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寨×"构式的衍生经历了几个阶段,其实质是在身体体验现实表征的基础上,人类完形感知建构关联心理表征,并语符化认知完形的语言表征过程。该过程经历了同化、记忆、表达、传播,体现了一个语言模因周期。在该过程中,以经验基础为前提的认知推理机制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翻译主体的认知体验与语义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义学主要研究人类的概念系统、意义和推理,以体验哲学为基础的认知语义观认为语言具有体验性。翻译不仅是一种语际交际活动,更是译者积极的思维认知活动,必然和人们的认知分不开,因此,文学翻译中主体的认知体验对语义的选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义学主要研究人类的概念系统、意义和推理,以体验哲学为基础的认知语义观认为语言具有体验性。翻译不仅是一种语际交际活动,更是译者积极的思维认知活动,必然和人们的认知分不开,因此,文学翻译中主体的认知体验对语义的选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季艳秋 《科技信息》2014,(14):155-156
陶行知先生认为:"亲知为一切知识之根本。"他强调亲身体验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对学生而言,体验就是一种亲身经历的学习活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是一种促进知识内化,进而建立认知结构的有效途径;体验又扎根于内心,通过体验,人类经验和学生个体经验实现融合,情感和理性直接对话,知识经验就能真正变成学生个体的"精神食粮"。学生真实、积极、深入、丰富的体验能有效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同时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概念整合理论是Fauconnier&Turner在Lakoff&Johnson的概念隐喻基础之上提出的一个更新理论。Fauconnier&Turner从人类信息一体化的角度解释语言认知问题。该理论框架从"心理空间"的角度解释动态的心理模型是如何结合起来的。视觉作为人类的"五感"之一,也是人类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为人类感知整个世界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在概念整合理论框架下,运用"心理空间"的动态投射对英汉语视觉词汇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汉英在第一和第二输入心理空间基本一致。这说明以汉语、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在基本视觉体验的世界概念化方式上有更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6.
秦冬艳 《科技信息》2013,(7):236-237
《山居秋暝》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本文尝试应用认知诗学的理论,从图形-背景、意象图示、概念隐喻视角对该诗进行认知解读。笔者认为,诗歌是基于人类认知体验的过程之一,认知诗学理论为读者赏析诗歌提供了新的认知视角,它对汉语文本同样具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7.
认知计算是以人类认知为启发而提出的一种一致的、统一的、普遍的智能计算机制。文中介绍一种借鉴人类智能问题求解的多粒度思维机制、人类大脑"大范围优先"的认知机制和智能控制系统中"智能计算前置"的信息处理机制,实现知识与数据双向驱动的多粒度认知计算模型,即数据驱动的粒认知计算模型(DGCC模型),实现符合人类认知的智能计算。在该模型中,数据被视为在多粒度空间中对知识的最细粒度层次表达,知识被视为数据在粗粒度层次的抽象。文中从知识驱动和数据驱动两个方向讨论DGCC模型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个科学问题,并分析几个相关的多粒度认知计算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8.
当代科学对人类认识的研究逐渐显示出,人的生物特性是个人意识的根基所在,人的认识过程是一种涉及到生命整体的体验.这一结果带来了对"科学方法"的质疑,即科学家作为一个独立的观察者,是否真的可以获得对世界的客观理解.事实上,对真实的认识是一种"缘身认知",人在通往知识的进程中已把生命的整体投入其中,而不是独立于其之外.由此,人类认识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艰苦旅程.只有扩展意识,才可能体验到更真实的世界.而这种深奥的认识正是中国圣贤老子和孔子的智慧核心.  相似文献   

9.
元认知浅识     
认知过程是被监控的客体认知与监控的元认知的耦合。元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组成。元认知知识是主体以认知过程为对象认知时需要和获得的知识。元认知监控凭藉信息流消除客体认知与给定式样的偏差,元认知体验包括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是认知动力心理因素产生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10.
李长慧 《科技信息》2010,(11):157-157,187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方式,能够帮助人类更好、更深入地认知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爱情是一种人类共有的情感。根据概念隐喻的理论,由于思维的共性导致人们在理解和体验爱情时,会使用共同的来源域。  相似文献   

11.
当代英国作家蕾秋·乔伊斯的小说《奇迹唱片行》从叙事视角的多层次转换展现记忆,构建了独特的记忆认知叙事模式.小说通过记忆叙事视角的切换,由浅入深引导读者意识与叙事者和人物在创伤体验层面的交融,在达成认知叙事化的过程中强化对自我的深层认知.叙事者凸显"我"的消失制造不可靠的疑点,同时勾勒"他"的回避型自我表征,显现记忆者创伤体验的前因后果."你"呼唤读者的零距离体验,揭示了读者最终走向自我反思的可能路径.在乔伊斯笔下,记忆叙事视角的切换过程实则是一次深入探索潜藏在创伤苦痛之下的人性种种可能性的自我认知旅程.  相似文献   

12.
王璇 《龙岩学院学报》2012,30(3):119-123
月意象经常在中英文传统诗歌中出现,为许多著名诗人采用,具有深刻的隐喻内涵。语言学的认知转向后,隐喻的意义已不限于修辞学范畴。莱可夫(Lakoff)等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的本质是以"此物理解和体验彼物",是人类根本的思维方式之一。在这个意义上,诗歌隐喻被认为是常规隐喻的延伸,二者无本质差别。对中英文传统诗歌中的月意象进行梳理之后,不难发现这些意象的隐喻内涵有着共同的认知基础,即"女神"的神话原型。通过平行分析,建立起从源域到目标域的跨域映射,以此说明"月亮是女神"(MOON IS GODDESS)是一个对月意象进行元认知的概念隐喻,是中英文传统诗歌中月意象塑造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3.
主客体的融合、交融是西方当代认知理论和中国传统认知方式的出发点和背景语言。由此产生的体验认识是认识的一种形式。笔者认为体验认识的主客观基础是信息全息律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发挥。据此,说明如下认识现象:“客体自动”现象、美感现象、“忘我”现象、直观现象、“形象”现象、“入定”现象、主体性现象、创造现象等等。从体验认识形式的人类认识史的根据考察,原始人的认识形式,就是体验认识形式;中国传统的认识形式,主要是体验认识形式。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的经济形态己经从"产品经济时代"、"服务经济时代"过渡到"体验经济时代".人类杜会进入体验经济时代之后,物质享受已经得到满足,人们对精神享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验设计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5.
《潍坊学院学报》2017,(1):68-71
人类的情感是进化而来的,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情感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人类心理结构和认知方式。语言是我们了解情感概念结构和内容的重要工具,人们在感受某种情感时的生理反应和身体行为大致相同,这种相似的生理反应和身体行为是情感隐喻相似性的原因。但是情感不一定总是基于身体经验,更多的应该是基于各种各样的文化因素和认知过程,因此对不同语言之间的情感语言对比研究可以得出人类情感体验的相似性和文化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历史街区是城市重要的遗产资源,是城市旅游、文化以及商业开发活动的源泉,正确认知与妥善处置这些资源对于历史街区的研究者和经营者都是一个挑战。以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为例,从复杂顾客体验视角,依据历史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娱乐休闲价值、环境价值、经济价值、形象价值等维度对历史街区的价值认知展开了实证分析与讨论,揭示了不同顾客群体对于历史街区价值认知的共性及差异性,以帮助历史街区的经营者根据不同目标顾客群体的体验需求进行精准的开发决策。  相似文献   

17.
提出假设一:对自然界和艺术进行美的认知与敏锐感受,可以导致人们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对道德美的认知,这一假设没有实验研究法来证明.是从理性推理上进行探究的;提出假设二:道德美的认知可以导致道德情感,特别是体验“崇高”的道德情感可以导致道德行动的倾向(忠实于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这一假设被近来出现的一些研究证据给以支持。提议设计一些课程和指导来强调道德美的例证,并且鼓励学生们去体验道德情感,特别是“崇高”的情感。在感知自然界、艺术和人类的美的方面,重点是强调“多样性中的统一性”原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第二代认知科学角度出发,运用体验哲学理论解析隐喻现象,并尝试在跨文化背景下验证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普遍方式,隐喻无处不大。  相似文献   

19.
"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它是认知主体所具有的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监控。作者以元认知理论为基础,结合该理论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借助《综合英语》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对学习效果不佳者群体做了元认知能力训练。结果表明,多数训练对象在认知知识、认知体验和认知的自我评估和调控等能力方面取得较好的提高,从而有效提高了外语学习能力和效果。在实验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元认知外语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字化信息服务技术快速发展的支撑下,数字化信息服务技术与数字化旅游相结合,数字旅游伴随着旅游业和信息技术的结合而衍生,已经成了为当前数字旅游发展的新方向,这种数字旅游新方向将通过数字技术与旅游资源的充分融合,而增强人们对于旅游的认知体验、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在数字化信息技术所营造的空间氛围中,可以更好地帮助旅游者满足"本我"的体验欲望,在释放"自我"的情感体验中,寻找到"超我"的价值。本文以Google earth资源作为数字化导航平台,构建这一信息技术在旅游服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