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对在静高压的条件下,熔融淬火的Al_4M_n合金形成的晶体相进行了结构分析.实验分析表明:该晶体属四方结构,晶格常数为:a=1.3769nm;c=0.9991nm.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按成分加和原理快冷制备多元准晶AlCuFeMg等形成条件研究表明除部分多元系准晶合金可直接按成分加和原理制备外,大多数由此法制备的多元合金要经过热处理后才能形成准晶.800℃是重要形成准晶的热处理温度.  相似文献   

3.
利用机械球磨,常压和高压热处理技术对Fe与六方氮化硼(h—BN)(Fe与h—BN的体积比为l:12.5)的固态反应过程和产物进行了研究.在常压,770和1170K条件下对球磨30h的Fe/13N样品热处理1h,结果表明在770K处理的样品中观察到少量γ′-Fe4N相,在1170K得到少量7-Fe(N)相.利用机械球磨和高压热处理(4GPa,690—800K)可使所有的Fe与BN中的N原子反应形成单一的ε—FexN相.然而,在整个实验中没有观察到任何Fe-B合金相形成.本文对Fe—N合金形成和相转变的过程以及压力对固态反应和反应产物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并利用Miedema模型与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对在Fe与BN固态反应过程中只形成Fe-N不形成Fe-B合金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以40Cr、65Mn和T11A钢为例,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较深入地研究了淬火温度对显微组织影响的规律,得出:随淬火加热温度的连续升高,依次形成隐针马氏体→混乱取向的细针状马氏体→纤维状马氏体→粗片马氏体+纤维状马氏体→更粗大的马氏体片+大量残余奥氏体.文中充分证实,中、高碳淬火钢在光学显微镜下显现出的纤维状马氏体同低磷淬火钢中的板条马氏体显著不同.此外还重点分析了中、高碳钢的高温淬火组织是全部孪晶型片状马氏体,没有板条马氏体。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机械合金化法(MA)制备Fe-Ti-Cu系三元非晶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振动样品次强计(VSM)对样品的结构及磁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Fe、Ti、Cu元素之间发生相互扩散,当扩散速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来不及形成有序结构,而形成Fe-Ti-Cu非晶合金.球磨得到的Fe-Ti-Cu非晶合金在高温下发生晶化,最后晶化的产物为FeTi、Fe2Ti、CuTi2的混合物.Fe-Ti-Cu非晶合金在高温下的磁性能随晶化产物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辊旋淬法制备了Al88Co4Y6Er2非晶合金,差热分析手段研究了该非晶合金晶化动力学性能.根据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发现Er(2at%)元素部分取代Al88Co4Y8非晶合金中的Y元素后,得到的Al88Co4Y6Er2非晶合金具有更强的玻璃形成能力.计算得到Al88Co4Y6Er2非晶合金的晶化激活能,初始晶化激活能为381 kJ·mol-1,发现Al88Co4Y6Er2非晶合金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对不同压力下Cr_3Si的机械稳定性和韧脆性进行研究。通过计算Cr_3Si在不同压力下的弹性常数、体积模量、剪切模量、泊松比来分析Cr_3Si的机械稳定性和韧脆性质。根据波恩准则判断,Cr_3Si在研究压力范围内,满足机械稳定性条件。结果表明,当压力为0~4GPa时,Cr_3Si化合物表现为脆性,当压力大于4GPa以后,Cr_3Si化合物表现为韧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计算了添加Zr,Mn,Be,Hf,Sb,Ti的Ni3Al合金价电子结构.在利用键距差方法计算时.共考虑4种共价键.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合金元素对合金Ni3Al稳定性,塑性和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金刚石对顶砧和原位角散高压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技术,对电弧法制备的、稀土元素钪和钇掺杂的氮化铝(AlN)纳米颗粒进行了最高压力分别为51.29 GPa和33.80 GPa的高压相变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钪和钇掺杂的AlN分别在压力为20.09 GPa和19.70 GPa时发生由六方纤锌矿结构向立方岩盐矿结构的转变,在压力分别为28.12 GPa和28.60 GPa时完全转变为立方岩盐矿结构;卸压后,岩盐矿结构保留下来,相变过程不可逆.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发现,相同制备条件、相同形貌和尺寸的两个样品的相变点较之AlN纳米线均有所降低,高于AlN纳米晶,接近于AlN体材料,相变开始到结束的时间间隔缩短.对比两个实验结果,掺杂具有大离子半径的钇的样品相变点低于掺杂离子半径较小的钪的样品.结合原位角散高压X射线衍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掺杂引起相变点降低是由于掺杂后引入的杂质离子及其诱导产生的铝空位导致AlN晶格结构畸变进而降低了掺杂AlN晶体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Fe68Zr20-xNbxB12(x=0,5,10,15)合金粉末,利用XRD、SEM和DTA等测试手段对该合金系进行测试,研究Nb含量对FeZrNbB合金系的结构及晶化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5at%的Nb元素抑制非晶合金的形成,Nb含量为10,15at%时,又促进了非晶合金的形成;随Nb含量的增加,颗粒尺寸先减小后增加;Nb含量的增加使晶化模式由一次晶化向共晶晶化转变.  相似文献   

11.
以蔗糖为碳源,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Fe位掺杂不同阳离子(Al 3+,Ni 2+和Mn2+)的LiFe0.97M0.03PO4/C(M=Al,Ni,Mn)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恒流充放电测试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研究了不同阳离子Fe位掺杂(Al 3+,Ni 2+和Mn2+)对LiFePO4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阳离子Fe位掺杂没有改变LiFePO4的晶体结构,但是减小了LiFePO4材料的粒径,最终改善了LiFePO4的电化学性能.特别是LiFe0.97Mn0.03PO4/C材料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在0.1C和1C下放电,LiFe0.97Mn0.03PO4/C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62mAhg-1和140mAhg-1,且1C充放电倍率下循环50次后容量保持率仍然为98%.  相似文献   

12.
取代元素对贮氢电极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松艳  赵东江 《松辽学刊》1994,(1):35-39,65
本文详细地研究了取代元素Mn,Co,Al,Si,Cr,Fe等对MLNi5基贮氢电极(ML:富镧混合稀土金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取代元素及其含量的不同,电极的性能存在明显判别,从综合性能考虑,含有少量Mn,Co,AL的贮氢电极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从31种TCNQ离子自由基盐的粉末压片中,观察到Li-TCNQ、Mn(TCNQ)2·3H2O、Cu-TCNQ、Cu(TCNQ)2、Zn(TCNQ)2·xH2O和Ag-TCNQ有电开关效应.粉末压片的直径是5或8mm,厚度300-600μm,片的两面分别蒸镀Cu和Al电极.电压超过阈值5-8 V时,伏安特性出现突变,电阻值突然下降,从104-105Ω降至102-103Ω.高阻态(关态)与低阻态(开态)的电阻比值约几十到几千.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温度对MlNi3.5MnCo0 .4Al0 .1 和MlNi4.0 Mn0 .5Co0 .4Al0 .1 (Ml:富镧混合稀土金属 )贮氢电极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温度对贮氢电极的容量、快速放电能力、过电位等均有比较明显影响 ,并且贮氢合金组成不同 ,其电极的温度特性也不同  相似文献   

15.
在氢气气氛下还原Fe2O3/Al2O3得到Fe/Al2O3纳米复合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产物的结构、形貌和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样品中Fe含量的增加,α-Fe的晶粒尺寸变大,样品的矫顽力减小、比饱和磁化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16.
姜守霞  姜颖 《松辽学刊》2004,25(3):65-67
实验研究了以叔丁醇和对二苯酚为原料合成TBHO的主要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常压下以叔丁醇的过量系数为160%时,以85%的浓磷酸为催化剂,在130℃的温度下反应2.5h,采用重结晶法精致工艺,可以制备出纯度为80%的TBHO,而且产品收率可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硫酸铝水解生成的凝絮状氢氧化铝溶胶在最佳酸碱度条件下对氟离子F-的吸附特征,得到了F/Al(质量)比小于1时的吸附等温方程式的具体形式及F/Al(质量)比大于1时的线性方程,同时还从理论上对它们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以甲酰胺为溶剂的硝基氯代苯类的常压氨解。2,4-二硝基氯苯可以在甲酰胺中常压和短时间内定量氨解,并且可以采取直接抽滤法回收甲酰氨以循环使用。单硝基卤代苯,不管硝基在什么位置上,可以在铜盐和乙酸钠的存在下常压氨解。探索了影响反应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