼采各家诗说。  相似文献   

11.
《全唐诗》卷三六八有崔护《郡斋三月下旬作》诗一首:“春事吕已歇,池塘旷幽寻。残红披独坠,嫩绿间浅深。偃仰卷芳褥,顾步爱新阴。谋春未及竟,夏初遽见侵。”《全唐诗》卷四七九张又新名下亦收该诗(题同),仅异二字:“嫩”作“初”,“卷”作“倦”。据此,诗作者应在崔、张两人之中。不料,《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第1169页说此诗是谢灵运在温所作,题为《读书斋诗》。逯钦立先生所据是光绪八年(1881)《永嘉县志》卷二十一,较《全唐诗》晚170多年,一般应以《全唐书》为准。不过,这首《读书斋诗》还可找到更早的出处:明末清初永嘉人周天锡曾编过一本专收外地人在温诗作的《慎江诗类》,完成于康熙十九年(1680),手抄本共六卷,原藏玉海楼,温州市图书馆今藏有黄群敬乡楼、永嘉乡著会等几种抄本。其卷一收谢灵运诗二十七  相似文献   

12.
韩愈的《南山诗》用杜甫的《北征》之体而"张大"之,而韩学杜却独辟生面,所以《南山》和《南山诗》有一些共同点,也有一些不同点,历来多有文人墨客对其进行比较,评分优劣。因个人审美趣味不一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讨论其优劣反映了评论者的审美倾向,同时也容易变得片面。若从比较两诗的风格之异同入手,便能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这两首诗。  相似文献   

13.
李商隐诗以《无题》名者一十六首;《蝶》诗之二、三,胡氏《戊签》作《无题》;又洪氏《万首绝句》于《留赠畏之》之二、三,亦作《无题》:总二十首。实则商隐之《无题》诗应多于此数。“其摘首二字为题,如《碧城》、《锦瑟》诸篇,亦同此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李集中以篇首二字为题者计三十七首,除以地名为题及题意自明者,余  相似文献   

14.
班固是一位严谨的史学家,身在经学时代的他,所撰著的《汉书》中大量征引五经文字,其中对《诗经》的征引亦不在少,《纪》《表》《志》《传》都有征引。征引范围涉及风、雅、颂,其中以雅诗为多,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班固正统的思想。《汉书》所引之《诗》固是汉代版本,将其与今流行本勘比,自有其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宋百家诗存》是清代曹庭栋辑纂的一部宋诗选集,与《宋诗钞》等同享盛名,泽惠学林,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文献保存方面,除了在辑佚、校勘、刻本传播之外,《诗存》也是后世选本的重要来源;二是诗学批评方面,曹庭栋所撰《诗存》小传对诗人考镜源流,辨析体派,品评风格,其文学批评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文学分析方法、整体分析方法、意条分析法论述了阮籍《咏怀诗》的基本特征、基本意象及具有的现代意义,索解了《咏怀诗》这一难解的文学史之迷。  相似文献   

17.
《诗》的至高性体现为它的"法典性",即所谓"宗教性",也就是《诗》在其接受过程中呈现的若隐若现的"神性"——原始宗教思维(动作、仪式思维)。通过引《诗》、赋《诗》和用《诗》,我们可以看到原始宗教思维围绕《诗》所发生的内化、外延和转化。这让我们不得不猜测《诗》的原始状态便是具有宗教性质的"咒语"或"祈祷辞"。  相似文献   

18.
对琴对棋对书对画对诗对酒对花,余极夫乐也?尤其是诗。——《志摩的诗》我喜欢《志摩的诗》,等同喜欢志摩的情怀!是缘分的撮合,还是我对他的诗的不变的憧憬?逛了不少书店。终于开始我与《志摩的诗》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陈寿祺陈乔枞父子是晚清闽省学术的领军人物,时人称其“所著经辨诸书,自元和惠氏、高邮王氏外,盖莫与抗手”。二陈的《诗》学研究造诣颇深,尤其是对三家《诗》的研究,影响深远。本文简要介绍了陈寿祺陈乔枞父子的生平,概述了学界关于二陈《诗》学的研究成果,期望于《诗经》学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全宋诗》著录诗人不下九千人,收录诸家诗作,既据传世本集,又参阅大量笔记、方志等文献,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重收诗现象。通过《全宋诗》本证《全宋诗》,辅以相关文献比勘,可以举出相对知名的诗人重收诗二十八则45首,并考辨其作者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