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本文根据Wilkinson 提出的α—烯烃进行醛化反应机理,详细地研究了高分子配位体和配位络合物对催化剂选择性和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说明,增加配位体的碱性和位阻;选择合适的过渡金属都能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增加活性基离高分子主链的距离,有利于增加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8-羟基喹啉或8-羟基喹哪啶与4-N,N-二烷氨基笨胺在有氧化剂存在下发生氧化缩合反应,生成了吲哚苯胺型双齿配位体。用所合成的配位体与金属离子络合生成了48种稳定的吲哚苯胺型双齿配位体金属络合物;金属络合物的最高吸收值比络合前配位体级很大的红移,摩尔消光系数也有很大的增加。该系统吲哚苯胺型双齿配位体金属络合物近红外吸收染料的λmax^CHCl3值在750 ̄830nm的范围内,摩尔消光系数很高,一般  相似文献   

3.
在平面正方形和八面体络合物中,内界取代反应的方向基本上决定于配位体和中心原子间键的牢固性,对一系列络合物形成体来说,也决定于在一个座标轴上的配位体的相互影响即反位效应。对于三价钴络合物内单齿配位体的反位活性,近些年来И.И.ЧернЯев,A.B.Аблов,A.B.Бабаева等做过较多的研究。但文献上还极少关于三价钴络合物内环状配位体的反位效应和反位效应对于络合环牢固性影响的报导,关于这方面也就是本工作  相似文献   

4.
在络合物领域中,许多非过渡元素和d-过渡元素的西佛碱络合物早已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对于镧系元素西佛碱络合物,仅在近年才引起人们的兴趣。对这类络合物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镧系元素的络合性质和键合特点。本文报导镧与苯胺及其衍生物和β-萘胺与水杨醛缩合生成的西佛碱的络合物的合成及组成的确定。  相似文献   

5.
吡呵酸、烟酸镀银新工艺已取得实际应用,异烟酸也可用作镀银添加剂.这些镀液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银、氨和吡啶甲酸(吡呵酸L_α、烟酸L_β、异烟酸L_γ).氨和吡啶甲酸均可与银(Ⅰ)形成单一配位型络合物.而在同时存在两种配位体的溶液中,在一定条件下,常可形成混合配位体络合物,或称混合型络合物.这类混合型络合物的形成往往对电极过程、槽液稳定性和镀层质量有一定影响.因此,研究硝酸银-氨-吡啶甲酸体系中的络合物组成,对进一步完善电镀工艺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槲皮素与3d-过渡金属二价离子的配位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配体在配位反应前后的UV吸收变化与反应转化的关系,对槲皮素与3d-过渡金属二价离子在非水体系下的配位反应进行了探讨.实验表明,槲皮素金属配位反应活性受其羟氧自由离子的影响.同时,不同阴离子的同金属盐参与的配位反应会得到不同结构和性质的配位产物,也影响槲皮素的金属配位活性;槲皮素-金属配位反应对不同金属离子的反应配比不同.水和温度对配位反应的转化率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DMol3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Cu2+,Fe2+,Mn2+与壳聚糖中3种不同化学环境氧原子的相互作用.初始结构采用悬式模型(pendantmodel),利用竞争配位法设计了H2O和OH-分别与Cu2+相互作用形成六配位、与Fe2+和Mn2+相互作用形成七配位的中性络合物.9个初始结构在GGA水平上,利用非对称限制法、自旋非限制法及BLYP/DND法进行了全优化和频率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Cu2+,由于Jahn-Teller效应,其络合物为四配位;Fe2+和Mn2+主要形成五配位或四配位的络合物;壳聚糖中只有C3位上的羟基O3′能与3种金属离子发生配位作用.  相似文献   

8.
Patrovsky曾利用Nb~v(Ta~v)-邻苯二酚-乙二胺四乙酸体系,于酸性介质中比色测定铌和钽,后来等对该体系的进一步研究表明,Nb~v(Ta~v)与邻苯二酚、乙二胺四乙酸形成了混合配位体络合物。我们的实验表明:在弱酸性溶液中,Nb~v(Ta~v)和邻苯三酚作用易产生沉淀;Nb~v(Ta~v)与过量乙二胺四乙酸形成无色可溶络合物(很不稳定,易水解),但三者同时存在则可得到可溶于水的红色(Nb~v)和黄色(Ta~v)络合物,这些都表明邻  相似文献   

9.
内容提要本实验采用kida的改进等色点法,对[Cuenox]的稳定常数进行了重新测定。得出在14℃,μ=0.213时1gK稳=1.106。通过实验研究得到:总浓度不同且配比也不同的不同混合溶液具有不同的等色点,但其稳定常数保持不变;在相同的条件下,混合溶液的光谱吸收曲线普遍比母体络合物的平均吸收曲线高;混合配位络合物的最大吸收须率等于母体络合物最大吸收频率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明了酸度对配位效应分数以及对表现稳定常数的影响,指出:在其它配位体存在时,应考虑酸度对配位体平衡浓度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滴定pH范围.  相似文献   

11.
冠醚类环状结构的配位体与重氮正离子形成络离子时,络合效应能增强重氮离子的稳定性,并能增大重氮盐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这种络合效应为重氮盐的有机反应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近十年来,人们合成了一系列的对位取代苯重氮盐的冠醚络合物,并对这类络合物的稳定性、电子结构以及它们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性及其机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的工作是为了开展重氮盐冠醚络合物的电子结构及其稳定机理,合成了联苯双重氮氟硼酸盐二苯并—18—冠—6络合物.该络合物尚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2.
冠醚与碱金属、碱土金属有良好的配位作用,氮原子取代冠醚的部分氧原子,可改善它与过渡金属的配位能力,套索冠醚既有简单单环冠醚的动态性质,又有窝穴体分子的三维键合特征,因而进一步提高了其配位能力及配位选择性。目前,氮杂套索冠醚的NMR研究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氮杂套素冠醚与金属离子配位的NMR研究尚不多见。本工作使用VarainXL-200超导谱仪对新合成的含吡啶氮杂套索冠醚(结构见图1)与Ba~+的配位进行了探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采用kida的改进等色点法,对[Cuenox]的稳定常数进行了重新测定。得出在14℃,μ=0.213时lgK稳=1.106。通过实验研究得到:总浓度不同且配比也不同的不同混合溶液具有不同的等色点,但其稳定常数保持不变;在相同的条件下,混合溶液的光谱吸收曲线普遍比母体络合物的平均吸收曲线高;混合配位络合物的最大吸收频率等于母体络合物最大吸收频率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乙烯基二茂铁与醋酸乙烯酯共聚反应得到不同组分的无规共聚高分子,并对其过渡金属离子配合物的介电性能做了较为详尽的研究. 结果显示二茂铁基和配位基团对其介电常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大约600 MHz以下较低的测试频段,随着共聚物中二茂铁含量的增加,其介电常数值较大,但在600~1000 MHz较高频段共聚物的组成对其介电常数影响不大;同时测试结果还显示二茂铁基和配位基团二者还可能对介电常数的影响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5.
前言对于某金属离子来说,多基配位体形成的络合物(螯合物)比配位数相等的同种给予原子的单基配位体形成的络合物要稳定。这种事实无论是基于化学热力学的焓和熵变,还是基于络合物结构理论,都有比较详细的定量计算和定性解释。多基配位体所具有的这种特性称为螯合效应(C·E·)。为了定量地描述螯合效应的存在和大小,G·Schwarzenbach 在1952年提出了一个 c·E·  相似文献   

16.
有机金属含硫族化学是现代无机化学和配位化学研究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它充分展示了硫族元素和金属中心配位的多样性.综述了各类含硫碳硼烷配体的制备及其与后过渡金属化合物(主要包括第九、十和十一族金属)之间的反应性,且对相应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在金属—金属成键、小分子活化和生物医学等方面的应用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在均相配位催化体系CO(acac)_3-Et_3Al-配位体中,配位体的性质及浓度对环戊二烯加氢制环戊烯有很大的影响。在25℃、常压下,当Co(acac)_3:EtAl:吡啶=1:12.4:6.3(摩尔比)和Co(acac)_3的浓度为0.072 mol/l时,环戊二烯转化率及选择性均接近100%。不同配位体对环戊二烯加氢活性的影响顺序为:吡啶>乙二胺>γ-甲基吡啶>a-甲基吡啶>β-甲基吡啶≈γ,γ-联吡啶>a,a-联吡啶>三苯基膦>亚磷酸三丁酯。  相似文献   

18.
应用经典的改良平均偶极子定向(IADO)法和间略微分重叠(INDO/2)分子轨道法计算了无机络合物中离子—配位体键的力常数。由经典IADO法以及INDO/2-MO法得到的结果与由振动光谱实验数据的结果很好地一致。这种一致性说明了经典IADO法以及INDO/2-MO法可以用于计算一些未知金属离子—配位体键振动光谱的力常数。  相似文献   

19.
从理论上探讨和研究了LZn(μ-X)2ZnL(L={HC(CMeNPh)2})配位化合物的不同桥接基团衍生物的性质。采用B3LYP方法,选用6-31+G**基组对其进行了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过渡金属与配体间存在广泛的电子给体-受体作用。在含有不同的桥接基团(X=F,OH,NH2,Cl,SH,PH2)的此类配位化合物间,当桥接基团分别为F,OH,NH2和Cl,SH,PH2时配位化合物四元桥环稳定性逐渐增强。同时从稳定性上讲,第2周期大于相应的第3周期桥联化合物。其中,带电荷数较低的PH2配位化合物有着较强的电子给体-受体作用,稳定化能较高。Wiberg键级也大于其他配位化合物,因而桥键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咪唑二羧酸基配位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该文采用有机配体2-(p-N-咪唑基)苯基-1H-4,5-咪唑二羧酸(p-IPh H3IDC)与六水合氯化钴通过溶剂热反应制备了一个新的二维配位聚合物[Co(p-IPh HIDC)]n(1)。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了其分子结构。结果表明:咪唑二羧酸配体呈现出强的配位能力和复杂的配位模式。采用粉末衍射图谱证实了配合物1的纯度。研究了配合物1在空气气氛下的热分解规律。2~300 K内的变温磁化率研究证实,在12.5~300 K的温度范围内,χ-1M~T符合居里外斯定律,居里常数CM=0.416 cm~3K mol~(-1),韦斯常数θ=-22.05 K。χMT曲线的随温度下降而下降的趋势以及负的Weiss值均说明相邻的Co(Ⅱ)离子之间存在着反铁磁偶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