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和探讨了造成我国男子100m跑长期以来成绩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我国与世界优秀男子100m跑运动员在加速能力(通过最大速度来反映)、步长与步频能力、途中跑技术细节以及肌肉的协调放松用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应该重点加强培养运动员加速能力的训练,全面发展运动员肌肉力量,使上、下肢和前、后肌群均衡发展并提高肌肉的柔韧性,提高运动员的步长与步频能力,进一步完善运动员的途中跑技术细节,向跑的整体最佳化方向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2.
运动的放松技术能改善影响百米跑的步长,步频的诸多因素,从而使运动员跑出尽可能快的速度。高速中的放松技术是提高速度耐力的关键,了解并掌握了它,将改变运动员能量供给系统的状况。放松也是发挥途中跑最高速度的重要环节,运动员具备了高水平放松技术的能力,才能在奔跑中保持高速、高节奏。本文就如何提高运动员的放松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对27名男生100 m跑前后程的步长、步频和速度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步频的下降,是其后程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要提高并保持后程的速度,在教学与训练中应努力做到:1)重视跑的能力训练;2)注意保持后程步频的稳定性;3)力求使后程的动作不要变形.  相似文献   

4.
根据短跑运动员生长发育的特点,探讨了与短跑技术为中心的全面身体训练,发展步长、步频、速度耐力、跑的放松技能,心理训练,合理的营养等。  相似文献   

5.
途中跑是各项跑的的重要阶段,它的技术与速度对成绩起主要作用。由于途中跑距离长,为节省能量消耗,除处理好步频与步长的关系,同时还要学会放松,以保证动作技术的经济性以保证动作的实效性。随着短距离跑项目的竞争日趋激烈,促使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阅读文献资料、数据对比等方法,对卡尔、刘易斯百米跑的反应时、步长、步频、最大参数等技术参数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7.
跑是周期性的运动。跑的动作是由两腿交替支撑着地,每条腿蹬地后,人体进入腾空,如此反复,推动人体前进。跑的速度是由步长和步频决定的,步长大、步频快,其速度就快,跑的能力强,其成绩就好。近年来,参观了一些国外田径队米华访问举行的几次友谊比赛和二十、二十一届奥运会的技术影片,以及世界优秀运动员技术图片的分析。总的印象是:绝对速度快,跑的能力强,基本技术好。从绝对速度看,目前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百米运动员途中跑30—60米段落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第七届全运会女子100m栏比赛情况,对女子100m跨栏的全程速度曲线、分段速度、平均步长和步频、跨栏步长分配及栏间节奏等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与奥运会100m栏选手全程速度变化有着共同的规律和水平差异.步长与步频的合理分配不仅是决定速度的主要原因,也是构成跨栏跑节奏的重要因素.提高栏间最高速度及保持速度的能力是获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百米途中跑的步频,步幅竟究如何匹配才是最合理的呢?这个课题一直是在探讨的一个难题。步频过快,则影响步长发挥,相反步长过长。又会影响最佳发力位置,损失水平速度。本文根据适宜的步长、步幅应是多少这个问题,推导计算出一种数学模型。每一个百米运动员可以根据公式求出本人百米途中跑的最佳步长和步频,使之取得最佳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速度仅仅是两个因素的产物,即步长和步频的结果。从训练的观点看,步长在两个因素中显得更重要些,步长可以通过增加腿力而加大。然而步频大都有先天的特性。虽然通过训练,步频可能稍有提高,但这种改进也会引起步长相对缩短。  相似文献   

11.
王太付  夏天舒 《科技信息》2013,(18):291-293
为我国女子100米栏技术水平实现复兴提供理论参考,采用信息技术为主的研究方法,以第30届奥运会女子100米栏预赛的我国选手孙雅薇为研究重点,比较女子100米栏巨星皮尔森的技术特征,对孙雅薇和皮尔森技术差异进行探讨。研究指出:孙雅薇与皮尔森的运动技术水平不在一个档次,孙雅薇成绩的提高还任重道远;第30届奥运会女子100米栏决赛运动员的起跑和预赛孙雅薇起跑反应时对名次的排列并未产生影响;孙雅薇起跑过第一栏的能力仍须加强;孙雅薇跑跨结合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孙雅薇的栏间节奏应加强和改善;孙雅薇的加速与后程能力应成为今后训练中需要改进的重点;孙雅薇终点冲刺能力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2.
辛志友 《科技资讯》2009,(10):235-235
众所周知,决定短跑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是步长和步频,而跑动中的摆臂可起到调节步长和步频的作用,同时对维持身体平衡,增加两腿蹬摆力量,提高蹬摆速度,也有很明显的影响。因此,加强上肢肌肉力量训练可辅助提高短跑运动成绩。其实上肢力量一直被短跑教练员所认可,但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基层的兼职教练员对此重视的程度更为不足,以至造成队员上下肢肌肉力量比例失调,从而影响到潜在运动能力的挖掘。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青少年加强上肢肌肉的力量训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短跑放松技术的意义在于它能改善影响步长、步频的诸多因素,它可以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对步幅和步频产生影响,从而使运动员跑出尽可能快的速度.  相似文献   

14.
要提高运动员的短跑成绩,在训练中一是要正确处理好步频与步长的关系,二是要不断提高跑的速度耐久力,三是要突出训练强度.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800112途中跑技术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提高我国男子中跑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利用高速录像拍摄法、数理统计法、比较法等对我国男子大中小学生800m途中跑中50m和450m处的运动学特征分别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结果显示:男子大中小学生800m途中跑中,50m和450m处的步长指数都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步频指数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在450m处的步长指数明显小于50m处的步长指数,且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支撑腿髓关节在前支撑阶段着地角度的显著性差异是造成男子大中小学生之间步长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且随着年龄的增大,运动水平的提高,男子大中小学生髋关节的着地角度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杨春  姚保兰 《科技信息》2011,(30):330-330
1.步长与步频 在世界田径运动技术水平日新月异的今天,各国对田径项目的科研也同时在加紧进行着。在短跑训练中,步长和步频究竟哪一个环节对短跑成绩的影响大这个问题,我国田径界教练员和科研人员一直在探讨着。我国研究人员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中往往忽视了我国运动员整体的生理、机能、形态、素质及技术条件等环节,大量的研究报告结果只是在单纯地从部分测试数据上与国外部分优秀运动员的步长步频进行比较,提出要么发展步长、要么发展步频。  相似文献   

17.
运动捕捉技术是体育训练和教学的有力助手,可以通过捕捉运动参数来辅助教练员对训练效果做出评价和调整.基于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提出一种计算竞走步长及步频的算法,实时捕捉运动员的三轴运动信息,并采用低通滤波法剔除采样数据中的噪声干扰.基于步态周期内加速度曲线求解步频值,并建立了竞走单步步长的计算模型.测试数据表明:计算的步长和步频值准确度高、误差较小;获取训练中竞走运动员每一步态的步长和步频值,可以检测运动员技术结构的稳定性进.  相似文献   

18.
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起跳技术,腾空与落地技术,步长与步频的稳定性,助跑的平跑能力等多项技术进行指导和改进,对学生进行常规教学。加强身体与心理素质和专项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避免盲目而又单调的授课形式,组织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适当的采用一些身体素质训练和心理暗示和更符合初中生性格和兴趣特点的教学内容,就能大大的加强学生的上课热情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如今短跑已经成为体育课教学的重要内容。要切实提高学生的短跑能力,可采取以下的方法:提高步长;加快步频;姿势要正确。  相似文献   

20.
通过数据对比,对当今中国及世界优秀男子100m跑选手的分段时间、速度、步长、步频等项参数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揭示了中国选手的差距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