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研究了油田废水的来源和水质特征,提出1种热法处理油田废水,即热泵蒸发浓缩法.构建热泵蒸发浓缩系统的物理模型,根据物理模型,依据质量和能量守恒原理进行恒算,分析油田废水浓缩倍数、油田废水入口温度和油田废水中油类质量含量的因素对热泵系统总耗电能的影响,为节能减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结霜工况下蒸发温度变化对空气源热泵性能的影响.依据有限时间热力学内可逆原理,简化了结霜工况下的空气源热泵循环过程,并分析了实际热工过程的最大能效输出.利用CYCLEPAD软件,对结霜工况下的空气源热泵结霜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结霜工况下制热量,机组的制热性能系数,压缩机排气温度等性能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研究表明,当蒸发温度发生骤降时,热泵机组的其他性能参数也随之骤降.因此,蒸发温度的变化能够表征空气源热泵在结霜工况下的运行性能.  相似文献   

3.
从系统能量平衡的角度,提出了机械压缩式热泵蒸发优化设计的易控制直接参数——压缩机出口压力,建立了以年总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数学模型.实例证明,优化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压缩式热泵节能的原理,阐明了热泵在低温干燥领域应用的前景;探讨了压缩式热泵中关键设备一压缩机的工作条件,热泵压缩机处于冷凝温度、蒸发温度区域均较宽、较高的工况下运行,势必引起压力比大,排气温度高的结果,由此指出热泵压缩机设计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双级空气源热泵热水器运行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缩短机组的开发周期,采用稳态仿真的方法对双级压缩热泵系统进行仿真模拟,建立各部件模型,并对中间冷却器建立模型,采用R134 a制冷剂,低压和高压级压缩机为活塞式压缩机,活塞排量分别为32.7和18.3 cm3,蒸发器选择一般的翅片管式换热器.结果表明:系统性能系数(COP)随冷凝压力和中间压力的增大而减小,随蒸发温度增大而增大;系统耗功则随中间压力增大而增大.通过建立试验台,收集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能良好地反映系统运行中的参数变化,其误差范围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双温供热的需要,提出了新型滚动转子压缩机制冷剂中间排出的双温冷凝热泵系统,并建立了系统模型,以R1234yf为制冷剂对系统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相对中间排气量的增大,压缩机功耗下降,制热性能相应上升;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压缩机的吸气流量增加,压缩机功耗和制热性能均上升;随着中温冷凝温度的升高,压缩机功耗上升,制热性能下降;随着高温冷凝温度的升高,压缩机功耗和制热性能同样分别呈现上升和下降的趋势.当蒸发温度为5℃,中温冷凝温度为40℃,高温冷凝温度为65℃,相对中间排气量为28%时,双温冷凝热泵系统的制热性能较传统单冷凝热泵系统提升接近11%.  相似文献   

7.
设计一种可在常压下实现热敏料液低能耗浓缩的气扫式预热型热泵膜蒸馏装置,介绍了装置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特点,给出装置的特性方程,计算分析膜蒸馏组件热效率、热泵制热系数、装置浓缩速率、装置节能倍率随料液进膜蒸馏组件温度和吹扫气出冷却器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在基准参数工况下,其能耗约为单效蒸发的1...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梯级利用地下水储能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能量利用率,基于■分析理论建立了系统热力学数学模型,分析了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对新型地下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及其系统部件■效率和■损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地下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比传统地下水源热泵空调系统节能效果更加显著,前者总■效率比后者总■效率提高了38.99%,且前者■损失比后者■损失降低了36.38%。当蒸发温度增加10℃时,新型系统■效率提高14.80%,■损失降低18.88%;当冷凝温度降低10℃时,新型系统■效率提高15.16%,■损失降低19.73%。所有部件中空气加热器的■损失最大,是需要进行改进和优化设计的重要部件。  相似文献   

9.
充注量对小型热泵热水器性能影响的实验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制冷剂充注量对小型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不同充注量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了充注量的变化对加热时间、系统运行最大功率以及对蒸发压力、冷凝压力和系统性能系数(COP)等的影响.同时结合热力膨胀阀与蒸发器特性,分析充注量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一个判断系统最佳充注量依据.比较了充注量变化对系统性能参数影响的敏感程度.研究结果可为小型热泵热水器的优化运行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流路布置对热泵空调中冷凝和蒸发两用换热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研究了顺交叉、逆交叉和NU型三种流路布置对R22热泵空调中冷凝和蒸发两用换热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作为蒸发器时,NU型的换热量最大,比逆交叉和顺交叉的换热量分别增加了1.5%和3.25%;作为冷凝器时,顺交叉的换热量最大,分别比逆交叉和NU型的换热量增加了7.4%和1.28%;依据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换热量之和比较,NU型的最大,顺交叉的次之,逆交叉的最小.因此,NU型是使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效率较高的流路布置.  相似文献   

11.
在确保能源稳定供应和正常生产安全进行的前提下,利用数学规划方法,建立了考虑富余煤气在缓冲用户之间的优化分配和蒸汽在生产设备之间的生产调度的动态数学优化模型.应用此优化模型,可以有效提高电力网络生产量的准确度,充分利用二次能源和余热余能,实现电力生产结构的优化与外购的合理化,进而能有效地减少煤气、蒸汽的放散,节约能源,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2.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分析了热采井筒的瞬态传热。分析结果表明 ,随着注汽的进行 ,在模型任一位置上的径向热流量均逐渐减小 ,能量损耗随着注汽周期的延长而下降。因此 ,适当延长注汽周期有利于节省能源。如果不能延长注汽时间 ,则可以通过适当地增大单位时间的注汽量来降低能量损失。  相似文献   

13.
刘玉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21):5011-5015
目前各国稠油主要采用注蒸汽的热采方式,即向地下油层内注入高温高压蒸汽。注汽过程中的能量损失,特别是井筒中的能量损失,直接影响热采效果。采用一定技术手段保证井筒隔热效果,对保持稠油热采效率起重要作用。提出了注汽施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油管接箍隔热扶正技术、井下热胀补偿器隔热保护技术、长效汽驱用热采封隔技术和二次封固技术相结合的改进技术,以提高隔热油管井筒隔热性能和使用寿命,保证稠油热采效果。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新型压水堆自然循环特性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型压水堆的结构特点,在一维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描述其稳态自然循环特性的数学模型.模型对新型压水堆在稳态自然循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流动形式和换热状态进行了充分考虑.通过数值迭代求解该模型,对新型压水堆的自然循环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反应堆自然循环流量随堆芯功率的增加而增加,并且是堆芯功率的指数函数;在不同蒸汽压力下,反应堆的自然循环流量不同,且随蒸汽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冷热芯位差越大,反应堆自然循环能力越大.该研究对我国新型压水堆的概念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多过程与蒸汽系统能量集成的全局温焓曲线夹点分析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多个过程装置与蒸汽动力系统采用全局温焓分布曲线的夹点分析法进行全局能量集成与综合.在实现各过程内部热量交换的基础上,进行各过程之间的剩余热阱和热源与蒸汽动力系统的全局能量集成,包括废热回收、热功联产、蒸汽系统设计和透平网络综合.应用算例表明,通过合理权衡与调优,全局系统的能耗与排放具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蒸汽管网输配效率表征蒸汽输送过程中的能耗占输送蒸汽能量的比例,输配管网的能耗表现为排出冷凝水带走的能量和沿管壁热传递散失的能量2种形式.为研究2种形式的能耗在输配能耗中的比例,提出对蒸汽管网建立动态非线性外源自回归模型,并针对天津市空港工业区蒸汽热网进行了案例研究.应用该模型对蒸汽源在不同压力、过热温度条件下的管网输配能耗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蒸汽压力的提高对减少管网输配中产生的冷凝水和降低散热损失均有明显效果,提高过热度可以有效减少冷凝水的产生,但不降低总体能耗.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供热汽轮机利用冷源节能增效原理;提出“NCB”新型供热汽轮机,其供热能力、热效率和发电功率均有大幅度提高;并以300MW供热汽轮机为例进行比较,供热能力提高30%,达到最大,热效率提高12 %,供热高峰时发电功率可增加15 MW  相似文献   

18.
利用自行搭建的蒸汽–兰炭气固换热实验系统,研究了整个料层内兰炭与蒸汽的换热及余热回收特性,分析了颗粒平均粒径、料层厚度、蒸汽流量对兰炭余热回收量和蒸汽?增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换热时间的增长,料层整体平均温度以先快后慢的趋势逐渐降低,有效换热系数逐渐减小,热回收量和蒸汽的?增上升;增加料层厚度、减小兰炭颗粒的粒径、提高蒸汽流量有利于有效换热系数的增加,有效换热系数的范围在3.5~52.0 W/(m~2·K)之间。此外,拟合出了粒径、料层厚度、蒸汽流量、料层整体平均温度与有效换热系数的实验关系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一种热电联供系统装设蒸汽蓄热器的能量分析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热电联供系统装设蒸汽蓄热器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较显著的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通过试验研究确认了将普通型板式热交换器用于水—水蒸汽凝结放热具有显著节能效果。分析了在板式热交换器中,在水蒸汽的高速流动下水蒸汽凝结换热系数与蒸汽流速、蒸汽压力、冷凝温差之间关系,获得了求解凝结换热系数的关联式,也分析了顺、逆流对压降及水蒸汽凝结放热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