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K2CO3活化法制备椰壳活性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椰壳炭化料为原料,采用K2CO3活化法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制备椰壳活性炭,探讨了K2CO3活化实验中K2CO3与炭化料质量比、活化时间和活化温度对活性炭得率、活性炭亚甲蓝吸附值和苯酚吸附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K2CO3与炭化料质量比和活化温度是K2CO3活化法制备椰壳活性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综合考虑活性炭的得率和活性炭吸附性能受活化操作参数的影响规律,探讨了K2CO3活化法制备椰壳活性炭的最优操作参数,得到了实验范围内的最佳5-艺条件为:K2CO3与炭化料的质量比为2:1,活化温度为800℃左右,活化时间为120min.  相似文献   

2.
高比表面积椰壳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活性炭AC为原料,采用CO2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通过控制尾气中CO2含量间接控制活化反应速率,测试了以产品活性炭为电极材料的双电层电容器的充放电性能及循环伏安特性,并测定了以产品活性炭为吸附剂的CO2、CH4、N2、O2和H2的298K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在控制尾气中C02含量小于10%,活化28h,所得活性炭(AC-28)比表面积为2587m^2/g,总孔容为1.47cm^3/g,较原料活性炭AC的相应数值分别提高33%和62%,以AC-28为电极材料的双电层电容器具有良好的充放电性能,电极比电容达171F/g,作为吸附剂,活陛炭AC-28对CO2的吸附量远远大于CH4、O2、N2和H2,具有吸附分离COJN2、CO2/O2及CO2/空气气体混合物中CO2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废植物炭制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废植物炭制活性炭的可行性及效果,探讨了以水蒸汽为活化介质时活化工艺条件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活化工艺条件,并对活性炭的孔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利用废植物炭制活性炭是可行的,得到的活性炭具有较高的吸附性能和丰富结构。废植物炭的种类和灰发含量决定其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活化后活性炭表面积的增加主要源于其微孔表面积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以酒糟渣为原料,采用浓酸炭化法,KOH活化法制备了活性炭。考察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碱炭质量比以及酒糟渣/KOH质量比对活性炭的影响。采用SEM、BET、FT-IR、XRD对其物化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活化温度为800℃、活化时间为3h、碱炭质量比为3:1、酒糟渣/KOH质量比为4:1时制备的活性炭性能最优。该酒糟渣活性炭吸附孔容为0.88248cm3/g,DFT比表面积为3654.9m3/g,碘吸附值为2216.3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389.40mL/g。  相似文献   

5.
采用磷酸作为活化剂,以优选后的聚丙烯腈预氧化织物为原料制备活性炭纤维布,探讨磷酸质量分数、浸渍时间、活化温度及活化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活性炭纤维布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的工艺条件为磷酸质量分数15%~20%、浸渍时间15~25h、活化温度650℃、活化时间30min.形貌表征显示所制备的活性炭纤维布表面产生了很多微孔,有利于吸附各种气体,同时在微孔的边缘,出现白色小颗粒,可能是活化剂磷酸在高温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以黄麻杆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活性炭,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磷酸浓度、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得率和吸附性能的影响,确立了最佳制备工艺,即:磷酸浓度2mol/L、活化温度400℃、活化时间1h.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的黄麻杆活性炭得率为4,2.93%,碘吸附值为1059.26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353.10mg/g,比表面积为1779.4m㎡/g,总孔容为0.960m3/g,平均孔径为2.16nm,呈现出高中孔率结构.  相似文献   

7.
混合碱法甘蔗渣基活性炭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恩源  廖钦洪  黄颖  梁冬莲  蒙冕武 《广西科学》2009,16(2):177-179,192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影响混合碱法制备甘蔗渣基活性炭性能的4种工艺因素:活化剂配比、料液比、活化温度及活化时间。结果表明,影响甘蔗渣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工艺因素的强弱秩序为:活化时间、活化温度、活化剂配比、料液比;样品的亚甲基蓝吸附值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或活化时间的延长而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其最佳工艺为:活化剂配比(KOH:NaOH)7.4:1、料液比1.18:1、浸渍时间24h、活化温度923K、活化时间0.42h。经优化工艺制得的甘蔗渣基活性炭样品的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2.7ml/0.1g,为活性炭国家标准(GB/T13803.4—1999)中一级品的1.4倍。  相似文献   

8.
以煤矸石和城市污泥为原料制备复合基活性炭,通过采用C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研究了活化前后其组分及结构特性。将该复合基活性炭应用于有机废水的厌氧消化处理中,探究了活性炭结构对厌氧消化过程中COD变化、产气量以及挥发性脂肪酸(VFAs)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和煤矸石的C含量分别为21.32%和37.54%,潜在利用价值可观。经过活化,复合基活性炭表面形成丰富多孔结构,官能团种类增加,使厌氧反应过程中累积产气量显著提高,气体组分得到明显优化。结合VFAs变化及SEM观察,复合基活性炭可减弱污泥对有机物的瞬间吸附,但不影响有机物的降解途径,还能有效减缓反应器内的"酸胁迫"现象,增强厌氧消化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以废料柚子皮为原料,ZnCl2为活化剂,采用微波辐射法制备了活性炭.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活化剂浓度、微波功率和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得率和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美国ASAP-2020吸附仪测定了所制备活性炭的Na吸附脱附等温线和孔径分布,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了样品的表面官能团,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样品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ZnCl2质量浓度为50%,微波功率为850W,活化时间为8min工艺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碘吸附值为1024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60mL/g,产率为34.5%;比表面积为1490mm/g,总孔容为1.574cm^3/g,平均孔径为4.225nm.该活性炭为中孔型,比市售活性炭有更加发达的孔隙结构及更多的表面含氧基团,吸附性能优于市售活性炭.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用聚丙烯腈(PAN)基中空纤维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备中空活性炭纤维(ACHF)的活化过程。考察不同KOH质量浓度对中空活性炭纤维性能的影响。测量了比表面积和得率,孔径分布,用碘吸附值、亚甲基兰吸附值测定了中空活性炭纤维的吸附性能,用SEM观察了其表面结构。结果显示,KOH活化法得到的中空活性炭纤维具有窄的孔径分布,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得率。  相似文献   

11.
以宁夏太西煤和乌兰煤为原料,通过适当的制备工艺合成出具有较高比表面积的大孔煤基活性炭,并用物理吸附仪和扫描电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学活化法制备的活性炭中微孔所占比例较大而大孔相对较小.物理活化法制备的活性炭中虽然含有相当数量的微孔,但大孔所占比例显著提高,而且平均孔径随着原料中乌兰煤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当乌兰煤质量分数为15%时,活性炭颗粒整体活化效果较好,大孔孔径分布均匀,其原因可能与太西煤和乌兰煤协同活化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以电厂粉煤灰炭为基础原料制造活性炭 ,实验结果表明 :原料经浮选后 ,只要原料中灰分小于1 5 % ,就可以制出性能较好的活性炭 实验采用煤焦油、沥青作为粘结剂 ,水蒸气为活化介质 ;同时 ,对生产过程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活性炭的强度达 87% ,水容量为 1 0 1 .9% ,吸碘值 72 5mg/g ,亚甲基兰吸附值 1 39mg/g ,比表面积 1 0 35m2 /g 可用于有机溶的回收、空气与水的净化及作催化剂载体 ,产品质量高 ,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较好 图 1 ,表 6 ,参 5  相似文献   

13.
活性炭纤维脱除燃煤烟气中汞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在一维煤粉燃烧试验台上进行了活性炭纤维脱除燃煤烟气中汞的试验研究.采用Ontario-Hydro方法研究燃煤烟气中汞的形态分布,利用三种不同活性炭纤维对实际烟气进行汞的吸附试验.结果表明,烟气中气态汞主要以单质汞为主,飞灰未燃尽碳可以吸附气相汞;活性炭纤维对汞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其表面含氧、含氮官能团以及水分对汞的吸附,特别是对Hg^0的吸附氧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椰壳活性炭和煤质活性炭颗粒为载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活性炭负载二氧化钛的复合光催化剂,并对其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降解效果比纯二氧化钛好.载体的结构显著影响着复合光催化剂的活性.椰壳活性炭因其具有更丰富的孔体积和更大的比表面积,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光催化降解率明显要高于煤质活性炭负载二氧化钛复合型光催化剂.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复合光催化剂的效果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5.
以木质褐煤为原料,分别以煤焦油、纸浆废液、糖蜜废液、啤酒废液为粘结剂,制备定型活性炭的研究表明,粘结剂的种类和用量对活性炭的质量有较大影响。利用纸浆废液、糖蜜废液、啤酒废液等工业废料代替煤焦油作为粘结剂,可生产出质量合格的定型活性炭。  相似文献   

16.
从炭化物的灰分对煤基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出发,对摩擦电选生产的超低灰煤(灰分低于2%)制备活性炭进行了研究,制备出友分为3.9%,比表面达1312m2/g,碘值达1165mg/g,强度达96%的优质活性炭。  相似文献   

17.
以木质褐煤制活性炭为例,探讨了粉煤粒度及粒度组成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得出了以木质褐煤为原料制备定型活性炭用粉煤的最佳粒度和粒度组成。  相似文献   

18.
以山西阳泉无烟煤为原料,NaOH为活性剂,采用化学活化法对煤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制备进行实验分析研究,着重考察了碱炭质量比、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炭比为4、活化温度为800℃、活化时间为1 h的条件下,可以制得比表面积为2 637 m2/g、总孔容为1.36 cm3/g、碘吸附值为2 893 mg/g、亚甲蓝吸附值为476 mg/g的煤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浸渍法将混合催化剂KNO31%、Fe(NO3)347%、Cu(NO3)252%负载在经HF脱灰处理的商品活性炭(5F)上,并采用水蒸气二次活化的方法制备了改性活性炭(5F-AC-cat),商品活性炭和5F样同条件活化作为对比,所得活性炭分别记作M-AC和5F-AC.测定了M-AC、5F-AC及5F-AC-cat的碘值、亚甲蓝值和孔径分布;借助XRD、SEM和EDX等手段分析了5F-AC-cat上催化剂的形态、形貌和分布情况,探讨了混合催化剂的催化造孔机理.结果表明,相同活化条件下,M-AC、5F-AC及5F-AC-cat的烧失率相近,碘值相近;5F-AC-cat的亚甲蓝值分别高于5F-AC和M-AC的亚甲蓝值20,mg/g、31,mg/g;孔径分布结果显示负载混合催化剂后活性炭3.5~4.0,nm的孔明显增加;证实了混合催化剂的催化造中孔能力.结合SEM和EDX结果发现,有催化气化造孔作用的活性成分主要是Cu和Fe,而且Cu的比例高达9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Cu、Fe催化剂只要和煤中其他无机矿物质结合就会失去催化造孔性能;K主要是以和灰分相结合的状态存在.含Cu、Fe催化剂的催化造孔机理为氧传递机理.  相似文献   

20.
煤催化着火机理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