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工业系统和热力系统的对比分析,提出运用热力学原理来诠释清洁生产的理论.在此基础上.对工业生产的三种模式和清洁生产的评价体系进行热力学解释,并将热力循环运用于清洁生产,试图从热力学原理中找到清洁生产理论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目前火电厂清洁生产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在对火电厂进行清洁生产评价的同时,也指出其清洁生产的不足之处;利用该模型对3个具有可比性的同类型火电厂进行清洁生产评价,根据多级评价过程和结果,分别指出其需要重点改进的因素.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减少了主观性,增加了评价的可信度,有...  相似文献   

3.
地球生命系统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论证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必须进行而且是可以实现的发展模式,应用热力学原理分析了地球生命系统广义热力学循环,计算了地球生命系统的能流与熵流,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对不同发展模式CO2排放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开发利用对环境友好的可依赖新能源,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同时资源利用以最少破坏环境为准则,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李有珍 《科技信息》2010,(33):I0390-I0390,I0393
在清洁生产实施管理过程中,经常需要对所替代的生产技术进行比较,也需对不同清洁生产技术方案进行权衡。清洁生产技术是与现行传统生产技术相比较而言的,具有相对性,它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一般可从技术、经济和环境三方面来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则需要由各行各业在现有的技术改造或新产品开发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确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玻恩-哈伯热化学循环的原理,及其在无机化学方面的应用:即计算热化学数据、指导无机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化合物的热力学稳定性及计算标准电极电势等。并从热力学上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研究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和电子学档的网络学习评价系统.此系统首先是根据电子学档本身的优势,研究借助于现有的技术来通过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生成电子学档作为一种评价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可能;然后建立网络学习评价模型(即网络学习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中确定的权值和网络学习中所采集的信息,采用多级模糊理论对采集到的各个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对学习者达到网络教育活动提出的目标程度作出综合评价和指导;最后根据多级模糊理论设计出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和电子学档的网络学习评价系统并给予评价.  相似文献   

7.
李铮 《科技信息》2011,(24):I0403-I0405
随着节约型社会的建立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燃煤发电厂需要一种更先进的模式来指导生产—燃煤电厂清洁生产模式。本文在清洁生产理论的指导下,总结了燃煤电厂清洁生产的特点。其中,清洁煤发电技术在生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讨论了多种清洁煤发电技术在清洁生产中的应用及其技术特点,这些技术包括有煤炭选洗加工、先进燃烧器、加脱硫脱硝装置(SPB+FGD)的超临界机组、流化床燃烧技术和多联产技术、煤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等。根据以上内容,从电厂本身出发提出了火力发电厂的清洁生产模式,并给出了具体事例。  相似文献   

8.
人造板行业清洁生产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扬 《海峡科学》2007,(6):69-71
通过对人造板行业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实践总结,探讨了我国人造板行业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所具有的清洁生产技术和潜力,并进一步提出了中纤板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流程.可为我省人造板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推行清洁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 BP 神经网络(ANN) 和支持向量机方法(SVM) 两种机器学习方法对清洁生产的评价能力, 以理论原理为基础,比较了两种机器学习算法在应用原理方面的差异.并以石煤提钒生产工艺中水浸工艺为对象, 对 BP 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在清洁生产水平评价上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支持向量机方法分类精度为 100%; BP神经网络为 90%但易陷入局部最优,因此支持向量机方法在解决小样本评价问题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煤炭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企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只有发展清洁生产才能实现可持续开采.建立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帮助管理者认识企业清洁生产的情况,对决策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从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主要评价指标及评价模型及主要保障措施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采用基团贡献法对对硝基乙苯、乙苯及对乙基苯甲醚中乙基选择氧化反应主副产物的热力学数据进行了估算;并通过建立三个反应体系中各步反应的焓变ΔrHθm、吉布斯自由能变化ΔrGθm和平衡常数K与反应温度T的关系,对反应过程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热力学研究。在计算的温度范围内,研究了反应温度对对乙基苯甲醚、对硝基乙苯及乙苯催化氧化制备相应芳酮的影响。分析结果为如何提高目标产物酮的选择性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并对优化反应的工艺条件及今后工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分析局域平衡理论框架内封闭热力学系统之熵产生与特性函数变率的关系入手,阐明了非平衡态的热力学特征,即非负耗散强度及非平衡线性区向最小耗散态演化的趋势,实际上是分别体现在热力学势的一阶及二阶变率层次上的状态演化方向。同时,提出了以巨势为基础的开放非平衡系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形式,论证了在近平衡区与最小熵产生原理的等价关系。  相似文献   

13.
基于能值理论的水资源对农业生产贡献量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能值理论,依据水资源对农业生产贡献的特点,提出了水资源对农业生产贡献量和贡献率的量化方法,为科学量化水资源对农业生产贡献提供新思路。以许昌市为例,计算结果显示,许昌市2005~2016年水资源对农业生产的贡献量多年平均值为12.04×1020sej,折合人民币22.09×108元,贡献率为6.11%,其中地下水贡献率3.87%,占水资源贡献率的64%。许昌市水资源对农业生产贡献的变化规律分析显示,水资源对农业生产的贡献量及贡献率均呈增长趋势,且单方水贡献率随农业用水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将水资源作为生产要素之一,通过基于面向输出的C^2GS^2模型DEA相对有效性评价,建立了生产用水及总产出值的有效前沿,分析了产出的技术效率和生产用水的使用效率.利用具有积性误差的Hicks中性技术进步Cobb—Douglas生产函数,通过对有效生产前沿时间序列数据COLS回归,建立了生产用水的动态前沿生产函数及生产用水的动态边际效益模型.  相似文献   

15.
转炉铁水预处理脱磷的基础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转炉铁水预处理脱磷过程中选择性氧化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并结合首钢京唐公司300 t脱磷转炉的生产数据,研究熔池中铁、硅、锰、碳、磷的氧化过程,讨论影响磷在渣铁间分配比以及脱磷速率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将转炉铁水预处理温度控制在较低范围内(1 300~1 350 ℃),选择具有合适碱度(1.7~2.5)和成渣快的造渣工艺,并结合高的底吹搅拌强度(≥0.2 Nm3/(t·min)),这是实现脱磷保碳、提高脱磷速率、加快生产节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将水资源作为生产要素之一,通过基于面向输出的C^2GS^2模型与C^2R模型DEA相对有效性评价,建立工业用水及总产出值的有效前沿,分析产出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利用具有积性误差的Hicks中性技术进步Cobb-Douglas生产函数,通过对C^2R有效生产前沿时间序列数据COLS回归,建立工业用水的动态前沿生产函数及工业用水的动态边际效益模型.  相似文献   

17.
在实际生产调度中,存在一类人员、设备、夹具、刀具等多级资源共同参与调度的情况.与传统的机加调度不同,此类调度问题增加了人员、卡具、刀具的约束.文中提出了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多级关联资源协调调度技术以解决此类问题.本技术主要包含应用遗传算法在满足匹配关系的多级资源之间进行动态组合,通过适应度计算保留质量好的多级资源组合及面向资源协调的多级资源工序调度时间处理,根据选定工序所需资源占用情况,寻找最早的工序插入的时间区域,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从土地功能的角度研究了土地资源承载力,在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3—2008年间海淀区土地资源承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土地生产功能承载力增幅最大;土地生产功能承载力占海淀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的45.67%,可见它是海淀区土地资源最主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对淤泥沙原料中Fe3 O4及其中间产物FeO和Fe可能参与的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结合绘制的不同CO分压下Fe-Si体系在C和SiO2过量下的优势区相图及Fe-O-N体系热力学参数状态图,得出体系中Fe元素最终以Fe3 Si形式存在,为淤泥沙合成O′-Sialon-SiC-Fe3 Si (即Fe-Sialon)复合材料提供了热力学理论依据。在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以淤泥沙为主要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了Fe-Sialon复合材料,并借助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烧结体的物相和显微形貌进行了表征,得出产物的主晶相为O′-Sialon,还含有少量的SiC和Fe3 Si相,晶粒呈现为纤维状、絮状或短柱状,与热力学分析结果( Fe元素最终以Fe3 Si存在)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