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介绍了景洪水电站水力式升船机塔楼模型试验的有关情况,主要从静力试验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重点介绍了试验所采用的自行研制的模型材料,同时对结构的一些关键点的应力结果进行了整理,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两者结果在总体上基本一致.分析结果表明:塔楼结构在静力荷载作用下整体主要产生压应力,较大的拉应力影响主要出现在塔楼廊道顶部分.  相似文献   

2.
针对水力式升船机的受力特点,拟定了其设计工况和主要荷载的取值,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景洪水力式升船机的塔楼结构性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塔楼结构形式合理,但由于结构较为单薄,其应力状态较为复杂,许多部位出现较大的拉压应力,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来改善这些部位的应力状况.  相似文献   

3.
运用相似理论和模态分析,对百色水利枢纽升船机构进行了模型试验分析和抗震研究,得到了许多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运用相似理论和模态分析,对百色水利枢纽升船机构进行了模型试验分析和抗震研究,得到了许多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高耸结构的地震特性是其结构安全的一个重要指标。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采用时程动力分析方法对升船机进行三维有限元模拟。通过分析关键点的位移、加速度时程变化曲线,对比二者随高程的变化趋势,了解构件质量、刚度与地震"鞭梢效应"的关系,从而评估其整体抗震安全性,为升船机及其系统的安全运行和工程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超限高层结构在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存在与抗震概念设计不相符合的情况.塔楼存在扭转不规则、楼板不连续、塔楼偏置等问题,属于超限高层.本项目采用SATWE和PMSAP两个不同力学模型,对上海浦东新区某高层建筑的塔楼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模型计算得出的结构指标基本一致,刚重比、周期比、剪重比等均满足规范要求,并针对塔楼扭转不规则、偏心布置、楼板不连续、体型收进、超长结构等超限情况给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扼要介绍了用动态结构模型试验和动力有限元计算对湖南镇梯形支墩坝抗震问题进行研究的成果,根据得出的大坝在空库和满库情况下的动力特性和动力反应,对这一新坝型的抗震能力提出一些看法.同时也对试验、二维和三维有限元计算以及原型观测的成果进行评述,对各种研究方法的适用场合提出了初步见解.  相似文献   

8.
大底盘多塔楼结构基础隔震非线性时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采用比较多的一种结构大底盘多塔楼结构进行分析并提出简化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聚合出其特征矩阵,建立了基础隔震的时程分析计算分析模型,利用MATLAB语言编制了动力计算程序.选择了一幢4塔楼10层,底盘为框架,塔楼为砌体的工程作为数值算例,分别计算这种结构在地震作用下采用隔震和非隔震结构时各个塔楼和各层的位移、加速度、基底剪力等地震响应,将两种情况下的响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结构采用基础隔震可以显著地降低地震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9.
结合某实际工程,将隔震技术应用到大平台多塔楼结构中,形成大平台多塔楼新型隔震体系.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新型隔震体系的抗震性能,在隔震层设置了液体粘滞阻尼器,探讨了这种大平台多塔楼结构隔震减震控制的效果.本文建立了大平台多塔楼新型隔震减震体系的运动方程,考虑了隔震支座的非线性,并基于广义Newm ark积分法编写了整个非线性隔震减震体系的仿真分析计算程序.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新型隔震体系可以同时减小上部住宅结构与下部平台的地震反应,为提高大平台多塔楼结构的抗震安全性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在隔震层附设粘滞阻尼器可进一步减小隔震结构下部平台的地震反应与隔震层的非线性反应,提高这种新型隔震体系的抗震安全性.两种粘滞阻尼器的对比还表明非线性粘滞阻尼器比线性粘滞阻尼器理论上更合理,且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0.
大底盘上的多塔结构的偏心布置和塔楼偏置使结构产生扭转不规则,对结构抗震不利.对偏心布置和塔楼偏置概念的定量把握和深入理解进行了分析,并对偏心布置和塔楼偏置超限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多层砖房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的技术措施,包括抗震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抗震措施等。  相似文献   

12.
采用有限元模型,对某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隔震结构的顶层加速度峰值、层间位移、基底剪力等均大大地降低,隔震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3.
根据地震震害及其特点,重点介绍了单层砖柱厂房的抗震设计问题,包括其适用范围、结构布置、结构体系、抗震承载力计算与抗震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14.
钢筋混凝土抗震连系梁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钢筋混凝土抗震连系梁适用于地震区高层剪力墙中跨高比小于2.5的连系梁,本文探讨抗震系梁沿剪力墙高度的合理布置,并介绍了抗震连系梁的截在特性计算,截面承载力计算,设计建议和构造要求以及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云南省昆明市某河闸为例,使用通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河闸进行整体建模.除了最不利静力工况计算外,还使用反应谱法对河闸在地震工况下的抗震性能进行计算分析,得到河闸闸房框架的最小配筋率和层间位移角,并由此判断该河闸当前是否具备足够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用于结构减震的多种安装形式的黏滞阻尼器;不同形式黏滞阻尼器通过放大两端相对位移达到减震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简易抗震装置,经过分析得到了该装置的位移放大系数,并通过时程分析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多种方法对山西某化工厂活性炭活化生产车间的质量进行了现场检测与调查,利用结构分析程序,从安全度和抗震验算两方面对该建筑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抗震鉴定,从而得出了检测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18.
砌体结构作为我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仍在我国广大中西部县域城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进展也始终为结构工程师所关注。结合新抗震设计规范(2010版),介绍了约束砌体中构造柱间距的设置原则及其抗震承载力的计算;配筋砌体结构抗剪承栽力的影响因素及抗剪设计应满足的条件;各种砌体结构抗震措施的基本要求等。探讨、交流和运用新的抗震设计规范。  相似文献   

19.
自动加固的ER智能抗震结构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程结构的抗震加固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工程技术。本文提出了用ER智能结构构件来加固常见的搞震结构,使之成为自动加固的ER智能抗震结构体系的方法。在介绍了这种智能结构体系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讨论了自动加固用的可调参数的ER智能结构构件的力学模型和试验情况,并研究分析了它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采用ER智能结构构件来加固抗震结构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自动加固的ER智能抗震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比原结构有大幅提高,并较大地超过了用被动控制方法加固的抗震结构。  相似文献   

20.
在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底部加RC抗震墙的框架结构的实用计算方法及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