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静静的领河》的心理描写技巧表现在以下方面:一、通过人物的眼睛神态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二、运用人物的语言来表达人物的心理;三、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把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四、借助人物的歌声来表达人物的心理;五、通过人物对自然景观的感受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六、通过人物内心的激烈斗争来剖析人物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
莫扎特在音乐创作中很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表达,而咏叹调女高音则是作者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有利工具。咏叹调女高音由于受生理及歌曲自身因素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声型特点与声音造型,并呈现出一系列文艺特征。《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夫人第二幕开头的《求爱神给我安慰》一曲,是不可不提的咏叹调女高音优秀范例。通过这一曲来对咏叹调女高音的三个文艺特征进行实例探究,旨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比中以彰显歌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美国十九世纪上半叶重要的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在其代表作《红字》中以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象征手法表现主题 ,并善于使用深入、细腻的心理分析来揭示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成功地塑造出一个倍受侮辱而又充满反抗精神的坚强的女性——海丝特·白兰。同时透过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灵魂沉浮史 ,宣扬了作者的宗教观念与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4.
永恒而真实的瞬间--评弗·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英国伟大的小说家和小说理论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小说形式上进行了不倦的探索和大胆的创新。她对生活和真实的独特见解使她摒弃了传统文学的主题和形式,创造性地运用意识流手法来表达现代人的混乱无序的内心世界的精神活动和意识活动。本文以其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为文本,从主题内容、构篇方式和表达手法三个方面来探讨伍尔夫如何探索人物在生活中极普通的“瞬间”心理变化,并借以反映生活的本质和真实的人生,揭示永恒的真理。  相似文献   

5.
在夏洛蒂-勃朗特的著名小说<简·爱>中,意象的运用相当成功,它有助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及表达主题思想.本文试对<简-爱>中的典型意象进行分析,论述其在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西方悲剧侧重于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由人物的行动和表现人物命运变化的情节来展示人们对人性最底层、最深刻的自我剖析,是一个由人物的外部行为向其内部心理发展的表现过程。中国的悲剧则是以理想化的表达而又虚构的方式展现当时的现实生活实景和描述人物对其悲惨命运的抗争,是一个由展现人物的个人行为表现整个时代风貌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尤金·奥尼尔的剧作《榆树下的欲望》《奇异的插曲》《悲悼》和《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都是典型的弗洛伊德式的心理悲剧,表现出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邃透视以及对剧中复杂人物关系的热切关注,从而引发人们对建构和谐两性关系、家庭关系的深切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常常借助于梦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理想和追求,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本文以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惊梦》为例,就作品中的梦如何与作品中的人物的过去经历、人物的性格、人物所处的环境等相关联,并如何体现作品中人物的某种理想,体现作品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人物摄影课程教学是训练学生视觉思维能力,学习人物摄影的一些创作技巧、表现方法,通过深入的个性分析和观察,挖掘出人物的个性特征,人物个性及其表情产生的变化,一方面光影能够影响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有就是抓拍人物的瞬间,通过瞬间的抓拍,抓取到有价值的瞬间,能够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些表现方法的运用,在实践中是一个有浅入深的过程。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是创作者人文与艺术修养、表现力和创造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黄梅 《科技信息》2010,(23):I0330-I0330
通过"范进中举",可以看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表现在:以客观的态度,以生动真实的细节描写,运用对比映衬手法并进行合理的夸张,描摹人物言行,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1.
川端康成和沈从文以其特殊而又相近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对女性生活作了大量细致深入的描述,并通过对女性的描写来着力刻画一种对他们生活产生过影响并积淀在其思想和心灵深处的女性美,表现出他们对女性和女性美的偏爱和崇拜。  相似文献   

12.
从小说的显性结构上看,赵树理与刘震云的小说对历史的叙述完全不同,但从小说的潜层结构上看,他们的小说都传达了循环的历史观念,都专注于权力的描写;而他们对历史和权力的叙述来自民间,但是他们站在民间立场上却表现了各自不同的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文学创作和启蒙精神紧密结合的"五四"时代以降,中国现代家族文学作品中对"人子"的书写除了讲究儒家忠孝伦理、极富牺牲精神的"长子"以外,追求个性解放,成为"父亲与家"真正掘墓人的"逆子"以及在绝望、苍凉中无望地延续生命的"不肖子"也进入了现代作家的视野。对"人子"各具特色的大力书写不仅昭示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反思,也凸显了现代作家游离于理性反叛与情感皈依之间的文化情怀。  相似文献   

14.
权威人格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人格特征组成的人格类型.权威人格者并非单纯意义上的权力追求者,他们拥有文明社会的思想和技能,但却坚持非理性的或反理性的信念.在长篇小说《恋爱中的女人》中,劳伦斯塑造了一位权威人格的典型代表一杰拉尔德·克里克.对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画,表明劳伦斯早在一战期间就认识到了权威人格的实质和心理内涵,并对此持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15.
非语言符号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不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交际方式,而且在大多数的文学作品中,对非语言符号的描述也是作家表现人物性格,内心活动,思想感情的一种有效途径。此外,非语言符号还被用于其它多种实用性领域。对其修饰功能的分析和总结有利于我们更好掌握和理解这一交际工具的用途。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一些文人纷纷以现实政治大事为题材,写作时事小说。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次。拟就李自成系列时事小说作分析,探讨这些身处鼎革的作者们,如何借小说以表达他们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壮泰族群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泰族群的传统文化有许多共同点。这些共同点的形成,因缘于壮泰同源。两个民族的先民原来共同生活在今广西等地,一直到东汉时期。他们分离的时间,主要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分开以后,由于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民族。这种情况,与远古时期生活在中国大陆和东南亚的三大民族集团的发展正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明末《几何原本》、《崇祯历书》等汉译科技典籍将西方正五边、十边形相关知识传入中国,但只有算、法,并未阐述数学原理.清初中算家在接受西方几何学的同时,兼用中国传统几何学中的出入相补原理对其进行研究,发挥中算的构造性特点,将正五边、十边形相关内容中蕴含的数量关系与实在的空间形式相结合,不但将原理阐释清楚,而且获得一些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描写绰约多姿的降将人物,或具体写某一降将人物的一生事迹,并予以表彰;或蜻蜓点水般地一笔带过;或以其他反面人物反复烘托主要降将人物的性格特质。这些降将的存在与当时的时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中的人才观、择主观与功名思想等文化因子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东汉《四分历》前后首次出现的一些球面天文概念,并把它们和古希腊有关概念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后汉书》中晷漏表和黄赤道宿度表的天文学意义,认为东汉时期在测算实践的基础上已经初步尝试并基本建立了一个空间天球模型。关于古代中国的"似黄纬",在托勒玫天文学中可以找到类似的概念。比较了东汉和古希腊对于太阳视赤纬、黄赤道坐标变换、昼夜长度和天体中天等的计算方法和考虑问题出发点的异同,前者比较重视测算实践,而后者则建立在球面三角学的基础上。东汉《四分历》为后世"歩晷漏术"确立了基本模式,在中国天文学史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