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非线性再生颤振理论为基础,推导出一种简化的再生颤振数学模型.这一模型是与非线性模型等效但方差最小的单自由度系统自由振动微分方程.且它能够很容易地得出解析解,还能够很好地解释以往的线性模型无法解释的非线性现象,便于切削过程的稳定性分析及切削颤振发展过程的研究,利用这一模型还可以求出切削颤报的幅值.通过计算机仿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以非线性再生颤振理论为基础,推导出一种简化的再生颤振数学模型。这一模型是与非线性模型等效但方差最小的单自由度系统自由振动微分方程,且它能够很容易地得出解析解,还能够很好地解释以往的线性模型无法解释的非线性现象,便于切削过程的稳定分析及切削颤振发展过程的研究,利用这一模型还可以求出切削颤振的幅值。通过计算机仿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再生切削颤振的衰减系数模型,采用频率扫描法,获得了稳定切削曲线,分析了任意宽下及变速切削时的系统频率和衰减系数变化,揭示了变速切削的抑振机理,提出了变速切削有效性的判定准则,生成了变速切削时的切削稳定曲线,为变速范围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传统切削颤振理论用共振法决定等效参数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新的颤振方程。  相似文献   

5.
切削颤振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研究中常用抑制切削颤振手段的抑制颤振机理和切削颤振在线监控技术的技术要点和研究现状.介绍了超高速切削、超声波振动切削等先进加工手段在抑制切削颤振方面的应用.指出切削颤振控制技术的可能发展方向是先进的在线监控技术与先进的加工技术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对变速切削过程中颤振频率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理论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切削速度的连续变化,颤振频率具有跟随和跳跃特性。对颤振的预报与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切削颤振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切削颤振研究的历史,概括了切削颤振研究的现状,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切削颤振的非线性分析理论,分析了切削颤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利用切削颤振试验识别机床结构品质系数COM这一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测量精度高,重复性好,测得的COM与最小极限切削宽度之间的相关性很好.  相似文献   

9.
李军 《科技信息》2008,(1):94-95
再生颤振几乎在所有实际的切削加工及磨削加工中都存在,从能量平衡角度来看再生颤振产生的机理,分析变动主轴转速时的能量转换来预测抑制再生颤振的效果,通过变速切削试验来总结抑制再生颤振的因素及变速切削的优缺点,进而实际应用变速切削,得到良好的加工表面。  相似文献   

10.
从预报参数能否准确反映出切削颤振的特征方面、预报参数的适应性方面及预报参数的预报速度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一种快速、有效的预报切削颤振的参数——过零频数比γ0。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理论上建立了圆弧形槽切削的切削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圆弧形槽切削的切削力公式及切削方程式。同时,对本文提出的切削力公式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理论预测值与实验值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交替地使用两个出平面和同时使用两个割平面去求解纯整数规划模型的两种新方法,并对这些算法进行了测试对比.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它们都优于Gomory割平面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光面爆破施工方法,设计了甘肃北山坑探设施项目光面爆破的爆破参数。进而,着重研究了掌子面掏槽方式对光面爆破效果的影响。针对相同的地质条件、围岩及爆破耗材条件下,分别设计了直眼掏槽、单楔形掏槽、双楔形掏槽共计三种掏槽方式。进一步地实施了在不同掏槽方式下光面爆破的施工,获得了直眼掏槽方式更有利于爆破的硐室成型;而单楔形和双楔形掏槽更有利于岩石的破碎及岩渣抛掷。同时,需指出的是,钻爆施工涵盖多种不同的爆破参数,影响因素众多,此爆破试验获取的爆破数据仅仅是对不同掏槽方式的初步探索。研究可对后续工程开挖提供相应的试验数据与理论支撑,其对于深部地下工程的爆破开挖及高放废物的深地质处置,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借助高频摄影技术对切削刃钝圆导致的鳞刺作了研究。通过对高频摄影所得的照片进行观察分析,描述了切削刃钝圆导致的鳞刺形成过程,并对刃前区裂纹的产生和切削刃钝圆半径与鳞刺高度的关系作了讨论。结果表明,切削刃钝圆导致的鳞刺形成过程可划分为抹拭、导裂、层积和切顶四个阶段;被切金属和切削刃之间停止相对滑动是导致刃前区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之一;鳞刺高度随切削刃钝圆半径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玻璃边位印压实验结果,设计出了适宜于切削玻璃的车刀——大圆弧车刀,并结合玻璃切削过程中材料的去除机理,讨论了采用这种车刀时玻璃表面的形貌和刀具磨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实际截割工况入手,分析了横向截割头截割旷岩体的截割机理,并以此为基础论述了横向截割头参数优化和截割性能的模拟,为设计横向截割头提供了一种先进的CAD方法。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原理.并对其在金属切削加工中切削液选用上的应用作了实例上的介绍,得出了评判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指出,矩形槽切削时的切削力可以看成由三部分组成:a、刀具主切削刃作直角自由切削产生的切削力;b、刀具副切削刃产生的切削力;c、切屑横向变形引起的切削力。通过分析表明,矩形槽切削时,切削力较自由切削时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切屑的横向变形受到限制而产生附加应力场,造成流屑过程中切屑两侧与工件已切槽侧壁发生严重摩擦所致,而刀具副切削刃产生的切削力几乎是可以忽略的。  相似文献   

19.
以天津客车厂TJ-620B型汽车冲压件材下料问题为例,根据线性规划和组合原理,采用逐级优化的设计思想,建立了数学模型并研制计算机软件,得出优化套裁下料方案,原材料利用率从80%提高到94.79%。  相似文献   

20.
流屑角是金属切削过程中的重要特征参数。关于正交切削和单刃斜角切削以及前角和刃倾角都为零的双刃斜角切削的流屑角的研究比较成熟。而对于前角和刃倾角均不为零的双刃斜角切削流屑角的研究尚存在较大分歧。本文对前角和刃倾角均不为零的双刃斜角切削的流屑角进行研究,建立切削模型;根据切削深度和进给量的不同,该切削模型可导出两种不同的模型;系统地研究前角、安装倾角、刀尖角及进给量和切削深度变化时,流屑角的变化规律并用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用来预测双刃斜角切削流屑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