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2019年12月,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的病毒性肺炎开始在武汉暴发流行。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命名为COVID-19(冠状病毒病2019),国际病毒分类学委员会(ICTV)的冠状病毒研究小组(CSG)建议把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CoV-2(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既没有与疾病名称一致,也没有完全真实地显示该病毒本身的特征,因而立即引发关注和争议。基于COVID-19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的基本信息,建议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人类冠状病毒2019”(human coronavirus 2019,简称HCoV-19)。文章回顾并评价了CSG的命名方法,指出他们使用基于基因序列信息进行病毒命名的方法并不合适,建议采用传统的联系疾病的病毒命名方法对具有明显疾病特点的病毒如2019-nCoV进行命名。  相似文献   

2.
正新型冠状病毒是什么?中国科学家快速甄别病原体、对病毒进行基因测序,并同世界分享研究成果。开展病毒溯源、研究传播途径、研制检测试剂、启动疫苗研发……连日来,冲在疫情防控一线的,除了广大医务人员,还有大批科技工作者。随着科研攻关成果的陆续涌现,新型冠状病毒的神秘面纱也被逐步揭开,这令人们在应对这场"战疫"时更添底气。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12月,我国湖北省武汉市出现了一种原因不明的感染性肺炎疾病。在疫情初期,出现了"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等名称。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发展,其名称也在发生变化。拥有正式的疾病名称很重要,可以防止人们使用其他可能不准确或"污名化"的名称。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等机构提倡使用中性、一般的术语代替人物、地点、动物、食物和职业的名称来命名。  相似文献   

4.
正他是医生,是副院长,是专家组成员,是研究者,是重症病人还是药物受试者,他用6种身份在生死边缘战斗。对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业务副院长黄朝林来说,战"疫"从2019年12月29日就打响了。那一天,正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生张继先上报疫情的日子。此后42天,他用6个身份与新型冠状病毒搏斗:医生、传染病医院业务副院长、专家组成员、研究者、重症病人、药物受试者。黄朝林说:"这是病毒对我们人类的攻击,也是我们在奋起反击时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5.
正面对大灾大疫,人类防控疫情最有力的武器是科学。新冠肺炎疫情告急!有这样一群人,挺身站到了抗击疫情的前沿:病毒溯源,流行病学调查,药物筛选,临床试验,诊断试剂研发,疫苗研发……为了挽救千千万万个生命,他们与时间赛跑,分秒必争与新型冠状病毒进行搏斗!不打败病毒决不收兵!他们,是科学斗士,也是人类战士,更是用智慧捍卫生命尊严的勇者。他们,是科技工作者!  相似文献   

6.
铭记此刻     
正2020年伊始,我们度过了一个特殊的春节。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场无声的战役在各地打响。作为疫情中心的武汉,更是牵挂着全国人民的心。潜伏期长且传播能力强的病毒;不断攀升的确诊病例;供不应求的防疫物资……面对接踵而至的种种困难,人们,没有屈服!"中国抗击疫情的措施令人印象深刻。"这是世界卫生组织作为一个联合国  相似文献   

7.
新冠疫情暴发三年多来,国内外出现多种有关新冠病症的名称,如国内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国外有世卫组织命名的2019冠状病毒病以及倡用的新冠后症状,此外还有长新冠、新冠后综合征、新冠后遗症等较为常见的名称。目前已出现一定的混乱,需要正视。通过辨析,提出取舍意见,认为目前应与世卫组织一致,统一使用2019冠状病毒病、新冠后症状。根据术语学有关要求,同时提出规范名词的建议,为进一步审定新冠病症名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为什么新病毒会不断出现?一旦出现新病毒,人类为何难以攻克?下文试图结合《逼近的瘟疫》这本书中的记述去回应这一问题。书中提及的病毒演进,当然并非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但我们却发现其过程与暴发后人类社会的反应,与以往无甚区别。我舅舅伯纳德1932年进入芝加哥大学学习医学的时候,他已经目睹过1918—1919年的大流感。他数着巴尔的摩街上缓缓走过的灵车,那时他才7岁。此前3年,他的父亲差一点儿死于伤寒热,是在巴尔的摩市中心得的病。后来,他的祖父死于结核病。  相似文献   

9.
正冠状病毒为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巢病毒目、冠状病毒科、正冠状病毒亚科。冠状病毒是一类主要引起呼吸道、肠道疾病的病原体,1937年首次从家禽体内分离,最早在人体内发现是在1965年。在电子显微镜下,这类病毒颗粒的表面有许多规则排列的突起,整个病毒颗粒就像一顶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因此被命名为"冠状病毒"。  相似文献   

10.
正魏海明团队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诱发"炎症风暴"的关键细胞因子,通过对症使用阻断药物缓解了病情。1月29日大年初五的上午,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的中国科大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附一院)副院长、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工作专家组组长徐晓玲打了一个电话"搬救兵"。接电话的是她的同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  相似文献   

11.
禽流感在今年春又再次杀来,而且是新型的H7N9病毒引起的。禽流感病毒究竟是种什么样的病毒,居然可以在现代医学如此发达状况下不断出现,并让人紧张不已?人又非"禽",为何会频频感染禽流感,难道是我们的身体变弱了?这次新出现的H7N9病毒,是从H1N1演化来的"7.9版"吗?禽流感是越来越厉害了,还是正在被人类攻克,还是未来还可能有更强大的病毒出现?人类可能彻底消灭禽流感吗?  相似文献   

12.
正为贯彻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做好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特别是要加大对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教育指示精神,我们建议筹建国家卫生与健康博物馆和国家应急医学教育科学园,这对于开展应对突发事件的医学科普研究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进入21世纪,一次次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所造成的伤害,远远大  相似文献   

13.
正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在中华大地骤然打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多次听取汇报、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周密方案,组织各方力量开展防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正是全面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工作的关键时期,为阻击疫情的蔓延,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已经向全国的学术同仁发出了倡议书,希望大家充分发挥自然辩证法文理学科交叉的优势,积极投入到相关的疫情防控工作之中。为进一步落实倡议,《自然辩证法研究》拟发挥自己的优势,于近期推出抗击新型肺炎疫情的专题文章。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围绕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这一主题,从各个方面和各个角度,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基础科学》2013,(4):43-43
2002与2003年之交,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流行是近期非常著名的一次公共卫生事件。而正在流行的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提示,这类病毒仍然存在威胁,而且其分布范围比此前认识的要宽。虽然蝙蝠被认为是这两种病毒的天然宿主,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20,(7):22-27
正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扩散,面对疫情的态度和方式决定了抗击疫情的力度和效果。当疫情在多国先后暴发,如何有效抗击疫情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韩国疫情暴发一个月,新增患者趋势明显放缓。并未"封城"的韩国是如何控制蔓延的?2月中旬,新加坡确诊病例是中国以外第二多  相似文献   

17.
正病毒溯源是科学问题,主要目的是防止再次发生同类疫情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因此,对待病毒溯源这个科学问题,必须讲科学。近来,美国一些政客妄言病毒起源问题,指责中国武汉是病毒源头。这是他们掩饰自己抗疫不力、推卸责任的一种政治表演。历史上最初病例的报告地往往不是病毒来源地,比如艾滋病毒感染病例最初由美国报告,但起源地有可能并非美国;越来越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正在面临一场自然和人类自身关系的危机,而传染病,是其中的一个侧影。新冠病毒的肆虐,大概是2020年冬春之交的最惨痛记忆,或许也是近10年对我们健康的最大挑战。让我们焦虑的,或许不是病毒有多致命,而是这种神秘的、行迹诡异的病毒,让毫无经验的人们防不胜防。它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人类曾经用了两个多世纪,似乎是"战胜"了大量致命的传染病,将人类的平均寿命大大提高。但是否又会有新的疾病出现,对人类社会发起挑战?  相似文献   

19.
全球战疫     
正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多国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在这场高级别的世界公共卫生事件中,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到"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面对"新冠病毒"这一共同的敌人,世界各国人民在进行怎样的抗争?  相似文献   

20.
自2019年岁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共战疫情、共克时艰。为深入了解疫情期间公众的专家信任和社会道德态度的变化,在疫情最为胶着的2020年2月中旬,课题组进行了为期5天、样本总量为10896的在线调查。调查分析表明:(1)公众对医药卫生方面的专家信任显著提升,引发了专家“人格信任”复兴,“系统信任”增强;(2)对一般意义上的专家群体的信任度无明显变化,专家信任的“豪猪困境”依然存在并持续有效,公众继续陷在虽不信任专家、但又不得不信任的“专家塔西佗陷阱”中;(3)科学事实“政治化”与新媒体的“特殊催化”,使得专家信任复杂化;(4)锤炼专业技能,强化职业伦理教育依然是专家群体走出信任危机的首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