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DNA合成仪合成了分别带有PstI位点和SalI位点及终止密码子的2个用于扩增hIGF-1cDNA的PCR引物.利用合成的引物,700bp长的hIGF-1cDNA模板和Taq聚合酶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电泳鉴定后克隆进M13mp18载体,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PCR产物含已发表的hIGF-1成熟蛋白的编码序列和5'端的PStI位点及3'端的SaiI位点及终止密码TAG.用加端PCR技术成功地扩增和改造了hIGF-1的编码序列.  相似文献   

2.
非综合征母系遗传耳聋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个母系遗传的“线粒体耳聋”家系,应用PCR,PCR-SSCP,PCR-RFLP,PCR产物克隆测序技术对该家系mtDNA进行了分析,发现该家系全部患者都有mtDNA12SrRNA基因1555位点A1555G突变,另外,除此突变位点外,我们还在部分患者中发现了一新的突变位点:mtDNA12SrRNA基因1438位点A→G改变,说明A1555G突变可能是导致该家系耳聋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了解转录因子GATA-2基因在ANLL中的表达和突变情况,方法:采用RT-PCR检测85例ANLL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GATA-2基因的表达情况,PCR产物进一步经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以了解基因突变情况。结果:绝大多数ANLL都表达了GATA-2基因(89.4%),SSCP分析发现一例M2型的PCR产物出现异常迁移带,核苷序列分析显示在GATA-2基因第892位的核苷酸出现点突变,即第  相似文献   

4.
用预处理共轭梯度法求解有限元方程组及程序设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预处理共轭梯度法是求解大型稀疏线性方程组的极为有效的迭代法。本文改进了对称逐步超松弛预处理共轭梯度法(SSOR-PCG法)的迭代格式,可节省计算量8% ̄50%,并给出应用SSOR-PCG法求解有限元方程组时的几个关键子程序。  相似文献   

5.
从桂北五步蛇毒腺中抽提蛇毒总RNA,采用一步法(RT-PCR和PCR在同一试管内进行)扩增纤溶酶金属蛋白酶原基因,并进行电泳检测,可见3条特异的DNA条带,分别约为1.5Kb、1.3Kb和800bp,利用平端连接的方法将其中的800bpPCR产物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挑选白色菌落,用酶切和PCR法对其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6.
胎肝及肝癌组织中IGF—IR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RT-PCR技术,从胎肝中克隆出IGF-IRβ严基的cDNA序列分析证明同已报道的人胎盘膜IGF-IRcDNA顺序相同。提示IGF-IR在胎肝的分化发育过程中具有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7.
用PCR法构建乳腺特异性表达非乳蛋白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PCR法分别从绵羊和人血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的绵羊β-乳球蛋白基因(BLG)5'端调控区898bp的片段和人骨髓单核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4基因(hCD14)成熟肽1245bp的片段连接。连接片段插入pUC19 EcoRI-KpnI位点,构建成pBLG-hCD14质粒。该质粒经KpnI及CcoRI-HindⅢ酶切、PCR法扩增BLG和hCD14分析后,进一步用^32P-BLG探针杂交确证。用Ec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人工合成的二元藻胆体模拟复合物(R-PC/APC)的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并运用多指数拟事的以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处理和分析,研究结果证实了能量在R-PC和APC之间的传递时间与人R-PE传递到R-PC的时间几乎相等;除此之外,R-PC到APC没有其它传冯通道,结果为可以从R-PE直接传递到APC同时也可以经过R-PC传递到APC,R-PC作为能量传递中间受体,在实际的体系中其作用是通过竞争的机制实现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无血清培养细胞HICSF的自分泌调控机制,采用RT-PCR技术检测生长因子bFGF,TGFβ1和细胞因子IL-6,IL-8,G-CSF以及细胞因子受体IL-6R和IL-8R在HICSF细胞及其同基因来源的血清培养细胞HIC中的表达状况,同时用^3H-TdR掺入法观察重组IL-6和TGFβ1对这2种细胞生长的影响,以观察癌细胞在有血清和无血清培养条件下部分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反应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用DNA合成仪合成了分别带有PsI位点和SaiI位点及张终止密码子的2个用于扩增hIDGF1cDNA的PCR引物,利用合成的引物,700bp长的hIGF-D1cDNA模板和Taq聚合酶进行PCR扩增。  相似文献   

11.
应用RT-PCR技术,从黄孢原毛平革菌5.766(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总RNA中成功扩增出预期大小约为1.3 kb的特异性条带,将扩增产物提纯后克隆入PUC19载体,经转化、筛选及酶切鉴定后,获得锰过氧化物酶(MnP2)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表明,扩增的MnP2基因片段其cDNA长度为1 149 bp,编码358个氨基酸,与其它已发表文献报道的MnP2序列一致,与其同工酶MnP1和MnP3的核苷酸同一性分别为81%和66%。  相似文献   

12.
胀果甘草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手段调控甘草黄酮的合成,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从胀果甘草愈伤组织中克隆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CHS)基因的cDNA,运用DNAMAN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运用PHYLIP 3.67软件绘制系统进化树.克隆得到的基因片段全长为1 170 bp,包含1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ORF),编码1个由38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该基因片段与紫花苜蓿、大豆、豌豆等几种豆科植物的CHS核苷酸同源率高达80%以上,氨基酸同源率高达90%以上.表明克隆得到了胀果甘草chs基因cDNA,序列提交GenBank注册,序列号为EU706287.  相似文献   

13.
拟松材线虫两个HSP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ACE(快速扩增cDNA末端)技术从拟松材线虫中克隆了HSP70蛋白编码基因mc2和HSP90蛋白编码基因mc19,两个基因的全长cDNA分别为2 067和1 222 bp。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mc2基因的ORF为1 926 bp,推测的编码蛋白包含642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170.85 ku,等电点为4.69。mc19基因的ORF为1 083 bp,推测的编码蛋白包含361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97.70 ku,等电点为4.83。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结果分析都表明,拟松材线虫的mc2、mc19基因的编码蛋白与植物寄生线虫HSP70和HSP90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拟松材线虫和松材线虫之间的亲缘关系尤其密切。  相似文献   

14.
日本沼虾感光器Gqα基因的扩增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提取日本沼虾感光器的总RNA,反转录成c DNA。根据Gq蛋白α亚基的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通过巢式PCR扩增出日本沼虾感光器Gqα基因的片段,并将该片段克隆到pMD 18-T载体上进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此基因片段由369bp组成。翻译成氨基酸序列(123aa),Blast搜索结果比较该片段氨基酸序列与美洲鲎、美洲龙虾、冈比亚按蚊等6种动物的Gqα氨基酸保守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83.74%~95%),其中与冈比亚按蚊的Gqα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95%)。  相似文献   

15.
蝎α-毒素为一类空间结构高度相似而药理学功能趋异的蛋白质家族.cDNA序列分析表明蝎α-毒素5′非翻译区和信号肽编码区序列的保守性显著高于成熟毒素编码区,3′非翻译区在药理学组内高度保守.而且,成熟毒素编码区密码子第1,2和3位核苷酸突变率相似.非翻译区内每个位点的核苷酸替代数(K)小于成熟毒素编码区内每个同义位点的核苷酸替代数(Ks),而且成熟毒素编码区内每个非同义位点的核苷酸替代数(Ka)接近或大于Ks值.上述数据表明,蝎α-毒素成熟肽编码区内的突变为加速进化方式.这一结论得到进化树结果的支持.此外,研究还表明稳定3D结构的15个保守性残基靠近分子内部,这可能作为蝎α-毒素结构性限制因素在进化过程中维持CSαβ结构的恒定;4个热点突变区分布于分子表面的潜在功能区,表明正性Darwin选择驱动了蝎α-毒素的加速进化.研究结果合理地解释了蝎α-毒素保守性3D结构与趋异的药理学功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低能N+注入诱导拟南芥变异及突变体特异表达cDNA克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低能N+离子注入拟南芥引起处理当代(M0)种子的萌发率降低,并且降低的幅度随剂量的升高而增大.较高剂量离子处理的M2代植株中出现了较明显的表型变异,包括黄化、半致死、形态变异以及开花结实性状的改变等.对M2代植株进行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的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处理的拟南芥中有RAPD条带的缺失或增加,且变化频率与离子注入的剂量相关,而对照未发现有明显变化.80次剂量处理的M1代植株中有一株特别矮小,为典型的矮化变异体.以它的一个稳定的M6代矮化突变体T80II为材料,用PCR增效的减法杂交技术,构建减法文库,克隆特异表达的cDNA片段,其中1个712 bp的片段与GRF基因有部分同源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牦牛肌红蛋白的含量和cDNA序列的测定及心肌肌红蛋白氧化和脂类氧化相关性的研究,初步探讨了牦牛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机理. 牦牛与黄牛的肌红蛋白cDNA序列比较,二者只有2个碱基的差异(89位氨基酸由cac变为cat,91位氨基酸由gcc变为gct),但由于氨基酸密码子简并性,两者的氨基酸序列没有差异.牦牛的骨骼肌的肌红蛋白含量为488.3 nmol/g,与黄牛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但牦牛心肌的肌红蛋白含量为823.4 nmol/g,比黄牛高61.2%(P<0.05).在4 ℃贮存下,牦牛心肌中肌红蛋白的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人扭转蛋白A.从该蛋白编码序列中设计引物,以人肝cDNA文库作模板扩增到编码该蛋白的基因片段.将所得片段与pMDl8-T载体连接,转化到JM109大肠杆菌中,从转化平板上挑出菌落,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通过PCR和酶切分析,筛选到阳性克隆,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提取质粒,用BamHI和XhoI酶切,回收目的片段,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4-)和pGEX-6P-1中,转化JM109受体菌,从JM109受体菌中提出质粒,再转化到BL21(DE3)菌中,筛选出阳性克隆,构建了人扭转蛋白A原核表达载体.IPTG诱导该工程菌,培养并离心收集.SDS-PAGE结果表明该蛋白在两种载体中均得到了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9.
20.
以拟南芥cop1 cDNA为探针,从豌豆(Pisum sativum) cDNA文库中克隆到了豌豆cop1 cDNA。序列分析表明,它全长为2863bp,其中包括604bp 5′非编码区、243bp 3′非编码区和2016bp编码区,编码672个氨基酸。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豌豆cop1基因的高效表达。对拟南芥、豌豆和番茄3种植物cop1的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cop1可能是一种进化上很保守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