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在中华大地骤然打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多次听取汇报、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周密方案,组织各方力量开展防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12月,我国湖北省武汉市出现了一种原因不明的感染性肺炎疾病。在疫情初期,出现了"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等名称。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发展,其名称也在发生变化。拥有正式的疾病名称很重要,可以防止人们使用其他可能不准确或"污名化"的名称。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等机构提倡使用中性、一般的术语代替人物、地点、动物、食物和职业的名称来命名。  相似文献   

3.
2019年12月,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的病毒性肺炎开始在武汉暴发流行。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命名为COVID-19(冠状病毒病2019),国际病毒分类学委员会(ICTV)的冠状病毒研究小组(CSG)建议把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CoV-2(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既没有与疾病名称一致,也没有完全真实地显示该病毒本身的特征,因而立即引发关注和争议。基于COVID-19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的基本信息,建议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人类冠状病毒2019”(human coronavirus 2019,简称HCoV-19)。文章回顾并评价了CSG的命名方法,指出他们使用基于基因序列信息进行病毒命名的方法并不合适,建议采用传统的联系疾病的病毒命名方法对具有明显疾病特点的病毒如2019-nCoV进行命名。  相似文献   

4.
2002年底震惊世界的一件大事,就是在国内外许多地方发生了一种突发性的危害极大的新型肺炎,其紧急性、未知性以及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使人们来不及研究,为其确定一个准确的名称,致使前后有十几种叫法(或意见),例如"原因不明肺炎"、"非典型肺炎"、"非典"、"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急性病因不明肺炎"、"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冠状病毒肺炎"等等.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20,(12):26-27
正他开具的"武汉抗疫方(1号方)"在抗疫战场立下奇功,他牵头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医)》指导全国救治新冠肺炎病人。大年三十,武汉"封城"第二天,新冠肺炎疫情急速恶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仝小林退掉了飞往海南的机票,逆行来到武汉。因为他有一个新的身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20,(4):38-43
正这场疫情,本质上是人类与一个新物种的战役,我们一定要赢也必定会赢。冠状病毒并非第一次成为人类的劲敌,这一病毒家族,究竟是怎样的?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 oV)"。该病毒与17年前导致"非典"的病毒同属于冠状病毒。目前国内外的医学专家们正在积极寻求攻克这一病毒的武器。小小病毒为何具有如此巨大的杀伤力?冠状病毒又是如何被发现的?  相似文献   

7.
对SARS制定科学术语的意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去年底先在我国广东 ,而后在国内外许多地方发生并流行一种特殊的肺炎 ,可以说是突如其来 ,而且来势汹涌 ,以致我国医学界仓促上阵 ,连其名字都未能深加考究。在紧急情况下将其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是可以理解的。但随着国内外对这种“怪病”的研究和认识不断地深化 ,专家们对它的称谓就有了变化和分歧。关于“非典”这一名称 ,几乎所有的专家都不认同了。有人建议叫作“传染性冠状病毒肺炎” ,还有人称其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更多的专家建议定名为“萨斯病”(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英文缩写为SARS) ,有利于与国际接轨。也有的专家认为叫“萨斯病”同叫“非典”一样 ,都不科学。众说纷纭。为及早给这种疾病确定一个科学的名称 ,我编辑部特组织专家进行讨论 ,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8.
对SARS命名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了樊静先生的文章颇有同感 ,正如樊先生所说“SARS还在研究、发展 ,目前病因、病理、传播、治疗等还有很多未知数”当前广泛应用的“非典型肺炎”以及它的群众性俗称“非典”约定俗成也无可非议 ,无碍防治“非典”的大局。随着病原学的进展 ,已有相应的变化 ,例如 ,3月 15日WHO把它称做“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简称SARS)已经把当前的“非典”与以往多年沿用的“非典型肺炎”(atypicalpneumonia)区分了 ,在明确了变异的冠状病毒 (mutatedcoronavirus)之后 ,也曾有人建议直接改称冠状病毒肺炎 (coron…  相似文献   

9.
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写下请战书后,黄文军一直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的一线,后不幸被感染牺牲。疫情发生后,孝感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黄文军曾写下请战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申请去隔离病房,共赴国难,听从组织安排!之后,他一直奋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一线,后不幸被感染,经多方抢救医治无效,于2020年2月23日19时30分不幸牺牲,卒年42岁。  相似文献   

10.
新冠疫情暴发三年多来,国内外出现多种有关新冠病症的名称,如国内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国外有世卫组织命名的2019冠状病毒病以及倡用的新冠后症状,此外还有长新冠、新冠后综合征、新冠后遗症等较为常见的名称。目前已出现一定的混乱,需要正视。通过辨析,提出取舍意见,认为目前应与世卫组织一致,统一使用2019冠状病毒病、新冠后症状。根据术语学有关要求,同时提出规范名词的建议,为进一步审定新冠病症名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 从去年底先在我国广东,而后在国内外许多地方发生并流行一种特殊的肺炎,可以说是突如其来,而且来势汹涌,以致我国医学界仓促上阵,连其名字都未能深加考究。在紧急情况下将其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是可以理解的。但随着国内外对这种“怪病”的研究和认识不断地深化,专家们对它的称谓就有了变化和分歧。关于“非典”这一名称,几乎所有的专家都不认同了。有人建议叫作“传染性冠状病毒肺炎”,还有人称其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多的专家建议定名为“萨斯病”(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英文缩写为SARS),有利于与国际接轨。也有的专家认为叫“萨斯病”同叫“非典”一样,都不科学。众说纷纭。为及早给这种疾病确定一个科学的名称,我编辑部特组织专家进行讨论,欢迎大家积极参与。2002年11月在广东省首先发生一种突发的传染性极强的严重的肺部疾病。已知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广州呼吸病研究所在临床初始实践中暂称此病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当时病因不明的情况下,这个暂时命名还是合理的。后来因为名字太长,为了简化,就称之为“非典型肺炎”。这实际上是不科学的,因为医学上非典型肺炎是一种类名,它包括了已经知道的十多种病,将一个原本较为泛指的名词用于这次突如其来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不够科学的。以后由新闻媒介把“非典型肺炎”简称为“非典”。由于“非典”一词不断广泛地出现在各种媒体上,老百姓不知道,媒体宣传多了就接受了,已成为约定俗成,以讹传讹而不考虑此名的科学性。我认为,这个不适当的名词应该及早地抛弃,加以纠正。对于疾病的命名方法通常是:1.以病原体或原因的方法命名。以肺炎为例,譬如各种细菌引起的肺炎,就把各种细菌的名字放前边,像军团菌肺炎、链球菌肺炎(还有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肺炎等)。我想这种命名最好,它对诊断、治疗上有指导意义。2.以病因命名,如吸入性肺炎、放射性肺炎、通气机肺炎等。3.以解剖部位命名,如大叶性、支气管性、间质性肺炎。4.以发生地点命名,如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5.以症状来命名,如休克型肺炎、SARS……上述五种命名以病原病因性命名对治疗帮助最大,应作为规范化命名的首选。有的病用描述性命名,这是因为对病不大了解,病因不太清楚,所以根据症状的表现来命名。“SARS”的命名就是这样由来的。将本病称为SARS,是根据WHO派到越南工作的意大利籍传染病专家Carlo Urbani医生,他将所见的第1例本病患者首先上报WHO,并根据其临床表现称之为“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中文译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以其英文缩写简称SARS。Urbani医师本人在研究本病时被感染而病故。WHO在2003年3月为纪念Urbani医生的贡献,正式将其命名为SARS,后来为国际上广泛应用。由此可以看出SARS是本病初发时期提出的命名。由于当时对病的本质还不了解,SARS有不合理的地方:SARS只是症状描述性的,既未突出其传染性,未说明它是一种肺炎,也未包括可能的病因;而且称为综合征,而非独立的一种新的疾病。“综合征”与“独立疾病”在医学上是有区别的。综合征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相同的一组症状,不是一个病。病原定了就应转为用独立疾病命名;SARS意思是“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严重”的说法一开始是严重的(也有的病例开始就不很严重),以后时间长了,人们有了免疫力了,就会变为不很严重了;这个名字也没有体现出传染性来;也没有说明原因是什么。总之这个名字只是纪念性的,现在看来就不太理想。在没有决定更好的新名词前,我们可以暂时先用SARS或萨斯。随着SARS研究的迅速进展,现在WHO已肯定了它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所以,现在已经到了制定科学术语的时机了。关于命名,我赞成还是病因式的。香港已建议将其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但没有反映出它有强烈的感染性。故我建议命名为“传染性冠状病毒肺炎”,因为它表现出强烈的感染性,又提出病因是冠状病毒引起的,所以治疗方面,病毒方面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只能维持对症治疗。以后有效防治方法就会出来了。适当的时候是否可简称“传冠肺”、“冠肺病”。英文名communicable coronavirus pneumonia(CCP)。我建议在WHO召开的国际会议上提出推荐用这种更好的科学术语来统一国际上的名词。 (2003年5月底) ①翁心植院士是全国科技名词委委员;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名词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12.
3月15日晚,国家卫健委正式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和此前一版相比,新版诊疗方案在轻症处置、隔离管理、出院标准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调整. 就在当天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指出,近期,我国多地多点发生本土聚集性疫情,主要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传...  相似文献   

13.
正2020年是自然辩证法创始人恩格斯诞辰200周年,新年伊始,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疫情在国内外迅速蔓延,全球各界人士都在为抗击新冠肺炎贡献自己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新冠肺炎重大疫情的防控也引起了学术界的探究和反思。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关于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自然辩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05,(8):19-20
国家新型电子元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组建于1997年,是目前国内新型元器件行业中唯一以企业为主体,具有先进的研究设备及手段,人才实力雄厚、开发能力较强、成果较多的中心.  相似文献   

15.
铭记此刻     
正2020年伊始,我们度过了一个特殊的春节。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场无声的战役在各地打响。作为疫情中心的武汉,更是牵挂着全国人民的心。潜伏期长且传播能力强的病毒;不断攀升的确诊病例;供不应求的防疫物资……面对接踵而至的种种困难,人们,没有屈服!"中国抗击疫情的措施令人印象深刻。"这是世界卫生组织作为一个联合国  相似文献   

16.
论“非典”     
2002年11月中旬以后,广东省佛山、广州等地相继出现以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为特征的病例。症状和体征表明病人患的是肺炎。医师发现病人的肺部失去平常的弹性,并且这种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抗生素治疗没有效果。对这种疾病,他们使用了“非典型肺炎”这个名称。当时谁也没有料到,疾病会蔓延到世界各地,造成那么大的社会影响。疾病开始流行之后,许多实验室进行了病原体研究,陆续在标本中发现副黏病毒、衣原体、metapneumo病毒、冠状病毒等,分离到冠状病毒的实验室为数最多,而且分离出的冠状病毒与已知的冠状病毒都有所不同。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型冠状病毒就是病原体。对这种新的疾病,我国最早称为非典型肺炎。当前,我国社会上常用“非典”两字来称呼它。世界卫生组织在3月称之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英文是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关于这种疾病的名称,人们发表过不同的意见。常从媒体上看到“非典型肺炎是一种新的疾病”的说法。这种说法并不正确。首先,“非典型肺炎”(atypical pneumonia)一词并非新的创造。1938年,这个概念由Reimann第一次提出的。“非典型”是与“典型”相对而言的。1889年,巴斯德从大叶性肺炎患者分离出肺炎双球菌(今称为肺炎链球菌),证明它就是大叶性肺炎的病原体,以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就被认为是“典型”的肺炎。Reimann报告的一组病例,其症状、体征和胸片与“典型的”肺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有所不同,“非典型”之名由此而来。非典型肺炎指一组急性的传染性肺部疾病,具有类似的临床表现和放射学特征,其病原体包括肺炎菌质体(或不很准确地译为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军团菌以及多种病毒[1]。《英汉医学词汇》[2]、《英中医学词海》[3]中均收录此词。有人说这个术语比较含糊,建议不如径用SARS的音译,称之为“萨斯病”,并认为这是“与国际接轨”。但准确的病名应能指明发病部位、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发病原因等;在感染性疾病中,发病原因即指病原体。许多疾病刚发现时,人们不了解它的本质,无奈笼统地冠以“综合征”之名。随着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当找出病原体时,“综合征”也改名为“××病”了。“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一词的提出,也说明人们开始时还不认识这种疾病。因此“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一词也同样宽泛、笼统,是一个过渡性的“字纸篓”式的术语。乍一见到“萨斯病”一词,谁能猜出其中的奥秘呢?而且“萨斯”两个字已经意味着“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再加个“病”字,“萨斯病”就是“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病”了,这岂不是画蛇添足?笔者认为,音译是一个不可取的办法,一时找不到适当的术语又不得不尽快介绍来自外国的最新信息时或可偶一为之,但与其音译还不如直接搬用外文(用拉丁字母表示或转写的)形式。上过学的人都学过汉语拼音,即使把原文念错,其错误程度也不会大于音译造成的错误。汉语是历史悠久,表达力很强的语言。我们完全可以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准确表达概念内涵的术语。而且与国际接轨不等于与英语接轨,为什么用英语的音译就是“与国际接轨”呢?法国人不会这么做。法语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工作语言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法文版文件中,“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的法语词是syndrome respiratoire aigu sévère,首字母缩拼词为SRAS,而非SARS。笔者认为,如果本病的病原体证实为冠状病毒,则本病的准确名称应为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为“冠毒肺炎”似亦无不可。也有人建议用厄巴尼的姓氏命名这个疾病(厄巴尼氏肺炎),以纪念这位为人类健康献身的勇士。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乃至全球正在积极寻求有效治疗药的突破,眼下针对美国吉利德科学公司在研药物瑞德西韦的中国临床研究备受关注。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确诊病例数不断攀升,中国乃至全球正在积极寻求有效治疗药物的突破。其中,中日友好医院牵头的针对美国吉利德科学公司(以下简称"吉利德")在研药物Remdesivir(瑞德西韦)的中国临床研究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8.
正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日前报道,新加坡科研人员针对本地新冠肺炎患者的研究发现,患者发病初期症状虽然轻微,但却是体内病毒量最多的阶段,随着症状发展病毒量逐渐减少,这意味着患者体内病毒量与症状严重度并不呈正相关。新加坡国家传染病中心主任梁玉心指出,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一般先出现咳嗽、发烧等轻微症状,之后再恶化至肺炎等,但是当患者发展为肺炎时体内病毒量已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9.
正夯实生物安全能力,打赢每一次生物安全遭遇战,离不开长期的基础研究。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再次把生物安全风险防控的问题推上风口浪尖。"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也是国际竞争和斗争的一部分。"中科院院士裴钢说。多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来看,目前我国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今年2月与洪涛教授同去广州时,广州已有“非典”这个名词。据说当时已有人提出用“原因不明肺炎”,但因为“原因不明”有可能引起群众恐慌心理,所以使用了“非典”。我认为,“非典”和“SARS”都不是好名词,缺乏科学性。这两个名称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人们面对这个新疾病是仓促上阵的,连它的名字都没起好。3月8日,我国有关部门和人士同WHO第二批代表团进行会谈,这也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就SARS(本文暂用SARS表示这次疾病)同WHO代表交流。当时我代表中国作“流行病学报告”,我使用了AUP(acute unspecified pneumonia),可译为“急性原因不明肺炎”,或“急性未定性肺炎”,或“急性未分类肺炎”。虽然当时,WHO已有两批专家来过我国,但因当时怀疑中国流行的是禽流感或其他流感,所以来的都是流感方面的专家。WHO的专家和决定采用SARS名称的人可能都没见过此病患者,也未征求过中国专家的意见,这样的定名能有多少权威性?如果人们因为WHO命名的原因而坚持使用SARS,只能说明人类不得不继续使用一个不科学的名词。我认为AUP这个词比“非典”和SARS要合理些。首先,AUP中有“肺炎”的概念。SARS的意思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综合征”的含义表示此病可能以肺炎为结局,也可能不以肺炎为结局。而实际上从临床来看,只发生呼吸道症状不出现肺炎的情况非常少。如广州中山二院爆发的40多医护人员病例,绝大多数最后都出现肺炎,个别的一两个没有出现肺炎的,被认为可能所患疾病为一般感冒。所谓“隐性”、“亚临床病例”可能存在,但很少。我们也不会以亚临床病例来命名。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亚临床病例非常多,但我们不称其为“急性脑疾病综合征”等,就是因为来就诊的病人典型症状是脑炎。其次,AUP中的“unspecified”表示“原因不明”,可以给科学探讨留有余地。现在已知的病原体有“新型冠状病毒”,但也有未知的,如美国的SARS患者大多数未查出有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目前,病原学诊断技术并不成熟,WHO所提供的两级诊断——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也不是病原学诊断。另外,此病与AIDS不同。AIDS定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因其症状极其复杂,在HIV感染基础上出现各种各样的机会性疾病,很难用一个病表示,只能独辟蹊径来定名。而此病归根结底要出现肺炎,落在“综合征”上就不合适了。我于4月4日为美国疾病控制中心SARS工作组所作的报告中对SARS名称提出了质疑,与会的44名美国专家没有一个人为SARS辩护。在凤凰卫视的“世纪大讲堂”、“海峡两岸SARS防治学术交流会”中,我都使用了AUP。因此我建议将病因已明确为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称为“冠状病毒肺炎”。而将原因仍然不能确定的,仍称为AUP。中文名称为:急性原因不明肺炎(急性未分类肺炎,急性未定性肺炎)。(根据录音整理,2003年6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