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进入21世纪的气候变化科学--气候变化的事实、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4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我国的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近50年的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现有的预测表明,未来50-100年全球和我国的气候将继续向变暖的方向发展。国际上,目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正在就如何减缓这种气候变暖的趋势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进行谈判。本文依据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与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说明气候变化的事实与未来的可能变化,阐述冰冻圈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而说明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分析气候变化给我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肖广晗  赵晓敏 《科技信息》2013,(26):453-453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最受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近百年来(1906-2005)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升高了0.74℃,中国地表平均气温升高了1.1℃,海平面上升了90mm。据模型预测,若人类不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候变暖将越发严重,危及人类的生存。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与环境破坏研究是一个重要的世界课题,过去二十余年间,全球气温已明显升高,今后若干年内,气候仍将一如既往持续变暖。气候变化已经或即将对全球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防止气候变暖,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已刻不容缓,因此,弄清气候变化的原因,预测未来气温变化的幅度及其对环境的破坏,对政府决策和世界政治、经济、外交格局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星文  姚军 《科技信息》2011,(19):36-36
1"低碳经济"的由来 "低碳经济"一次,最早出现在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概念,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产物。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主要是人类经济活动导致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过多,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长期积累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因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和气候环境特征,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研究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植被生理特性的影响,对于保护高原自然生态系统有着积极的意义.分析了气候变暖对植物光合作用、生物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对全球气候变化下高山植物生理特性的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科学世界》2006,(3):11-11
全球二氧化碳水平增高以及气候变暖使人们在炎热的夏季汗流浃背,但同时,大量二氧化碳却导致植物排出的水分减少,从而造成了全球的淡水流失。这是一项利用计算机模型得出结论的新研究,它揭示了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淡水正在源源不断地流入海洋。  相似文献   

7.
改进火电厂的生产技术对限制全球气候变化至关重要。目前火电厂限制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提高火电厂的运行效率、采用先进的发电技术及烟气净化。各国学者提出了各种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个非专业人士能够使用、最简化的气候敏感模型,用来研究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全球变暖的幅度问题.在1990年的第一次IPCC评估报告中,IPCC对其报告中预测的未来全球变暖幅度很有信心,但是随后的观测结果显示全球的变暖幅度只有预测的一半.而自2001年起,全球变暖出现停滞,但是仅仅考虑到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很少有模型能够模拟出这一变化.在已出版的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草稿中,IPCC大幅度削减了近期变暖的幅度,并以专家评估代替了模型预测.但是报告中关于未来气候长期变化的预测仍被保留.如果把IPCC模型的总反馈从1.9 W m–2 K–1调整到1.5 W m–2 K–1,气候敏感模型中模拟的温度将从3.2 K降至2.2 K.同时由于反馈很可能是净负反馈,更合适的估计应该是1.0 K.1.0 K是一个能够实现的增幅,21世纪的实际变暖将会小于1 K.即使燃烧所有可开采的化石燃料也不会使全球变暖的幅度超过2.2 K,这一增加幅度也将趋于平稳.本文认为解决IPCC第四、五次报告中评估方法的差异非常关键.一旦这些差异得到解决,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在22世纪以及几个世纪以后的平稳态将有可能不会超过IPCC当前模型预测的1/3~1/2.  相似文献   

9.
<正>二氧化碳过量是气候变暖的元凶。为了控制全球变暖,人类必须作出重大努力——尽可能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减少碳排放。在此次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领导人在今后把温室气体排放量控制在一种水平上达成了一致协议:保证今后全球的气候变化相比工业化开始之前,平均温度不超过2度。  相似文献   

10.
正英国埃克塞特大学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全球变暖不仅改变着海洋鱼类的生活环境,甚至还影响了它们的生存能力。某些鱼类的生存本能被削弱,有时甚至会傻傻地游向捕食者自投罗网。埃克塞特大学一个海洋生物学家小组在最新一期《全球变化生物学》杂志上报告说,全球变暖、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扰乱了鱼类包括味觉、听力和视力在内的感官系统,从而削弱它们的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全球气候变暖是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亦为直接关系国家形象的讨论热点。本文第一部分介绍英国、日本和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模式背后的既得利益;第二部分在参考和比较现有的多种保护模式的基础上,探求中国特色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外来植物入侵问题愈发严重,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严重威胁。依据2012—2022年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生态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的关于入侵植物对气候变化响应的SCI论文,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进行了分析,为入侵植物防治及入侵态势预测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暖显著提升了入侵植物的物候可塑性、种间竞争力、生长-防御权衡策略及沿纬度梯度的扩散速率,而降雨量上升、干旱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对植物入侵进程的影响则存在多变性;全球化背景下多因子交互作用导致入侵生态系统的响应更为复杂。该领域未来研究重点包括:(1)生物、非生物因子对入侵植物的综合效应;(2)本土、入侵植物对于多类资源脉冲的异质性响应;(3)气候变化下入侵生态系统的多营养级互作关系;(4)采用原位群落移栽的手段探讨入侵植物的气候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正近百年来以全球变暖为首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和科学界广泛认同的事实。气候变暖与全球水循环、陆地生态系统、冰雪圈相互作用,对全球及区域尺度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受到学界广泛关注,有关气候变化机理与预测、气候变化影响及气候变化的适应等一系列科  相似文献   

14.
正植物物候主要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特别是气温和光照等气候条件。因此,植物物候可以看作是对气候变化敏感的环境指示器,在研究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植物在一年的生长周期中,会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出现发芽、展叶、开花、结果、落叶和休眠等规律性变化,科学家将这些现象称为"植物物候"。植物物候与气候变暖研究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世界》2011,(4):10-10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与日益升高的二氧化碳水平相联的是全球变暖,而这可能会影响植物和食用这些植物的昆虫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植物的进化过程发生改变。研究结果发表在3月的《全球变化生物学》期刊上。  相似文献   

16.
从五次IPCC的报告中,人们逐渐了解了"气候变化"这个概念,且多数人相信"气候变化"就是"全球变暖",是由人类活动(最主要的就是温室气体CO_2等的排放)造成的。然而在科学界,一直以来,IPCC的气候模型并没有被完全证实;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因素导致了气候变暖并无确定结论,CO_2的增加是否导致全球变暖仍有异议。既然气候变化是不确定的,那么举证责任应该落在坚持人类导致了气候变暖的这些危言耸听者身上。NIPCC的几个报告对IPCC报告中的不合理之处进行了阐述,并通过大量数据,说明了自然因素对气候变化的作用。根据IPCC和NIPCC的报告,我们重点讨论了气候变化中的几个问题,包括气候是否在变化,是否人类活动造成了气候变化,为什么人们相信是人类活动造成了气候变化及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应对。我们更支持NIPCC的观点:气候变化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一个自然的趋势;气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走势受多种因素影响,很难预测;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气候,但并未证实其从根本上改变了气候的自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全球气温的持续上升,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威胁日益凸显。专家预测,气候变化将成为21世纪全球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全球变暖造成的自然灾害在今后数年内可能会导致  相似文献   

18.
二氧化碳(CO_2)不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排放的CO_2更不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IPCC过高地估计了CO_2对温室效应的贡献,过分夸大了人为因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迄今为止,自然因素仍然是地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全球气候灾害主要是由于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减排CO_2,并不能阻止和预防气候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正气候变暖影响到植物的生长,每年春季植物的生长都会提前。人们一直认为,这种现象可以延缓气候变化,因为这个过程会导致大气中更多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并使生物量增加。然而,奥地利维也纳理工大学的科学家对过去30年的卫星数据进行的评估表明,情  相似文献   

20.
科技常识     
《实验室科学》2009,(6):122-122
低碳生活可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节能减排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低碳生活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提升节能减排意识,减少全球温室气体(主要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意义十分重大。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势在必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