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为进一步探索电场强化沸腾换热的机理,利用高速摄像仪拍摄了气泡在不同场强作用下的实验图像,并对气泡脱离壁面时的形态进行了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电场作用下气泡沿场强方向伸长,随着场强的升高,气泡的脱离长径比增大,变形量增大.并对气泡界面所受的电应力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气泡变形是由于气泡受到电应力的作用,电应力在赤道方向压缩汽泡,在极轴方向拉伸气泡,使得气泡沿场强方向变细变长.  相似文献   

2.
电场对注入气泡和沸腾汽泡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探索电场强化沸腾换热的机理,利用高速摄像仪拍摄了注入氮气气泡和R123工质沸腾汽泡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的实验图像,并对气泡脱离壁面时的形态进行了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注入氮气气泡和R123沸腾汽泡在电场作用下形状发生了显著变化,电场强度越大,气泡的形状变化也就越明显,并且电场对沸腾汽泡的影响更为显著.此外,注入氮气气泡和沸腾汽泡的脱离体积在电场作用下也发生了变化,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脱离体积有减小的趋势,且冷态注入氮气汽泡的体积在电场作用下的变化较沸腾汽泡明显.  相似文献   

3.
对均匀高压电场作用下平板池沸腾换热的强化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在较低过热度的范围内电场对换热有明显的强化效果.场强越高,相同过热度对应的换热系数越高.在相同的场强下,强化系数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结合试验结果对电场强化沸腾换热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在热流密度较小的范围内,对流换热占主导地位,电场强化对流换热使壁面过热度大大下降,导致相应过热度下汽泡的平衡半径提高,因此,抑制了核态沸腾.随着热流密度的提高,汽泡的产生和运动成为影响换热的主要因素,此时过热度的变化不是很大,在相同的过热度下,电场可以减小汽泡的临界半径,使汽泡增多.在汽泡准备区,电场会影响汽泡的核化;在汽泡成长区,电场会影响汽泡的长大、变形和脱离;在非沸腾区,电场会影响单相流体的自然对流换热.  相似文献   

4.
给出了固体颗粒对池沸腾换热表面结垢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沸腾工质为CaSO4饱和水溶液,换热表面材料为紫铜,固体颗粒是0.5~1mm的玻璃珠.实验结果表明,在平表面池沸腾条件下引入固体颗粒,只能在较短的运行时间内起到强化换热的作用.当运行时间较长时,不仅不能强化换热,反而因结垢而使得换热情况恶化.这说明,在沸腾炉中加入固体颗粒以强化换热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电场作用下单气泡行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电场强化沸腾换热的机理,分析了单气泡在电场作用下的行为特点.通过求解不可压缩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加入电场力的动量方程和VOF(volume of fluid)方程,得到了单气泡在电场下从壁面脱离的过程.结果发现,气泡在电场下脱离时间变短,并沿着电场方向伸长.气泡内部流动加剧,形成多个涡.结果表明,电场作用下气泡的行为特点产生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探索电场强化沸腾换热的机理,利用高速摄像机研究了绝热条件下注入到静止变压器油中的氮气泡在电场作用下的行为。获得了在不同电场作用下气泡形态成长的实验图像,并分析了电场作用下气泡的长径比、脱离体积和脱离周期随电场的变化关系。实验研究表明: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气泡的长径比变大,脱离体积变小,脱离周期变短。电场中气泡行为的改变主要取决于电场强度和电极距离。外电场作用促进了注入气泡从小孔的脱离。  相似文献   

7.
电场作用下单气泡行为的可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索电场强化沸腾换热的机理,利用高速摄像机研究绝热条件下注入到静止变压器油中的氮气泡在电场作用下的行为,获得了在不同电场作用下气泡形态成长的实验图像,并分析了电场作用下气泡的长径比、脱离体积和脱离周期随电场的变化关系。实验研究表明: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气泡的长径比变大,脱离体积变小,脱离周期变短。电场中气泡行为的改变主要取决于电场强度和电极距离。外电场作用促进了注入气泡从小孔的脱离。  相似文献   

8.
给出了固体颗料到池沸腾换热表面结垢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沸腾工质为CaSO4饱和水溶液,换热表面材料为紫铜,固体颗粒是0.5-1mm的玻璃珠。实验结果表明,在平表面池沸腾条件下引入固体颗粒,只能在较短的运行时间内起到强化换热的作用。当运行时间较长时,不仅不能强化换热,反而因结垢而使得换热情况恶化。在这说明,在沸腾炉中加入固体颗粒以强化换热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对电场极性影响池沸腾换热的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在实验中,换热面为一平板并接地作为0电极,高压电极为平行于换热面的线状电极。实验结果表明,正电压下的强化换热效果优于负电压下的强化换热效果。这是由于施加正电压时不会有阴极发射电子现象,而施加负电压会有阴极发射电子现象,阴极发射电子削弱了电场对沸腾换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水平光滑和滚压强化两种传热管管束在不同压力条件下的窄小空间内沸腾强化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确认了窄小空间能够有效强化沸腾换热特性,存在着一个换热强化效果最好的最佳管距.当管距很小时,光滑管几乎具有和强化管相同的换热特性.实验范围内盐水浓度对换热特性几乎无影响.实验证明,对紧凑满液型蒸发换热器,利用传热管管束狭窄空间内早期沸腾强化换热机理,可以将中小热流密度条件下的自然对流换热转化为旺盛核沸腾换热,其换热性能大大优于传统的降膜式蒸发换热器.  相似文献   

11.
电极对EHD强化沸腾换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综合国内外EHD强化沸腾换热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电极的形状,位置,材料和极性对EHD强化沸腾换热的影响,并指出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EHD强化传热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综合国际上电水动力学EHD(Electro-Hydrodynamics)强化传热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在电场力作用下流体所受到的各种力及其对单相对流传热、沸腾传热和凝结传热的影响,给出了EHD强化传热的基本方程,并对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指出了EHD强化传热的复杂性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引入惰气增强传热具有清洁、增加的压力降小和不干扰流体流动等优点.在传热实验装置的竖直向上矩形管道入口处引入氮气,通过对一般对流传热与引入氮气情况下的传热实验进行对比,考察了引入氮气对传热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混合对流传热时。传热的增强更加显著,引入惰气对对流传热的增强程度要明显好于对过冷沸腾传热的增强.通过对惰气增强传热的机理进行分析,提出惰气对传热的增强作用,是气泡引起液速增加而产生的湍动增强和气泡滑移而产生的边界层湍动增强这两种机理叠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以宽度为1.0 mm和0.1 mm的竖直矩形细通道内的沸腾换热特性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索气泡生成、长大和脱离的过程,通过几何重构和界面追踪的方法获取相界面移动和变化对系统内压差以及平均表面换热系数的影响。计算中考虑重力、表面张力和壁面黏性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通道宽度的不同对气泡生长方式和气泡形态产生很大影响,且核态沸腾换热系数随着细通道宽度的减小而增大;表面张力在细通道沸腾换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明显增大,证明细通道有强化换热的作用;由于数值计算中进行了理想化假设,导致数值模拟的沸腾传热系数比现有细通道沸腾传热实验传热系数普遍偏高。  相似文献   

15.
从液体空化和沸腾机理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两者的关系,揭示了液体空化强化沸腾传热的机理,并成功地解释了声空化对水平圆管沸腾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空化和沸腾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液体强度施加破坏的,标准状态下的空泡半径维持在微米量级以下,沸腾传热是否受到声空化的强化,取决于声空化是否给传热表面提供了核化汽泡胚胎。  相似文献   

16.
多孔表面槽道对沸腾传热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开槽密度和深度对R11工质在烧结多孔表面池沸腾换热影响的实验研究,观察发现,多孔表面开槽,蒸汽从槽道逸出,液体从多孔区吸入到受热面,沸腾换热增强,沸腾可分为液体灌注,槽道起泡和底部蒸干3个区,对特定的多孔层,合理开槽可获得较好的换热效果。  相似文献   

17.
固体颗粒强化液体沸腾换热和抗垢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加热面上添加一定量的固体颗粒,可以使沸滕换热强化,本文在毫米级和纳米级颗粒直径范围内,对添加固体颗粒后的 体泡状沸腾换热和抗垢特性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对其强化换热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沸腾换热强化效果与固体颗粒直径,初始颗粒层高度以及沸腾热流密度有关,流化颗粒具有较好的抗垢作用,根据“类汽泡运动”所建立的流化颗粒强化沸腾换热的容积对流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流化颗粒强化沸腾换热的物理机制,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EHD强化沸腾换热的模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沸腾及EHD强化换热理论的基础上,结合R11工质在垂直管内受直流高电压作用下的沸腾换热试验数据,提出EHD强化沸腾换热的数学模型;模型计算与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