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是一个历史最为悠久的画种.当今社会朝多元化发展,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人们的观念意识以及审美发生了变化.这就需要当代工笔人物画重新审视传统,借古以开今,在谙熟的面孔中发现曾经被忽略的东西,并由此引发出新的灵感,创作出既有时代感又有传统意味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李博 《咸宁学院学报》2013,(12):138-140
工笔人物画在当代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人物刻画得更加细腻,画面语言丰富,主题内涵突出,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服饰的表达。本文试图从服饰如何在工笔人物画中表达来阐述,服饰是如何作为人物画的重要载体,承载着重要的角色,对人物主题的表现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林启泉,生于1969年,福建武平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福建省中国人物画艺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工笔画学会学术秘书,龙岩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任职于龙岩学院艺术系。擅长工笔画,作品多次获全国性大展奖。出版《当代著名画家技法解析——林启泉工笔人物》,《林启泉唯美工笔人物画精选》。多幅作品入编《当代中国画精品选》、《新水墨——福建卷》、《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优秀作品集》。作品《丽影》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相似文献   

4.
《龙岩师专学报》2012,(1):F0002-F0002
林启泉,生于1969年,福建武平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福建省中国人物画艺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工笔画学会学术秘书,龙岩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任职于龙岩学院艺术系。擅长工笔画,作品多次获全国性大展奖。出版《当代著名画家技法解析——林启泉工笔人物》,《林启泉唯美工笔人物画精选》。多幅作品入编《当代中国画精品选》、《新水墨——福建卷》、《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优秀作品集》。作品《丽影》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相似文献   

5.
张敏  齐永新 《科技信息》2011,(5):133-133
意象造型是传统工笔人物画特有的造型表现形式,这种造型特点的形成与传统绘画创作的培养形式是密不可分的,对其培养形式做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意象造型的实现方式,更好的发展现代工笔人物画的意象造型。  相似文献   

6.
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人物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几千年来,通过历代画家不断的艺术实践,形成了中国人物画独特的审美意识、美学观念和哲学思想的完整艺术体系,为工笔人物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中国工笔人物画较之世界各国的绘画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更为世界各国所瞩目。因此,今天我们研究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点,无疑对继承和发展工笔人物画艺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悠久的历史工笔人物画,一般称为“工笔重彩人物画”,顾名思义就是用笔工整细致、色彩…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工笔人物画的造型中,意象造型决定了线的抽象性,是线条的主要功能也是基本功能.线的意象造型的理念贯穿整个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中国艺术观是以"写意"为特点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其绘画的创作原则.工笔人物画理应在新时期既发扬传统的优势,又兼具现代意识,主客观情景交融,开拓出新天地来.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文化形态正迈向多元化的发展方向,艺术也进入了重新认识与重组的过程。当下艺术状态的观念更新与表现的多样使得传统工笔不得不思考与新创作空间寻求并存的问题,如何做到保留工笔本质而又能适应当代艺术的审美,并能确切表达艺术家的创作本意。这些问题必然会导致"新工笔"创作面临困难与挑战。而这些问题恰恰也指出了"新工笔"的发展趋势:突破材料界限,打破传统思维束缚,融合中西方审美文化,利用传统带动创新,突出观念的表现。当代艺术家将"观念"作为艺术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新工笔"即是借助"观念"这一形式,在艺术创作主题上关注当下的生存体验;在形式上展示着艺术家的人文思考。"新工笔"是艺术家的另一种世界观的呈现方式,另一种表达语言,其改变了传统工笔的固有创作思维,开拓了新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10.
相对传统水墨人物画讲究"书法用笔","意象造型"而言,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创作方法和创作理念有了很大改变。就写实性的水墨人物画来言,一些画家依靠掌握的素描描绘能力,在创作过程中采取制作的方式来完成作品,这类作品往往能在大型展览中获得评委和观众的肯定。我们应该分析制作性水墨人物画的利与弊,并就制作性水墨人物画的创作理念认真研究,以便于为当前水墨人物画创作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笔人物画以它特殊的笔法、程式化、平面化等独具魅力的表现形式,强调了一种理想的、和谐的、高度概括的装饰美.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写意画以笔墨为主,用笔写形在于传神,气韵生动依赖于笔墨,放弃笔墨就失去了中国写意画的灵魂。由此 从十个方面对中国写意画创作中如何运用笔墨进行阐述,旨在提高绘画能力。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东西方两种不同类型的审美文化艺术载体,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风景油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互相并存着.西方风景油画强调客观而忠实地再现自然,中国山水画追求意象造型,更注重画家主观精神与情感的表达.传统山水画写意、传神的创作理念,计白当黑、追求意境的构图方式,注重笔墨、以线造型和皴擦结合的造型特点,随类赋彩、以墨代色的赋色方法都给了中国风景油画创作以鲜活的启示.传统山水画中的艺术元素在风景油画中的运用,为当代中国风景油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从油画传入我国的历史及我国国画写意的历史入手,研究当代的中国油画,认为其不但秉承了西方油画的技巧,还融入了很多中国画传统的写意元素。结合西方印象派、后印象派等绘画流派的风格及其发展,以及中国画中写意画的表现手法和特点,研究当代中国油画的写意语言。  相似文献   

15.
严宜生先生有40余年的教学生涯,教学之余他还执着于国画的创作与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他以自己出色的的艺术敏感和智慧,成功地在笔墨、色彩和构图等艺术形式上融合中西,继承传统又推陈出新,并用寓意、象征等手法,使作品超越其国画形式本身,趋向一种物我依存、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元代绘画堪称中国画笔墨发展的最高境界,无论是在笔墨技巧上、意境创造上还是诗书画的结合上都有着新的突破和发展,然而纵观元代绘画作品,却普遍流露出一种逸笔遣兴、清淡写意的风格倾向,以"简逸"为主。一个社会的绘画风格能够如此带有一种倾向性,令人深思。从元代社会文化背景、文人画发展思潮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阐述了元代绘画"简逸"风格倾向形成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7.
美术的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的,历代艺术家在探索中饱尝着创新和回归、借鉴和扬弃、肯定和否定、迷茫和清晰的苦与乐.本文试图通过对20世纪代表着中国人物画发展方向的三个重要人物徐悲鸿、蒋兆和、周思聪的艺术特点的剖析,使人们更加清晰地领略到中国人物画的发展脉络,引领我们去创造中国人物画更加辉煌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不可能凭空出现,它必定是在特定的文化土壤中发芽并成长成型的,水墨山水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出现于唐代,也是如此。文章认为水墨山水之所以出现于唐代,是因为此时的水墨山水完成了“道”与“器”的统一。在文化空前开放的大环境中,儒、道、释三家文化交融并促使了水墨山水物以所载之“道”的成熟;墨本身所具有的物理特性,使其成为阐述此“道”最合适的形而下之“器”;而山水技法的进一步完善,则为形而上之“道”的阐述创造了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中很少有表现客观物体在光的照射下显现光感效果的作品。光感的表现在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中历来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中国画中光感表现发展缓慢的原因是由中国文化中的中庸思想和讲究意境表现的学说所形成的特定的审美态度所决定的。中国画表现光感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传统绘画理论,吸收西方绘画有益经验,以扩展中国画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20.
工笔画在画史中的尴尬处境,实乃文人画语境下的一元论所致。工笔画不等同于画工画,与画工画最大的区别在于画工画只描摹客体而无主体,而工笔画既有客体又有主体,在追求画外意境、诗性的同时,更注重画内的功夫,最求细节与意境、诗性的统一,故传统工笔画的审美,遵循着绘画性、社会性、文学性与精神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