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散打中鞭腿技术动作速度中叠加原理、力学原理、鞭腿技术动作的平衡等生物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为了提高鞭腿技术动作,必须遵循鞭腿技术动作和速度叠加原理,提高出腿的速度;加强对鞭腿单腿支撑平衡动作协调能力训练,从而提高散打鞭腿技术动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有关资料分析,支撑跳跃挺腹、直腿落地是造成腰部和膝关节损伤的重要原因,提出加强正确落地姿势和腿部力量训练,是防止腰、膝损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沙袋训练是散打训练课的常用训练手段,是改进技术动作和提高动作速度力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国家队20名女子散打队员沙袋强度训练前及恢复期血清肌酸激酶(CK)、尿素氮(BUN)的研究,认为这两个指标可作为评价运动员训练后骨骼肌微细损伤程度,机能状态和运动强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结合环节鞭打运动的理论,对武术散打鞭腿动作技术的结构、运动效果以及影响动作质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髋关节的运动,腰部转动的时机是影响散打鞭腿动作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正确认识下肢、躯干的转动特征是深入评价散打鞭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研究将现代短跑技术理论应用于教学与训练实践的途径.提出并论述了“从腰发力,以髋带腿;快速高摆,积极扒地;步长适宜,加快频率”的技术要求,以及由“完整技术、变形技术、跑的专门练习和技术基础身体练习”4个层次组成的现代短跑技术训练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6.
为学习武术散打项目的学生在提高武术散打技术的同时,身心也得到全面的发展,保证散打教学训练的正常进行,推进散打项目在各高校的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北京部分高校武术散打选修学生在学习散打过程中所引起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散打选修学生身体损伤分布有如下特点:(1)头面部受击损伤率较高,常是造成其它部位受击的前因。(2)肢端小关节的损伤率相对较高。(3)选修课学生的损伤具有分布面较广的特点。这可能与选修散打学生的技术水平有很大关系。高校散打选修课学生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有:对抗训练、技术动作不规范、准备活动不充分、心理素质较差等,原因可能与学生的总体力量和抗击打能力较差、技术的熟练程度与准确度不高、穿戴护具不当、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从运动学角度解析分析摆动动作在起跳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摆动技术的摆臂、髋关节动作及摆腿的动作贯穿于起跳动作的全过程,并对运动成绩及完善起跳动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摆动腿侧髋关节的前送及制动能联动产生惯性力,有助提高起跳效果;髋关节的训练尤其是屈髋肌群的训练不被重视,屈髋肌群力量较弱;双臂的摆动对维持身体平衡及增加摆动腿摆动速度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AnyBody仿真骨骼肌多体逆向动力学三元素肌肉收缩力模型及有限元法构建八段锦动作的三维胫骨模型,全面、客观地计算不同动作最大肌力峰值时刻的积分肌电、力矩、肌肉收缩等生物力学特性. 将10例健康青年八段锦志愿者的身高、体质量、髋宽、髋深、膝宽、踝宽等形态学数据作为约束条件,用AnyBody7.1.2软件导出八段锦8个动作下肢最大肌力指标,依据胫骨最大应力约束条件,用Minics 10.01、Geomagic studio 2013、ANSYS 19.2软件建构三维数据,添加AnyBody中的3个方向数据,分析并计算不同动作最大力的应力传导大小、分布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八段锦是左右对称性运动,双侧同块肌肉积分肌电值、肌肉力值无显著性差异,有利于锻炼双下肢稳定性及协调性,运动中人体需要通过移动来保持平衡,膝关节在垂直轴方向力最大,伸展力矩值最大;做八段锦运动过程中,髋关节主导发力肌肉为臀中肌,膝关节主导发力肌肉为比目鱼肌、股外侧肌、腓肠肌,踝关节主导发力肌肉为拇长屈肌;表面肌电验证是评价人体肌肉激活程度的主要方式,八段锦运动中胫骨前肌、腓肠肌、股直肌、股二头肌的肌肉活性仿真结果与积分肌电值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以AnyBody软件分析下肢动作特征和有限元软件建构的胫骨模型,适用于八段锦动作的动态研究,可为计算八段锦运动时动力学变化提供新思路与实践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检测草原公路特殊性对驾驶员颈、肩、腰部肌肉所产生的影响,选取6名驾驶员进行草原公路的实驾试验,使用频域分析方法,获得驾驶员颈部胸锁乳突肌、肩部斜方肌、腰部竖棘肌的平均功率频率(MPF)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驾驶时间的延长驾驶员的各部位肌肉会出现疲劳,且各部位肌肉的MPF变化程度存在差异性:4位驾驶员胸锁乳突肌在50 min出现深度疲劳,6位驾驶员斜方肌在80 min达到不可恢复的疲劳,6位驾驶员腰部竖棘肌在60~80 min内出现了MPF的最低点。女性的腰部竖棘肌比男性更容易抵抗疲劳。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男子散打运动员下肢肌力特征,利用IsoMed2000等速测试/训练系统,对陕西省男子散打队12名队员优势侧膝关节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时,随着给定运动速度的加快,其峰力矩和总功减小,平均功率增大;离心收缩时,随着给定运动角速度的加快,其峰力矩、总功无明显变化,平均功率增大;等速向心收缩和等速离心收缩时,伸肌群的峰力矩、总功和平均功率均大于屈肌的对应值.测试运动员膝关节肌群力量偏低,应按照散打运动项目特点加强专项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11.
将专业水上运动员按项目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强度训练照常。实验前和实验后5周对受试对象的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补肽组血睾酮水平比对照组显著提高,血色素水平也有显著提高,补肽组尿素氮显著下降,血清肌酸激酶亦下降。实验所选生物活性肽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促进骨骼肌损伤组织的修复以及减少细胞内肌酸激酶外渗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运动员的耐力水平和抗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的损伤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乒乓球运动员的损伤中,扭伤和拉伤所占比例较大;受伤部位以肩部、手腕、膝部和腰部为主,损伤与运动员打法、训练时间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对这些损伤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校篮球运动员的创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南省10所高等院校405名篮球运动员进行了运动创伤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高校篮球运动员的损伤率较高,损伤主要发生在比赛中和专项训练中,创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膝关节、踝关节、腰部,急性损伤多于慢性损伤.准备活动不充分、局部负荷过大、违犯比赛规则等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肌肉疲劳及肌肉损伤机理自由基学说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竞技体育的飞速发展,许多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承受的负荷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长,由肌肉收缩所导致的肌肉损伤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直接影响运动员正常的训练和比赛,制约了运动技能的维持和发展,严重者会导致运动生涯的缩短。目前运动负荷所致肌肉损伤的确切机理尚不十分清楚。据此,本研究通过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反应及调节损伤修复的生长因子层面,系统分析和探讨了肌肉疲劳及肌肉损伤和损伤产生的机制,以期为运动训练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法、比较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通过对江苏省少体校游泳运动员传统腰腹力量训练与核心力量训练两种训练效果的比较分析,比较出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与传统腰腹力量训练方法的优缺点。帮助运动员更好的提高腰腹能力,从而使训练成绩有更多提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生常见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沈阳几所普通高校的197名大学生进行有关运动损伤的人数,损伤的部位,损伤的发生率,损伤的时间以及损伤的原因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综合分析法以及对问卷进行数字统计,找出运动损伤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产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一些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现场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及理疗跟踪的手段,对我国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伤病率为100%,常见损伤部位的分布特征表现为关节损伤居多,肌肉损伤居次;损伤部位中居前4位的依次是腕、踝、腰、膝,并表现出:肩、腰、髋、踝部损伤与运动等级呈明显的正相关,颈、肘、腕、膝部损伤与运动等级呈正相关,足趾损伤与运动等级呈负相关的特征。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损伤的主要类型为急性损伤,但是慢性损伤(48.18%)也不容忽视;90%的现役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都是带伤训练,因伤完全停训者占到10%;在运动损伤发生的时间特征上,主要表现为运动损伤多发于赛前训练周、技术训练课、及做C组难度动作时。建议我国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队教练员和运动员定期参加损伤知识与预防技能的培训,以增强训练中防伤控伤的自觉自主性。运动队管理中积极建立运动损伤报告制,加强对伤病的长期监控及干预。  相似文献   

18.
通过教学实验法对“多球训练”在高校足球脚背内侧踢球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校足球脚背内侧踢球教学中运用多球训练在心理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在生理上可以持续对肌肉进行有效刺激,有助于技术动作的定型和球感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福建省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训练中运动损伤率较高,以急性损伤为主,情况较为严重.损伤的种类集中在扭伤、拉伤和擦伤,损伤部位集中在膝部、腰部和踝部,教练员的专业素养与损伤有密切的关系,基本上探明了损伤与训练内容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及数理统计法等对沈阳体育学院武术专项运动员在套路训练中的运动伤害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受伤的概率几乎与持续训练的时间长短成正比,踝关节、髋关节、大腿、膝关节及小腿肌周围的肉群和腰部关节、肌肉的损伤率较高,受伤的性质以韧带扭伤和肌肉拉伤最高,其次为肌腱炎,胫骨损伤,擦伤,从而提出预防手段和措施,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