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调水调沙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河水少沙多,水沙不协调.通过水库联合调度、泥沙扰动和引水控制等手段塑造协调的水沙关系,有利于下游河道减淤甚至冲刷.开展全程原型观测和分析研究,检验调水调沙调控指标的合理性,进一步优化水库调控指标,探索调水调沙生产运用模式,为黄河下游防洪减淤和小浪底水库运行方式提供重要参数和依据.2002-2007年,黄河水利委员会进行了3次黄河调水调沙原型试验和4次调水调沙生产运行,效果显著,成果丰富,取得了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调水调沙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每年它会从黄土高原带走16亿吨的黄沙,但其中有4亿吨泥沙不会流入大海,而在水库和下流河道中沉积下来,下游河床由此以平均每年10厘米的速度抬升。“调水调沙”就是通过调控水库泄水,把淤积在黄河河道和水库中的泥沙尽量多地送入大海,冲刷河床,减缓泥沙的淤积。  相似文献   

3.
黄河调水调沙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泥沙的不断淤积使其下游近1000km的河道成为"地上悬河",洪水威胁不断增大。要遏制其河道淤积增加趋势,现阶段可采取的有效途径之一是调水调沙,即改变进入下游河道的水沙关系。黄河中游干支流水库的修建为实施调水调沙提供了工程条件。实施调水调沙,必须突破三大关键技术,一是塑造水库异重流,二是确立河道水沙关系,三是遏制洪峰增值。实践证明,掌握了这三大关键技术,可以实现调水调沙的成功运行并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凡  王生宇  许岩 《科技信息》2012,(21):472-472
调水调沙就是在充分考虑黄河下游河道输沙能力的前提下,利用水库的调节库容,对水沙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适时蓄存或泄放,调整天然水沙过程,使不适应的水沙过程尽可能协调,以便于输送泥沙,从而减轻下游河道淤积,甚至达到冲刷或不淤的效果,实现下游河床不抬高的目的,同时减缓小浪底水库泥沙淤积。本文主要是对2011年黄河第13次调水调沙试验,在河南测区的水沙演进做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王茹  刘路  陈双  周军凤 《科技信息》2011,(11):408-409
自2002年以来,黄河连续实施了10次调水调沙,河床明显刷深,防洪效益显著,然而随着调水调沙的开展,近年来出现了引黄闸引不出水的问题,致使引水不能满足工农业需要,制约了滨州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从影响引黄闸引水能力的因素入手,分析了调水调沙对引黄闸引水能力影响的程度。得出黄河来水减少和闸后渠道淤积是影响引水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修建临时工程稳定河势、改造引黄闸、修建提水泵站、及时清淤、建设闸前拦沙设施等措施来提高引黄闸引水能力。  相似文献   

6.
浅谈黄河调水调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悦  张安鲁  刘云 《科技资讯》2009,(4):156-157
黄河下游河槽淤积的主要原因在于“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利用调水调沙,将不协调的水沙关系调节为相协调的水沙关系,是有利于输沙入海、减轻下游河道淤积甚至冲刷的有效途径。本文概述了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情况与黄河水沙不平衡现状,分析了控制下游河道冲刷的控制因素与下游淤积规律,并介绍了前三次调水调沙主要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7.
2002-2008年黄河成功地进行了8次调水调沙,经过运行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河底高程平均下降约1米,最小行洪能力已由1800m3/s提高到3800m3/s。实践证明,黄河调水调沙起到了卓为显著的成效,调水调沙作为处理黄河泥沙、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措施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论黄河调水调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从7个方面论述了黄河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和实践基础,包括黄河下游输沙能力表达、堆积性与洪峰期间的巨大输沙能力、河道的游荡多变与平衡趋向性、“多来多排”的根据及利用、“冲河南(段),淤山东限)”及其相反、第二造床流量与平滩流量、下游排沙比与水库排沙比关系以及拦粗排细等.接着,根据6年来调水调沙的实践,阐述了5个方面的主要效益:加大了入海沙量;降低了洪水位;扩大了主槽和加大了平滩流量;增加了山东河段冲刷比例,没有发生“冲河南(段),淤山东(段)”;改善了小浪底水库变动回水区淤积部位,促进了异重流和浑水水库排出.尤其是加大了平滩流量,其最小值从1800m^3/s加大到3500m^3/s.利用调水调沙,大幅度改善了900km的河道,这在世界治河史上是创举.最后,分析了黄河调水调沙的巨大潜力,若能充分发挥,有可能利用75%的来水,排走全部来沙.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调水时黄河上游水力发电的补偿效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照跨流域补偿效益计算的基本原则,应用黄河干流梯级水库补偿效益仿真模型计算了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调水40亿m3时黄河上游龙—青河段梯级水库的发电补偿效益.结果表明,在现有装机容量下,南水北调西线一期调水时,黄河上游龙—青段25座梯级电站年发电量可增加88.52亿kW.h,仅节约燃料费和运行费所产生的年发电补偿效益就达8.55亿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龙门渠取水口河道泥沙的分析,确定了供水工程中不设沉砂池而采用避沙引水运行方案.  相似文献   

11.
2002年至今,黄河连年进行调水调沙.夹河滩水文站河段地处河南、山东两省交界处,紧邻曹岗险工,是典型的游荡性河道和悬河段.通过对比分析调水调沙以来该河段水位、流量、河道等各方面的变化情况,来说明调水调沙在该河段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下游疏浚减淤的效果利弊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末期以来,黄河下游由于流量减少等原因泥沙淤积加重,防洪形势日趋严峻。中央领导同志十分重视,近来提出“治理黄河关键是三个环节:中上游水土保持,修建水库,疏浚河道和继续加固堤防。当前要抓紧河道疏浚……”。这无疑是开拓了黄河泥沙处理的一种新尝试、新思路,许多水利工  相似文献   

13.
邵养民  陈正宪  崔贵锋 《科技信息》2009,(29):I0732-I0733,I0720
本文对2002—2009年黄河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洪水期问,发生在菏泽河段的有关来水来沙、河道冲淤、河势变化、抗洪抢险、迁安救护等突出表现进行了考察分析,并探讨对菏泽“悬河”段的治理措施,以引起各界对黄河的认知,确保黄河防洪工程和滩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4.
2004年7月16日,黄河水利委员会在郑州宣布:历时25天的黄河第二次调水调沙试验圆满结束。此次试验下泄水量43.75亿立方米,黄河下游主河槽得到全线冲刷,共计0.6071亿吨泥沙冲刷入海,且未发生一起漫滩灾难。至此,2002年、2003年和2004年黄河连续三次大规模调水调沙试验,将2亿多吨泥沙送  相似文献   

15.
朱德范  刘树军  国佃华 《科技信息》2011,(25):338-338,354
黄河下游按照微弯型整治方案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河势基本得到了稳定,多年来未发生大的河势变化。但由于近几十年来,一直未来大水,河槽淤积严重,随着2002年以来的来黄河调水调沙,河势也发生了一些局部变化,黄河原有工程的不足逐渐暴露出来,形成了一些不利的河势。分析河势变化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对稳定河势,确保防洪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黄河调水调沙对夹河滩水文站河段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至今,黄河连年进行调水调沙。夹河滩水文站河段地处河南、山东两省交界处,紧邻曹岗险工,是典型的游荡性河道和悬河段。通过对比分析调水调沙以来该河段水位、流量、河道等各方面的变化情况,来说明调水调沙在该河段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02年至今,黄河连年进行调水调沙。夹河滩水文站河段地处河南、山东两省交界处,紧邻曹岗险工,是典型的游荡性河道和悬河段。通过对比分析调水调沙以来该河段水位、流量、河道等各方面的变化情况,来说明调水调沙在该河段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造成”小水大灾“的原因近年来, 随着清水资源的优先开发, 龙羊峡、刘家峡两座大型水库投入运用, 及上中游地区工农业用水的增长, 黄河下游的问题更加突出。龙、刘水库汛期的最大蓄水量可达100亿m3,使得汛期进入下游的水量大幅度减小, 含沙量增加, 洪峰流量减小, 洪水的造床作用减弱, 河槽严重淤积并萎缩, 平滩流量减小, 二级悬河进一步发展, 几乎年年出现长时间断流, 防洪和水资源利用问题更加突出 [1].1.河槽严重淤积, 平滩流量减小黄河是多沙河流, 小水挟带的泥沙在河床中的大量淤积, 是造成洪水位逐年抬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关于黄河中下游治理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黄河下游的淤积大部分是由粒径大于0.05毫米的粗泥沙造成的。粗泥沙的来量每年达到3—4亿吨,其中50—60%淤在河槽中。大部分粗泥沙来自黄河中游两个区域,从这些区域来的洪水造成了黄河下游的严重淤积。从1952到1960和1969到1978年间,来自这些区域的十三场洪水造成了 103场洪水产生的总淤积量的60%。所以集中力量治理粗泥沙来源区是十分重要的。 2.使水土保持工作获得一定的效果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在这个过渡时期内,利用浑水灌溉和改良大堤内外的土地是一个减少黄河下游淤积的现实可行的措施。黄河下游的河床高出两岸,在大堤之外有大量盐碱化的洼地和沼泽地。用浑水来灌溉和改良这些土地是重要和有效的提高农业产量的方法。淤灌黄河中下游堤内的土地是更为有利的,因为这些土地中的相当一部分是人烟稀少的。由于滩地和河槽之间存在高差,当泥沙沉淀之后,清水可以自流回河。 3.为了减低河槽抬升的速度,使泥沙淤积在有利的部位和充分发挥拦沙库容的作用,需要考虑下列调水调沙的措施: (1)为了增加水流的冲刷能力,非汛期的水库蓄水应集中泄放,在下游河道中产生人造洪峰。 (2)在保证大堤不决口的安全范围之内,允许滩地淹没,一般漫滩洪水不应用  相似文献   

20.
韩保平  娄小英 《科技信息》2011,(31):I0348-I0348
黄河问题在于泥沙,泥沙问题在于水少沙多,黄河下游河道不断淤积,河槽过洪能力逐渐下降,从而造成黄河洪水危害严重,形成历史上三年两决口,多次大改道。为此,必须认真研究引黄泥沙问题,找出处理和利用黄河泥沙的有效途径,使引黄沉沙变废为宝,造福与民。总结以下几点:第一转化为建筑材料,开发利用洪水泥沙;第二利用黄河泥沙资源改良土地和提供工程用土;第三积淤固堤,提高黄河大堤防洪水能力,利用黄河泥沙变废为宝提高黄河滩区群众及黄河职工的经济收入,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发展黄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