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赵佳楹 《世界知识》2013,(16):62-64
日本于l894年发动第一次侵华战争(中日甲午战争);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第二次侵华战争,并在1937年制造七七事变转变为全面侵华战争。两次侵华战争都存在战后赔偿问题。第一次侵华战争日本获胜,它向清政府勒索了巨额赔款和侵略特权并割占中国领土台湾、澎湖达50年之久;第二次侵华战争日本战败,理应对中国人民的巨大生命财产损失予以赔偿,  相似文献   

2.
日本全面侵华,在所难免。日本帝国主义是全面侵华战争的主要责任者;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坐山观虎斗政策和远东慕尼黑阴谋,助长了日本全面侵华的嚣张气焰;同时,苏联对日屡屡退让,也为日本侵华开了绿灯;此外,中国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卖国政策,使日本全面侵华更加肆元忌惮、得寸进尺。这些国家的如此举动及造成的后果都不同程度地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3.
关于日本战争责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也是日本战争遗留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日本国内出现了一股右翼分子,企图为历史翻案,拒绝承担侵华战争历史责任。若槻泰雄作为一个具有理性与良知的日本学,针对这股反历史潮流之风,在其名的《日本的战争责任》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应正视历史的责任,战争根源于天皇与天皇制。此言既出,冲击了日本国内出现的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使日本民众从更高的理论角度认识那段历史、去认知战争的性质与责任。  相似文献   

4.
日本侵华战争已经过去60多年了。人们在回顾那段历史时,往往着眼于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等方面,很少涉及日本的文化侵略政策。人们普遍不知道在日本侵华战争中,还有一支“以笔为枪”的特殊侵略部队——“笔部队”。他们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集团从事“对华宣传战”的主力军,正是他们炮制的大量侵华文艺作品,在侵华战场上,发挥了“枪部队”所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枪部队”所不能替代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集团实施了“文化界总动员”,军部也在全军设置了军事报道部,统筹和扩大对华宣传战。当时的日本文化界人士发挥了非同一般的…  相似文献   

5.
从1931 年到1945 年日本帝国主义在长达14 年的侵华战争中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但长期以来关于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伤亡人数众说纷纭, 有鉴于探求确切数字的困难, 本文将战后初期国民政府的统计数和中共领导的解放区的统计数作为基础, 并尽可能地吸收近些年来有关日本侵华史研究的新成果, 考察了在这场战争期间中国军民的大致伤亡情况, 提供了一组中国军民最低限度的伤亡数目  相似文献   

6.
8月15日,日本首相小泉在纪念日本二战投降60周年时一改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说过的“狠话”,发表了“真诚道歉”的声明,表示要同亚洲国家寻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其实,在战争的反省问题上,一直有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中国人要求日本反思的多,而反思自身的少。也许,人们会说,我们更多地盯住日本,是因为日本侵略过我们。只有日本尊重历史、反省历史,未来悲剧才不会重演。的确,日本这个民族让我们太不放心。日本挑起的甲午战争,让中国晚清的近代化成果散失殆尽,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更是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再加上战后日本右翼的抬头和…  相似文献   

7.
1931年9月日本武装进攻东北三省,1937年7月它又挑起了“芦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日本在侵华过程中,为了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决心与意志,为政治统治、军事镇压、经济掠夺服务,对广大的沦陷区的文教事业进行了疯狂的破坏,并强制推行奴化教育,因此,奴化教育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全面侵略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实质就是专制、愚民,其目的是反动的。但随着日本的投降最终而崩溃。  相似文献   

8.
1931年9月日本武装进攻东北三省,1937年7月它又挑起了“芦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日军在侵华过程中,为了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决心与意志,为政治统治、军事镇压、经济掠夺思务,对广大的沦陷区的文教事业进行了疯狂的破坏,并强制推行奴化教育.因此,奴化教育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全面侵略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实质就是专制、愚民,其目的是反动的。但随着日本的投降最终而崩溃.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对山西盐资源的掠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7年爆发的中日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极其野蛮的侵略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日本帝国主义疯狂掠夺中国的战略资源,以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本文着重考察了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对山西业资源的掠夺情况。  相似文献   

10.
日本侵华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野蛮的战争,杀戮之惨,破坏之烈.亘古未有.一九四四年日军在豫湘桂战役中三次入侵萍乡.恣意洗劫,给萍乡的历史留下了最耻辱的一页.在纪念反法西斯和中国抗战胜利五十六周年之际,充分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对于加强爱国主义和地方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这是日本侵华老兵东史郎在中国出版的第二部战地日记,是又一份珍贵的日本侵华史料,也是从反面提供的一部历史读物。东史郎在中国出版的第一部战地日记名为《东史郎日记》,记述的是他在1937年8月应召入伍至1938年9月的侵华经历。现在出版的这本《东史郎战地日记》与上部日记在时间上相衔接,是作者在1938年10月至1939年9月继续随日军十六师团步兵第二十联队服役、辗转入侵华中地区的经历实录和作为一个日军上等兵的内心纪实。东史郎对自己的战地日记特意做了这样的安排:前一部日记由于涉及南京大屠杀故在南京出版,后一部日记则在中国首都北京出版。他希望通过在中国两  相似文献   

12.
日本罪恶的侵华战争(1937.7—1945.8)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这种历史事实不容纂改。中日两国人民以史为鉴,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历史潮流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日本侵华战争对我国图书馆事业造成的破坏,介绍了抗战时期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包括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统区图书馆事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图书馆事业。  相似文献   

14.
二战期间,日本的“笔部队”作家和军队作家创作了大量侵华文学。这些作品形成一个特定的中国形象。运用形象学理论对这一形象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一形象是当时日本占主流地位的“大东亚中国观”的文学化,同时也是战争时期特定政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事件: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当天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与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纪念仪式后,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各界代表参观《伟大贡献--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专题展览。
  9月2日,21位抗战老兵参加阜阳关爱抗战老兵志愿活动。9月3日,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纪念日图片展启动仪式在郑州市新闻大厦举行。《日本战犯的侵华罪行自供》一书同日面世。  相似文献   

16.
今年7月7日,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66周年的日子,日本法庭特意选在这一天开庭审理当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百人斩比赛”罪犯向井敏明的女儿以及另一个“百人斩比赛”罪犯野田毅的亲属为向井敏明和野田毅翻案的诉讼。联想多年对日本各地考察的体会,我深深感到,战争的幽灵仍在日本作祟。提起日本的战争幽灵,就不能不提到松井石根等七名甲级战犯。1948年12月23日,这七人被送上了绞刑架,尸体在久保山火葬场火化。可是松井石根的辩护律师之一三文字正平和久保山火葬场场长、火葬场附近的兴善寺住持却联合密谋于第二天深夜,从火葬场一个角落的…  相似文献   

17.
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日本政府运用各种手段,将国粹主义与军国主义思想结合,里应外合,将文学纳入战时体制。日本战时化文学的发展和表现包括:一、文学体裁的择取、创作方法的巨变、作品中法西斯色彩的焕发;二、”转向作家群”及其文化探源;三、人道主义的仓惶远遁。  相似文献   

18.
战后日本国内时常出现否认侵华战争性质拒绝向中国人民谢罪的卑劣行经.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日本人的生存逻辑、神国意识以及武士精神历史文化传统有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东亚同文书院是日本东亚同文会1900—1945年间在中国上海开办的一所主要为侵华战争服务的特殊间谍学校,其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的中、日、西文图书。南京图书馆现藏有东亚同文书院藏书10余万册,对研究中日关系史和日本侵华史具有重要价值。介绍了东亚同文书院的基本情况以及南京图书馆与东亚同文书院藏书的渊源,对东亚同文书院的藏书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日本出版了几本有关日军侵华期间中国战争受害者的研究专著。这些著作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以记忆特别是战争受害者的个人记忆作为基本的研究对象;以实地调查为主同时重视参照历史资料的综合分析的研究方法;在从历史的现场出发,尽可能地尊重微观、把握历史事实的细节的同时,体味微观背后牵连的脉络和结构;以中日民间展开的反思侵略战争、追究战争犯罪真相的市民运动,特别是要求日本政府谢罪赔偿的诉讼活动为开展研究的背景。研究者们的方法论和视角,可以使人们对日军实施的细菌战以及慰安妇制度获得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