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从理论上探讨和研究了LZn(μ-X)2ZnL(L={HC(CMeNPh)2})配位化合物的不同桥接基团衍生物的性质。采用B3LYP方法,选用6-31+G**基组对其进行了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过渡金属与配体间存在广泛的电子给体-受体作用。在含有不同的桥接基团(X=F,OH,NH2,Cl,SH,PH2)的此类配位化合物间,当桥接基团分别为F,OH,NH2和Cl,SH,PH2时配位化合物四元桥环稳定性逐渐增强。同时从稳定性上讲,第2周期大于相应的第3周期桥联化合物。其中,带电荷数较低的PH2配位化合物有着较强的电子给体-受体作用,稳定化能较高。Wiberg键级也大于其他配位化合物,因而桥键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外给电子体对Ziegler-Natta催化剂催化丙烯聚合的影响,并用DSC和GPC等表征手段对聚丙烯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给电子体种类对催化剂性质有较大程度的影响,其中以有机胺类化合物为外给电子体的Ziegler-Natta催化剂体系表现出最高的聚合活性,而胺基硅烷类化合物表现出最低的聚合活性和最好的氢调敏感性,醚类化合物表现的聚合活性、氢调敏感性以及立构定向性介于有机胺类和胺基硅烷类之间。此外,外给电子体种类对聚合物的分子量有较大的影响,相同聚合条件下,有机胺类外给电子体合成的聚丙烯的平均分子量最高,醚类次之,羧酸酯类和胺基硅烷类最低。利用Fukui函数和反应热对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DONOR-D)和四乙氧基硅烷(DONOR T)的络合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DONOR-D比DONOR T与催化剂活性中心有更强的络合能力,因此,DONOR-D与DONOR-T复配外给电子体主要呈现DONOR-D的聚合性质。  相似文献   

3.
利用半经验AM1法研究了醋酸锰作用下二烯丙基叔胺与C60富勒烯的环加成反应中反应物和产物的几何构型,原子净电荷,前线轨道及能量等参数.计算结果表明,C60底物与加成基团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分子内电荷转移,C60部分是电子受体,二烯丙基叔胺是电子给体.并根据分子体系的能级差ΔE(LUMO-HOMO)判断了同分异构体的稳定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采用双氰基茚满二酮为吸电子单元,分别以苯并二噻吩并吡咯和4,4’-二甲基三苯胺为给电子单元,设计合成了两种具有给电子-吸电子(D-A)型结构的非对称小分子给体材料D1和D2;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这两个小分子给体的光学性能及电化学性质,并考察了由这两个小分子和C70制备的全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含有稠环给电子单元的小分子给体D1比含有三苯胺给电子单元的D2具有更宽的光学吸收、更低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能级和更好的光伏性能;以D1和D2为给体、C70为受体的可真空蒸镀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为5.03%和3.78%.  相似文献   

5.
以实验室自制新型β-二酮类化合物制备了四种含有不同内给电子体(1,1,1-三氟-5,5-(二甲基)-2,4-己二酮、3-乙基-2,5-戊二酮、1,1,1-三氟-4-苯基-2,4-丁二酮、1,3-二苯基丙二酮)的MgCl2负载型丙烯聚合齐格勒-纳塔(Z-N) 催化剂,研究了给电子体结构与聚合性能之间的关系,内给电子体的结构对聚合物立构规整度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β-二亚胺金属配合物作为一类新型的非茂金属催化体系,具有良好的分子裁剪性.通过调节β-二亚胺分子结构以及配位中心的电子与立体环境等,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实现催化剂的设计和组装,从而得到催化性能更加优秀的催化剂前体.文章综述了β-二亚胺有机过渡金属配合物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采用乳化法一步制备了球形Ziegler-Natta催化剂,通过SEM、XRD、FTIR和激光粒度分布仪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研究了其催化丙烯聚合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得到的催化剂球形度好、粒度分布集中、粒径大小可调;邻苯二甲酰氯和异辛醇反应原位生成了内给电子体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得到的催化剂催化丙烯聚合的产物颗粒球形度好、细粉少、等规度高;聚合反应温度、聚合反应压力、n(Al)∶n(Ti)、外给电子体CHMDMS的用量对丙烯聚合活性以及聚丙烯产物的物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不同催化剂对4,4′-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4,4′-MDC)催化分解制备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4,4′-MDI)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ZnO/Zn复配催化剂对该反应具有较高催化活性,并具有低温的反应特点。ZnO/Zn复配催化剂的最佳质量比为1∶1。对ZnO/Zn复配催化剂催化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为溶剂质量的1.6%,原料用量为溶剂质量的2.5%,反应温度250℃,反应时间80min的最优条件下,MDC的转化率达到99.2%,其中4,4′-MDI单体的产率为67.3%。  相似文献   

9.
对1 ,3 - 二咔唑基丙烷(1 ,3 - DCZP) 在光激发下与电子受体化合物1 , 4 - 二氰基苯(1 ,4 -DNB) 形成三元激基复合物的光物理过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当1 , 4 - DNB 对高浓度的1 , 3- DCZP荧光猝灭时, 随着猝灭剂浓度的增加, 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分子形成了[DDA]* 型(2个1 , 3 - DCZP分子和一个1 , 4 - DNB分子) 的三分子激基复合物; 当1 , 4 - DNB 对低浓度的1 , 3 - DCZP荧光猝灭时形成了[(DD)A] * 型(1 个1 , 3 - DCZP分子具有2 个电子给体基因, 与1 个1 , 4 - DNB分子) 的三元激基复合物.  相似文献   

10.
短程有机电子给体-受体体系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合成了一类以蒽为电子给体,带不同吸电子取代基的苯为电子受体的新型短程有机电子给体-受体体系。光谱实验研究发现,该短程给体-受体体系内存在非常强的荧光淬灭现象。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强荧光淬灭的本质在于体系分子内快速的电子转移,同时表明缩短电子给体-受体之间的距离将加快电子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1.
对供氢剂及其前身物的化学变化规律以及渣油的裂化反应的分析表明 ,供氢剂与分散型催化剂的协同使用可较大程度地降低渣油的加氢裂化生焦量 ,而裂化转化率略有降低。 3种供氢剂的抑制生焦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二氢蒽 ,四氢萘 ,十氢萘。其中 ,二氢蒽是很好的供氢剂。供氢剂前身物与分散型催化剂协同使用也可以起到相同或类似的作用 ,3种供氢剂前身物的抑制生焦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蒽 ,菲 ,1 甲基萘。在渣油临氢催化条件下 ,供氢剂前身物能起到与二氢蒽和四氢萘类似的作用 ,催化剂的存在有助于实现供氢剂与多环芳烃的可逆反应。在分散型催化剂存在下外加多环芳烃的催化加氢实验结果说明 ,分散型催化剂在渣油加氢裂化体系中主要起着氢化多环芳烃和稳定自由基两种作用。外加的多环芳烃与外加供氢剂 (尤其是三环以上的芳烃 )起着将气相氢向液相传递的作用 ,催化剂的存在有助于加速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2.
Ru/AC催化剂上不同取代苯液相加氢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制的Ru/AC催化剂,以异丙苯作反应物系统考察了反应条件:时间、温度、氢压、催化剂用量、底物浓度等对苯环加氢反应的影响,并与不同供电子与吸电子基团的取代苯加氢反应活性进行了比较.用XRD和XP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带供电子基团的取代苯的加氢活性高于带吸电子基团取代苯.带供电子基团取代苯的加氢活性顺序如下:叔丁基苯>异丙苯>乙苯>甲苯>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带吸电子基团取代苯的加氢活性顺序为:苯酚>对氯苯胺>氯苯>硝基苯.该催化剂呈微晶状态,粒度很小,经氢气还原后表面上钌主要为Ru0,它们对供电子基团取代苯有很高的芳环加氢活性.  相似文献   

13.
供氢剂与分散型催化剂在不同减压渣油转化中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烷基辽河减压渣油、中间基玉门减压渣油、克拉玛依减压渣油为进料 ,四氢萘为供氢剂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为油溶性分散型催化剂 ,在高压釜中进行了裂化反应 ,比较不同基属减压渣油的加氢裂化行为。结果表明 ,在分散型催化剂作用下 ,不同基属减压渣油的加氢裂化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在生焦量相同的情况下 ,克拉玛依减压渣油的转化率高于玉门、辽河减压渣油的转化率。同时 ,供氢剂与分散型催化剂在 3种渣油的加氢裂化过程中都具有协同作用。与单独使用分散型催化剂的改质反应相比 ,供氢剂与催化剂的协同作用不但可以在低转化率下延迟生焦起初点、提高渣油生焦前的最大转化率 ,而且在高转化率下对渣油的缩合反应有更大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 ,供氢剂与催化剂的协同作用对环烷基辽河减压渣油的转化效果明显好于另外两种减压渣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能源的需求及依赖日益剧增。与此同时,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可再生能源及化学品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厌氧发酵系统可以在缓解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同时生产生物燃料和化学品,逐渐成为一大研究热点。基于厌氧微生物的碳链延长生产中链脂肪酸(C6-C12),可比制备传统厌氧发酵产品(CH4)获得更高的附加值,而与采用传统的化工方法生成中链脂肪酸相比可节省更多成本。中链脂肪酸可以通过短链有机酸的碳链延长得到,这个过程需要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的共同参与。电子供体作为驱动碳链延长的主要动力,其种类和性质会直接影响碳链延长的途径,最终产物的类型、产量和产率。因此,本文综述了乙醇、乳酸、H2和CO等作为电子供体的链延伸机理、主要微生物和研究现状,并给出厌氧微生物利用不同电子供体实现碳链延长制取高附加值化学品的优缺点,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子回旋共振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ECR CVD),CH4和H2为气源,分别以Fe3O4,Co纳米粒子及Fe(NO)3溶胶为催化剂在多孔硅基底上制备了碳纳米管;在Si(111)和石英基底上以Fe3O4纳米粒子为催化剂实现了碳纳米管的生长·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的形貌、尺寸及结构进行表征·讨论了催化剂和基底对碳纳米管形貌、密度和取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影响碳纳米管的成核密度和生长速度,基底通过影响催化剂的特性和分布均匀性,对碳纳米管的形貌和生长模式产生重要影响,以Fe3O4为催化剂在多孔硅上实现了碳纳米管的最优定向生长·  相似文献   

16.
人体器官移植技术是20世纪现代生物医学发展的一个代表性领域,为末期脏器疾病的病患恢复健康带来了希望。但寻找器官供体一直是该领域中最大的难题,面临着很多法律问题。活体器官捐赠在器官来源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质量也较优。但从活体上获取器官也将涉及一些法律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活体捐献的供体身份问题,包括未成年人能否捐献器官,以及活体捐献的供体和受体是否一定要是亲属或夫妻关系;二是活体器官供体的风险及补偿问题。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电子能谱仪、X光衍射仪、吸附仪等物化仪器和化学分析法,对受热后铜系甲醇催化剂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实验室高温处理后的催化剂晶粒度增大,比表面积下降,孔容下降;经工业使用后的催化剂晶粒度增大,比表面积和孔容均下降且比表面积和孔容的下降大于实验室样品。实验室过热实验的催化剂与工业使用后的催化剂在结构数据变化的趋势上相同,比表面积减小与催化活性降低存在相关的变化。因此,当气体充分净化后,杂质对催化剂的影响已经很小,此时催化剂过热使用导致催化剂结构变化是影响催化剂活性和使用寿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用MgCl_2负载钛系高活性催化剂进行乙烯气相聚合,考察了分别在预聚合阶段和气相聚合阶段加入不同的烷基铝化合物和给电子体试剂,对气相聚合催化活性的影响。气相聚合催化活性并不受预聚合中烷基铝改变的影响,但随气相聚合中烷基铝改变而变化。气相聚合用不同烷基铝得到的催化活性大小顺序为:Al(i-Bu)_3>AlEt_3=Al(n-Oct)_3>>AlEt_2Cl.预聚合中加入给电子体试剂能使气相聚合催化活性有一定程度提高,而在气相聚合中加入给电子体试剂使催化活性下降,同时也研究了H_2对气相聚合催活性和产物分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丁酮、1,2-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丁酮1,2-丙二醇缩酮,并考察了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及用量、催化剂重复使用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通过优化得出较佳工艺条件为:n(丁酮)∶n(1,2-丙二醇)=0.2∶0.26,带水剂环己烷的用量为40 mL,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用量为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