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论民族区域自治与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区域自治和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结合我国国情创立的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两种自治模式。地方自治对推进政治民主、构建合理的中央与地方关系,解决民族问题和国家统一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发展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生态的特殊性决定了民族自治地方发展具有自身的特殊规律性,这些特殊的规律性就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发展的原则,主要有: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原则,依法自治原则,精简、统一、效能原则,现代化与民族化相统一原则,扩大行政参与原则等。  相似文献   

3.
论联省自治的原动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联省自治的产生是资产阶级联省自治派和地方军阀产生合力的结果。但是,联省自治思潮与运动一开始就将斗争锋芒直指北洋军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地方军阀的地方割据。资产阶级联省自治派是联省自治思潮的鼓吹者、联省自治团体的组织者、联省自治运动的直接发动者,因而是运动的原动力,地方军阀则是附合者,而且是别有用心的。  相似文献   

4.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实际,把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结合起来的一个创造,充分体现了各民族平等联合的原则。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正>民族自治地方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区域。民族自治地方具有重要的自然生态功能、经济生态功能、政治生态功能和文化生态功能。民族自治地方的领导干部作为生态文明建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了影响深远的内蒙古自治运动。随着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派出东蒙工作团,不断加强与东蒙古自治运动方面的联系。经过多方努力和充分准备,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会议于1946年4月3日在承德成功召开。这次会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会议的主要决议》。“四三”会议为内蒙古自治运动的全面、深入发展以及内蒙古自治政府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是内蒙古民族解放运动取得重大进展的一个历史性标志。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地方自治制度是俄罗斯联邦宪政制度的重要组成.俄罗斯实行两级地方自治制度,这就是:地区级别的地方自治和地区所辖市、镇、村居民点的地方自治.本文以鄂木斯克州德鲁任斯基农村居民点为例,对俄罗斯联邦地方自治制度在地区所辖市、镇、村居民点这一基层层次的具体实施方式、分权方式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俄罗斯农村居民点的地方自治的基本原则是:公民自主地解决地方性事务,地方自治机关组织上独立,地方自治的组织形式多样,财政物资条件与地方自治权限相适应.地方自治机关之间的关系,不再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他们在原则上是平等的.俄罗斯农村居民点的地方自治的经验对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民族自治地方城市化是我国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原因之一是宪法和自治法没有赋予民族自治地方城市以自治地方的法律地位。宪法和自治法赋予民族自治地方城市以自治州、自治县同样的法律地位,是自治地方城市化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思想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均权主义、地方自治体系架构和民族自治。均权主义学说包括了均权的主体、均权的对象、均权的标准等方面,构成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核心。地方自治是整个民主共和的基础,但它与中央与地方关系紧密联系。通过这一理论,孙中山实际上构建了一个从城镇乡地方自治,中经县自治,再到省自治的地方自治体系,这是他的地方政制设想的基本内容。在如何处理中央与少数民族地方关系上,孙中山形成了大中华民族观、民族平等、扶植弱小民族以及自决自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南京国民政府自训政开始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中央层级主持地方自治工作的机构经历两次变革,最终成为核心权力的组成部分。其沿革可分为三个时期:国民政府行政院内政部地方自治专门委员会时期、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下属地方自治指导委员会时期、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地方自治计划委员会时期。这一历史过程,既展现出全面抗战爆发前国民党政权在政治现代化方面的不断尝试,又揭示了国民党的党政矛盾和党内矛盾是推动中央政治组织变迁的主要动力。政治机构组织化程度增强、政治权力下沉等结果,并非事先计划的目标,只是采取各种权宜之计和处理各种矛盾时的副产物。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为讨伐陈炯明集团制定、实施了远交近攻,离间直系、陈氏关系等战略。它们的推行客观上有利于打击陈炯明集团。而其中的广筹资金。构建讨陈联军。确保战略的权威性与科学性是从根本上打击、消灭陈氏集团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2.
陈锐词学思想与常州词派词学理念迥异,其推尊柳永,重字句、协韵与守律,且填词较好地实践其理论主张。不惟如此,柳永词谱之功与婉约风格受到陈廷焯、郑文焯、刘熙载、王国维以及朱祖谋等词学家的青睐,反映了柳词经过清初、中叶传播的沉寂之后于晚清民国再次进入词学家的接受视野,亦体现了晚清民国词学思想的兼容并包。  相似文献   

13.
陈柱(柱尊,1889-1944)是民国享誉一时的广西籍国学大家,他一生共有十个子女,均在各自领域里卓尔不群。原因有诸多方面,根因在"萝村陈"的家族文化精神铸造了陈柱一门的辉煌。诗礼传家,书画兼资,孝慈齐家,学以致用,既是"萝村陈"家族文化的基本内涵,也是陈柱及子女立足社会的精神支柱。从本质上说,这些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真义,对今天建设文化新广西仍有借镜作用。  相似文献   

14.
晚清社会思潮经历了从经世到维新再到立宪的演变进程。在这个纵向的演变进程当中,晚清的社会思想也在逐步的由传统向近代转型。也就是它的不断发展和转变影响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文化选择。晚清社会思潮对传统思想和西方思想所进行的深入研究奠定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五四"启蒙知识分子的思想基础,陈独秀的启蒙思想与晚清社会思潮有着难以割舍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端倪”是“心”之本体或端绪,指人在对善恶的自觉选择中本源意义上的向善倾向。白沙“端倪”与陆学的“本心”有着明显区别:陆学侧重通过各种功夫复其本心;白沙学说以养出“端倪”为进学之基本,重点在扩充功夫上。“端倪”与佛道两家所追求的虚静之心境也有差异。白沙先生坚决反对专寻书籍进行记诵的读书方法以及一味遵循外在具体的道德规范却没有内心真实体验的入学功夫。  相似文献   

16.
淳熙十六年(1189年)陈傅良任湖南任转运判官,实行减税政策,得到湖湘学派的支持。陈傅良去职以后的绍熙二年(1191年),周必大任湖南安抚使,认为此前的减税政策威胁到州郡机关的运行,其言论被湖湘士人传闻于陈傅良,导致二人产生矛盾。周必大在职期间更与陈傅良的继任者及追随者丰谊在修城事务上意见分歧,这是之前他与陈傅良矛盾的延续。周、陈两人矛盾的产生缘于彼此政务理念的不同以及时事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从斯宾诺莎对保留宗教是否必要的态度入手,通过分析斯氏的神的概念和其哲学思想体系中关于神的观点推出斯氏的神的特征,最后归纳总结出斯宾诺莎的神学观及其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不是最近的产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国家建设目标中曾经使用过这一提法,但那时的新农村建设是伴随着农业合作化进行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是一个综合的、统管全局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思想主要包括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思想,关于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关于加快农村文化建设的思想,关于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思想等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思想有着更为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具有更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蔡元培和黄炎培都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也是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开创者。他们是师生关系,在职业教育思想上有着密切联系,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在实践上,他们互相支持和帮助,共同推进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继儒的格言具有劝善规过的教育意义,揭示出了晚明人的心态,并对现实有所批判。陈继儒淡泊名利的价值观,审慎戒惧的消极处世哲学,也在格言中有所体现。陈继儒的格言在晚明清初有巨大的影响,并被四库馆臣视做影响晚明清初文风的反面典型。与同时代的其他格言小品相比,陈继儒的格言没有道学气及庄禅意味,切近日常生活,呈现出世俗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