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往在理解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时,将之归结为“主体—客体”两极模式是不对的,因为忽略了多极主体或主体际存在的事实,忽略了交往活动。交往实践观认为实践结构是由“主-客”与“主-主”双重关系的统一构成的整体,即“主-客-主”结构。同时,用这一交往实践观来看待今天世界遵循的发展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今年3月,我市科技系统正式启动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局党组制定的“实施方案”,目前学习实践活动正在有序推进。今天的党课报告会,就是我市科技系统学习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下面我就借此机会,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在知行统一”为题,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并提出一些建议,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3.
从实践活动的二极性与人的历史性存在的关系来看,实践活动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是人历史性存在的价值尺度,实践主体的自然性和自为性的统一与人的历史性存在互为前提,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统一是人历史性存在的价值再现。  相似文献   

4.
真理和价值     
真理和价值是认识论中紧密相联的一对重要范畴.如果对这对厄畴及其相互关系缺少科学的理解,就无法把握“实践——认识——实践”这一规律,也不可能充分发挥人所特有的认识和实践功能.要把握真理和价值这对矛盾,就必须从主客体矛盾双方入手.价值和真理高度地概括了主客体相互作用中的两个“尺度”价值和真理在主客体相互关系中达到互补,从而实现统一;这种统一是辨证的统一,是在现实的历史活动中达到和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科技在线     
安徽省科技厅全面启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本刊讯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在省委9月24日下午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后,9月26日下午,安徽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根应立即主持召开党组扩大会,组织学习传达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全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和全省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强调,人在社会活动中具有主观能动性,是实践活动的主体;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人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主动地认识和改造现实。即人的发展离不开活动。所以我们可以说,学生的主体活动是学生得以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然而传统的政治课教学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新修订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思想政治课至少有20%的课时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的实践活动。基于此,笔者对“实践活动课”进行了初步探索,旨在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取代旧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教学模式,真正造就一种民主的教育(面向大多数人的教育)、活的教育(生动活泼的教育)和以人为中心的教育(而非智育中心,学科中心的教育),并进而形成新的“过程教学”模式。一、什么是“实践活动课”“实践活动课”是在遵循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以多种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强调学生的参与过程和情感体验,突出学生的问题意识、主体意识、探究意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形式。二、“实践活动课”类型从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类型,从教学的任务角度分,有认知性活动为主的教学,体验性学习为主...  相似文献   

7.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10,(1):F0002-F0002,F0003
一、我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效显著。3月至8月底,按照自治区党委、高校工委和教育厅的统一部署,我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学院发展目标,学院确定了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多科性、应用型区域中心本科院校”为活动主题和以“开展迎评促建活动”为载体。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初步实现了“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要求,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当前经济宏观调控的背景下,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发展观点。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江苏考察工作时强调,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求真务实的着力点,用求真务实的作风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本期“专题报道”特邀有关领导就“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本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一主题各抒己见,其观点对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7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同时也是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年”和“攻坚年”。我们将用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的理念统领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着力落实责任主体、夯实工作基础、深化专项整治、规范监管行为: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月”活动;普及安全知识,创新安全文化,强化安全理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结合我省实际,2009年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突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的总体要求,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积极推进“三项行动”,即:安全生产执法、安全生产治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  相似文献   

11.
唐一庵心学以融气人心的理本论为基础,接洽阳明心学,发展出以心学方法把握客观之理的新型理学形态。“讨真心”则是实现其理学的工夫论,是实现其成圣的功夫手段,其学术立场是传统程朱理学而非阳明心学的。唐一庵针对阳明后学曲解“致良知”引发的不研实在之理,提出以“讨真心”为研究实用之理的不二法门。这有助于良知学在新的环境下的传播,一定程度上促进良知学的实用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迅速,高职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目前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还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高职教育管理的关键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而“梦”有提升力、“争”有推动力、“改”有牵引力、“干”是源动力,所以要通过着眼“四力”来调动教职员工们的主观能动性,既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又促使资源效益最大化,从而实现我国高职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荀子》为依据,从荀子“天人相分”的思维模式出发,考察荀子天人关系视域中有关人的思想,阐发他关于天对人的存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人对天应有的基本态度及“明于天人之分”思想,认为在荀子关于天人关系的探究中,人是他探究的重心,而在“明于天人之分”的前提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他探究天人关系的落脚点;并由此揭示荀子天人关系思想的意义及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它揭示了文学艺术的时代特点,把握了文艺的特质。胡风意在在现实主义原则的基础上,唤起作家的创作热情,调动作家的主观能动性,主张作家、艺术家以主观精神把人类带入光明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钱冠连先生提出的汉语语用学理论与西方的“语用综观论”和“基本分析单元说”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从钱冠连汉语语用学理论产生的背景、诞生、发展和贡献不难发现,该理论立足母语语料,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形成了新的理论框架。他提出的汉语文化语用学就是人文网络言语学、语言是人类最后的家园等观点,为世界语用学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无疑是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康德的伦理学及政治学说最根本的缺陷在于否定能动的意识获得的物质基础,只是"抽象地发展了"人的能动性:康德超功利主义道德观的实质是唯心主义历史观,康德的理想化、抽象的"善意"是其脱离社会物质关系的思想根源,康德的代表资产阶级的"虔诚的希望"———理想化了的"善意"———具有自由主义虚幻性。  相似文献   

17.
《中庸》是对儒家心性论和工夫论、修养论等综合论述的经典。船山认为,《中庸》不是脱离现实且空虚的哲学理论或者迂腐的谈论,《中庸》是切实表达人们日常真面貌的圣贤之道,他并努力探究其中蕴藏着的真理,将《中庸》具体地阐述为日常生活中付诸于行动的实践道德规范,从而大大地提升了《中庸》作为实践哲学的价值和必要性。《中庸》首章的首句中提出人本性的道德根源就是天命,而王夫之以人为本解释了"命"字,从而突出中庸作为实践哲学具有的特征。对于《中庸》提到的"性",则界定为人的本性,而不是事物,规定修道其"性"的"道"也是只有人才追求的最高价值。修这些"道"的过程就是"教",而且与"中庸"或"道"的概念不谋而合,因此成为人必须不断地学习和修养来实践的目标。但人作为实践目标的"教"并不是脱离现实的理论或与日常生活无关的自然之理,而是存在可实践的事情。对此,船山解释为"礼",以强调现实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礼"是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所有关系网的实质性实践道德规范,人必需做出实质性努力才能实现,从而突出强调在《中庸》首章的首三句中《中庸》的实践性质,言简意赅地表达了《中庸》的总体内容,进一步提出儒家实践哲学的宏观方向。  相似文献   

18.
弗雷格是现代逻辑的创始人,也是公认的语言哲学与分析哲学的始祖。他创造性地研究了关于逻辑的一系列哲学问题,其中,关于“真”的理论在他的逻辑哲学中具有核心地位。弗雷格认为,逻辑研究真,逻辑是关于实真的最普遍规律的科学。他的逻辑观是紧紧围绕他的“真”之理论展开的,“真”之理论是弗雷格逻辑观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终极价值是"立人",教育最基本的社会属性是意识形态性。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对教育家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功利性和工具性所带来的阶级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借助国家机器遮蔽教育的个人意识、全民意识、人类意识,致使教育承载过重的时代使命而弱化教育的生成性和发展性。当民众主观能动的理性判断能力不足以与不加思考的"习惯性接受"和自我肯定的"立场性接受"相抗衡时,国家机器的强势灌输就使教育的意识形态性空前膨胀,甚至在一定时期内有可能消解教育的终极价值,使教育不像教育。  相似文献   

20.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有着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通常是“照方抓药”式的实验方法,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主动参与的意识,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发挥,“启发式”的实验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实验项目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