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结构声辐射主动控制的“控制溢出”是一个重要问题,它直接关系到结构声辐射主动控制的成败。本文从“结构模态声辐射效率”出发,提出了结构声辐射“优势模态”和“劣势模态”新概念,全面阐述了振动结构中各种模态对声场的影响,为解决低频结构声辐射主动控制中“控制溢出”的理论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文章中以四角简支矩形板为研究对象,对其模态辐射效率进行了理论导并进行了结构声辐射主动控制实验验证,得出了和文中一致  相似文献   

2.
章法"多、二、一(0)"逻辑结构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宇宙人生观,各家虽各有所见,但若舍“异”而求“同”,则总括起来说,都可以从“(0)一、二、多”(顺)与“多、二、一(0)”(逆)的互动、循环而提升的结构上加以统合。而这种“多”、“二”、“一(0)”的螺旋结构,不但可适用于哲学、文学,也一样可借以统合其它的事事物物。以文学领域中之辞章而言,在形成篇章的章法上,就呈现了这种逻辑结构。锁定章法,举古典诗文为例,探讨其“多、二、一(0)”的逻辑结构,从而略及其美感效果,以小见大,以凸显“多、二、一(0)”逻辑结构的奥妙。  相似文献   

3.
简说“W+的+N”中的“W+的”岳中奇零引言0.1在现代汉语中,以作词性词语为中心、其间加“的”的偏正结构,是一种最基本的句法结构。如果我们把这种结构中的中心语记作“N”,把中心语前面附加的实词或短语记作“W”,那么,这种结构就可以表示为“W+的+N...  相似文献   

4.
壮语的名量词极为丰富,按其用法不同,可分为性别量词,类别量词,级别量词三大类。类别和用法的多样性,决定了壮语名量词意义的复杂性,不同类别的名量词、甚至同一类别的某一名量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义都不一样。因此,由名量词与名词构成的“量名”结构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时表示数词“一”的意义,即表示“量名数‘一’”★,有时则不表示“一”的意义。下面我们以壮语来宾话的“量名”结构的情况为  相似文献   

5.
为避免试验过程中转鼓在外界激励下发生共振,首先基于拓扑优化原理,以单元密度作为设计变量、体积缩减50%为约束条件、一阶固有频率为设计目标,对“工”字型转鼓的结构进行拓扑优化计算,得出转鼓的伪密度分布图;然后基于转鼓拓扑优化分析结果,改进转鼓的“工”字型结构,并对转鼓的结构尺寸进行50次迭代优化.在转鼓的一阶固有频率高于...  相似文献   

6.
押古汉语的定心结构在某些情况下必须有结构助词“之”连结,在某些情况下不能有结构助词“之”的连结,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结构助词“之”的连结。本文旨在以《孟子》的语言材料为背景,从定语和中心语音节的奇偶来分析定心结构中“之”隐现的规律。结论是:语用中为了协调音节会影响“之”的隐现;词语的性质和音节的数量与“之”隐现的对应规律是深层原因的外在体现。  相似文献   

7.
本调查了《论衡》中“-自”的用法,并对其作以分析,认为《论衡》中的“-自”式中的“自”已有了发展成为词尾的可能,在魏晋时期形成词尾“自”。本还进一步探讨了词尾“自”的形成原因以及“一自”结构中“自”是否为词尾的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8.
“演讲与口才”“教师口语”两门课程都是以传授基础知识为先导、以形成能力为归宿的能力训练课。为提高口语教学质量,真正把能力训练落到实处,根据“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指导思想,我们在多年教学教改实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口语教学结构,突出能力训练的中心地位,向课堂要效益,摸索出了“学生有备而来的课前展示”、“突出能力训练序列的知识传授”、“师生互动的针对性训练”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比较圆满地解决了口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矛盾,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是一所以基础研究为主,应用和开发研究同时并存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在卢嘉锡教授大力倡导的“实验与理论、化学与物理(以及其他非化学学科)、结构与性能、静态与动态、基础与应用”“五重相结合”的办所方针指导下,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但由于长期实行单一计划经济体制和缺乏活力的运行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显得有些“笨手笨脚”。党中央关于“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科技体制改革方针出台后,该所以市场为导向提出了“选择优势学科,调整队伍结构,转换运行机  相似文献   

10.
古汉语的定心结构在某些情况下必须有结构助词“之”连结,在某些情况下不能有结构助词“之”的连结,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结构助词“之”的连结。本文旨在以《孟子》的语言材料为背景,从定语和中心语音节的奇偶来分析定心结构中“之”隐现的规律。结论是:语用中为了协调音节会影响“之”的隐现;词语的性质和音节的数量与“之”隐现的对应规律是深层原因的外在体现。  相似文献   

11.
张元理 《甘肃科技纵横》2004,33(5):177-177,116
以“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节的教学为例,论述了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2.
章法与章法结构,是完全建立在“二元对待”的基础之上的。而“二元对待”又是宇宙创生、含容万物的根本规律。以这种规律来观察宇宙创生、含容万物的历程,可以用“多”、“二”、“一(0)”的螺旋结构加以概括。因此章法也对应于此,形成这种结构:若从创作面看,形成的是“一(0)、二、多”的顺向结构;若就鉴赏面看,形成的是“多、二、一(0)”逆向结构。其中的“多”主要是指各个辅助结构;“二”主要是指核心结构;“一(0)”是指一篇辞章之主旨与所形成之风格、韵律、气象、境界等。其中核心结构“二”,既可彻上归于“一(0)”,又可彻下统合“多”(辅助结构),地位十分重要。本文即着眼于此,举例探讨,以见章法之核心结构在一篇辞章中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3.
文章归纳了《史记》中双宾动词进入“于”字结构和“以”字结构的规律、原因以及“于”、“以”在句式中的作用。“于”、“以”的使用既和动词有关,也和句子强调的重点有关,同时“于”字还可以用来区分直接宾语和问接宾语的界限。  相似文献   

14.
城市空间结构发展过程中受“盲目的必然性”和“历史中必然”的影响,在历史发展中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并具有连续性.以绍兴为例,通过各时期历史文献和近代资料的分析,结合实地调研,总结其在历史发展中城市结构的不断变迁背后的规律性,认为水乡城市在后来的发展变化中,也会一直延续旧有的以水体为骨架的“鱼骨形”城市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5.
由于章法是建立在二元(阴柔、阳刚)对待之基础上的,所讲求的是篇章“多、二、一(0)”的逻辑结构,因此其风格之形成,便与这种由二元(阴柔、阳刚)对待所组织而成之“多、二、一(0)”结构与其“移位”、“转位”,息息相关;而其中之“二”,除一面彻下以统合结构与节奏之“多”,一面彻上以归根于“一(0)”,凸出一篇之主旨、韵律与风格等,发挥彻上彻下之功用外,也用于指核心结构之阴柔或阳刚属性,可以说乃关键性之“二”,居于既能收束又能发散的地位,在其它各辅助结构(多)的支持下,形成“调和”(阴柔)或“对比”(阳刚)。  相似文献   

16.
<正> 本世纪下半叶以来,系统科学迅速发展,并且在各个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那么,在秘书工作中是否可以借助系统科学的原则,创出一条提高工作效率的新路呢?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什么是“系统”?什么是“系统科学”?什么是“系统科学的的原则”?“系统”,可以理解为体系、组织或者是网,理解为事物按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事物表现始终一贯的条理、顺序和性质,就称它具有系统性.“系统科学”是以“系统”为中心范畴,以整体的“有机”特性(这里指组织、结构、层次  相似文献   

17.
以“仁”为核心的儒学重于弘扬人的集体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即“情”的一面;道教、佛教则侧重于人的自我意识和生命本体意识,即“性”的一面。历代封建志士力求二者兼取,但未有几人能兼顾。杜甫既有以“仁政”为标准的“致君尧舜”的政治抱负,又有中守“真性”的“独往之愿”的独立人格,他超越了时人在“性”与“情”两者失衡的结构,使两者统一在“真”的人生精神里,使其达到二者完美的统一,从而使自己的文化心态具备了千古一人的独特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小说自汉代始,便具有了要服务于儒家政教伦理的要求。此后的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基本延续了这一小说观,并逐渐衍化为中国古代小说特有的一种劝诫意识。在唐传奇中,开始普遍出现以起首、结尾的“引子”“楔子”来暗示、解释小说叙事立场的“劝惩”结构。到了宋元明的话本、拟话本小说,尤其是明清世情小说中,小说家们更多将劝诫题旨内化到小说的深层肌理。“劝惩”意识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题材选择、结构形态和审美视野。  相似文献   

19.
“的”字在现代汉语中使用广泛,构词能力强。“的”字结构表面简单,实则复杂。在盲文分词连写规则中,“的”字的处理经历了从繁复到简略的过程。黄乃先生根据语法功能对“的”字的分词连写进行了区分,但是规则复杂且不易操作;现行盲文以分为主,由于处理的方式过于简单而忽略了“的”字结构内在的句法、语义关系。“的”字的分词连写存在理论复杂性与实际应用简单化之间的矛盾。将是否出现中心语作为“的”字结构分词连写的显性标记,既能反映“的”字结构的基本语法关系,又具有操作的简便性,为盲文分词连写相关规则的修订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董其昌开列的“文人之画”的系谱以及他的“南北宗论”与他的同时代人的不同之处在于,有两个标准在他的系谱中起到结构性的支撑作用,一是师法造化,二是以画为乐.有此关口,“多寿”之说也成为他对绘画的一种极具个人性的表达.董其昌以个人的趣味和体悟重新结构绘画发展的历史,体现了他自开堂庑的雄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