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行歌曲和写作有许多相通之处。首先,流行歌曲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和写作密不可分。其次,流行歌曲中的词是文学作品的一部分,词作者都是文人。再次,流行歌曲和文学作品都是艺术,艺术有其相通之处。向流行歌曲说“拿来”,必将使写作成为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相似文献   

2.
八十年代初,港台流行歌曲开始进入大陆。 之后,中国大陆也有了自己的流行歌曲和歌手,其创作与演唱不能不受港台影响;而港台歌曲更蜂拥而入,占据流行歌坛的主导地位。但后来进入大陆的港台歌曲,就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了,却受到了青年人更加狂热的欢迎,把港台来的东西都当成了“新潮”。青年人本来就有好奇求新的心理,一部分青年人又喜于追逐时髦,这种特定的背景为流行歌曲的迅速流行奠定了基础。从港台流行歌曲自身节奏来说,它忽而似自言自语,忽而大喊狂叫,也不乏委婉曲折的旋律,极易宣泄感情;大陆在校的少男少女,市场上的青年个体户,许多人都有着不同的情感波动和不随心,其中包括着情窦初开时爱恋的骚动,流行歌曲无疑应时地为他们提供了宣泄内心的喷发口。同时,流行歌曲好嗓子能唱,沙哑嗓子能唱,五音不全的能唱,不识歌谱的也能唱(据说有的港台歌星也不会读谱),这就为流行歌曲在青年中畅通无阻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如果到此为止,也不值得大惊小怪,育年人爱唱这一口就唱好了。问题是这后来进入的部分港台歌曲中有着某些不健康的因素,青年人不能清醒的分辨,更有部分青年由爱唱进一步发展到对港台流行歌曲的沉迷、崇拜,并爱屋及乌,形成了拜星风。 “追星族”不是大陆的...  相似文献   

3.
流行歌曲说理的可行性在于“情不离志”的天然本性,必要性在于受众喜欢“理趣”的审美期待。其“理”包括社会之理、人生之理和自然之理三个方面;其“趣”主要有情理结合、景理结合、物理结合、事理结合四种表现形式。“理趣”有利于拓展流行歌曲的社会功能,但要充分发挥作用,需做到“新颖”和“适度”。  相似文献   

4.
流行歌曲歌词是一种文化现象,抒发人内心真正的情感,减少人心里的苦闷和紧张。然而,当前一些粗俗的流行歌曲歌词受经济利益驱使,追求感官刺激和个性解放的心理而放弃对高尚艺术情操的追求,甚至无视伦理道德,部分流行歌曲歌词表现出明确的思想片面性、趣味媚俗性,给青年一代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中国,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适时的提出了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十七大又强调积极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深刻体现了当代中国特色的人道主义,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继承又是对它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粤语流行歌曲曾作为引领全球流行乐坛流行趋势的主流声音出现在流行音乐史上。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它经历了从起源、兴盛到衰退的演变过程。粤语流行歌是我国流行歌曲的缩影,它的兴衰历程折射出流行歌曲该如何保持自己的生存空间这一问题。通过对粤语歌曲的兴衰历程和流行歌曲的生存空间进行探讨,认为流行歌曲要保持自己的生存空间,必须坚持发扬民族性和时代性两大特点。  相似文献   

7.
唐诗宋词从素材来源、意境营造、情感把握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为流行歌曲的歌创者提供了很多好的思路和借鉴,这就使得流行歌曲对唐诗宋词的精华加以借鉴和发扬,但同时二者毕竟是不同时代的产物,流行歌曲对唐诗宋词的借鉴又有所变通。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体现着尊重“人的价值”的人道主义取向胡义成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是兼容的。它的价值观取向也包括人道主义。其集中表现之一,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根基的政治经济学,在整体思路上最尊重“人的价值”.某些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在有关外显的论述之中,也可...  相似文献   

9.
纵观中国流行歌曲的发展,走过了不太长却很坎坷的道路。但从近年来的发展概况来看,更多的流行歌曲创作重新开始向民族民间音乐回首寻根,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流行音乐民族化的发展,我们相信,这也必将是未来中国流行歌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壮语流行歌曲是近几年广西音乐文化出现的一个新亮点,其在取得一定影响和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经费不足,底蕴不够,缺乏团队等一系列发展困境。要破解这些难题,一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二要壮语流行歌曲人增强责任感,提高自身修养,注意发现和培养新人;三要成立市场化的运作团队。  相似文献   

11.
《河岸》中的库东亮是生活于当代中国的“零余者”,他的自我放逐反映了当代中国人因文化之“根”失落而产生的一种普遍漂泊感。库东亮对文化革命的拒绝宣告了人的主体意识的回归,这使他的寻根成功有了某种可能。这个人物是苏童对20世纪“零余者”形象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流行歌曲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审美文化现象之一,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离不开的一部分。作为意识文化的一部分,流行歌曲也不断反映着我们生活、思想的变化,做到让流行歌曲不仅娱乐大众,同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形翅膀,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和审美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反映在音乐领域,流行音乐给当今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它表面上对民族音乐造成广泛的冲击,但在其组成的众多因素中仍渗透着民族因素,它的产生与发展依然是民族音乐的转化与延伸。这些因素的存在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对音乐创作者深刻影响的结果,也正是这些具有"中国印"的流行歌曲让更多世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老子以“道法自然”为逻辑起点.以“天道尚慈”为哲学依据,提出了军事人道主义战争观,对战争的本质、性质和起源以及军事战略战术原则作了独具匠心的回答。“处柔、主静、守中”是《老子》军事人道主义的三大基本运行法则。道家对“人”的终极关怀,“处柔克刚”、“不争而善胜”、“恬然为上”的战略思想以及“欲擒故纵”、“以奇用兵”等战术理念是中国兵学史上的宝贵精神财富,至今对现代军事研究仍不失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和”或“和谐”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所熔铸和造就的精华和首要文化理念。“仁”或“仁爱”是儒家理想中的人格美和社会美的集中表现。唐君毅作为港台新儒彖代表人物之一,毕生以弘扬儒学及中国文化为使命。其人道主义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对于利用传统儒家文化的和谐思想调适人际关系,发挥传统文化的当代精神价值,促进个人的和谐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全面提升个人素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是当今的一种社会主义理论,它代表了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它认为人是社会主义的核心,社会主义意味着人性的复归及人的异化的克服。“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的文学”是公认的中国新文学运动的两大中心理论之一,周作人是该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周作人从达尔文进化论出发,将“人”定义为“从动物中进化而来的”,人性等于“神性 兽性”;他的人道主义就是代表“神性”的博爱型人道主义与出于“兽性”的个人主义的结合,人道主义文学是“人”的文学”。由于对自由主义的坚定信念并加以对尼采学说的扬弃,周作人坚持自由与宽容;随着他更多的返回传统和对古希腊、日本人对自然与美的热爱之情的向往,周作人倡导生活艺术化,其文学观也随之更突出人的“文学”。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观是身兼启蒙者与文学家的周作人在特定时空里融合启蒙主义和审美主义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18.
彭芳 《科技咨询导报》2008,(22):232-232
在现代社会中,文化产业是大众文化和科学技术文化的结合,文化产业是文化工业和市场经济的结合。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大众文化,大众文化的本质为属于大众文化的流行歌曲的目前蓬勃发展带来了必然性由于在流行歌曲的音乐领域中,其重要特点就是歌唱占据着重要的演绎地位,所以本文同时对区别于传统声乐唱法的流行歌曲的典型唱法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9.
流行歌曲是近年来受大众欢迎的一种艺术形式,属于通俗文化的一部分,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本文以功能文体学为基础,以百度网页上随机抽取的30首中文流行歌曲的歌词为语料,试从词汇、语法和修辞三个方面分析和探究中文流行歌曲词作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20.
修辞的运用既是一种民族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学和文化现象,当代流行歌曲走红的背后,除了歌曲外在的作曲配乐之外,流行歌曲中的歌词更是一个极其独特的存在,尤其是美妙的修辞手段在歌词语言中的运用,充分满足了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和心理需要。本文主要从消极修辞、积极修辞两个方面来分析林夕歌词中的修辞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