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江西省遂川县火烧迹地杉木萌芽更新林杉木种群和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种群的径级结构属于金字塔型,为增长型种群。杉木群落林下维管植物种类较少,有24科31属37种,木本植物为优势类群,占植物总种数的70.27%;群落林下植物属的区系成分复杂多样,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总体来看,群落林下植物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均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该研究为杉木次生林的经营管理、自然植被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粤西黑石顶相近年龄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与次生性常绿阔叶林的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并与中生性常绿阔叶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在16龄及24龄时物种多样性水平均较低,而次生性常绿阔叶林在演替过程中物种数目迅速增加并超过中生性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在16龄及26龄时均达到较高水平.杉木林在16龄至24龄期间群落密度变化不大,始终稍低于中生性常绿阔叶林,群落始终以杉木占据优势,生物量与基面积逐渐积累增加.次生林在演替初期,群落密度远高于中生性常绿阔叶林,但随演替的进程而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在16龄到26龄的10a间优势种的组成发生很大变化,而生物量与基面积增加很少,群落演替发生迟滞.在生物量分配方面,次生林地下生物量所占比例最高,杉木林最低,中生性常绿阔叶林居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3.
杉木多世代连栽的土壤水分和养分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在南平溪后安曹下的杂木林、1代、2代及3代杉木人工林中设立标准地,对杉木林取代杂木林后及随杉林多代连栽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杉木林取代杂木林及连续栽植代数的增加,土壤保水和供水能力下降,土壤大部分全量部分全量养分含量减少,土壤供肥和保肥能力下降,导致杉木林分生产力下降,这是杉木连栽后衰退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根据Raunkiaer分类系统,分析广西南亚热带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恢复过程中,林下木本植物生活型和叶相的变化特征,对揭示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动态变化规律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林下共记录到木本植物128种,包括大高位芽植物、中高位芽植物、小高位芽植物、矮高位芽植物以及藤本高位芽植物。2)林下小高位芽植物和中高位芽植物的生活型谱总体上随着林龄的增大呈现小幅度降低的趋势,矮高位芽植物、大高位芽植物以及藤本高位芽植物的生活型谱呈现出略有升高的变化趋势。3)随着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恢复,林下常绿高位芽植物比例逐渐增大,落叶高位芽植物比例逐渐降低。4)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木本植物叶级以中型叶为主,叶相以单叶、渐尖、全缘、无毛、革质叶为主,符合南亚热带植物叶相的基本特征。其中:林下小型叶、全缘叶、复叶、革质叶、叶无毛植物的比例均随林龄增加总体呈现小幅度升高的变化趋势;中型叶、非全缘叶、单叶、纸质叶、渐尖叶植物均随林龄增加总体呈现小幅度降低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应用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敷,研究分析了山东杂木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均匀度以及生态优势度。结果表明:山东杂末林物种较为丰富,生态优势种不明显;物种多样性、均匀度与生态优势度大体呈负相关关系,它们均较好地表征了群落的综合特征;鲁东丘陵和鲁中南山地杂木林群落具有不同的物种多样性与生态优势度,反映了地理环境对植物群落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杉木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国4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以及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CFERN)的实测数据,估算了中国1977-2003年4个时期杉木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分析了其年龄结构特征、垂直分配结构特征、时空动态格局和贮碳潜力。总碳储量研究结果 1977-1981为 1.09 Gt,1984-1988为1.496 Gt,1994-1998为2.446 Gt,1999-2003为2.866 Gt。江西、湖南、浙江、福建、云南、广西和广东7省的杉木林碳储量约占84%~86%。幼、中龄杉木林碳储量在79%~83.90%之间,随着杉木林的演替成熟,我国杉木林生态系统是一个潜在的碳库。在垂直分布上,乔木层碳储量占9.38%~10.63%,林下植被占0.6%~0.7%,土壤占87.99%~89.02%,枯落物占0.68%~0.78%,不同时期杉木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垂直分配结构基本相似。1999-2003期间中国杉木林生态系统碳素现存量为2.866 Gt,一个龄级期(10 a)后碳储量将达到3.772 Gt,并以90.63 Mt·a-1的平均积累速率递增,是一个贮存潜力大,增长速率快的碳库。  相似文献   

7.
在群落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对浙江大盘山和华顶山的华顶杜鹃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垂直结构和生活型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顶杜鹃群落中植物组成丰富,共有64科、102属、138种,对科属的区系分析表明群落处亚热带北缘,海拔较高;群落分层现象较明显,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种类丰富,层间植物种类也较丰富;生活型组成中,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很少,地下芽植物也占较高比例,叶型以单叶种类占优势,叶级以小型叶和中型叶占优势,反映出群落所处的生境温热多湿,但因处于较高海拔而明显受到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无样地法在山东杂木林群落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与样方法(500m ̄2)实测结果的比较,研究分析了无样地法的中心点四分法在山东落叶阔叶木林群落调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中心点四分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同时又省时省力,适用山东落叶阔叶杂木林,并利用种——点数曲线确定山东落叶阔叶杂木林的最小点数为10个。  相似文献   

9.
轿子山自然保护区急尖长苞冷杉林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轿子山的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var.smithii)林是西南地区同类森林中分布纬度和海拔最低的类型,具有重要的地理学意义和保护价值.急尖长苞冷杉林目前残存于昆明北部禄劝县和东川区,主要分布于轿子山保护区内,分布海拔为2700~4000m.基于10个20m×25m的样地资料的研究,结果表明其生物多样性特征是:群落样地由252种维管植物组成.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占40.77%.种以中国特有成分为主,占30.74%.②生活型谱以地面芽植物为主,占38.53%.其次是高位芽植物,占32.90%.③该群落叶型以单叶(81.82%)、纸质叶(50.65%)、非全缘叶(54.11%)、中型(51.95%)和小型叶(40.69%)、非渐尖(77.49%)占优势.④群落中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最大,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是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Pielou均匀度指数是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  相似文献   

10.
杉木林与楠木林土壤呼吸昼夜变化及与土温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Li-8100于2006年7月、2007年2和4月分别测定21 a生杉木林和35 a生楠木林土壤呼吸的昼夜变化,结果表明,两个林分的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变化表现为单峰型,日最高值基本都出现在中午13:00左右,最低值大部分时间出现在5:00左右,均值则出现在9:00~11:00.指数回归分析表明,除楠木林2月外,两个林分其他各月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5 cm土温解释了杉木林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51%~70%,而5 cm土温仅解释了楠木林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32%~53%.杉木林土壤呼吸的Q10值大小顺序为Q10(4月)>Q10(2月)>Q10(7月),楠木林土壤呼吸的Q10值大小顺序为Q10(4月)>Q10(2月)>Q10(7月).  相似文献   

11.
浙江西天目山天然林及银杏种群考察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完成国内多处同类型研究的基础上 ,笔者对西天目山双清溪沟谷天然林及其银杏进行了专题考察 ,所获第一手资料包括 :双清溪森林古道样带式路线考察立木分布平面图 ;天目山双清溪天然林中银杏及伴生树种调查总表 ;双清溪天然林中银杏种群调查明细表 ;“5代同堂银杏”的树木形态学调查研究 ;禅源寺古森林群落的成分、结构及性质考察等。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认为 ,双清溪天然林原应属於典型“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群落 ,现已进入“针阔叶、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演替阶段。该演替系人为干扰下的一种“偏途演替”。银杏种群参与了演替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因此 ,它们应该是野生的。“5代同堂银杏”建议正名为“无性系多代同株银杏”比较恰当。禅源寺古森林群落是双清溪沟谷天然林的延伸和残余部分 ,可简称为“禅源寺古森林残存群落”。  相似文献   

12.
沈阳城市庭院及道路绿化木本植物的应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沈阳市庭院及道路绿化木本植物的应用和配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庭院主要应用的绿化木本植物有69种,但占优势的只是少数几个种,按数量多少排在前10位的树种占庭院木本植物总量的68%;针叶树应用比例相对较低,平均为13.29%,而阔叶乔木占总株数的40.7%,花灌木的应用比例差异较大.道路主要应用的木本植物50余种,其中针叶树6种、阔叶乔木28种、花灌木16种.按数量排在前10位的树种占调查道路木本植物个体总量的59.7%.从株数上看,针叶树平均仅占8.1%,阔叶乔木占61%,花灌木占30.9%.道路树木针阔比仅1∶11;乔灌比7∶3.道路绿化存在植物品种过于单一,乔灌比过大、针阔比偏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浙江天童及周边地区常绿阔叶林退化群落的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天童及周边地区的常绿阔叶林退化群落包括五个类型:常绿阔叶林退化前期群落、落叶阔叶林群落、针阔混交林群落、针叶林群落以及灌丛群落.通过对退化植被各群落类型的区系分析,得出了天童地区常绿阔叶林退化群落的区系组成特征,具体如下:(1)天童及周边地区退化植被的植物区系包括72科138属204种,其物种多样性低于常绿阔叶林的成熟群落;(2)本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与常绿阔叶林成熟群落一致,表现了明显的亚热带植物区系性质,是热带向温带的过渡;(3)人类的干扰导致了各退化群落中国特有成分的下降;(4)各退化群落类型与常绿阔叶林成熟群落保持了较高水平的科、属和种的相似性.综上所述,天童及周边地区退化植被保持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植物区系特征,从植物区系学的角度来看,具有恢复为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成熟群落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红松阔叶林择伐后早春植物物种及多样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发现,红松阔叶林经择伐后,与对照林分相比,不仅早春优势植物种类及其在群落中的地位有一定的改变,物种种类组成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物种多样性指数上看,除优势度指标经择伐林分升高外,种数、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都稍低于对照林分.  相似文献   

15.
利用无样地抽样法和样方法对万罗山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进行调查 ,并对其调查数据进行关联度分析 ,得出无样地抽样法与经典样方法的关联度均大于 0 .7,证明无样地抽样法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调查中的应用是可靠的 ,为我国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调查使用不同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重庆四面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的生态梯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重庆四面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的NMDS排序,研究了该区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NMDS排序较好地表达了植物群落与环境的变异;四面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类型及分布主要决于海拔(温度)梯度和土壤水分(湿度)梯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浙江省公益林中对杉阔混交林和阔杉混交林群落组成及其分布影响最为显著的环境因子,为亚热带杉木人工林珍贵化改造和珍贵树种保护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针对分布于浙江省的427个杉阔混交林和阔杉混交林样地进行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分析。【结果】杉阔混交林可划分为5类群丛,阔杉混交林可划分为6类群丛。在杉阔混交林的5类群丛中与杉木伴生的树种主要为青冈(Quercus glauca)、木荷(Schima superb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等;土壤厚度、坡向和坡度等是影响杉阔混交林群丛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在阔杉混交林的6类群丛中,与杉木伴生的树种分别为马尾松、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青冈、木荷、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等;林龄、坡度和海拔等因素是影响阔杉混交林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在杉阔混交林中,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ifolia)、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甜槠(Castanopsis eyrei)和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等珍贵树种与杉木对生境的选择较为接近;在阔杉混交林中,甜槠、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小叶青冈、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和青冈等珍贵阔叶树种与杉木对环境的选择较为接近。【结论】选择与杉木生境接近的伴生珍贵阔叶树种进行补植改造,可以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有利于促进杉木人工林阔叶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丝梨种群分布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水丝梨 (Sycopsissinensis Oliver)群落进行了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分别将种群中的每个个体在样方中进行定位 ,随机选取一系列不同尺度的小样方 ,运用多种指数判定水丝梨在不同取样尺度上的格局类型 .结果表明 :4m× 4m、6m×6m的尺度上为集群分布 ,其余区组为随机分布 ,且各指数判定吻合性较好 .集群分布出现在较小的观测尺度上是缘于微环境异质性诸如光因子、土壤因子、林窗、岩石裸露的影响 .在较大区组上多呈随机分布 ,这与群落内气候和大生境的一致以及长期处于原始自然状态下密切相关 .水丝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受群落学特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群落种类组成和结构上 .水湿因子和土壤因子是影响其生长进而影响其分布格局的主导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9.
杉木种子园技术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杉木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造林用材树种。笔者对杉木种子园建园技术、提高种子园产量和品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状况作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