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下,“播新闻”与“说新闻”共同构成我国新闻播音事业的两大核心播报形式,而两者各自都有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该文通过对两者特征和其当前处境的分析,提出了针对两者在未来共同发展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新闻思想与中共新闻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是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在他主持与编辑过的报刊中,他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新闻思想和观点。这些思想与观点与中共新闻理论或新闻政策有着深刻的关系与渊源,包括:梁启超的“去塞求通”思想与中共早期”的“启发民智”;梁启超的“耳目喉舌论”与中共“喉舌论”;梁启超的“政治家办报”与中共“政治家办报”的新内涵等等。  相似文献   

3.
时下,“说新闻”的节目大行其道,像凤凰卫视的杨锦麟读报、中央台的马彬读报,在观众中很受欢迎。这种新闻以它的智慧、洞见及社会关怀赢得诸多百姓的倾心。  相似文献   

4.
法制作为一个中性概念,没有明确的价值追求;而法治的价值取向则十分明显,它以民主和权利为本质要求。文章指出,在新闻理论和实务中,由“法制新闻”向“法治新闻”过渡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关于新闻的定义,众说纷纭,何者为佳 1 新闻这个词,可以溯源很早,在唐代就出现了。唐人李咸用的《春日逢乡人刘松》诗云:“旧业久抛耕钓侣,新闻多说战争功。”(《披沙集》卷五)。到了宋代,新闻一词屡在文人的著作中出现,赵升的《朝野类要》《朝报》中说:“朝报,日出事宜也。每日门下后省编定”,“率有露泄之禁,故隐而号之曰‘新闻’”。明清时,新闻就用得更多了。明代的《安得长者言》,清代的《红楼梦》等,都多次用到它。不过,古人说的新闻,指新近听说之事,多为传闻,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一种独立的文章体裁。 十九世纪初期,近代中文报刊产生了。它开始登载新闻,从此新闻在近代报刊上越来越多,新闻体载逐渐完善。到本世纪二十年代,新闻便成为一种独立的文章体裁。 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新闻理论作了深入的探讨。但对新闻定义,至今仍是众说纷纭。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关于新闻的定义有一百种以上。综观这些定义的内含走向,大体上形成两个支流,一是A型定义,一是B型定义。 A型定义的基本点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或传播.具有代表性的意见有:“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也。”(徐宝璜)“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是中国新闻事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在“戊戌维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康有为,他23年从事报业活动的经验和成就,以及视报刊可以“匡政府所不逮”的作用,主张新闻立法和新闻控制等新闻思想,对当时新闻争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今天的新闻改革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内容与形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林 《科技信息》2010,(24):I0354-I0354
县级电视台作为基层的主流媒体,肩负着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的职能。其自身的资源和特点导致了采访范围受到局限,新闻来源较少,加上软件硬件和人力财力资源限制,其新闻节目质量往往不尽如人意。多年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我认为,县级台新闻节目内容始终处于“老生常谈”状态,年年说创新、年年不够新,受各种因素制约,除了会议报道、领导活动的消息外,其它类的新闻很少,节目形式也“清汤寡水”。新闻包装、播音形态多年不变,显得老态龙钟、陈腔滥调。新闻编排也没有体现编辑思想。可以说,县级电视台的这种现状,很难实现宣传性、新闻性和受众的“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近年来,新闻传媒在新闻选择长期态势和重大题材的新闻报道方式上,已日益凸现出“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但是,新闻传播中“以人为本”缺失现象还时有发生。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广大新闻工作者首先要把宣传“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中央精神解读”层面提高到“遵循新闻规律”层面,工作实践中不仅要在宣传方针上把握正确方向,在报道内容上坚持“三贴近”原则,在采写和报道中渗透人本态度,更要在新闻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人本理念。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历史时期,新闻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影响。而新闻工作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传播新闻事实来达到预期的宣传教果。因此新闻工作者在选择事实、理解事实,传播事实的过程中,要排除各种干扰,严格按照新闻规律办事,使新时期的新闻工作既满足广大受众的“新闻款”,又真正起到觉的“喉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如今人们已不满足于浮浅的,有限的信息,而要求多方面的,深层次的,内涵丰富,更有价值的信息,要求看到更多的形象生动“新闻背后的新闻”,需要深度报道,这就出现了新闻与文学“合流”现象,如报告文学,大特写,文艺性通讯等,它快速,真实,艺术地反映现实,切近生活,贴近读者,深得读者的青睐。但它们必须遵循新闻规律,即应遵守真实性原则。“新闻与文学的合流是指题材上,技巧上的合流,而不是本质上的混同。”  相似文献   

11.
面对媒体日益激烈的竞争,各家报纸纷纷使出创新而又新颖的报道招数来吸引读者,其中新闻策划已经成为了各个报纸之间进行新闻竞争的必备武器。可以说,报纸只有做好新闻策划,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才能使报纸在竞争中站稳脚根。体育新闻也是如此。所谓“创新无疆,策划有道”,本文将对宁波《现代金报》近期大型赛事报道的策划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报道大型赛事的“策划大道”,以应用于其他大型赛事报道中,如迫在眉睫的2008北京奥运,2010年广州亚运会、世界杯等。  相似文献   

12.
公共新闻在进入我国之后被认为是中国新闻报道的“新希望”,是继民生新闻之后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二次革命、中国新闻改革的出路。公共新闻理论的引入与我国现代的舆论环境及传播环境、传播行为、传播心理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社会及新闻本身的发展均为公共新闻理论在我国的运作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赢得更高的发行量和收视率的关键。时效性意味着:一要迅速及时,二要简短明了。媒体应当从改善物质条件和注重人的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努力。对新闻的时效性不能片面理解,要善于“化旧为新”。  相似文献   

14.
将“硬新闻娱乐化”现象从“新闻娱乐化”现象中抽离出来,指出硬新闻娱乐化更容易带来社会问题;概括了硬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四种失误类型;指出硬新闻娱乐化现象带来社会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读图时代”的发展,科技水平的进步,在新背景之下的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存在着新的问题,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从传播者、传播媒介、到受众对于新闻摄影真实性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把关”理论来诠释新闻传播过程中各要素对于新闻摄影真实性的作用,以及新环境背景下所产生的新的“把关”层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闻价值是事实构成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但是新闻价值会通过各种手段使其最大化地张显出来。记者在采访中通过精选写作角度、增强报道的针对性以及掌握“事后比较”的技巧等方法使新闻的价值得到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第四媒体在本世纪末的异军突起, 大大改变了传统新闻传播理念,西方发达国家纷纷走上新闻传播数字化发展之路。在无 “守门人”的电脑化空间里, 意识形态、民族和国家的限制减小到最低限度, 文化入侵、信息泛滥对我国新闻业宣传主旋律、营造舆论胜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 新闻业界必须更加强化新闻阵地是党的 “喉舌”意识, 以公开对公开, 以个性求发展, 以权威消 “噪音”, 顺应传播革命趋势, 在观念上和技术上做好新闻传播数字化生存的准备  相似文献   

18.
就“新闻策划”这一近年来出现的新名词进行探讨,对新闻策划的运用,应把握的问题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9.
魏源十分注意搜集西方新闻,提出了“夷情备采”的主张,意识到新闻的重要性;魏源继承和发展了林则徐的译报思想,在中国新闻思想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但由于受时代的局限,魏源新闻思想还显得极不成熟。  相似文献   

20.
"三贴近"与广播新闻节目的创优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新闻的创优意识有着其他新闻制作、发布过程中创优意识都具有的共性.也同样有着鲜明的特色。我们应坚持用“三贴近”的要求处理新闻在“策划”和“捕捉”上的关系;坚持用“三贴近”的要求衡量广播创优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