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高校后勤实行会计委派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公 《科技资讯》2007,(32):116-117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高校对后勤财务实行了会计委派制,为了使会计委派制工作顺利有效地实施,保障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健康、有序地发展.本文阐述了高校后勤财务实行会计委派制的意义、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高校后勤会计委派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社会各界普遍认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必由之路,然而,要使后勤实体成为真正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尚需时日,本文在阐述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财务管理中财务核算体系不完善、产权不清、资金供求矛盾突出等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后勤加强财务管理应在理顺后勤与学校的财务关系的基础上,建立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实行预算管理,并不断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以期抛砖引玉,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的财务管理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3.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如何理顺财务关系,规范财务行为,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财务管理体制、预算管理体制、收支结构、资产管理、相关经济政策等方面分析后勤社会化改革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并从理顺财务关系、做好后勤产权界定、建立后勤有偿服务机制、加强财务监督等方面提出了适应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对策,做到既有利于学校稳定和发展,又有利于后勤剥离学校后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与物业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加快高校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文章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与物业管理的含义、二者联系及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特殊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柴梅香 《科技资讯》2006,(3):129-130
根据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需要,探讨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如何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逐步建立一套符合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财务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高校后勤团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后勤社会化的今天,从事高校后勤服务的主体不再是传统观念上的后勤队伍。从事高校后勤服务的团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人本管理,提高素质,从而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与和谐校园的创建。  相似文献   

7.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发展的客观要求。多元经济并存与产权分解是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校后勤社会化对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我国高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后勤社会化使高校的教学、管理、育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传统的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模式带来严峻的挑战。分析了高校后勤社会化对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发挥高校后勤服务教育功能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应该更加理性地思考、分析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地位和功能。我们应从更广远的视野来认识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教育属性,力求以市场经济为纽带,把后勤社会化与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后勤社会化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0.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高校总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度重视,并抓紧抓好,适应时代需要,把握时机进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后勤改革工作对于保证教育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决定就指出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探索,绝大部分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广大后勤人员在实现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问题上取得了共识。但是,后勤社会化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模式又如何?对于这些问题,仍有一个认识的过程,仍需要进行认真的探讨。 后勤社会化的终极目标决不是将后勤全部交给社会。就我们的国情看,学校仍需保持一定的主动权,要保持一部分自办的成份。但是学校后勤服务系统参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后勤服务实体是后勤实现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充分认识高校后勤的教育属性和经济属性。既要处理好后勤社会化与“三服务两育人”的关系,又要解决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从实际出发,全面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规模小、资产抵押物有限、信誉体系又不够健全等各方面的原因,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长期的难题。为了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一些学者提出了将物流服务和金融服务相结合的创新模式,由此“物流金融”应运而生。物流金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及运作模式,对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绿色物流作为新兴产业,是助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其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强力支持。福建省发展绿色物流金融有利于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建设,有利于物流和金融两行业的发展,有利于第三产业转型升级和省际竞争力的提高。福建省经济发展的市场可能、绿色物流金融供应链的需求、政策契机、技术支持等为福建省发展绿色物流金融创造了条件。因此,福建省应从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促进企业转变观念、发挥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加强技术和人才支持等方面推动绿色物流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罗娟娟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320-1323
信息不对称造成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凸显,物流金融是解决银企合作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有效模式。本文针对物流金融促进银企合作信息对称的原因和作用进行探讨,并提出利用物流金融实现信息对称的有效措施,如选择有能力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完善物流金融流程、加强监管体系、构建Saas模式信息平台等,以促进银企合作的顺畅运行。  相似文献   

16.
物流金融作为中小企业新型的融资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重庆的物流金融业务启动较晚,在监管方式、监管规范及其实施、监管员的职业道德管理、物流金融产品的设计、物流金融运作的风险应对机制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经验积累阶段。应提高银行、物流公司及物流监管员的监管能力,以促进物流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17.
物流金融业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具有多赢特性的物流服务品种,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蕴含了很多风险因素,包括物流和金融业务自身的风险,还有业务发展过程中的经营风险。只有从风险降低、风险消除、风险保留、风险转移等角度积极应对,才能保证物流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BOT模式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鉴BOT模式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在分析高校后勤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资金有限、基础设施不足问题,对其引入BOT投资方式的可能性以及实施BOT的有效性进行了剖析,阐述了实施步骤;并结合高校特点提出了应用BOT模式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