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着重研究了 CZ191型梳麻机喂入预梳部分中,分梳辊上梳理力的大小及测量方法,讨论了梳理力的大小与喂入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非电量电测的方法,通过一整套可行的计算机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对梳理力的大小进行了在线测量,找出了不同工艺条件下梳理力的大小及不匀率。采用三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试验方法进行了工艺实验,找出了梳理力大小与喂麻定量、分梳辊转速、分梳辊与喂麻针辊之间的隔距等三个喂入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和讨论的结果表明,喂入部分的工艺参数对梳理力的大小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2.
竹纤维制取工艺中梳针选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和改善竹纤堆制取中梳理工序的效果,探讨了梳针组合梳理竹纤维的方法,通过对最终制成纤雏的长度、线密度、强度等物理性能的测试,比较了各方法制取竹纤维的效果,时各梳理效果的不同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最佳组合梳理方案应为采用20-10、20-15、22—10三种梳针依次梳理。并证明组合梳理是一种很有效的梳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苎麻罗拉梳麻机的喂给机构与梳理质量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对纤维喂入负荷、锡林与工作罗拉的速比、隔距和梳理质量的关系亦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喂给机构梳理作用对梳理质量有明显影响.喂给机构的梳理度应在0.3—0.9针/每根纤维,速比在20—30为宜.2.在锡林与工作罗拉梳理部份,影响梳理质量的主要因素是纤维喂入负荷,而锡林与工作罗拉的速比、隔距对梳理质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研究CZ191型梳麻机喂入预梳部分中,工艺参数改变时对生条质量的影响。采用了三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试验方法,通过对生条中纤维平均长度、纤维长度不匀率、短纤维率、麻粒数、硬条数等指标的测量和分析,找出了喂入部分因子:喂入定量、分梳辊转速、分梳辊与喂麻针辊之间的隔距等对生条各指标的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找出了最佳的喂入部分的工艺参数。分析和讨论的结果表明,合理选择喂入预梳部分的工艺参数对提高梳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针布梳针必须具备的工作特性出发,讨论了梳棉用梳针的形状、倾角、膝上膝下长度及现用梳针的尺寸.还讨论了梳毛机用普通梳针、风轮梳针和开梳针的粗细与截面形以及针布的幅宽和针密.  相似文献   

6.
提出毛条制造过程中理条针梳的生产工艺过程应随原料不同而制定,从而减少精梳落毛率、降低成本,并达到成品毛条的品质指标.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梳毛过程中上机回潮率对纤维长度损伤及除草效果的影响,分析了纤维被拉断的原因,并针对澳毛中草刺类型,探讨了回潮率对梳毛下机须条中残留的不同尺寸草刺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了梳毛的最佳上机回潮率。  相似文献   

8.
在B291针梳机上对改性涤纶和常规涤纶的散纤维梳毛条进行头道针梳生产工艺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到改性涤纶与常规涤纶梳毛条B291头道针梳工艺的最佳方案,并根据两种原料梳毛条质量指标,分析了它们头道针梳工艺最佳方案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梳状滤波器分离NTSC制亮度和色度信号的机理,比较详细地讨论了梳状滤波器的频率特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黄麻罗拉梳麻机的梳理和均匀作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评定梳麻机梳理质量的指标;对平均循环梳理次数、均匀率和梳麻机梳理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实验计算和分析。黄麻罗拉梳麻机的平均循环梳理次数以0.6—0.7左右为宜。增加头道梳麻机的梳理点对梳理质量和麻条均匀度有利,因而可为实现单程梳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Influence of Dropping scales of E7/6 Comber on Process Performanc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dropping scales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for comber noil and combing quality. Because the rocking of the nipper shaft makes the nippers move backward and forward through a series of links, the original position of nipper frame is altered when changing the dropping scales, the other parameters of combing are changed accordingly. In this paper, the timing of opening-closing on nipper, the timing of cylinder's combing, the timing of detachinglapping and variation of nip pressure are calculated and their effects on combing are analyzed in different dropping scales on E7/6 comber.  相似文献   

12.
Fault diagnosis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Its technology on basis of time series analysis is stressed. And the oscillating comb of F.O.R.comber is tested, diagnosed and researched.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国产新型精梳机FA266钳板机构的运动规律,讨论了偏心轴偏心距对精梳工艺及钳板机构运动的影响,为确定国产新型精梳机中钳板运动的开闭口定时调节机构的形式、尺寸、工艺参数及调节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白蚁巢(菌台、菌圃)(comb)上分离培养出产生鸡(土从)菌(Termitomyces albumi-nosus)子实体原基的小白球(spherules),菌台上除优势种鸡(土从)菌外,还发现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青霉(Penicillium sp.)、拟青霉(Paecilomyces sp.)、炭角菌(Xylaria sp)和酵母类(yeast)等真菌共同组成一个真菌“群落”;为模拟鸡(土从)菌的营养条件,还检测了菌台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5.
Some experimental results which support a new techniquefor detecting comb box assemblies are introduced.Therole whic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can play in ex-tending this technique to real-time applications on combbox of gill machine is also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基于平面折展机构的梳齿形状的新型柔性铰链,设计了该铰链的结构形式,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推导出该结构形式铰链的弯曲等效刚度计算公式.通过设计实例的理论计算和有限元仿真分析,验证了计算公式和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同时也验证了新型铰链的弯曲等效刚度在较大角位移下仍能保持良好的线性.对设计实例的强度进行了校核,在铰链达到最大角位移时具有较大的安全系数,并对设计实例的扭转等效刚度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将设计实例的弯曲等效刚度与文献给出的IT-LEJ及LET铰链的弯曲等效刚度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针对早期研制的锄草机在使用中伤苗严重,苗间草锄不净以及化学除草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其他动、植物带来危害等诸多问题,研究了一种新型中耕梳苗机械。该机以偏心弹性梳齿为主要工作部件,利用作物根系与杂草根系发育差异大的特性,通过对作物的定期梳理,达到锄草的目的,同时根据需要定期中耕。文中就该机的总体设计、传动机构、梳齿结构尺寸及其运动规律等进行了论述和管理分析,并且分析了其作业质量。  相似文献   

18.
刘娅  方宵  白明  郑铮 《科技导报(北京)》2016,34(16):112-115
 光频梳是一种具有若干等频率间隔和窄线宽的相干谱线的一种新型光源。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电光调制和非线性微腔等光频梳产生技术,并分析了其在微波光子信号生成、变换和接收等方面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两种基于高双折射(HiBi)光纤萨尼亚克环的可调谐高阶超精细梳状滤波器,其由偏振控制器(PC)、环形器、2段(或3段)Hi Bi保偏光纤(PMF)组成,具有单输入双输出和高阶超精细梳状光谱的特性,调谐灵活、输出光谱精细等特点.建立了理论模型研究光谱的双输出特性;对二阶滤波器,仿真研究了在Hi Bi光纤长度相等时偏振角度对输出梳状光谱的影响;对三阶滤波器,仿真研究了的Hi Bi光纤长度对输出梳状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种高阶滤波器可应用于不同波长光波的选频输出.  相似文献   

20.
光频梳技术是本世纪初随着飞秒激光技术、非线性光学的飞速发展应运而起的一项重要的精密频率测量技术.它跨越了射频和光频电磁波谱之间长期存在的技术鸿沟,通过频率和相位的相干关系将二者巧妙的衔接,在时间频率标准、精密光谱计量以及基础物理学常数的高精度测量等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应用价值.正因为The-odor W.H?nsch(本文第一作者)和John L.Hall以光频梳技术为代表的激光精密测量技术领域的杰出贡献,二人同Roy J.Glauber(光相干量子理论的贡献)共同分享了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从光频梳的基本原理出发,解释了光频梳技术基本概念,稳定工作的光频梳以及作为高精密的频率测量技术,光频梳主要的应用领域等.同时回顾了作者研发光频梳技术的初衷,即用于研究氢原子的精密光谱,验证量子电动力学理论,提高里德堡常数和质子电荷半径等物理学基本常数体系的测量精度.介绍了通过双光频梳实现高精密的光谱直接测量技术,包括该技术的原理以及在气体分子精密光谱测量方面的应用,举例说明了基于双光频梳的光谱直接测量技术在频率分辨率和灵敏度方面相对于传统光频梳表现出来的显著优势.实验验证了单光子水平的光频梳光谱测量可行性,指出其在极紫外或甚至在软x射线这些产生少量光子的应用领域的应用前景.最后介绍了微小区域实现厘米级尺寸的光学腔的脉冲激光的激发、片上稳定的双光频梳实现等微型光频梳和片上光谱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和解决方案,并分析了片上光频梳光谱测量系统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