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无线局域网中的入侵检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侵检测系统对于保障无线局域网(WLAN)的安全十分重要。在深入分析当前WLAN安全问题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后.针对无线局域网络的特点,提出并实现了一个分布式无线入侵检测系统。本系统根据无线网络攻击行为建立入侵特征库.利用Winpcap函数库对无线传输数据进行捕获,然后采用多模式匹配算法中的自动机匹配算法进行特征分析,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可实时检测War Driving入侵、非法AP、MAC地址欺骗等无线网络入侵行为,可用于无线局域网的某些安全应用中。  相似文献   

2.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Windows下基于捕获包开发包Winpcap和入侵检测开发包Libnids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重点阐述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利用Winpcap捕获网络数据包技术,利用Libnids实现IP碎片重组和TCP数据流重组等关键技术,并且与开源的入侵检测系统snort的相关实现作了比较,突出了本系统的优越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出现的利用协议漏洞进行攻击的入侵方式,提出了一种基于协议分析的入侵检测系统模型.该模型采用简单协议分析与协议状态分析检测技术,使用了散列数高速匹配算法,可以实现该类检测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高效性.  相似文献   

4.
周昊 《科技资讯》2010,(14):16-16
随着无线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无线网络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无线局域网却存在着来自网络内外部各种各样的威胁,传统的入侵检测系统仅能检测和对破坏系统做出反应。无线入侵检测系统不但能检测出攻击者的行为,还能检测到rogue WAPS,识别出未加密的802.11标准的数据流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无线局域网技术已经日渐成熟,可以很好地和有线网络结合起来,更好地为我们的社会服务.然而,由于WLAN的开放性,它并不像有线网络那样必须通过双绞线来接入设备,这使得WLAN很容易遭到监听和攻击,WLAN的安全性问题成为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WIDS(Wlan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无线入侵检测系统)用于对有恶意的用户攻击和入侵无线网络的行为进行早期检测,主要用到802.11攻击检测技术和帧过滤来进行入侵的检测和防御.  相似文献   

6.
SIP数据采集系统作为SIP入侵检测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其检测性能和准确率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目前的数据采集工具不能直接用于处理应用层数据,很难满足SIP入侵检测系统的需求。分析了libpcap和pf_ring两种包捕获技术,描述了pf_ring的工作机制,设计了一种基于pf_ring技术的SIP数据采集系统结构。通过优化oSIP协议栈,采用在内核层和用户层结合的方法开发SIP数据过滤插件,实现了一种高效的SIP数据采集系统。通过比较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SIP数据采集系统在SIP数据采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保证SIP入侵检测系统采集数据的高稳定性,为SIP入侵检测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来源。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实际工作中无线网络的日常运行,将会面临的入侵威胁,并针对传统常规处理办法进行了分析,并对传统的入侵检测系统新型试验,结合多方面改进技术,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和智能体的无线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8.
将无线局域网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字段作为检测入侵的分析对象,提出了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MM)的无线局域网MAC层入侵检测方法.采用了基于控制台、服务器、代理的3层分布式无线局域网入侵检测框架;基于HMM模型对无线局域网的MAC帧头部进行建模;利用正常的无线局域网络数据对HMM进行训练,并记忆正常系统下的数据包行为.由此,检测发现了出现概率小的数据包或数据包序列,并制定了入侵检测阈值.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已有的无线局域网MAC层攻击的误报率和漏报率比较低,并能检测未知攻击.  相似文献   

9.
基于防火墙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提出了一个基于防火墙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模型,克服了传统入侵检测系统不能实现主动控制的缺陷,并对设计与实现中的关键技术做了详细的描述·该系统在数据链路层截取实时的数据包,对其进行基于安全策略的访问控制分析;同时利用事件发生器从截获的IP包中提取出概述性事件信息并传送给入侵检测模块进行安全分析·入侵检测模块采用基于统计的入侵检测技术,并采用了NaiveBayes算法·基于该模型设计实现的系统在实际测试中表明对于具有统计特性的网络入侵具有较好的检测与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主动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结合了基于主机的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思想.由于主动网络的可编程特性使得各检测节点能协调工作完成对入侵行为的检测工作,并能快速地对网络中的入侵行为进行处理,系统具有灵活性、可扩展性和效率等方面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周界环境的防入侵需求,针对周界的物理入侵和传感网自身面临的安全威胁,提出了一种基于WIA-PA(wireless networks for industrial automation-process automation)网络的围界防入侵安全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了周界入侵检测系统的组网方案和安全机制,采用密钥管理、安全入网、基于预共享密钥的双向鉴别、周界安全检测及入侵行为记录等技术来保证传感网的安全,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基于WIA-PA网络的周界防入侵安全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探测到周界的物理入侵,增加了网络安全机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2.
Ad hoc 网络的入侵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无线网络的发展和移动计算应用的快速增加,网络安全问题愈加突出,入侵检测已经从保护固定有线网络扩展到移动无线网络.作为无线移动网络众多实现方式之一的移动Ad hoc网络,由于其与有线网络存在很大差别,现有针对有线网络开发的入侵检测系统很难适用于移动Ad hoc网络.在描述入侵检测技术的相关内容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移动Ad hoc网络的多层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并重点分析了在该模型中的协议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一种基于移动Agent的移动Ad Hoc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动Ad Hoc网络比传统的有线和无线网络面临着更多的安全问题,入侵检测技术可作为第2道安全防线来弥补入侵预防技术的不足;由于移动Ad Hoc网络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得已有的入侵检测系统不适合被运用到移动Ad Hoc网络中。文章设计了一个新的适合移动Ad Hoc网络的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该系统充分考虑了移动Ad Hoc网络资源受限的特点,对整个网络进行了簇的划分并且提出了一个划分簇的算法,进而对不同的Agent进行了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4.
无线网络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而无线网络中的Rogue攻击技术更是无线网络中有别于有线网络的特殊情况。在分析Rogue设备的检测原理及技术基础上给出了一个在WLAN环境下的入侵检测方案,此方案能防止黑客攻击。  相似文献   

15.
无线局域网安全技术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从加密、认证、密钥管理和入侵检测四个方面分析了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技术.在加密、认证和密钥管理方面重点分析了最新的无线局域网协议标准802.11i,并介绍了中国的无线局域网协议标准WAPI.在入侵防御方面分析了现有的主要入侵方法,并提出了无线局域网的入侵检测框架.  相似文献   

16.
免疫克隆选择算法主要是用来解决抗原初次入侵时,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做出免疫反应,但是现有方案往往没有给出当相同的抗原或相似的抗原再次入侵的解决方案。针对无线Mesh网络中各种故障频繁发生的情况,提出的算法能利用抗原的相似性来解决拓扑控制中近似的错误容忍问题。利用改进后的克隆免疫算法,在对无线Mesh网络进行拓扑控制时,求解网络的较优功率分配,使整个网络既满足Mesh客户端节点到Mesh路由器节点的k连通,而且整个网络的性能也能达到较优。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发现,在保证网络容错的前提下,网络各方面的性能达到较优。  相似文献   

17.
基于进化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将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结合,提出入侵检测的进化神经网络方法,它是个高效并行非线性动态处理系统,可以满足实时处理要求·首先用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结构,然后用优化的神经网络进行入侵检测预测、预警·用进化神经网络方法不断演化,寻找最优的网络结构·当进化神经网络学会系统正常工作模式后,能够对偏离系统正常工作的事件做出反应,进而可以发现一些新的攻击模式·实验表明预警率是很高的  相似文献   

18.
由于TCP/IP协议是一个开放的协议,因此网络极易受到攻击。为了能够有效地检测到入侵行为,提出了一种基于部件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并结合网管软件系统的开发,在Linux环境下进行了实现。系统主要由控制台、分析系统、存储系统、响应系统、网络引擎和主机代理构成。通过协同工作并采用改进了的Boyer—Moore算法,检测网络入侵行为,有效地维护了信息网络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入侵检测系统是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的有力手段,文中提出一种结合决策树和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框架。决策树分类方法把数据集划分为正常数据和入侵数据,并作为训练集分别用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改善了系统的检测精度并提高了对未知数据的检测能力。离线训练后的系统可以实现网络数据的实时检测,通过实验证明了此系统很好的检测效果和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