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高温超导体赝隙态具有许多反常的现象,与高温超导机理之间有密切联系,一直是研究的焦点.有理论提出在赝隙态存在预超导配对.能斯特(Nernst)效应测量探测到了超导转变温度TC0以上温区一定范围内存在磁通涡旋激发,支持了赝隙态中存在有限的超导序参量振幅和强烈的位相涨落的图象,说明TC0处的相变是由Cooper对之间长程位相关联的消失所驱动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有限温相对论Hartree-Fock-Bogoliubov(FT-RHFB)理论,其中积分微分的FT-RHFB方程采用能合理描述连续态渐近行为的Dirac Woods-Saxon(DWS)基来自洽求解.考虑两种对相互作用即有限程的Gogny对力与零程的Delta对力,系统计算了稳定核以及弱束缚核并分析讨论了它们的对相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有限程Gogny对力的计算预言对关联消失的临界温度Tc与零温时平均对能隙?(0)之间的关系为Tc=0.60?(0),而采用零程Delta对力该关系则被预言为Tc=0.57?(0).同时,研究发现了两种分别源于子壳结构和连续态耦合的对保持现象.对于选定原子核的热响应分析研究表明,对关联对比热曲线的s-形状有贡献,并显著消除了模型之间的差别;对于稳定核,这种差别主要根源于核物质有效质量.  相似文献   

3.
~(208)Pb中子皮厚度△R_(np)的准确知识对于核物理及天体物理的众多研究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目前宇称半径实验(PREX)仍未对中子皮厚度△R_(np)给出很好的约束.基于中子皮厚度△R_(np)和J-a_(sym)之间的高度线性关联,本文总结了我们最近的一些研究结果,采用一种当前更加可行的方法来约束△R_(np),其中J,a_(sym)分别为核物质饱和点处及~(208)Pb的对称能(系数),相比于PREX中的宇称破缺非对称对度A_(PV),J-a_(sym)可以通过大量的核质量及核衰变能实验数据可靠容易且廉价地提取.同时,J-a_(sym)也很好地约束了对称能在饱和密度附近的密度依赖性.最后,基于"tomoscan"方法,提出在强子散射测量~(208)Pb中子皮厚度实验中,人们只需考虑半径大于R_m=(7.61±0.04)fm处的核子密度分布,而无需关注其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4.
通过p-A碰撞的核Drell-Yan过程研究了核遮蔽效应及其空间相关性.对末态轻子对的观测反映了相互作用点的情况.计算了能量为800 GeV的质子打击Ca,W,Au核的Drell-Yan过程与p-p碰撞Drell-Yan过程的微分截面比.研究发现,在考虑部分子分布的空间依赖性后,核Drell-Yan的截面会有显著变化.计算结果与未来精确测量p-A碰撞核Drell-Yan过程的实验数据比较,能够定量地验证部分子分布函数的空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非对称结构复式磁振子晶体模型,采用两种尺寸不同的柱状铁圆柱排列在氧化铕基底中.通过对第二个铁圆柱体(B)位于基底位置的调节,打破其在以往研究中对称排列结构,使其非对称填充在基底材料中.因这种不对称构型在第一布里渊区不可约,有必要在全部第一布里渊区内对带隙结构进行计算,研究非对称结构对磁振子晶体带隙结构的影响.同时,与未填充这个铁圆柱(B)时单圆柱方晶格的带隙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非对称度越高的位置填充铁圆柱体(B)将会有越多的带隙被打开,进而达到带隙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通常难以处理强关联体系,而DFT+U方法的计算结果强烈地依赖于U的取值.利用一种混合了部分DFT交换关联势和非局域Hartree-Fock精确交换势的杂化泛函HSE方法,研究了钙钛矿锰氧化物的两个典型反铁磁绝缘体CaMnO3和LaMnO3的电子结构,分析了二者的能隙特征与Mn离子价态和磁有序态的关联.根据ZSA方案CaMnO3可划分为电荷转移型绝缘体.LaMnO3的能隙表现出各向异性特征,其中沿c轴方向及ab面内的自旋多数通道中能隙的Mott-Hubbard特征更为显著,而自旋少数通道显示出完全的电荷转移型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高能重离子碰撞中,由于末态粒子被探测到之前会与强子介质会发生相互作用,因而处于强子介质中的玻色子发生了质量偏移,产生一种压缩效应,从而导致正反玻色子对的一种压缩关联.由于Φ介子具有独特的奇异-反奇异夸克结构,因而文中对Φ介子的压缩关联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压缩关联函数进行了介绍,然后分析了质量偏移对压缩关联的影响,最后讨论了Φ介子的压缩关联随着两粒子动量横向方位夹角和赝快度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的质量偏移,导致的压缩关联是不同的,Φ介子压缩关联在正反粒子动量横向方位夹角为π时最大,随着动量横向方位夹角减小而快速减小到1,并且压缩关联随着赝快度的增大而减小.Φ介子压缩关联的研究对人们进一步认识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性质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运用精确的量子蒙特卡洛技术,研究了直接带隙半导体系统(Haldane-Anderson模型)中的磁相互作用.精确的数值解揭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自旋关联函数,均没有显示出明显的RKKY振荡行为;并且随着不同参数的变化,自旋关联函数呈现相当复杂的多因素控制的显著特征.这些行为对于理解一些磁性的半导体系统会有很大帮助,例如,稀磁半导体等.  相似文献   

9.
对于处于纠缠态的2个原子与双模压缩光场的相互作用,研究了原子与光场之间以及双模光场中2模之间的纠缠性质.令2个原子中的一个留在腔外,另一个进入腔中与光场发生相互作用,发现一般情况下纠缠度随时间周期性地变化,并且周期不受腔外原子的旋转角度以及纠缠态中相位差的影响;但当光场态中的压缩参量与腔外原子的旋转角度满足一定关系时,原子与光场会一直处于解纠缠状态.  相似文献   

10.
双模压缩真空态在Tavis-Cummings模型中的原子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了原子的偶极相互作用.通过计算Tavis-Cummings模型下压缩真空态的原子关联,阐明了在双模压缩真空态与环境(原子)通过双光子发生相互作用过程中量子关联随时间的演化关系.通过计算机模拟出两原子处于各种初态下时原子交叉关联随时间的演化图象,分析出在压缩指数r、偶极相互作用常数ga和相位φ等改变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k值的改变对于原子关联具有重要意义.当两原子处于激发态和当两原子处于一Bell基时时增大k都可以提高体系的原子关联程度.  相似文献   

11.
利用抛物型电子能谱模型,求出了半导体基底的态密度和半导体基底上形成的外延石墨烯的态密度,并与理想单层石墨烯的态密度相比较,分析外延石墨烯态密度特点和能隙产生的条件.以Si基底上形成的外延石墨烯为例,论述了外延石墨烯态密度按能量分布的特点和吸附对外延石墨烯态密度和能隙的影响.结果表明:(1)外延石墨烯的局域态密度曲线与理想单层石墨烯和基底的态密度曲线不同,它不具有对零能量的左右对称性;(2)吸附不仅使理想单层石墨烯和半导体基底的态密度曲线对零能量的左右对称性受到破坏,而且改变了石墨烯的能隙宽度;(3)外延石墨烯的能隙宽度随着半导体基底与石墨烯相互作用能的增大而增大,但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2.
利用抛物型电子能谱模型,求出了半导体基底的态密度和半导体基底上形成的外延石墨烯的态密度,并与理想单层石墨烯的态密度相比较,分析外延石墨烯态密度特点和能隙产生的条件.以Si基底上形成的外延石墨烯为例,论述了外延石墨烯态密度按能量分布的特点和吸附对外延石墨烯态密度和能隙的影响.结果表明:(1)外延石墨烯的局域态密度曲线与理想单层石墨烯和基底的态密度曲线不同,它不具有对零能量的左右对称性;(2)吸附不仅使理想单层石墨烯和半导体基底的态密度曲线对零能量的左右对称性受到破坏,而且改变了石墨烯的能隙宽度;(3)外延石墨烯的能隙宽度随着半导体基底与石墨烯相互作用能的增大而增大,但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3.
文章研究非对称双势阱中准一维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在时空调制原子间的相互作用下的动力学行为.通过分析求解得到相应定态系统的高斯波包型解,并数值地展示时空变化的相互作用对物质波包运动方向的控制.发现物质波包随着调制幅度的增加塌缩时间提前;当调制频率增加到高频区域,在调制幅度不大的情况下,物质波包呈现近保真现象.有趣的是,通过调节原子间相互作用可以控制原子波包运动到势能较高的阱.  相似文献   

14.
在考虑自旋和晶格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下,用密度矩阵重整化群方法分析计算了一个自旋为12的一维受阻挫海森堡反铁磁自旋链模型发生自旋-派尔斯相变时动态二聚体与磁耦合系数之间的关系,发现当磁耦合系数趋于0时,在有限阻挫及有限能隙的零耦合状态下,二聚化态将会消失.  相似文献   

15.
杨寅立等曾采用相对论 Hartree-Fock(RHF)方法计算了非对称核物质的单粒子势.他们得出当物质密度高达一定程度时,非对称核物质的基态将出现有费密球结构到费密壳结构的相变.然而在他们的计算中把中子和质子看作是同一种粒子,采用了等效的简并因子γ=4/(1+δ)来计算动量空间中每个状态可能填充的粒子数.这种做法虽然简化了计算但不够精确,且使进一步的工作受到一定限制.本文可看作是[1]的继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了准一维自旋为1的反铁磁Heisenberg模型, 并采用双时Green函数理论研究了无长程序的反铁磁材料L2BaNiO5在奈尔温度以上时的物理性质. 得到了该系统的关联函数、沿Ni链方向的激发谱以及该激发谱中Haldane能隙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我们发现, 虽然高温时该系统Boson凝聚消失, 反铁磁长程序不存在, 但是由于该系统中的短程关联仍然存在, 致使激发谱中仍然存在能隙. 而且受Ni离子与稀土离子间磁相互作用的影响, 致使沿Ni链方向激发谱的能量增强. 另外, 还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Haldane能隙在增加.  相似文献   

17.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下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结合广义梯度近似,对Mg掺杂闪锌矿Zn Se的MgxZn1-xSe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gxZn1-xSe是一种直接带隙半导体,其价带顶主要由Se-4p态电子构成,位置基本保持不变;导带底主要由Se-4s态电子和Zn-4s态电子共同决定,并且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大向高能区方向移动,其能隙宽度随掺杂量的增大而变宽,吸收光谱出现蓝移,计算结果与现有文献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具有DM(Dzyaloshinski-Moriya)各向异性自旋轨道相互作用的两自旋量子比特模型,分别从初态为纯态和混合态的角度分析了几何相位与纠缠度随时间演化特性之间的关联,并得到参数D的选取会影响到几何相位和纠缠度随时间的演化特性,D取值越大变化越缓慢.  相似文献   

19.
讨论双-∧型四能级原子系统中的EIT效应,并从单个原子与先场相互作用的半经典理论出发,推导双-A型四能级原子系统在关联的EIT条件和关联的双信号吸收条件下相互作用哈密顿量的本征态,从而对这两种效应作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多相输运模型(AMPT)研究了相对论氘-金对撞中强子形成机制及随后的末态相互作用对强子产额的影响.如果考虑强子由弦碎裂产生并且引入末态强子散射机制,那么模型计算的反质子和π-介子增强幅度的比值与RHIC上的实验数据符合.对π-介子,K-介子,反质子,φ介子,Λ和Ξ重子对心碰撞相对于偏心碰撞的核修正因子(RCP)的系统研究表明,在中高横向动量区这些强子的RCP具有质量依赖性,这一质量依赖性起源于末态强子散射.如果强子由夸克重组产生,那么这种质量依赖性将会消失,强子的反奇异夸克组分对其增强幅度有较大影响.这一计算首次表明弦碎裂强子化和末态强子散射机制能够较好地描述RHIC能区氘-金对撞中Cronin效应的强子种类依赖性.模型预言的不同强子的相对增强幅度可供实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