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苗华 《科技信息》2009,(34):14-15
本研究根据元认知和自我监控相关理论,利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河南省高校大学生(体育与非体育专业)体育学习自我监控能力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学生自我监控的计划性、意识性、执行性和反馈性差异显著。而自我监控的准备性、方法性、补救性和总结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成分及机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江汉大学体育与非体育专业二年级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在BMI指数无显著性差异的情况下,体育专业女生的瘦体重大于非体育专业女生,其身体的组成成分较非体育专业女生合理、健康.体育专业男、女生的呼吸机能、心血管系统安静时的机能能力及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均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近三年来体育专业的学生一直在主动地进行有计划的体育锻炼而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活动过于被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均不足.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查阅大量硕士研究生幸福指数的相关文献,认为体育锻炼对其幸福指数水平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具体考察了体育锻炼与幸福指数之间的关系,体育锻炼的各个因素对硕士研究生幸福指数的影响,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硕士研究幸福指数之间的差异等,主要分析不同性别、体育与非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探讨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的差异为目的,采用杨丽等(杨丽,梁宝勇,张秀阁,等.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5(2):139-144.)根据中国大学生情况修订的《近乎完美量表中文修订版》(APS-R)对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63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完美主义人格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大部分体育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人格量表各个维度及总均分的得分情况都处于中等水平;在秩序维度上,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差异显著,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t=3.003,P0.01).2)男女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高标准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3.310,P0.01),男生高于女生;男女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各个维度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男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秩序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2.267,P0.05),体育专业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各个维度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3)不同年级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差异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F=3.624,P0.05),具体表现为大二的得分低于大三的体育专业大学生;不同年级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高标准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F=6.812,P0.01),具体表现为大三的得分低于大一和大二的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对于人格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运用问卷调查了解男女大学生在体育意识和锻炼行为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对体育认识基本一致,差异主要表现在锻炼动机、体育兴趣、锻炼手段、制约参与锻炼的因素、自我锻炼能力5个方面,并为改进体育教学和指导课外体育锻炼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经常性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按照体育人口的标准,将新乡市大学生分为体育人口与非体育人口,进行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对比,得出大学生体育人口在身体形态、机能以及素质三方面均显著优于非体育人口,大学生体育人口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显著优于非体育人口,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锻炼动机测量》量表对渤海大学178名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体育协会与非体育协会大学生的锻炼动机排序依次是健康动机、乐趣动机、社交动机,只是能力动机和外貌动机的排序不同;体育协会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锻炼氛围都显著性高于非体育协会大学生;在能力动机强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宁夏大学学生体育生活方式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宁夏大学16个学院不同专业的1 000名大学生从体质状况、体育消费和体育锻炼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状况总体上是乐观的,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身体状况好于城市大学生.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有很大差异.通过对宁夏大学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调查与分析,了解当代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为促进宁夏大学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内蒙古地区和江苏地区的蒙古族和汉族体育专业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蒙、汉族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我取向、主观幸福感的特征和差异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蒙、汉族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我取向存在显著差异,汉族学生的社会取向自我高于蒙古族学生,蒙古族学生的个人取向自我高于汉族学生;蒙、汉族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我取向与其主观幸福感的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显著正相关.体育专业大学生应促进个体的自我取向与社会发展相一致,使自己的主观幸福感不断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0.
吕娜  阮丽美 《科技信息》2012,(1):329-329,337
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山东省济南市2所民办高校共324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考察了民办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基本特点及其家庭相关因素。结果表明:(1)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总体水平良好。在道德自我、家庭自我维度,女生自我概念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在道德自我、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维度,农村大学生自我概念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2)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仅能预测其社会自我.而与道德自我、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家庭自我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实验对照法,探讨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身体自我特征是否与普通大学生存在异同,从身体自我的具体描述和身体满意程度2方面对被试的身体自我特征进行深入分析.(1)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组对于运动能力、健康和运动习惯的关注程度要显著高于普通组,而形态维度的关注程度较低.(2)在身体满意程度的积极和中性子维度上,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关注程度要低于普通组,而在消极和期待维度上要高.(3)男女生在身体自我的能力、健康和消极子维度上差异显著.总体来看,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身体自我特征与普通大学生组存在较明显的组别差异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及数理统计法,对玉林师范学院学生的体育生活进行统计检验与分析,目的是了解大学生体育生活的现状,帮助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促进其体质健康水平,培养他们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结果表明:在体育消费行为上,男女生在购买运动服装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而在购买体育类书刊、参加兴趣班培训的差异不显著(P〉0.05).在体育意识上,男女生在保持体重塑造体型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而在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和自我评价体质健康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在体育行为上,男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频度与形式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而在参与活动的项目上各有不同.研究结论:大学生体育消费形式比较单一,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明确且具有多样性、能动性,具有较强的体育锻炼意识.  相似文献   

13.
"东方大学城"大学生体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数理统计、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东方大学城大学生体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意义有明确的认知;对体育的客观需求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体育价值取向与体育需求具有一致性;对体育课的满意程度呈正态分布:大部分学生自觉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但活动时间较短:项目选择上男女生存在明显差异;体育消费意识较强,但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14.
健康总是与体育锻炼有不解之缘。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与同龄人相比,他们可能面临更多的竞争、挑战、选择和机遇,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而提高他们的健康素质,增强他们的体质,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任务,也是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沈定珠  金新玉 《科技信息》2010,(23):I0034-I0035,I0051
针对体育弱势大学生体育能力提高问题,提出分阶段教学提高的思想。首先,把体育弱势大学生按残障、疾病、心理、胖瘦分组,再把体育能力分解为独立锻炼能力、自我保健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医务监督能力和观赏体育能力5个两级指标,给出每个指标的A、B、C、D分级标准和指标权重;按期初、期中、期末3个阶段施教和评定,每个阶段中采用"强势"带"弱势","弱势"帮"弱势",教师重点帮、带、教"重点弱势"的教育方式;结果表明,参加教育实验的40名体育弱势大学生,体育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说明对体育弱势大学生作有针对性的分阶段教育,是提高这部份学生体育能力的一条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兴趣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性关系,体育锻炼的形式对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体育锻炼类型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影响,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存在着明显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和大学生体育锻炼进行研究。高校体育文化通过文化的视角感染和影响着大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和动力,目的就在于吸引更多的学生自觉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构建终身体育新模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地图投影是地图的数学法则之一,了解地图投影中变形的分布规律对正确选择和使用地图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正轴方位投影的简易绘制方法,按照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推演出方位投影的变形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长春市8所高校62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冬季体育锻炼的实地调查,得出以下结论:大部分学生对参加冬季体育活动感兴趣,但锻炼频次和时间偏少;男生参加冬季项目的情况要好于女生;大学生参予冬季运动动机主要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男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项目以雪地足球、篮球和排球为主,女生则以滑冰、羽毛球和乒乓球为主;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主要采取"自发小群体"这一形式;"余暇时间太少"和"学习就业压力大"是制约大学生冬季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通过归纳与总结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查与分析发现多数大学生都喜欢体育并能够按照一定的体育锻炼方法进行体育锻炼,对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提出了改革的要求;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增强体质,改善机体机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一部分大学生(30.1%)参加体育活动是“没有方法”的,缺乏科学性;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每次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较少,不能保证体育锻炼的效果.以此提出三点对策:普及体育锻炼知识,倡导科学体育锻炼;改革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创建积极的体育锻炼环境和重视过程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