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斯氏鼢鼠(Myospalax smithi)耳蜗进行显微和超显微水平观察,分析了其对低频声波感知的结构基础.结果表明,斯氏鼢鼠的耳蜗与其它哺乳类存在区别,蜗顶处螺旋神经节的数目多于蜗底;盲鼹鼠(Spalax ehrenbergi)耳蜗所不具有的传出神经纤维在斯氏鼢鼠耳蜗的电镜切片上可见,这有利于斯氏鼢鼠对不同频率声波的更精确的感知;最顶部的半圈蜗管上有两排内毛细胞,而没有外毛细胞.在长期的进化适应过程中,斯氏鼢鼠耳蜗产生了独特的结构以完成和洞道中其它个体的通讯。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不同年龄C57BL/6J小鼠耳蜗毛细胞形态学观察,探讨其毛细胞损失随年龄变化的趋势。方法选择C57BL/6J小鼠24只,分别于2月龄、4月龄、7月龄随机各选取8只动物处死取耳蜗,苏木精-伊红染色,制作耳蜗基底膜铺片,显微镜下观察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C57BL/6J小鼠随着月龄的递增耳蜗毛细胞损伤呈加重的趋势:2月龄小鼠未见明显耳蜗毛细胞丢失;4月龄小鼠开始出现耳蜗外毛细胞损害,其损坏部位仅局限在耳蜗底回的起始端;7月龄小鼠耳蜗毛细胞损害比4月龄加重。这种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耳蜗损害遵循着从底回逐渐向顶回发展的规律,同时外毛细胞的损害比同区域的内毛细胞严重。结论C57BL/6J小鼠耳蜗毛细胞变化规律符合老年性耳聋特点,可以作为研究老年性耳聋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实验动物科学》2010,(4):36-36
英国科学家认为,使人能听到声音的听觉毛细胞和脑细胞最初是由人内耳中的干细胞发育而成的。研究人员从9~11W流产的胎儿耳蜗提取干细胞。对于细胞进行培育,并把它们置于一些混合的特殊的化学物质中。其中56%的细胞显示出听觉毛细胞的电子和物理特性。内耳中的这些毛细胞利用毛把声波转化为神经脉冲。  相似文献   

4.
对朝鲜鹌鹑耳蜗感觉上皮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朝鲜鹌鹑耳蜗感觉上皮包括听壶感觉上皮和基乳突感觉上皮两部分。这两部分感觉上皮均由毛细胞和支持细胞构成。毛细胞基部与神经末梢形成突触,顶端角质锥中伸出动纤毛和静纤毛,与鸡的耳蜗毛细胞相似,朝鲜鹌鹑耳蜗毛细胞缺乏动纤毛。  相似文献   

5.
耳蜗内的外毛细胞在电激励下的力电耦合运动是耳蜗放大主动机制的重要基础.以耳蜗外毛细胞为研究对象,基于外毛细胞侧壁的特殊膜结构,推导膜曲率变化、轴向伸缩与跨膜电位差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外毛细胞挠曲电-压电线性等效模型,进而获得整体的等效压电系数.建立外加电激励下细胞轴向振动的动力学控制方程和动态电学方程,并结合相应的力学和电学边界条件进行分析,从频域上讨论细胞材料参数和流体阻力对外毛细胞电动性机制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高频区域随着激励频率的增加,流体阻力限制机械功的输出;机械功输出大小和峰值所对应的激励频率与细胞长度、外膜挠曲电系数和细胞基部电阻抗有关,当细胞越长、挠曲电系数或细胞基部电阻抗越大时,机械功输出越大,其对应峰值的激励频率越小.  相似文献   

6.
分子马达是一类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变为机械能的蛋白质大分子,它们沿相应微管作定向运动,其定向运动机制对生物高分子合成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引入分子马达双头之间的耦合作用势函数,建立分子马达在色噪声作用下的双头耦合模型.采用二阶龙格一库塔算法求解Langevin方程,结合Monte Carlo模拟方法,计算得到马达的停留时间和跃迁时间.进一步讨论了耦合系数、噪声强度、外部作用力对停留时间及跃迁时间的影响,并作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基于一种听觉模型的特征提取及语音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分析了人耳耳蜗及中枢听觉神经对声信号处理的机理,主要包括耳蜗对声信号的频率分析、柯蒂氏器官毛细胞的从振动机械能到电化学能的转换,听神侧抑制神经网络和增益调整四个层次,建立各个层次上听觉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朝鲜鹌鹑耳蜗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对成体朝鲜鹌鹑耳蜗的组织学结构进行了观察,朝鲜鹌鹑耳蜗由基乳突、听壶和淋巴管三部分组成。听壶由毛细胞、支持细胞和基膜组成;毛细胞呈柱状,支持细胞呈指状。基乳突由毛细胞、支持细胞和基膜组成;毛细胞分成高、中间和矮毛细胞三型。高毛细胞呈柱状,分布在除近端以外各处,在远端全为高毛细胞;中间毛细胞呈壶形和柱形的中间形态,分布在高、矮毛细胞交界处;矮毛细胞呈壶形,分布在除远端以外各处。基乳突的基膜主要由排列疏松的纤维构成。  相似文献   

9.
将由联苯阴离子和中性萘之间通过刚性环己烷所连接的经典的电子转移体系作一构象修正,得到一个新的π-σ-π型分子.UHF/6 -31G^**研究表明,新体系具有较高的能垒和很小的电子转移藕合,而且其藕合几乎完全通过环己烷桥上的化学键实现.外电场效应的研究进一步发现,该体系的电荷可稳定地定域在联苯片段或萘片段上,仅当出现外部刺激(如电、光等),其电荷定域态才会迅速转变.因此,认为该体系可以作为双稳态分子器件材料的原型分子.  相似文献   

10.
以豚鼠为材料,用苏木素伊红、硝酸银、锇酸、网状纤维、神经纤维、高尔基体、乳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等染色方法,证实了毛细胞为耳蜗的功能活动中心。卜契氏(Boettcher's)细胞与毛细胞的组织化学反应基本一样。在亨生氏(Hensen's)细胞中有脂肪滴存在。螺旋韧带表面覆有假复层上皮并有血管伸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硫酸卡那霉素(Kanamycin sulfate,KM)与呋塞米(furosemide,Fur)快速建立CBA小鼠急性耳毒性动物模型,观察给药时间对致聋的影响。方法 1、利用KM+Fur联合用药快速建立急性耳毒性动物模型:60只5~8周龄的健康CBA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平均分成6组:正常组(空白对照)、KM+Fur联合用药后1 d组、用药后3 d组、用药后7 d组、用药后14 d组、用药后28 d组;2、在KM+Fur用药前和用药后1、3、7、14、28 d不同时间段检测运用听性脑干反应测试(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进行听力阈值及ABR波Ⅱ振幅分析;3、各组小鼠通过耳蜗基底膜HE染色铺片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耳蜗基底膜病理切片中毛细胞缺失和排列情况。结果 1、CBA小鼠联合运用KM+Fur后各时间点的ABR阈值与给药前相比,听力阈值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2、CBA小鼠联合运用KM+Fur后各时间点的ABR波Ⅱ振幅值与给药前相比较,幅度降低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3、CBA小鼠联合运用KM+Fur 1 d后,外毛细胞出现轻微的紊乱,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耳蜗外毛细胞的排列越来越紊乱;4、CBA小鼠联合运用KM+Fur后在不同时间段的ABR听力阈值及ABR波Ⅱ振幅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硫酸卡那霉素和呋塞米联合一次给药,可以快速建立理想的CBA小鼠急性耳毒性模型。  相似文献   

12.
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级别上能根据外界刺激作出类似机械运动响应的分子.基于大位阻烯烃的光驱动分子马达,在特定波长照射下,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异构,可通过热力学过程控制单向旋转的方向.单向旋转的特殊性是区别于其他光响应分子开关的最重要特征.文章主要介绍分子马达的功能性合成,并简述其在可控分子运动、动态自组装和智能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三类马达酶的结构,功能和生命体内分子马达的研究状况,并详细介绍几类典型分子马达的理论模型,同时展望了分子马达的发展前景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MgO在外电场作用下的分子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不同理论水平优化得到MgO分子的基态稳定构型,通过与实验值的比较,选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和6-311++g(d,p)基组对MgO在不同外电场(-0.015,-0.010,-0.005,0.005,0.010,0.015 a.u.)下分子基态的稳定电子结构进行计算,研究了外电场对MgO分子基态总能量、键长、偶极矩、能级分布、能隙、电荷分布及红外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 Mg→O方向外电场的增加,分子键长、偶极矩和能隙递减,原子电荷也递减,总能量升高,频率及其红外强度递增;在外电场作用下,MgO基态分  相似文献   

15.
利用Opton显微注射系统(Microinjectionsystem)将不同分子量的荧光分子探针分别注射到不同生育期的紫竹梅雄蕊花丝毛细胞内,在OlympusBH—2型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探针在细胞内的转移情况,取得以下结果,花蕾和开放花的雄蕊花丝毛细胞的胞间连丝允许LRB(559Da),FITC-(Ala)6(870.3Da)通过,而FITC-Leu-Arg-Arg-Ala-Ser-Val-Ala(1161.3Da)难以通过.花蕾和开放花的雄蕊花丝毛细胞间的胞间连丝的通透性差异不大.且允许通过的分子探针不超过1161.3Da.在花蕾和开放花的雄蕊花丝毛细胞间不能通过的分子探针FITC-Leu-Arg-Arg-Ala-Ser-Val-Ala(1161.3Da),FITC-InsulinAChain(2921.0Da)在衰老花雄蕊花丝毛细胞间可以转移,但分子量为4400.0De和9400.0Da的FITC-Dertran探针却难以转移.胞间连丝的通透性能,随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科普便利贴:机体的一切活动,从肌肉收缩、细胞内部的运输、遗传物质(DNA)的复制,到细胞的分裂等等,在分子水平上,都是具有马达功能的蛋白质大分子做功推动的结果。因此,它们被称为分子马达或蛋白质马达、蛋白质机器等。到目前为止,已有百种以上的分子马达被确定,它们在机体内执行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功能。分子马达都是沿着相应的蛋白丝做定向运动。这些蛋白丝起着"轨道"的作用,它们都是有极性的,因而也是有方向性的。这些分子马达可高效率地将贮藏在腺苷三磷酸(ATP)分子中的化学能直接转换为机械能,产生协调的定向运动而做功。迄今为止,人类尚无由化学能直接转换为机械能做功的任何记载,因而由生物体反映出的这种独特的能量转换形式不仅对于生命活动至关重要,而且人类也可以从新的角度出发去认识、研究及利用这种能量转换的分子机制。因此,分子马达做功原理及能量转换机制一直是分子生物学、物理学、生物化学等诸多学科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领域之一,并且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多学科共同面临的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科学领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分子马达的研究现状,并对它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更充分地说明了研究分子马达的机制对我们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对国内外分子马达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作直线运动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为例,对其运动特点做描述,介绍三类分子马达的结构、功能及其性质,重点概述肌球蛋白的理论模型,展望分子马达的发展前景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用Fokker-Planck方程研究了在活细胞内作拟布郎运动的微粒在分子马达驱动下跳离势阱的运动概率,进而得到ATP分子的水解反应概率、马达蛋白分子的反应概率以及确定与活细胞内微粒膜连接的马达蛋白分子数和ATP分子数的统计表达式。  相似文献   

20.
纵扭复合马达驱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复合超声马达定子与转子间的耦合传动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定子与转子间的粘着摩擦模型.依据马达转子的动力学特性,建立了定子与转子间的耦合力矩方程.对马达特性的仿真分析表明,耦合接触角是决定马达特性的决定因素,这为马达的有效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