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塘沽新港地区建筑物不均匀震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规则荷载下土的残余应变模型及土体逐步软化模型,考虑土、结构及地震波波形对不均匀震陷的协同作用效果,实现了对塘沽新港地区建筑物不均匀震陷的时程分析.该分析方法不仅克服了以往震陷分析方法仅能计算均匀震陷而无法计算不均匀震陷的不足,而且分析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2.
 软粘土在地震时产生固结震陷可导致建筑物下沉、不均匀沉降和倾倒摧毁等破坏,因此研究软黏土固结震陷及其计算方法是防震减灾的重要课题。运用动力学等效应力原理,将震动固结问题在加荷期与卸荷期简化为常规固结问题,研究了单向与双向排水条件下,软黏土层在加荷与卸荷期间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提出一种相对简单的震陷量计算方法。利用天津市塘沽望海楼住宅区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实例验算,该地区在双向排水条件下的平均震陷量为46.1cm,在单向排水条件下的震陷量为25.7cm,计算结果与该地区地震后的实测资料基本吻合,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软土震陷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饱和软粘性土与福建标准砂的静力孔压软化试验和动三轴震陷试验的分析研究,揭示了饱和松砂的软化应变具有突变性,当其孔压比小于某一限值时基本无软化现象,而饱和软粘性土则呈现随孔压增长而渐软化的特点。按文中建议的软化试验与动三轴震陷试验结果的对比,可区分震陷中的软化应变和惯性应变,为进一步综合分析计算土体由这两种应变形成的震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波  崔金涛  王威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6):11316-11320
为解决软土震陷分级中存在的问题,基于以往研究,通过建立以自组织特征映射(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与动态分级控制(DT)为基础的耦合式分级模型,为软土震陷分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通过SOM方法进行仿真分析,筛选出具有关联性的影响因素,根据其相关性强弱,可剔除个别因素,保证各因素之间的独立性。再应用动态分级法对震陷分级控制进行研究,得到了不同分类数下的震陷分级。计算结果与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结果表明耦合式分析模型具有良好的分级效果。  相似文献   

5.
考虑坝顶震陷随机特征,依据现有国内外土石坝震限实测资料,进行概率分析和统计分析,并与有限元计算的永久变形作比较,研究成果为确定地震区土石坝震陷安全超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震陷是地震引起的附加沉陷,生产震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影响软土振动变形可能性的主要因素有:动应力,含水量,孔隙比,振次(时间),土的颗粒级配及阀值等。通过对太原地区杂填土的实验分析发现:杂填土的干重度,固结比,动应力,振次及杂填土的振动历史等是影响杂填土震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黄土山城“依山造居”的几个灾害问题(如黄土层地震反应、黄土滑坡、黄土沉陷、黄土泥流等)进行了分析,在此重点讨论黄土沉陷(包括湿陷与震陷)问题。根据大量的实验结果,分析了灌溉使黄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发生变异的原因,并以兰州市皋兰山为例进行了现场浸水试验,求取了黄土山坡的自重湿陷量,同时又对黄土的震陷做了简略地描述。最后提出了灌溉、强降雨、地震所形成灾害链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软土地基震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饱和软粘土动三轴试验结果,将循环弱化参数引入等价线性模型。得到描述软土动力特性的循环弱化关系,进而给出一种修正的软化模量法。据此分析软基震陷,阐明软土循环弱化及其它因素对估算软基震陷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活动断裂、砂土液化、软土震陷、塌陷地震、滑坡、崩塌和孤立地形和不均匀地基等场地震害分析,预测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未来场地震害的主要形式是砂土液化和软土震陷,同时不可忽视其他震害的影响.利用砂土、软粘土层大量吸收地震能量来防止强震中建筑物的倒塌和破坏将成为场地震害分析的一个新趋势.  相似文献   

10.
王飞  李东珺  闫冬  王威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16):6666-6671
城市抗震防灾系统是一个复杂开放巨系统,系统中由于灾情的动态演化导致的建筑物震陷量形成机理也日趋复杂。本文根据高斯过程理论和贝叶斯规则,对训练样本进行的“归纳推理学习”,即综合先验信息,调整各随机变量的后验分布,进而提出基于高斯回归过程的建筑物震陷量非线性预测模型。采用EP算法获得预测样本潜在函数的近似后验高斯分布,并对其超参数和协方差函数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利用LSSVM模型、PLS模型和MLR模型等统计模型对建筑物实测震陷样本进行预测训练,通过模型的交叉验证分析及建模参数详细对比分析,验证了预测模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城市抗震防灾决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黄土斜坡变形失稳破坏特征的振动台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低含水率黄土纯土层、低坡角斜坡、1∶25相似比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了黄土斜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发生和失稳破坏过程及其加速度和应力响应特征,对典型黄土斜坡强震失稳机制进行了探讨.试验表明:黄土斜坡对输入地震波存在着明显的临空面放大效应以及垂直放大效应;在烈度为VII度的地震荷载作用下,斜坡模型在其坡顶前缘处发生了最初的张性裂缝,随着地震强度的增加,斜坡顶部的张性裂缝逐渐由前缘向后缘推进,最终形成一系列的永久性张性破坏;在烈度为IX度的地震作用下,模型顶部出现了明显的震陷,呈现出典型的震陷型滑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Based on the latest seismic and geological data, tectonic subsidence of three seismic lines in the deepwater area of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PRMB),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SCS), is calculat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rifting process of study area is different from the typical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basin. Although the seafloor spreading of SCS initiated at 32 Ma,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rate does not decrease but increases instead, and then decreases at about 23 Ma,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rifting continued after the onset of seafloor spreading until about 23 Ma. The formation thickness ex- hibits the same phenomenon, that is the syn-rift stage prolonged and the post-rift thermal subsidence delaye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are supposed to be three: (1) the lithospheric rigidity of the northern SCS is weak and its ductility is relatively strong, which delayed the strain relaxation resulting from the seafloor spreading; (2) the differential layered independent extension of the lithosphere may be one reason for the delay of post-rift stage; and (3) the southward transition of SCS spreading ridge during 24 to 21 Ma and the corresponding acceleration of seafloor spreading rate then triggered the initiation of large-scale thermal subsidence in the study area at about 23 Ma.  相似文献   

13.
中宁县地处卫宁地震带西段,历史上是地震多发、强度较大的地区。地震引起的粉-砂土液化现象导致地基失效,通常伴随大规模的地面塌陷、滑移、地裂和喷水冒砂等现象。为了查清中宁县地基土地震液化的程度及危害,本文选用了全县范围内12个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数据资料进行地震液化评价。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贝尔凹陷内的沉降抬升差异,利用该地区钻井取得的地层厚度、时代、岩性、密度、孔隙度等信息,根据其次级凹陷构造特征,选取五口代表井进行回剥分析,绘制贝尔凹陷砂岩孔隙度与深度关系曲线,并给出沉降史。结果表明:贝尔凹陷砂岩原始孔隙度为50%,压实系数为0.78 m-1。五口井共性显示,贝尔凹陷沉降史整体可分为n1、n2、d1和d2的快速沉降期(140.0~125.0 Ma)、尹敏组的持续沉降期(125.0~105.0 Ma)、抬升剥蚀期(105.0~99.0 Ma)和青元岗组的缓慢沉降期(70.6~65.0 Ma)四个阶段。贝尔凹陷整体底界的古构造演化具有相似性和继承性。五口井差异性显示,贝尔凹陷中西部含油气多、沉降速率大,其他地区含油气少、沉降速率小,沉降速率是影响油气富集的因素之一。该研究为进一步分析凹陷内油气富集条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有效弹性厚度和不同尺度的拉张因子,并结合裂后的沉积记录可以反映一个伸展性盆地的形成演化特征.运用基于弹性梁模型和挠曲均衡原理的二维构造模拟软件重点对横穿台西南盆地的一条地震地质剖面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5km为台西南盆地最合适的有效弹性厚度;岩石圈尺度的拉张因子在1.2~4.8之间,上地壳尺度的拉张因子在1.0~1.2之间,全地壳尺度的拉张因子在1.1~3.0之间,岩石圈伸展具有横向的非均质性和深度的依赖性;台西南盆地裂后阶段受陆架坡折形成、东沙运动两期构造运动影响较大,不同于典型伸展性盆地裂后沉降模式,沉降特征无明显规律性.  相似文献   

16.
上海软土的动力计算模型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将上海饱和软土视为由固相和液相组成的两相饱和多孔介质,根据共振柱试验,动三轴试验,提出一种能够全面考虑应力、应变、振动孔隙水压力,震陷的上海饱和软土等效线性化动力计算模型,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参数研究,然后将其与Biot动力固结方程相结合,建立了土体有效应力动力计算方法,最后应用该方法对上海土层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并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布设在山东省境内的宽频带流动地震观测台阵和国家地震局固定地震观测台站记录的地震数据, 应用接收函数和SKS波分裂方法, 研究山东地区的地壳与上地幔结构, 得到该区域的地壳厚度、地壳平均P波与S波的波速比以及SKS波分裂延迟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山东地区地壳厚度范围为28~39 km; 胶南隆起的北段和南段以及鲁西隆起北侧济阳凹陷的地壳厚度小于32 km, 鲁西隆起下方的地壳比较厚。研究区 P波与S波的波速比主要分布在1.67~1.94之间, 鲁西隆起西南部和胶南隆起北段该比值小于1.75, 可能是由中上地壳增厚以及下地壳减薄和拆沉造成。鲁西隆起南北P波与S波的波速比差异反映地壳活动的差异。地幔物质的各向异性显示, 山东地区西部的地壳减薄和拆沉可能仍在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包心菜"构造的结构特征和演化过程,探讨其形成和演化的动力学机制。方法运用歧口凹陷地震资料,采取平衡剖面及地震地层界面拉平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包心菜"构造为具有"凹中隆"结构的新型构造类型,一般出现于凹陷断层交汇或拐弯处;歧口凹陷内典型的"包心菜"构造为滨海1号,另外,港东断层东北端和歧东断层下降盘的"包心菜"构造也较为典型;凹陷内的"包心菜"构造在东营末期出现隆升,东营组遭受剥蚀,随后区域沉降接受沉积,在新近纪出现隆起塌陷形成"包心菜"构造。结论 "包心菜"构造的形成和演化受控于区域构造应力场和深部热作用,其形成经历了4个演化阶段:在区域挤压背景下形成隆升→隆升处地层遭受剥蚀夷平→区域沉降接受沉积→应力撤出,隆起塌陷,形成"包心菜"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