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经典科学到系统科学--两种科学范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与比较经典科学和系统科学,两种产生于不同的时空及文化背景中、不同范式指导下的科学形态及其不同的认识论模式,提出在人类科学与文化的发展进程中,需要以多元化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科学。  相似文献   

2.
刘兵 《太原科技》2008,168(1):8-9
讨论关于科学文化研究与科学的形象问题.可以从国内近期的一些有关争论谈起.近几年来,在国内的媒体上,有一些争论得很激烈的问题,如,有关风水和中医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医科学性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 《科技资讯》2007,(33):245-246
本文结合科学和中医的定义,依据现代科学划界的标准,从科学哲学的相关内容出发分析讨论中医的科学性和对中医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4.
系统理论思维的科学创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令红  张树田 《科技资讯》2006,(17):156-156
本文从系统理论与科学人才生成的内在联系,它对科学创造活动产生怎样的作用机制,从系统理论思维提供给主体的认识范式和逻辑法则,探索内容和研究方向,系统哲学方法的指导,解放思想和激发创造力及能力,科学信念和科学价值观等方面探讨了系统理论维的科学创造机制。  相似文献   

5.
赵娟 《科技信息》2008,(29):149-149
默顿范式的科学奖励系统被视为以扩充正确无误的知识为目标的科学体制,获得荣誉性的承认被看作是科学家活动的最终目的。这一研究方法和视角在目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已充分一体化的大科学时代已显露出许多不足之处,因此,我们需要对默顿范式的科学奖励系统的实质和运行机制等进行更为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数学、生物学等传统科学先后被近代科学取代而成为历史,唯有中医一枝独秀,非但没有被西医淘汰,而且至今还保持着一定的生命力。然而许多西方科学家却并不承认中医是科学,否认了中医应有的地位。本文作者旨在通过对科学含义的阐释来说明中医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托马斯·库恩,美国著名的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他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引导了科学哲学界的一场认识论的大变革,成为科学哲学史上一道重要的分水岭.本文将对该书的独特意蕴进行解析,从而诠释库恩独到的科学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石庆 《中国西部科技》2010,9(25):95-96,5
中医饮食保健学核心理论反映了中国烹饪最根本的特点,是中国烹饪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饮食保健学与西方近代营养学研究的内容与目的相同,但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各自具有自身的特点、优势和不足。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中医饮食保健学必须与时俱进,结合西方近代营养学,取长补短,更好的为中国烹饪科学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张莉 《科技信息》2012,(29):59-60
库恩范式理论的科学发展模式认为科学发展是由新范式不断战胜旧范式的科学革命推动的,并且范式的更替也展现了科学理论的深度与广度的拓展。这一理论因其内涵的特点逐渐被自然科学家及社会科学家等所接受,并用来论证所在学科的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类理解科学,历经科学与文化相提并论,科学是一种文化以及科学文化就是一门科学三个阶段.这充分体现着时代的理念变迁.科学文化是科学社会功能的理性结晶.它把科学上升为文化,提升了文化的科学含量,也增强了科学的文化气息,从而缔造出全新的文化范式.它在与人文文化相比较中彰显了自身的特征,并为道德建设、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奠定了思想基础形式,静悄悄地兴起一场文化革命.  相似文献   

11.
把中国科学的发展放在中国化系统大背景中进行研究,是探讨中国科学兴衰原因的一个重要途径。古代中国科学在世界上的领先与其在近现代落后,主要是受到了其化系统中传统思维偏向及其外部人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传统化基础上如何建构一个适应科学发展的人环境和化系统,是发展中国科学亟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们如果以西方近代科学为标准,通过将中国传统科学结构体系与西方近代科学结构体系对比,不难看出中国传统科学的内部结构存在许多先天缺陷.例如,科学发展的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科学发展缺乏可持续性的支持性要素是中国传统科学落后,中国辉煌的古代科学迟迟难以过渡到近代科学形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张建军  郑锐  余振东 《科技信息》2010,(21):159-159
为了探讨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前景,采用了由北京大学微机实验宣布莱格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研究的Xd-2型x射线衍射仪对多种药材进行了扫描,通过对扫描成的衍射图谱的分析与鉴定,从而得出小功率衍射仪也可以用来鉴别中药结论.  相似文献   

14.
以"天人调谐"、"天人合一"为实质和核心的中国传统科学观,朴素地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在对事物的观察、研究中,注重事物的整体性、综合性、协调性和统一性;要求科学活动注重人伦,强调"人和",严明纪律,崇尚集体协作;尤为强调科技发明和科学成果要"经世致用",以实用为最高准则。这种科学观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表现出中国传统科学观的独特品格,不仅曾引导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走向世界,指导中国近代科技走出低谷,而且与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整体化、社会化趋势相一致,能够成为促进科技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演化生成的,不同的文化模式中会诞生不同的科学形态,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诞生不出西方意义的科学。然而中国传统文化却能为近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适宜的养料。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自然科学研究走向世界的开拓时期,考察这一时期中国研究人员的SCI论文,可从实证视角揭示中国自然科学研究国际化进程的特征状况,获得有益的历史反思。研究发现:科学家、经费和设施是科学活动的保障;科研机构和学科布局马太效应显著;重技轻理的实用思维导致医学、生物与化学成为研究热点;动荡时局下科学中心由北京移至云南,说明人才对科学发展至关重要,其次才是其他资源和条件发挥作用;起步阶段即保持较高的国际科研合作说明,科学研究面向世界不但必要而且必须。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整合发展态势愈加明确,多学科交叉融合趋势引领医学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医学的先导学科,针灸器具和技术的改革创新将成为促进中医针灸现代化的关键。从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研发看整合针灸医学的发展趋势,“古术新知”的核心就是用现代科技知识推动中医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创造系统观和创造学系统是从系统角度、基于系统思维方式、运用科学理论与方法对创造学所进行的研究、反思和再认识,它能使人们对创造和创造学的研究和认识系统化、深化和优化,从而能克服独立、片面去研究、认识、发展创造和创造学的传统做法,进而能有效促进和大力推动创造和创造学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归经分析发现,中药方剂成分简化而药效反可更强。从这一发现提出构建分子方剂取代中药方剂。从中医运用中药的经验与理论,提出构建分子方剂的方法与法则。从分子方剂基础上提出创造新的、先进的药理理论与药物——分子方剂学、网络药理学、网络调节药,并阐述了其前景与路线。  相似文献   

20.
"李约瑟难题Ⅱ":为什么在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中国文明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成效较高,而现代科学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从"元气说"的角度看,气既是自然物质的本原,也是人类精神的本原;既具有多元性与连续性,又具有应变性与感应性。这使中国科学技术及其思维范型的适应能力、同化能力与扩展应用能力较强。同时,元气说也是现代科学的思想宝库。因此,我国应重视传统文化建设与科学文化建设并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