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20,(4):38-43
正这场疫情,本质上是人类与一个新物种的战役,我们一定要赢也必定会赢。冠状病毒并非第一次成为人类的劲敌,这一病毒家族,究竟是怎样的?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 oV)"。该病毒与17年前导致"非典"的病毒同属于冠状病毒。目前国内外的医学专家们正在积极寻求攻克这一病毒的武器。小小病毒为何具有如此巨大的杀伤力?冠状病毒又是如何被发现的?  相似文献   

2.
2019年12月,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的病毒性肺炎开始在武汉暴发流行。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命名为COVID-19(冠状病毒病2019),国际病毒分类学委员会(ICTV)的冠状病毒研究小组(CSG)建议把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CoV-2(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既没有与疾病名称一致,也没有完全真实地显示该病毒本身的特征,因而立即引发关注和争议。基于COVID-19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的基本信息,建议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人类冠状病毒2019”(human coronavirus 2019,简称HCoV-19)。文章回顾并评价了CSG的命名方法,指出他们使用基于基因序列信息进行病毒命名的方法并不合适,建议采用传统的联系疾病的病毒命名方法对具有明显疾病特点的病毒如2019-nCoV进行命名。  相似文献   

3.
正冠状病毒为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巢病毒目、冠状病毒科、正冠状病毒亚科。冠状病毒是一类主要引起呼吸道、肠道疾病的病原体,1937年首次从家禽体内分离,最早在人体内发现是在1965年。在电子显微镜下,这类病毒颗粒的表面有许多规则排列的突起,整个病毒颗粒就像一顶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因此被命名为"冠状病毒"。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12月,我国湖北省武汉市出现了一种原因不明的感染性肺炎疾病。在疫情初期,出现了"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等名称。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发展,其名称也在发生变化。拥有正式的疾病名称很重要,可以防止人们使用其他可能不准确或"污名化"的名称。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等机构提倡使用中性、一般的术语代替人物、地点、动物、食物和职业的名称来命名。  相似文献   

5.
正魏海明团队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诱发"炎症风暴"的关键细胞因子,通过对症使用阻断药物缓解了病情。1月29日大年初五的上午,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的中国科大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附一院)副院长、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工作专家组组长徐晓玲打了一个电话"搬救兵"。接电话的是她的同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  相似文献   

6.
正他是医生,是副院长,是专家组成员,是研究者,是重症病人还是药物受试者,他用6种身份在生死边缘战斗。对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业务副院长黄朝林来说,战"疫"从2019年12月29日就打响了。那一天,正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生张继先上报疫情的日子。此后42天,他用6个身份与新型冠状病毒搏斗:医生、传染病医院业务副院长、专家组成员、研究者、重症病人、药物受试者。黄朝林说:"这是病毒对我们人类的攻击,也是我们在奋起反击时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7.
2002年底震惊世界的一件大事,就是在国内外许多地方发生了一种突发性的危害极大的新型肺炎,其紧急性、未知性以及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使人们来不及研究,为其确定一个准确的名称,致使前后有十几种叫法(或意见),例如"原因不明肺炎"、"非典型肺炎"、"非典"、"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急性病因不明肺炎"、"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冠状病毒肺炎"等等.  相似文献   

8.
铭记此刻     
正2020年伊始,我们度过了一个特殊的春节。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场无声的战役在各地打响。作为疫情中心的武汉,更是牵挂着全国人民的心。潜伏期长且传播能力强的病毒;不断攀升的确诊病例;供不应求的防疫物资……面对接踵而至的种种困难,人们,没有屈服!"中国抗击疫情的措施令人印象深刻。"这是世界卫生组织作为一个联合国  相似文献   

9.
正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日前报道,新加坡科研人员针对本地新冠肺炎患者的研究发现,患者发病初期症状虽然轻微,但却是体内病毒量最多的阶段,随着症状发展病毒量逐渐减少,这意味着患者体内病毒量与症状严重度并不呈正相关。新加坡国家传染病中心主任梁玉心指出,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一般先出现咳嗽、发烧等轻微症状,之后再恶化至肺炎等,但是当患者发展为肺炎时体内病毒量已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0.
正如果拒绝野味成为每一个人的认知常识和记忆符号,深深刻在人们心中,那将不仅是经历过不幸之后人们的万幸,也是各种野生动物之大幸。"初步从流行病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此次病毒通过野生动物传到人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钟南山院士在就新型冠状病毒来源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回答,证实了部分人的猜想。溯其源头,最初的感染者都来自武汉市一个兼卖各种野味的海鲜市场,一张网传的武汉某市场野味  相似文献   

11.
论“非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2年 11月中旬以后 ,广东省佛山、广州等地相继出现以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为特征的病例。症状和体征表明病人患的是肺炎。医师发现病人的肺部失去平常的弹性 ,并且这种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抗生素治疗没有效果。对这种疾病 ,他们使用了“非典型肺炎”这个名称。当时谁也没有料到 ,疾病会蔓延到世界各地 ,造成那么大的社会影响。疾病开始流行之后 ,许多实验室进行了病原体研究 ,陆续在标本中发现副黏病毒、衣原体、metapneumo病毒、冠状病毒等 ,分离到冠状病毒的实验室为数最多 ,而且分离出的冠状病毒与已知的冠状病毒都有所不同。 4…  相似文献   

12.
1.SARS病毒目前引起SARS病的病原体为变异的冠状病毒。冠状病毒(Coronaviridae)为RNA病毒,在电镜下的典型特征为:囊膜上有大的棍棒形突起的球形病毒体,大小约100(60~220)纳米,多为多形性,内有螺旋状核糖核蛋白。病毒基因组由单一线形正股ssRNA分子所组成,相对分子质量600万道尔顿,有帽和多聚腺苷尾,具有传染性。NCBI的GenBank已发布两条完整的SARS病毒基因组,NC_004718(29736bp),AY278554(29206bp)-SARS coronavirus CUHK-W1。(发布日期均为4月18日)。目前美国(CDC,USA)和加拿大(BCCA Genome Sciences Centre,British Columbia 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National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Canada)的实验室完成SARS病毒的基因组测序。初步的基因组注释在NCBI完成,预测得到的主要蛋白质有RNA聚合酶蛋白(聚合酶1a,1b),S蛋白(spike protein),E蛋白(small membrane protein),N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等。已知冠状病毒只感染脊椎动物,与人和动物的许多疾病有关。自1980年在德国召开第一届国际冠状病毒讨论会以来,日益受到医学、兽医学和分子生物学家的广泛重视。这类病毒具有胃肠道、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的嗜性,特别是类似于鼠肝炎病毒的JHM病毒可以引起小鼠的脱髓鞘性脑脊髓炎,它是研究人类多发性硬化病的良好模型。冠状病毒mRNA的转录机制又为分子病毒学家提供了另一种RNA拼接机制。可见冠状病毒科在分子病毒学中也有相当的重要地位。1965年,Tyrrell等用人胚气管培养方法,从普通感冒病人鼻洗液中分离出一株病毒,命名为B814病毒。随后,Hamre等用人胚肾细胞分离到类似病毒,代表株命名为229E病毒。1967年,Mclntosh等用人胚气管培养从感冒病人中分离到一批病毒,其代表株是OC43株。1968年,Almeida等对这些病毒进行了形态学研究,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这些病毒的包膜上有形状类似日冕的棘突,故提出命名这类病毒为冠状病毒。1975年国家病毒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了冠状病毒科。根据病毒的血清学特点和核苷酸序列的差异,目前冠状病毒分为冠状病毒和环曲病毒两个属。人类的冠状病毒分别属于OC43和229E两个抗原型,它是引起人类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常引起成人的普通感冒,儿童的冠状病毒感染并不常见。但是,5~9岁儿童有50%可检出中和抗体,成人中70%中和抗体阳性。冠状病毒感染分布在全世界各个地区,我国以及英国、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芬兰、印度等国均已发现本病毒的存在。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早春。在美国华盛顿D.C.地区,连续4年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冠状病毒占成人上呼吸道感染的10%~24%。在美国密歇根州的一次家庭检查中,证明冠状病毒可以感染各个年龄组,0~4岁占29.2%,40岁以上占22%,在15~1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这与其他上呼吸道病毒的流行情况不尽相同,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大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病率降低。另外,当冠状病毒流行时鼻病毒却不常见。冠状病毒也是成人慢性气管炎患者急性加重的重要病原。病毒分离可用人胚肾细胞,分离阴性者可用人胚气管或鼻粘膜的器官培养。双份血清补体结合试验比病毒分离要敏感。由于冠状病毒类似流感病毒均属于RNA病毒,突变很频繁,易于变异,给诊断和防治带来了困难。2.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潜伏期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至临床症状出现的这段时间。不同传染病潜伏期长短不一,短至数小时,长至数月,甚至数年。即使是同一种传染病,其潜伏期也不尽相同,但大多数局限于一定范围。潜伏期长短受很多因素影响,如病原体侵入的数量、毒力、侵入途径、机体状态以及宿主环境条件的影响。主要与病原体在机体内繁殖时间和宿主的免疫能力有关。SARS潜伏期约为2~21天,通常在3~10天。目前认为SARS病在潜伏期暂无传染性。3.人群对SARS的易感性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易感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herd susceptibility)。人群易感性与群体免疫力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群体免疫力水平高,则人群易感性低。从目前的流行病学的调查来看,人群普遍易感SARS,医护人员由于是和患者密切接触,因而是本病的高危人群。4.病死率(fatality rate)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病死率表示确诊疾病的死亡概率,它可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通常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目前全球SARS病的预期病死率在4%~50%左右,其中老年病死率为50%,青壮年病死率为10~15%,儿童病死率为4~6%。5.疫苗根据病原生物抗原可激发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的原理,将疫苗注入机体,使机体主动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用细菌、螺旋体制备的生物制剂称为菌苗;用病毒、立克氏次体制备的称为疫苗(vaccine),亦将上述二种生物制品称为疫苗。疫苗分为活疫苗和死疫苗。活疫苗是通过毒力变异而获得的减毒或无毒株,或从自然界直接选择出来的弱毒或无毒株,经培养后制成的疫苗,如卡介苗。死疫苗是用物理、化学方法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仍保持其抗原性的一种生物制剂,如脊髓灰质炎Salk疫苗。另还有多肽疫苗、核酸疫苗等。当前SARS疫苗尚在研制中。6.SARS诊断试剂(1)核酸检测(PCR方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CR)能够在不同的样品中测定SARS冠状病毒的基因物质(包括血液、粪便、呼吸道分泌物或身体组织等样品)。引物是PCR测试方法中的主要片段,已经由世界卫生组织的实验室网络在世界卫生组织网站上公布。已经研制出了包括引物、阳性和阴性对照的PCR检测试剂盒。总的来说,现有的PCR测试方法有非常好的特异性,但是缺乏灵敏性。这就意味着阴性的测试结果并不能排除病人中有SARS病毒的存在。而且,由于缺乏实验室质量控制而导致的实验室样品的污染,能够导致假阳性结果的出现。对于存在有必要的质量控制程序的PCR测试的阳性结果,推荐用于SARS冠状病毒的实验室测试是有非常好的特异性的,阳性结果意味着在样品中有SARS冠状病毒的基因物质(即RNA)的存在。但并不意味着有活病毒的存在或者是存在着大量的病毒足够感染其他人。PCR测试的阴性结果也不能够排除SARS病毒的存在。用PCR方法对SARS冠状病毒进行测试,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结果可能出现阴性:病人没有被SARS冠状病毒所感染;病例是由其它的病原体(病毒、细菌和真菌)感染引起的,或者是由于非感染性的原因引起的;测试结果是不正确的(假阴性),目前的测试方法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以提高其灵敏性;样品并不是在有病毒或基因物质存在的时候收集到的;病毒和基因物质有可能仅仅存在于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取决于用于测试的样品的种类。(2)抗体测试这些测试方法用于由于SARS冠状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抗体应答的测试。不同类型的抗体(IgM and IgG)是在不同的感染过程中出现的并且抗体水平会发生改变。在感染的早期这些抗体有可能是测不到的。IgG通常在病例恢复后仍然可以测到。以下的测试方法目前正在进行研究,但尚未用作商业用途:ELISA(酶联免疫吸咐反应):用于SARS病例的血清中的IgM和IgG抗体的混合物的测定,大约在疾病开始后的21天出现可靠的阳性结果。IFA(荧光免疫检验法):用于SARS病例的血清中的IgM抗体的测定,大约在疾病开始后的10天出现阳性结果。这种测试方法也可用于IgG抗体的测定。这也是一种可靠的测定方法,需要借助于荧光免疫显微镜进行测定。阳性的抗体测试结果:显示以前曾有过SARS冠状病毒的感染。从急性期到恢复期发生了从阴性到阳性的血清转化,或者是抗体滴定增长了四倍,显示近期有感染。阴性的抗体测试结果:在疾病发生的21天后没有检查到抗体,表明没有受到SARS冠状病毒的感染。(3)细胞培养来自SARS病例的样品中的病毒(例如呼吸道分泌物、血液或者粪便),通过接种细胞培养和病毒增殖也能测到。一旦分离到了病毒,将做进一步的鉴别以证实是否是SARS病毒。细胞培养是条件非常苛刻的测试,但目前(除了动物测试外)仅仅表明了有活病毒的存在。阳性的细胞培养结果表明在所测试的样品中有活的SARS冠状病毒的存在。阴性的细胞培养结果并不能排除SARS冠状病毒的存在(见阴性的PCR结果)。7.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或reservoir of infection)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非典病人是重要传染源。因为病人体内存在大量SARS病毒,而且具有某些症状有利于向外扩散,如咳嗽、腹泻等。据公共卫生专家介绍,病人一口痰中至少有几十万个细菌,并有可能含有肺结核、肺炎、流感、SARS等传染性疾病的传播病菌。此外尚未发现动物携带SARS病毒。8.冠状病毒的增殖病毒是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类型核酸,必须生长在活细胞中,以复制方式进行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与其他细胞型微生物不同之处在于:当它们处于细胞外时并不表现出生命活性,既无自主代谢,也没有呼吸或生物合成功能;但当其核酸进入易感细胞后,便很快显示其生物活性,包括病毒物质的合成以及对宿主细胞的改变。冠状病毒基因组的表达是较独特的。病毒RNA分子可直接进行翻译,产物之一是一种RNA多聚酶。然后这种RNA多聚酶被用于转录出一条等长的互补RNA,从此互补再转录出一套共3'末端的亚基因组mRNA。这套正股mRNA由6个重叠的片段组成,从共同的3'末端伸展出来,但伸展的长度不同。只有靠近5'末端的独特序列可被翻译。而与其相近的套中最小的mRNA并不具备这一条件。因此在每一种情况下,产物是一种独特的蛋白质。冠状病毒的复制周期限于胞浆。通过芽生方式从含病毒糖蛋白的膜,即内质网池和高尔基池获得囊膜,然后病毒体在小泡中被转输到质膜而从细胞释放。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基础科学》2013,(4):43-43
2002与2003年之交,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流行是近期非常著名的一次公共卫生事件。而正在流行的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提示,这类病毒仍然存在威胁,而且其分布范围比此前认识的要宽。虽然蝙蝠被认为是这两种病毒的天然宿主,  相似文献   

14.
正面对大灾大疫,人类防控疫情最有力的武器是科学。新冠肺炎疫情告急!有这样一群人,挺身站到了抗击疫情的前沿:病毒溯源,流行病学调查,药物筛选,临床试验,诊断试剂研发,疫苗研发……为了挽救千千万万个生命,他们与时间赛跑,分秒必争与新型冠状病毒进行搏斗!不打败病毒决不收兵!他们,是科学斗士,也是人类战士,更是用智慧捍卫生命尊严的勇者。他们,是科技工作者!  相似文献   

15.
新冠疫情暴发三年多来,国内外出现多种有关新冠病症的名称,如国内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国外有世卫组织命名的2019冠状病毒病以及倡用的新冠后症状,此外还有长新冠、新冠后综合征、新冠后遗症等较为常见的名称。目前已出现一定的混乱,需要正视。通过辨析,提出取舍意见,认为目前应与世卫组织一致,统一使用2019冠状病毒病、新冠后症状。根据术语学有关要求,同时提出规范名词的建议,为进一步审定新冠病症名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疫"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在这次波及全球的公共卫生事件中,面对一系列问题,人们表现出对"确定性"的深度焦虑。本研究围绕着这种"确定性"焦虑的现象,分析背后隐藏的工具理性主义,并揭示其已经呈现出的深层次后果,即人对自然的异化导致的傲慢、人与人关系异化导致的人际冷漠和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导致的自我的迷失。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20,(5):18-19
正曾经阻击过非典、抗击过埃博拉病毒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员陈薇,此刻带领团队又出现在武汉,成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制中的先锋队。2月2日,北京大雪。而进驻武汉第8天的陈薇和她的团队正在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中忙碌。这个实验室刚刚运行3天,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核酸检测时间大大缩短。这是解放军医学科学院专家组深入疫区进行科研攻关取得的一项重要应用成果。因为夜以继日地工  相似文献   

18.
根据新华社柏林2月13日发布的消息,德国乌尔姆大学医院日前发表新闻公报说,一项新研究发现,接种新冠疫苗不仅可有效预防新冠重症发生,还可能起到抑制其他冠状病毒的作用,帮助人们对抗普通感冒等疾病. 公报说,除新冠病毒外,至少还有6种冠状病毒会感染人类,包括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  相似文献   

19.
正病毒 virus 由RNA或DNA及蛋白质等组成的、专营细胞内感染和复制的结构简单的微生物。正链单链RNA病毒 positive-stranded single-stranded RNA virus 遗传物质为正链单链RNA的一类病毒的总称。进入宿主细胞后可直接作为模板合成病毒蛋白质。冠状病毒 coronavirus 电子显微镜下状似皇冠的一类病毒。为具有外膜的正链单链RNA病毒,直径80~120 nm,RNA长27~31 kb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20,(12):26-27
正他开具的"武汉抗疫方(1号方)"在抗疫战场立下奇功,他牵头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医)》指导全国救治新冠肺炎病人。大年三十,武汉"封城"第二天,新冠肺炎疫情急速恶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仝小林退掉了飞往海南的机票,逆行来到武汉。因为他有一个新的身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