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歌唱中的语言,要求咬字准吐字清,其中咬字是第一位的。共鸣是声乐歌唱中的一个重点,声乐歌唱没有了共鸣,就会失去歌唱声音的艺术性,歌唱悦耳好听,主要是共鸣器官的作用。在歌唱中要把规范咬字吐字的语言要求和共鸣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歌唱的语言艺术一直是古今中外音乐流派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咬字和吐字的清晰与否,直接决定着一首声乐作品的成功与失败。因此,只有掌握正确的咬字、吐字技巧,解决咬字、吐字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发挥语言在声乐艺术中的艺术价值和魅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别论述了咬字和吐字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声音质量的影响,详细阐述了在歌唱中各种子音和母音所采用不同的咬字和吐字方法,并把准确的咬字方法和清晰的吐字方法运用到我国民族声乐训练中。  相似文献   

4.
陈娟 《科技信息》2012,(12):275-276
歌唱是文学语言和音乐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歌唱语言是传达音乐内容和感情的重要方式,是生活语言的艺术化,而正确的咬字吐字和运用好语言,在艺术表现中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歌唱发声的特殊性,使歌唱语言和说话之间存在异同。而咬字吐字时的母音变形方法可以达到字正腔圆。但要歌唱好一首歌曲,除了掌握字正腔圆的方法外,还必须对歌曲进行深加工,即歌唱者的二度创作。本文讲述的是歌唱语言在实际运用中来表现歌曲。  相似文献   

5.
声乐艺术在百花开放的今天,集科学性、技巧性与表现力于一体。但咬字不清的问题,古今存在。本文以歌唱中的语言为出发点,论述了其重要性,以及歌唱中吐字行腔的途径,反映了声乐语言的审美观,以及运用声乐语言的技巧性问题,从而达到"声中无字,字中有声"的最高境界,体现字正腔圆的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6.
声乐理论是在众多的歌唱实践中提炼和总结的,它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在复杂的声乐教学中,理论如何指导歌唱实践,这是声乐教师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对声乐理论在呼吸、咬字吐字、腔体打开、稳定喉头、歌曲演唱等方面的研究与探讨,将有益于解决教学、理解与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7.
歌唱是“用人声唱出与语言结合的音乐”。每个国家的语言都有其发音吐字规则。要想唱好不同国家的声乐作品 ,必须对其语言的发音吐字规则进行认真的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声乐艺术是音乐艺术范畴中,唯一直接运用语言和音乐相结合表达思想感情,塑造艺术形象的艺术形式。在初学发声时,就应该懂得发声与咬字,吐字与情感表达之间不可分割的特殊关系。只有基于这种观念而建立的歌唱发声方法,才是真正完善而有效的发声方法。  相似文献   

9.
歌唱是“用人声唱出与语言结合的音乐”。每个国家的语言都有其发音吐字规则,要想唱好不同国家的声乐作品,必须对其语言的发音吐字规则进行认真的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民族声乐艺术具有“重字”的传统,演唱时要充分展现字的表现力,对歌唱咬字吐字发声技巧的美学追求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在演唱实践中,要在科学发声的基础上,力求咬字准确、吐字清晰、依字行腔、字正腔圆,保持发声清晰性、共鸣性与连贯性的统一,同时根据歌曲表演的情境,采用一些字的特殊的表现技巧,来展现民族声乐“字”的韵味和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1.
声乐教学同其他的音乐教学一样,歌唱均为其最佳表现形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注重对学生的歌唱方法和技巧进行指导,对其呼吸技巧、咬字、吐字和共鸣等进行培养。在教会学生正确歌唱方法的同时,注重对学生个性化培养,以此提升学生的声乐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2.
民族声乐现代性是指当前的民族声乐歌唱技法、演唱风格、咬字吐字、民族语言等的方式符合当代人的视听习惯和审美需求等特征。中国民族声乐从最初的传统戏曲、曲艺和民间原生态歌曲演唱,历经百年的发展、改革、创新,它的内容和形式已经较为完整地形成了具有现代性的中国特色的民族声乐文化。  相似文献   

13.
歌唱,是声乐艺术的通常俗称.它是人声唱出来带有语言的音乐,是音乐化的语言艺术.即由语言和音乐结合起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一位歌唱者,在演唱时必须把歌词唱清楚,使听众听清听懂他唱什么,表达什么思想内容,从而受到艺术的感染和教育.如果他(她)吐字咬字不清楚、不准确,即使他(她)具有很好的歌唱发声技能、技巧和表达手段,也肯定不能很好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可见歌唱发声与语音的关系十分密切.要掌握好我国文字的正确读音和咬字吐字、归韵的方法,首先必须正确了解汉字的构成规律.汉字也是人类语言文字的一个组成部分,绝大多数是由辅音(子音亦称声母)和元音(母音亦称韵母)相拼而成.元音是语言的主要元素,输音是辅助元音使语言发生多样变化的音.在学习歌唱表演艺术时,不但要理解汉字构成的规律,同时必须端正声母和韵母的读音.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14.
魏玉梅 《科技信息》2009,(36):I0254-I0254
意识分为两种,它们是有意意识和无意意识。在声乐学习中要训练的有意意识,它们分别是:呼吸意识、声音的高位置意识和咬字吐字的意识。通过这三种意识的训练最终把有意意识训练成无意意识。认识意识在歌唱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更有利于歌唱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声乐艺术是音乐艺术中音乐与语言有机结合的产物,语言和音乐旋律共同构成声乐的基础。中国语言的韵类十分丰富,语音的构成极其细致又独具特色,很有表现力。因此,掌握好汉语语音的特点,深谙声乐演唱中吐字咬字的方法和要求,了解地方方言的一些特色语言,对于演唱好中国歌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何火连 《科技信息》2009,(25):I0233-I0233
歌唱艺术是诗的语言和动听的旋律完美结合的艺术。任何歌唱者,都必须尊重、学习、掌握本国、本民族语言的规律和特点,力求在歌唱时能做到咬字准确、吐字清晰、依字行腔、字正腔圆。  相似文献   

17.
高师声乐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施敏高师音乐专业中的大部分学生入学前学习声乐的时间都不长,也很不系统。不论是歌唱发声、咬字吐字,还是对声音的判断和对声乐艺术的理解,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高师声乐教学,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课时,培养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声...  相似文献   

18.
李西林 《科技信息》2010,(27):I0254-I0254,I0405
声乐演唱除做好理解作品、领会作家创作意图外,还要从音色变化、力度变化、咬字吐字等技术层面进行揣摩、体验和实践,才能做到声情并茂,歌声动人达到预期的演唱效果。本文在全面论述声乐演唱情感表现一般规律的基础上,重点从声乐演唱中如何把握音色变化、力度变化及咬字吐字方法和技巧等方面,谈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现。  相似文献   

19.
英汉语言在咬字吐字上的处理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对正确咬字吐字的评价标准也存在着原则性的差异。本文从英汉语言各自对咬字吐字的处理,汉英语言咬字吐字差异成因分析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石志宏  范浩杰 《科技资讯》2009,(25):195-195
想要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需要身体各个方面的协调统一,其中包括歌唱中的呼吸、歌唱中的支点与对抗、歌唱中的咬字、吐字、真假声的调节等等,对这些方面进行有效地、熟练地控制,就是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