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水分条件下筇竹无性系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不同水分条件下筇竹无性系生长的形态可塑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自适应的对策。结果表明:在土壤水梯度环境下,筇竹形态特征表现出明显的适应性变化;随着水分资源有效性的提高,其分株的高度、直径、分板长度、分枝角度、叶面积、隔离长度、隔离直径、无性系总生物量相应增加,分株密度和隔离总长度则相应减小;在水分资源有效性较低的生境中,无性系生长则选择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微生境放置分株,以克服异质性给水分吸收带来的困难,体现了筇竹无性系生长的觅食行为及趋利避害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种子园嫁接植株的分枝与结实特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五一林场马尾松种子园嫁接植株分枝与结实特性及二者相互关系的分析表明:(1)每年侧枝数在无性系间未发现显著差异,但年度间差异显著;同一年份侧枝侧枝断面积和两个性状在无性系间具显著差异,不同年度间差异极显著;(2)无性系球果以单果簇,二果簇,三果簇为主,可集中分布在树冠的上部,中部,下部或较均匀分布;(3)某一轮侧 球果产量与该轮侧枝总数无显著相关,但与该轮侧枝断面积和密切相关;单一侧枝的球果产  相似文献   

3.
对美洲黑杨×欧美杨F1代13个无性系及亲本1-69杨的一级分枝特性,生长,干形指标分层次进行系统研究。生长和一级分枝特性在无性系间存在较大差异;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上层分枝较直立,中下层分枝趋于平展;上,中层分枝较短,较少;下层分枝较长,较多; 上,中层小枝和而下层小枝浓密的尖塔形分枝结构是美洲黑杨×欧美杨F1无性系的理想冠型。综合生长,干形及一级分枝特性可将该批无性系统归为三类。  相似文献   

4.
斑苦竹无性系种群能量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引用Harper(1977)的构件结构理论,将四川缙云山的斑苦竹分为构件、分株和无性系种群三个层次,分别研究了它们的能量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斑苦竹各构件单位的平均能值为枝(18.178MJ/kgDW)>秆(17.969MJ/kgDW)>叶(17.583MJ/kgDW)>根茎(17.505MJ/kgDW)>(17.371MJ/kgDW)>根15.380MJ/kgDW);无性系分株的平均能值随着年龄级  相似文献   

5.
筇竹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对筇竹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筇竹竹笋出土时间持续60d左右,以4月上,中旬最为集中;竹笋-幼竹高生长时期为50d左右,呈Logistic增长,且高生长的昼夜节律明显,地径生期为15d左右,温度是影响高生长的主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6.
杂种马褂木无性系插条生根能力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杂种马褂木无性系插条的生根类型,生根能力的遗传变异,母株的年龄效应和位置效应。结果表明:(1)插条兼有皮部生根和愈伤生根二种类型,大多数无性系呈现其中一种类型,少数无性系同时包含二种类型;(2)成年树和幼年树基部插条生根能力均存在较大变异性,而且幼年树比成年树的变异幅度更大;(3)扦插繁殖的母株年龄效应不明显,成年树的基部萌条具有很强的生根能力;(4)幼年树插条生根存在位置效  相似文献   

7.
三种竹子繁殖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西植物研究所试验场进行摆竹(Indosasa shibataeoides)、广竹(Pleioblastus longiligula)、箭杆竹(Monocladus saxatilis var.solidus)繁殖试验,摆竹,广竹用带鞭埋杆和鞭埋芽繁殖方法,摆竹于10月下旬,11月下旬、1月中旬、3月上旬和5月上旬进行试验,广竹于10月上旬,12月下旬和2月上旬进行试验,箭杆竹用带根分株和不带根分株繁殖方法,于1月中旬,2月下旬和3月下旬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摆竹在10月底到第2年3月都可以繁殖,以1-3月效果最好,成活率达70%,2种方法都进行繁殖。广竹在10月-2月都可以繁殖,12月下旬效果最好,成活率60%以上,10月上旬效果最关,成活率仅有23.3%,2种方法均可以繁殖广竹,但埋杆繁殖效果好些,箭杆竹在1月中旬到3月底都可以进行繁殖,以3月最佳,平均成活率达65%,2月份效果最差,平均成活率47%,带根分株繁殖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人工淹水逆境处理对美洲黑杨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从下述三方面对美洲黑杨16个无性系苗在人工淹水处理后,其生理特性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1、人工淹水深度对无性系苗生理特性的影响;2、人工淹水持续时间长短对无性系苗生理特性的影响;3、不同无性系苗在遭受淹水胁迫后生理特性的变化,被测定的生理指标包括可变荧光Fv、叶扩散阻力re(S.cm^-2)、蒸腾强度Tr(ugH2O.cm^-2.S^-1)和叶水势Ψ(Bar)。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淹水深度与持续时间长短对16个美洲黑杨无性系苗的生理特性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狭叶锦鸡儿(Caragana stenophylla Pojark)花柱通道细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狭叶歼花柱进行超微结构观察表明,在开花前一天到开花当天,花柱通道细胞结构有以下特点:(1)通道细胞不具备典型的传递细胞特征,无壁内突,2)通道细胞是在开花当天发育完全的,分泌面的细胞壁外角质层;(3)开花前一天,靠近花柱道的部分细胞解体,细胞质流入花柱道中,其中质体大,膜不完整,片层松散,淀粉粒大而明显,另外细胞质中小泡丰富,部分中通道细胞分泌面的细胞壁有角质层正在形成;(4)开花当天,部分通道  相似文献   

10.
淫羊藿无性系种群构件生物量分配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淫羊藿为具有克隆生长习性的多年生根茎型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用资源植物.该文以野生淫羊藿为研究材料,于营养生长期和有性生殖期对无性系分株种群进行取样,比较分析不同时期、不同构件生物量分配格局.结果表明,营养期与有性生殖期无性系分株种群生物量差异不显著,但各构件生物量百分比差异显著.营养期根生物量比(RMR)、支持结构生物量比(SBR)和根冠比(R/C)均大于有性生殖期;而叶生物量比(LMR)和叶重分数(LMF)小于有性生殖期.在有性生殖期,营养分株(VR)生物量(83.93%)远远大于生殖分株(RR)生物量(16.07%),用于生殖器官(花)的生物量投资比例非常小(1.45%),叶构件生物量分配比例(50.68%)最大,地下根茎(32.03%)和支持结构(15.84%)生物最分配比例次之.高比例的叶构件生物量有利于合成大量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储存于地下根茎中以维持基株在资源缺乏季节的生长,保证种群的生存和繁衍.这些都暗示着淫羊藿不仅有很强的克隆生长能力,而且采取克隆生长为主,有性繁殖为辅的手段维持种群的繁衍与扩散.  相似文献   

11.
银杏营养生长与叶黄酮、内酯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银杏营养生长和叶黄酮、内酯含量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从4月4日到5月16日是叶长生长的速生期;叶宽的主要生长时期则是从4月上旬到5月中下旬;而叶面积的速生期最长,从4月初到5月底。从萌芽到5月下旬是银杏新梢加长生长的主要时期;新梢加粗生长的主要时期则是从萌芽到6月中下旬,随着生长期的延长生长速度逐渐加快,分别在5月下旬和6月中下旬达到生长高峰期,在此之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直到停止。研究结果还表明银杏从萌芽到展叶期叶黄酮含量较高,即4月份叶黄酮含量出现一个高峰期,但随着叶片的逐渐生长,黄酮含量反而逐日下降,7月份是全年含量最低点,从8月份又开始逐渐上升,直到10月份达到最大;而内酯含量自春季芽萌动后呈逐渐增加趋势,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其含量达到最大值。由此可以确定银杏叶的最佳采叶期应是10月份。  相似文献   

12.
虎纹蛙(Rana tigerina rugulosa)的食性与繁殖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报道虎纹蛙(RanatigerinarugulosaWiegmann)的生态习性特点.该蛙性凶猛,蝌蚪以活的小动物为主食,也会互相残杀,成体则喜吃昆虫和蟛蜞;繁殖期为4~8月,高峰期为4月下旬~5月中旬;属于一年多次产卵类型;卵群形态为小片状,沿着水域的岸边分布;个体发育迅速,春末夏初产卵发育而成的雄蛙,在当年冬眠之前可达性成熟.  相似文献   

13.
扎龙自然保护区水资源状况对重要水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扎龙自然保护区水资源状况的变化对湿地重要水禽的影响,2003年春季,对保护区范围内的水禽进行了调查,重点对丹顶鹤和白枕鹤的营巢状况进行了研究,结合以往的调查数据,分析了重要水禽的变化情况及原因.结果表明:扎龙湿地实施补水后,重要水禽的数量逐年增多;丹顶鹤的迁徙期主要集中在4月中上旬,最大迁徙种群个体数为152只;白枕鹤迁徙期集中在4月中下旬,最大种群个体数为48只.补水后,重要水禽的数量明显高于补水前(1996年)的种群数量.说明湿地水资源的恢复有效改善了水禽的生境质量.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80—2012年南京市近80种常见木本植物花期物候资料,分析了南京市主要木本植物始花、盛花、末花及花期演变规律。结果发现:①对南京市常见植物花序进行分析,开花最早的植物有迎春、绿萼梅、杏梅等,多年平均开花日在3月1日,开花最晚的植物蜡梅平均开花日期为12月20日,而桂花和栾树分别在9月28日和8月27日左右始开花; 忍冬科接骨木、虎耳草科阴绣球、茜草科水杨梅等花期最长,达30 d以上; ② 近30年来南京市木本植物始花和末花发生时间总体上有提前的趋势,具体表现为花期大约每10 a提前5 d左右,而南京椴更是每10 a提前8 d,且近10年来花期提前趋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洛可可女士’(Malus ‘Luokeke Nüshi’)系‘紫王子’海棠(M. ‘Purple Prince’)自由授粉子代选育的海棠新品种。伞形花序,半重瓣花朵(10枚),花型深杯型,酷似女士裙摆。花蕾紫红色,花朵亮红紫色且色彩稳定。花朵直径5.0 cm,花瓣椭圆形,排列方式重叠。植株树势中,树形开张。始花期较早,花期较长(8~10 d)。抗病虫害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6.
开封市近60年雷暴气候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君 《河南科学》2012,(4):496-498
利用开封市1951—2010年60年的雷暴观测资料,用数理统计、线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开封雷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60年来开封年平均雷暴日数较多,属中雷区;年雷暴日数有减少的变化趋势.一年12个月都有可能出现雷暴,但多集中出现在4—9月,以7月出现最多,12月和1月极少出现.  相似文献   

17.
紫荆种子成熟过程中种皮和胚乳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紫荆种子成熟过程中种皮结构和胚乳细胞内含物的变化,对不同成熟期紫荆种子的种皮和胚乳分别进行了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在紫荆种子发育初期,种皮表面出现孔状结构; 随着种子的逐渐成熟,种皮表面气孔消失,蜡质开始形成并逐渐加厚,种孔和种脐也逐渐开裂。从种皮的纵切面可以看出,种脐部位栅栏层形成较早,为单层细胞结构。花后105 d可观察到由种脐沿种子表面延伸的输水管道,花后135 d时,输水管道内出现由种脐沿种皮延伸至种子另一端的管胞群。种子发育成熟时,种子中间部位的种皮由外到内依次为角质层、栅栏层和薄壁细胞层,角质层主要由蜡质及其他覆盖物组成,栅栏层则由单层紧密排列的长柱状厚壁的大石细胞构成。角质层和栅栏层的这种结构可能是影响紫荆种子种皮透性进而引起休眠的原因之一。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紫荆种子发育初期,胚乳细胞内存在大液泡,但脂滴与高电子致密物质数量较少。随着种子的不断成熟,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逐渐形成,胚乳中营养物质的代谢速度较快,之后这些细胞器又逐渐降解消融,脂滴和高电子致密物质则不断增加,说明随着种子的发育,胚乳内大分子贮藏物质不断积累,物质代谢活动降低,种子逐渐进入休眠期。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河北省昌黎县今年新出现的大棚番茄灰霉病进行了调查研究,该痛害的病原,可侵染番茄所有地上部位,包括茎、叶、花、果实。发病盛期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高湿是病害流行的主导因子,病害发生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产量的高低。化学防治适期应在发病初期(苗期),最佳药剂为速克灵。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棉花遥感识别的最佳时相选择和地面模式的建立方法与结果。结果表明,对试验区和与试验区作物种类及其物候期类似的地区,选用六月底或七月上旬的陆地卫星 TM 资料,是可以监测棉花的。同时,农作物的农学参量与光谱反射率间的相关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较常规方法快速和经济的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中华微蛾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技术。中华微蛾在河北省昌黎县一年发生一代,老熟幼虫在虫瘿内越冬,翌年春季3月下旬开始钻出虫瘿,在虫瘿外部结茧化蛹,成虫于6月中下旬开始羽化,卵单产于新梢中部,幼虫7月上中旬开始孵化,幼虫钻入新梢内为害,形成大量虫瘿,严重影响新梢发育和树冠成型,影响杏树的产量和品质。试验采用3种不同药剂进行树干注射防治,虫口减退率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