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利用室温固相反应合成得到了纤维状的碱式碳酸铝铵(AACH).SEM照片显示AACH晶粒的平均直径为0.3μm,平均长度可达15μm的纤维.AACH经高温裂解只获得了平均粒径60 nm左右的等轴氧化铝颗粒,没有获得氧化铝纤维或者晶须.分析认为本实验所获得AACH纤维系由6nm左右的AACH纳米晶作为结构单元通过超分子自组装而得到的超分子纤维,而并非单晶的纤维,因此,AACH在经过高温裂解后只能形成氧化铝颗粒.  相似文献   

2.
化学沉淀法制备超细先驱沉淀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铝铵钒和碳酸氢铵为原料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尺寸均一、颗粒细小分散的碱式碳酸铝铵先驱沉淀物的工艺 研究表明反应物的混合方式对先驱沉淀物的尺寸和形貌有很大的影响 采用先缓慢滴加 ,在反应物充分混合且过饱和度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 ,再将沉淀剂雾化加入的工艺有利于得到分散、尺寸均一细小的NH4Al(OH) 2 CO3先驱沉淀物 ,为纳米级氧化铝粉体的制备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合成碱式碳酸铝镁的新方法进行了研究,以硫酸铝为铝源,用固相反应法成功合成得到碱式碳酸铝镁。基于均匀设计试验方案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在数据挖掘成果的指导下进行试验成功地同时优化控制了碱式碳酸铝镁的组成及粒度,从而得到比较纯净的碱式碳酸铝镁纳米晶体。  相似文献   

4.
化学沉淀法制备超细先驱沉淀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铝铵钡和碳酸氢铵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尺寸均一、颗粒细小分散的碱式碳酸铝铵先驱沉淀物的工艺。研究表明反应物的混合方式对先驱沉淀物的尺寸和形貌有很大的影响。采用先缓慢滴加,在反应物充分混合且过饱和度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再将沉淀剂雾化加入的工艺有利于得到分散、尺寸均一细小的NH4AI(OH)2CO3先驱沉淀物,为纳米级氧化铝粉体的制备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金属Ni、FeNi包裹氧化铝复合微粉的制备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利用非均相沉淀包裹工艺,首先制备了前驱体碱式碳酸镍(NCH)包裹α-Al2O3,或碱式碳酸铝铵(AACH)微粉,然后将前驱体在500℃下经氢气还原2h,成功制备了表面较光滑、致密的金属镍包裹氧化铝球形微粉.分析了非均相沉淀过程中前驱体包裹结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并初步确定了优化制备条件.通过采用α-Al2O3取代AACH或同时采用FeNi合金包裹解决了金属层易脱落问题.利用SEM、XRD及TG/DSC等手段表征了前驱体及还原产物的形貌、成分以及NCH/AACH热分解过程.Ni、FeNi包裹氧化铝复合结构球形微粉可应用于制备连续金属Ni或FeNi合金相三维网络结构氧化铝/金属复合陶瓷.非均相沉淀一热还原工艺可应用于陶瓷/金属封接中金属化层材料的制备.  相似文献   

6.
促进剂对荧光粉用α-Al2 O3 形成过程及粉体形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碳酸铝铵热分解法制备出α-Al2O3粉,并重点研究了促进剂在氧化铝制备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加入促进剂可以使α-Al2O3相变温度降低至900 ℃,且没有θ-Al2O3相的生成;促进剂的加入促进了Al2O3晶体的生长,并趋向于形成六角形的片层状颗粒;煅烧温度过高容易形成过薄的片状氧化铝颗粒;适量加入促进剂可以获得大小均匀,外形规则的六角形氧化铝分散颗粒,大小约为1~2 μm,比表面约为2 m2/g.  相似文献   

7.
以合成的碳酸铝铵为原料,采用不同升温方式,研究了Al2O3相转变历程,研究表明,提高800℃前的升温速度可使各Al2O3相形成温度明显降低。将碳酸铝铵从800℃升温到1050℃保温1.5h或从室温升温到1150℃可获得颗粒尺寸分别为40,80nm单相α—Al2O3纳米粉体。  相似文献   

8.
以Al2(SO4)3为铝源,(NH4)2CO3为沉淀剂,利用沉淀-共沸蒸馏法制备出前驱物碳酸铝铵(AACH),并煅烧得到超细α-Al2O3粉末.研究了加料方式、表面活性剂、干燥方式等因素对产物分散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超细氧化铝粉末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结构和性能变化.采用热重/差示扫描法(DTA/TGA)、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以及ICP等现代分析检测技术对样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只有将Al2(SO4)3溶液雾化加入到(NH4)2CO3溶液中,添加适量PEG1000做为分散剂,同时采用正丁醇共沸蒸馏才能制备出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能优异的超细α-Al2O3粉末.煅烧过程中,氧化铝的相变过程为:Al2O3(无定型)→γ-Al2O3→θ-Al2O3→α-Al2O3,且随着煅烧温度的提高,产物的晶粒尺寸不断增大,密度不断得到提高.在优化条件下合成的前驱物AACH于1 200 ℃煅烧2 h,能得到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良好、形貌为类球形且纯度为99.97%以上的α-Al2O3粉体.图9,表1,参15.  相似文献   

9.
 利用700 g硝酸铝、199 g尿素和300 g黑索金为原料制成高密度的水胶炸药,该炸药在爆炸罐中爆轰合成出了纳米氧化铝.利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和X光衍射仪器对实验得到的粉体进行了分析.透射结果表明该法所得到的氧化铝颗粒尺寸都是纳米级的,而且颗粒的形状呈球形,最小的颗粒约8 nm,颗粒尺寸为15nm左右的居多.衍射结果表明大部分的纳米氧化铝为α型,有少部分的θ型.另外把纳米氧化铝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烧结.根据烧结后的衍射曲线简单分析了氧化铝的烧结过程.同时指出大部分θ(型氧化铝的转化温度为900℃左右.  相似文献   

10.
前驱体碳酸铝铵的制备及相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硫酸铝铵和碳酸氢铵为主要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出α-Al2O3的前驱体碳酸铝铵。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对纯碳酸铝铵粉末进行表征,并对其煅烧过程中的相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所制得的前驱体碳酸铝氨粒径较小,约为9nm,在煅烧过程中,经历如下相变:AACH→无定型→γ→γ+θ+α→θ+α→α。  相似文献   

11.
以玉米淀粉、丙烯酰胺、氯化铝和碳酸铵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有机-无机两性絮凝剂,即丙烯酰胺-氢氧化铝改性淀粉絮凝剂.利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和扫描电镜对絮凝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引发剂作用下丙烯酰胺与玉米淀粉发生聚合反应并与氢氧化铝胶体通过离子键键合,絮凝剂明显具有...  相似文献   

12.
无机铝盐制备有序介孔氧化铝及其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硝酸铝为原料、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为模板剂、碳酸铵为沉淀剂,采用沉淀法合成有序介孔氧化铝;通过热分析方法、X射线衍射、氮吸附平衡等温线和透射电镜等测试技术对合成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有序介孔氧化铝比表面积为296m2/g、孔径分布窄(2.8~4.0nm)、孔容在0.45cm3/g以上,且孔道呈蠕虫状并具有一定的有序性。  相似文献   

13.
新型纳米双孔硅铝分子筛的溶胶——凝胶法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水合硝酸铝(ANN)为硅源和铝源,以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通过溶胶-凝胶途径合成了具有双孔分布特征和纳米尺寸的硅铝复合分子筛,并通过XRD、HRTEM、^27A1 MASNMR和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其结构性质进行了表征,同时与单一孔的A1MCM-41和无定形硅铝材料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碳酸镁与氢氧化铝复配阻燃聚乙烯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氢氧化铝和碳酸镁复配添加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中,发现当氢氧化铝和碳酸镁的比例为4∶1时,其氧指数最高为26.碳酸镁和氢氧化铝复配阻燃聚乙烯具有协同作用.同时由于碳酸镁的加入还提高了体系的拉伸强度,但是却明显降低了断裂伸长率.  相似文献   

15.
碳酸锂、氧化铝和氧化钙混合常压煅烧可获得LiAlO2熟料,经真空铝热还原可得金属锂,同时得到铝酸钙系还原渣,主要成分为CaO·Al2O3和12CaO·7Al2O3.为综合利用该还原渣,通过混合碱液溶出、碳酸化分解回收氢氧化铝.研究溶出温度、溶出时间、还原渣粒度、碳酸钠质量浓度、氢氧化钠质量浓度、金属锂还原率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锂还原率97%的炼锂还原渣为原料,粒度分布d○90 74μm、溶出温度95℃、溶出时间120min、碳酸钠质量浓度240g/L及氢氧化钠质量浓度8.9g/L的条件下,氧化铝的溶出率为80.73%.溶出的铝酸钠溶液经碳分可获得体积平均粒径6.50μm及白度值96.9的氢氧化铝.  相似文献   

16.
运用异丙醇铝(AIP)作为铝的母体、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作为表面活性剂,使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出氢氧化铝的溶胶和凝胶,然后用不同的干燥方法将所得的氢氧化铝溶胶干燥,然后得到氢氧化铝颗粒,再将其煅烧后得到氧化铝介孔材料.  相似文献   

17.
以碳酸钙、氢氧化钙和氧化铝为原材料,选用不同煅烧温度、保温时间及煅烧次数,确定制备高纯度铝酸三钙(C3A)的方法。经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方法为以氢氧化钙为钙质原料、氧化铝为铝质原料,煅烧温度为1 320℃,保温时间为3 h,经3次煅烧研磨得w(f-CaO)为0.45%的高纯度C3A;水化10 min的C3A具有较高的水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X射线衍射技术(XRD)在烧结法、混联法氧化铝生产、电解铝生产研究以及新产品开发中的主要应用.对氧化铝生产设备器壁上结疤进行了相组成分析和成因研究。利用高温衍射装置研究了铝土矿升温过程中重要相变温度区域的实时相变化、烧结法生料烧结过程中的相变行为、常规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铝微粉焙烧过程的快速实时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煤矸石酸法提取物硫酸铝的应用及氢氧化铝精细化生产过程,进行了二段种分法制备氢氧化铝微粉的工艺研究.用煤矸石酸法提取的硫酸铝和拜耳法精制的铝酸钠稀释后的溶液反应,生成的浆液经放置老化后即得活性晶种.用活性晶种进行铝酸钠溶液的一段种子分解和二段种子分解,制备氢氧化铝微粉.同时研究了制备过程中种子浆pH、分解温度、种子比值、分解时间、铝酸钠溶液αk及铝酸钠溶液质量浓度对分解率、氢氧化铝微粉颗粒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矸石提取物硫酸铝做晶种引发剂,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可制得白度大于99%、Fe2O3质量分数小于0.006%、SiO2质量分数小于0.05%、吸油值小于0.70 mL/g、粒度在0.5~6 μm的氢氧化铝微粉.  相似文献   

20.
利用自制的固相反应成套设备(SRE-1000型),将固态脱氢醋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钠直接研磨发生固相反应生产食品防腐剂脱氢乙酸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脱氢醋酸与摩尔比为3∶7的NaOH和Na2CO3混合进行固相反应是最优配比,固体碱分2次加入可使固相反应快速且平稳地进行.响应面实验设计优化了作为磨介的氧化铝球的配比,其结果是不同直径的氧化铝球18=253.59 kg,27=368.14 kg,35=251.50 kg时,固相反应时间最短,总反应时间为444.7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