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1年9月日本武装进攻东北三省,1937年7月它又挑起了“芦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日军在侵华过程中,为了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决心与意志,为政治统治、军事镇压、经济掠夺思务,对广大的沦陷区的文教事业进行了疯狂的破坏,并强制推行奴化教育.因此,奴化教育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全面侵略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实质就是专制、愚民,其目的是反动的。但随着日本的投降最终而崩溃.  相似文献   

2.
日本全面侵华,在所难免。日本帝国主义是全面侵华战争的主要责任者;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坐山观虎斗政策和远东慕尼黑阴谋,助长了日本全面侵华的嚣张气焰;同时,苏联对日屡屡退让,也为日本侵华开了绿灯;此外,中国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卖国政策,使日本全面侵华更加肆元忌惮、得寸进尺。这些国家的如此举动及造成的后果都不同程度地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3.
赵佳楹 《世界知识》2013,(16):62-64
日本于l894年发动第一次侵华战争(中日甲午战争);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第二次侵华战争,并在1937年制造七七事变转变为全面侵华战争。两次侵华战争都存在战后赔偿问题。第一次侵华战争日本获胜,它向清政府勒索了巨额赔款和侵略特权并割占中国领土台湾、澎湖达50年之久;第二次侵华战争日本战败,理应对中国人民的巨大生命财产损失予以赔偿,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苏联对华先是推行所谓“不干涉”的政策,对日本侵华进行姑息和纵容,致使日本侵华不断扩大,增加了中因抗战的压力;后为了利用中国抗战拖住日本,对华实行了全面的支持和援助,为中国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后又因形势所迫,与日本妥协,不仅停止对华援助,而且与英美等国积极谋求中国权益,造成对中国抗战不利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日本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加快了全面侵华的脚步。为了实现其“大陆政策”,尽快解决“中国事变”,从事了一系列染指我国西藏的阴谋活动,并且在其拉拢上层僧俗贵族的同时,还向西藏派遣了大量的特务进行活动。  相似文献   

6.
从1931 年到1945 年日本帝国主义在长达14 年的侵华战争中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但长期以来关于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伤亡人数众说纷纭, 有鉴于探求确切数字的困难, 本文将战后初期国民政府的统计数和中共领导的解放区的统计数作为基础, 并尽可能地吸收近些年来有关日本侵华史研究的新成果, 考察了在这场战争期间中国军民的大致伤亡情况, 提供了一组中国军民最低限度的伤亡数目  相似文献   

7.
大平正芳     
7月18日,日本池田內閣进行了改組。大平正芳出任外务相。大平正芳在1910年生于日本香川县,1936年毕业于东京商科大学。毕业后入大藏省任职,后来外調为横滨稅务署署长、仙台稅务监督局間接稅部部长。在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爭时期,他被调到“兴亚院”(日本內閣直属的对中国  相似文献   

8.
卢沟桥事变和抗战全面爆发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其以武力吞并全中国的侵略计划,突然向位于北平城西南卢沟桥附近的中国驻军发动进攻,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七·七”卢沟桥事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方的爆发。中国由此开始了连续八年的全国性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日本入侵,使民族矛盾上升成  相似文献   

9.
河村太美雄先生的自传体回忆录《一个日本老兵对侵华战争的反思》一书,以一个亲身经历了日本侵华战争的老兵的视角,叙述了那场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揭露了侵华日军的残暴,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日本极右翼势力日益猖獗的形势下,该书中译本出版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战争。1937年,芦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大举全面侵华、力图把整个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 中国到了存亡之秋,中华民族的生存到了最后关头!是抗战?或是投降?险恶的局势,“给中国一切阶级和一切政治派别提出了‘怎么办’的问题”。国民党是继续“安内攘外”,奉行不抵抗卖国政策,或是与共产党等各派抗日力量携手共拯国难?共产党是继续土地革命,或是政治领导,团结国民党在内的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抵抗日本侵略者?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对山西盐资源的掠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7年爆发的中日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极其野蛮的侵略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日本帝国主义疯狂掠夺中国的战略资源,以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本文着重考察了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对山西业资源的掠夺情况。  相似文献   

12.
这是日本侵华老兵东史郎在中国出版的第二部战地日记,是又一份珍贵的日本侵华史料,也是从反面提供的一部历史读物。东史郎在中国出版的第一部战地日记名为《东史郎日记》,记述的是他在1937年8月应召入伍至1938年9月的侵华经历。现在出版的这本《东史郎战地日记》与上部日记在时间上相衔接,是作者在1938年10月至1939年9月继续随日军十六师团步兵第二十联队服役、辗转入侵华中地区的经历实录和作为一个日军上等兵的内心纪实。东史郎对自己的战地日记特意做了这样的安排:前一部日记由于涉及南京大屠杀故在南京出版,后一部日记则在中国首都北京出版。他希望通过在中国两  相似文献   

13.
日本是近代史上加害中国最深最重的国家。新中国对其以德报怨,不再追究其侵略罪行,放弃索赔要求,此大义之举令多数日本人超出意料。但日本国内近年否认、美化侵华历史罪行的趋愈演愈烈,若不翻然醒悟,历史问题仍是影响中日正常关系的症结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赵佳楹 《世界知识》2012,(23):58-59
日本求和企图的失败日本1937年通过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到1938年10月已占领广州、武汉。但由于战线拉得太长,它的国力、军力消耗已达到极限,遂不得不改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和"以战养战"的战略方针。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战局对日本更加不利。于是日本便千方百计企图尽早结束对华战争,以便把深陷中国大陆的百万日军撤出来,集中力量对付美、  相似文献   

15.
日本侵华战争已经过去60多年了。人们在回顾那段历史时,往往着眼于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等方面,很少涉及日本的文化侵略政策。人们普遍不知道在日本侵华战争中,还有一支“以笔为枪”的特殊侵略部队——“笔部队”。他们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集团从事“对华宣传战”的主力军,正是他们炮制的大量侵华文艺作品,在侵华战场上,发挥了“枪部队”所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枪部队”所不能替代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集团实施了“文化界总动员”,军部也在全军设置了军事报道部,统筹和扩大对华宣传战。当时的日本文化界人士发挥了非同一般的…  相似文献   

16.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广州等地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东东江和海南岛人民英勇地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分别创建了东江根据地和琼崖根据地,统称为华南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三大战场之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重要的篇章.广州等地的沦陷和华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广州是华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对广东、对华南以至整个中国都具有重要战略地位.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就把目标钉上了广州。当中日双方正在进行淞沪会战的时候,8月24日日军第三舰队司令部即宣布封锁上…  相似文献   

17.
早在1936年8月(?)日本政府就把“确保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确立为“根本国策”。日本不仅要征服中国,还要。消除北方苏联的威胁”,同时排除英美等国在东南亚的势力,由日本充当东亚大陆和太平洋的霸主。1937年7月,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妄图在几个月内灭亡中国,然后以中国为基地,向北进攻苏联,向南与英美开战。但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迷梦。1938年  相似文献   

18.
日本侵华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野蛮的战争 ,杀戮之惨 ,破坏之烈 ,亘古未有。一九四四年日军在豫湘桂战役中三次入侵萍乡 ,恣意洗劫 ,给萍乡的历史留下了最耻辱的一页。在纪念反法西斯和中国抗战胜利五十六周年之际 ,充分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 ,对于加强爱国主义和地方史教育 ,是十分必要的。(一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中国人民由过去的单独对日作战 ,转变为和苏美英等同盟国并肩对日作战。整个战局发生了对中国抗日战争有利 ,对日本侵略者不利的变化。为了扭转在亚洲战场的不利…  相似文献   

19.
东亚同文书院是日本东亚同文会1900—1945年间在中国上海开办的一所主要为侵华战争服务的特殊间谍学校,其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的中、日、西文图书。南京图书馆现藏有东亚同文书院藏书10余万册,对研究中日关系史和日本侵华史具有重要价值。介绍了东亚同文书院的基本情况以及南京图书馆与东亚同文书院藏书的渊源,对东亚同文书院的藏书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20.
徐志民 《世界知识》2011,(19):64-66
在本刊上期的文章《伪满开拓团的来龙去脉》中,多次出现“满铁”一词。的确,在日本的侵华历史中,“满铁”是无法回避的。“满铁”与关东军犹如缠附在近代中国东北身上的雌雄大盗一般,关东军是赤裸裸地烧杀抢掠和军事占领。而“满铁”则是以“文装武备”的形式吮吸着中国东北人民的血汗。一部“满铁”史,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近代日本侵华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