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赵敏  韦宝泉 《江西科学》2007,25(2):190-192
介绍了ARM和DSP微处理器之间的双口RAM接口电路的设计。在设计一种新型IED时,采用了ARM DSP的双CPU结构,两者之间采用双口RAM进行数据交换。考虑到IED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对双口RAM选择了中断工作方式。设计了双口RAM与ARM、DSP的硬件接口电路,由于ARM上安装了uClinux操作系统,又编写了uClinux下双口RAM的驱动程序,并调试通过。该接口的设计为新型智能化IED的实现打下了基础,能更好的适应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基于异常检测的入侵检测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目前的异常检测技术进行了全面概述, 按照采用的不同技术将异常检测分为基于统计、 基于机器学习和基于数据挖掘3种, 阐述了各种异常检测技术的特征, 并描述了目前基于异常入侵检测系统用到的各种算法及其实现方法. 通过实验结果, 比较了各种算法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ARM平台的GDB远程调试环境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ARM硬件平台上调试嵌入式程序,需要在被调试的硬件平台上建立远程调试环境,以便宿主机GDB可以从远程环境获取数据进行分析调试.在建立远程调试环境的过程中,需要完成RSP协议的移植,并且根据硬件平台的特性编写异常处理函数.通过建立远程凋试环境,使用进行嵌入式程序的开发调试,极大的提高了效率,降低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4.
针对通常情况下ARM程序调试方法存在功能简单、实现复杂、调式性能不佳和价格昂贵等问题,论述了运用EDA设计原理构建一种基于ARM的可视化重构调试平台的实现方法,分析了重构调试平台的结构,阐述了重构调试平台进行程序调试的过程.实践表明,此设计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调试性能并降低成本,为快速开发基于ARM的程序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ARM异常处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常响应是嵌入式系统必须具备的一种程序处理模式,基于ARM的体系结构以及多种异常的存在,ARM异常响应的处理不得不考虑存储模式、返回地址、中断向量、堆栈空间以及处理器的状态等多方面的问题,本文从使用的角度较为全面地分析了ARM的异常处理机制,并以ARM7内核的LPC2200芯片为例介绍了具体程序的编写。  相似文献   

6.
关红宾 《科技信息》2009,(29):I0406-I0407
本文介绍双口RAM的设计调试,主要就电平的匹配,握手应答信号等方面进行设计,并针对调试中出现的问题(如器件选型不当、逻辑设计不完善、低温异常)给予分析。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JTAG结构及其TAP控制器的控制机制,描述了ARM芯片的JTAG调试原理,给出厂一种基于JTAG接口协议的ARM调试设计方案及其软硬件实现,并利用JTAG接口进行硬件设备的远程调试。  相似文献   

8.
基于LPC2378的程序远程升级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岳林 《科技资讯》2010,(15):62-62
LPC2378是基于一个支持实时仿真和跟踪的32位ARM7TDMI-SCPU,并带有58kB片内静态RAM和512kB片内高速FLASH存储器。在我们目前所做的电力负荷管理终端项目中作为主控CPU。本文介绍利用该芯片的IAP在应用编程技术,结合无线通信以及SD卡存储技术,实现终端程序的远程更新。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嵌入式系统技术,应用ARM7微处理器架构,设计与实现了嵌入式核心板模块及其相应功能,该核心模块整合ARM架构芯片和嵌入式uClinux操作系统,具有先进的运算处理功能和强大的通讯功能,为下一步对各种嵌入式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基于ADC0809的模数转换应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数转换器通常定位为单片机的外部RAM单元.介绍了ADC0809与AT89S51接口电路的几种方法,分析了各种接口电路的特点及其扼要的启动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