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探寻进一步推进西部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情况,并为制定差别化发展政策及策略提供依据,本研究将成渝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作为研究西部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的示范样本区域,通过构建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的方法,缕析二者产业协同发展现状及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尚处于低水平协同阶段,并存在宏观调控能力较差、城市群内部经济体量差距较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足、城市群缺乏竞争力等问题,并提出打破行政壁垒、提升城市能级、培育副中心城市等宏观策略以及针对不同等级城市的优化建议,为实现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实力提供发展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心城市体系建设及河南省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占仓  蔡建霞 《河南科学》2010,28(9):1189-1193
伴随经济全球化,中心城市在各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研究认为,中心城市具有就业、居住、要素集聚、支撑发展和辐射带动五大经济学功能.河南省已经处在城镇化高速推进期,中心城市体系建设面临重要任务:建设郑汴都市区,推动中原城市群健康发展,建设新型城镇体系和特色产业城市、宜居城市.同时,要充分认识到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意义,建设郑汴都市区是河南省中心城市体系建设的突破口,河南省中心城市体系建设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是传统城镇化在本质内涵、目标内容以及实现方式上的全面提升,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吉林省城镇化发展问题的研判,研究了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选择,并对其主要路径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结果表明:吉林省城镇化长期的片面畸形发展已经使城镇化发展呈现了病态特征,具体表现在城镇化与工业化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非协调性,以及城市空间结构混乱与中心城市功能不突出等.据此提出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应是资源利用高效、环境生态本底优越、经济持续集约发展、文化繁荣昌盛、城乡一体化发展、社会和谐进步、大中小不同规模等级城市协调发展的"四化"统筹和"三型"一体的城镇化.最后从特色城镇体系的构建、吉林中部城市群的塑造、重点功能区的推进以及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等视角对吉林省新型城镇化的主要路径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4.
内陆边境口岸地区作为我国沿边开放政策的战略前沿,随着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加速推进和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但整体上其城镇化水平普遍较低,存在城镇规模等级结构不协调、口岸经济带动能力不足、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传统的“重规模、高能耗”的城镇化道路,不符合其自身依托口岸经济、受制与接壤国家的发展环境、多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基础.文章从新型城镇化发展内涵出发,结合云南省边境口岸地区城镇化发展实际,在总结其城镇化现状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其城镇化发展主要受到区域经济合作、口岸经济以及口岸与城镇相互作用的影响,进而提出以完善城市(镇)对口岸的反哺功能、构筑城乡经济互动空间、培育城乡发展支撑、关注民生内涵、优化生态环境为云南边境口岸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依托路径.  相似文献   

5.
"多中心、网络化"作为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在成为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强大动力,并将推动其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我国经济增长"第三极".借助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构成城市间的经济联系网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5年间,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网络密度显著提高,城市间经济联系频繁而密切;北京与天津、唐山等次中心城市交流与合作加强,京津冀多中心发展格局初具雏形;石家庄依托其省会城市的优势,在城市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群内部其他城市间经济联系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河南城镇化推进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阐述全球化与城镇化本质和总结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城镇化趋势的基础上,论述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河南城镇化推进的战略重点:(1)加快省会郑州向区域中心城市的快速跨越,实施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2)谨慎对待和推进小城镇战略,大力推进中心城市战略,实现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的协调发展;(3)重视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部门;(4)实施城镇品位和形象战略,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最后,本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完善规划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搞好城市经营、防止社会极化等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对于经济区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心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具有"心脏"和"头脑"的作用,它与城市周围地区的发展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直接影响、调节或带动着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利用大中型城市的区位与资源优势在其周边地区形成产业价值链,推动毗邻区县小城镇发展,实现城镇化的跨越式发展是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城市群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与分工的基本经济单元,而城市群内部城市网络联系特征对城市群内部产业布局、城市间功能分工、城市群整体集聚经济的实现程度均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文章以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网络联系特征,并据此对城市群内部城市的等级结构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城市之间经济联系强度受交通时间距离支配;各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网络联系特征差异明显;各城市群内部城市的等级结构存在不同程度的断层。  相似文献   

9.
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承接发达国家及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的枢纽和核心区域之一。然而中原城市群目前存在投资不足、高端产业不足、高端人才不足、对外开放相对滞后、行政壁垒大和一体化政策不到位、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基础设施不健全、产业结构趋同、资源与环境压力大,可持续发展前景不乐观等问题。因而本文提出了中原城市群发展的一些对策建议:谋划郑汴洛工业走廊,加强一体化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交通物流建设;扩大开放招商;以中原城市群为平台,努力打造"一带一路"战略高地。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城市群的建设与发展,对于全省的城镇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对安徽省城市群建设研究成果的回顾,依据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和区域发展梯度理论,借鉴国内外城市群发展的经验,提出安徽省城市群发展应采用"雁型"模式,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安徽省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框架,并从社会、经济、资源、人口和环境层面,提出了安徽省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将创造性的理念用于小学语作业的设计,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可以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从分子按速率分布的极大值和按动能分布的极大值的不同情况 ,辨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阐释了统计分布问题要与相应的间隔相联系  相似文献   

13.
大体积混凝土的固化过程会释放大量的水化热,产生较大的温度和收缩变化,从而导致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影响结构的耐久性.以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理论为基础,结合工程实例,并应用Midas/Gen软件对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及温度应力进行模拟,研究和总结了大体积混凝土应力峰值分部情况,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研究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数字集成电路经历了从小规模集成电路(SSI),中规模集成电路(MSI),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的发展过程。PLD器件由早期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可编程逻辑阵列、可编程阵列逻辑、通用阵列逻辑发展到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PLD器件使数字系统的设计更加便利和高效,FPGA/CPLD和ASIC融合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营销:现在面临未来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营销的管理是对未来的管理,这是可持续发展行业经营技术上的特征和要求 就未来的发展趋势论述了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内在战略性问题,据此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战略规划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1.引言设 f_k(z)=z+sum from n=1 to ∞ a_(nk+1)~((k))z~(nk+1)为在单位圆|z|<1内正则且单叶的函数,用 S_k 表示该函数族,特别记 S_1=S.对于 f_1(z)∈S;f_2(z)∈S_2的相邻系数模的差,戈鲁金曾有如下之估计:[1](1) ||a_n+1|-|a_n||≤C_(1)n~(1/4)log n,(2) ||a_(2n+1)~((2))|-|a_(2n-1)~((2))||≤C_2n~(-1/4)log n.其中的 C_1,C_2以及以后的 C_3,C_4,……都是绝对常数。对于映射单位圆|z|<1为关于原点为星形领域的函数 f(z)戈鲁金亦有估计:[1],[2]  相似文献   

17.
在随机试验之后。通过建立随机模型,针对一类级数的求和展开讨论.通过证实,这种概率的思想方法的运用对此是高效率的。  相似文献   

18.
草场是牧区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加强民族地区草场管理是促进畜牧业经济增长的突破口。为此本文在论述民族地区草场管理制度演进过程的基础上,阐述了草场管理制度的内容以及畜牧业经济增长与草场管理制度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提出用三环孔径记录激光散斑照相.结果表明.此种方法与环形孔径及双环孔径法相比较.进一步提高了散斑图衍射晕边缘的光强.且腰部暗区消失,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汪小红 《科技信息》2013,(15):268-268,299
工件表面质量是机械加工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分析了影响机械加工工件表面质量的因素和工件对机械使用过程造成的不良影响后,提出了工件表面质量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改进机械加工工艺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