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前期,户籍制度改革,市民阶层出现,继而产生了与传统儒家文化迥异的市民文化。出身于仕宦家庭的柳永醉心于其中,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词作中折射出耀眼的市民文化色彩,并成为明清市民文学的先声。  相似文献   

2.
柳永一生浅斟低唱 ,词作呈现出凄迷哀婉的色彩。柳永执著于功名 ,却不趋炎附势 ,他的人生充满了矛盾 ,理想的渺茫、感情的无所依托 ,使他内心烦闷惆怅 ,为他的词作涂上了凄迷的色彩。柳永创作了大量的慢词 ,慢词无论从音律、节奏上 ,还是结构、内容上都有利于抒发哀婉、愁苦的情感 ,这就为他词作形成凄迷色彩创造了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将北宋著名词人张先、柳永的情爱词作出比较,结合两位词家不同的人生际遇、审美情趣、个性资质以探讨他们在词作中分呈的不同艺术特色与风格,从而了解宋代“情爱词”的两大创作程式—“士大夫式”及“市民式”情爱词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4.
柳永是两宋时期最为著名的词人,他的词被人们广泛传诵,甚至形成了“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空前盛况,但是与此同时,他也是最具争议性的词人之一,因为他的词具有雅和俗两种截然相反的风格。本文将分别分析柳永“俗词”和“雅词”各自的特征,探讨柳永词形成雅和俗两种风格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柳永受儒家济世思想影响,仕心定位为公卿,且在求仕为官道路上形成了他双重人格结构模式。诸多事实和种种现象表明,柳永以公卿为轴心,以宋代文化为半径,以其诗词创作为载体,用心绘就了其独特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6.
柳永的谀圣词历来不为人所重视,收录在《乐章集》中的12首谀圣词是作者试图求取仕宦显达的产物。有别于传统认识中的风流浪子形象,在这部分词作中柳永露骨地为帝王歌功颂德,通过分析这类词作并与词人其他作品相比较,不难看出它的特殊性和在词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7.
柳永的词作代表了宋词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其发展的慢词从内容到艺术手法都有独到之处,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煜的后半生在限定的时空中“郁积”着个体生命的痛苦情感,成了探究个体生命苦难的苦行僧。他的痛苦才具有了个体意义。柳永却与封建社会所有怀才不遇的才子一样。他在无奈中拥抱广泛的民间社会,并在歌楼柳巷的狂游中“排放”成一个具有封建社会才子共同精神痛苦的浪子形象。他的痛苦才更有了社会意义。迥异的人生影响了他们的情感方式,同时也成就了他们不同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9.
柳永的艳情词具有世俗化、市井化、诗意化的特征,它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音表现世俗化的市民情调,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意愿、要求和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10.
本简要分析了柳永生活景遇的变化与其词作风格特征之间的关系,从几个方面说明了角色意识对作家创作的影响,试图以此为突破口,找出一条研究宋词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并在多方面取得开创性成就的词人。他大量创作慢词,扩大了词的容量;他从都市生活,山川自然中摄取题材,拓宽了词的视野,丰富了词的内容:他以“实说”体式重新确定了叙述视角和抒情模式;另外,他采纳市井新声,以口语俚词入词,开启了写通俗白话词的先河。  相似文献   

12.
柳永是一位有着深厚的悲秋情结的词人。他把文人的悲秋传统与词的缘情传统相结合,对悲秋题材作了词化的处理,并且通过刻意表现秋晚或秋夜的情景,强化了悲秋题材的感伤色彩。另一方面,柳永还以悲秋的传统改造了词的境界,在柔婉的闺阁之词外新开出了沉雄的江山之词。  相似文献   

13.
柳永是慢词的开拓者 ,在慢词的创作上表现出独立特行的创作思想。柳永具有积极的创新精神 ,大量运用时调俗曲 ,创作浅近卑俗的歌词 ;在慢词创作的目的和功用上 ,则鲜明地表现出“应歌”的思想。正是在这两个方面 ,柳永慢词创作表现出与晏欧等人不同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貌 ,从而在宋代慢词创作中有先导之功。  相似文献   

14.
从圣寿词这一角度,比较了晏殊和柳永二人在表现内容方面的异同,分析了他们各自的特点和艺术风格,客观地评价了它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并且从写作动机方面探讨了二人圣寿词的情感倾向和目的,从而对这一历来较少为人所注意的圣寿词作了一次简要的重新的审视。  相似文献   

15.
从圣寿词这一角度,比较了晏殊和柳永二人在表现内容方面的异同,分析了他们各自的特点和艺术风格,客观地评价了它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并且从写作动机方面探讨了二人圣寿词的情感倾向和目的,从而对这一历来较少为人所注意的圣寿词作了一次简要的重新的审视。  相似文献   

16.
柳永是千年词史上人们无法回避的一位词人,自宋以来的词学批评里,柳永受到了颇多訾议,因其创作了俗词,引发了历代文人几乎一边倒的犀利批判。然而在晚清,这一形势有所改观,继江苏词人冯煦对柳永词给予了较高关注后,湘籍词人陈锐取法于前,推衍于后,对柳永词大加赞赏,他在词学著作《袌碧斋词话》中对柳永"俗"词的重新认识,对柳词协词韵、重字句的欣赏,对周邦彦、柳永师承关系的认同等,都是非常有深度的见解,为柳永在清末的正名、重建词史上的地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柳永慢词的铺叙手法呈现出丰富多变的技巧,尤以“时、空、情、景”的漫衍更迭最为突出。深入探究柳词的铺叙技巧,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柳永在词的创作手法上的拓展,甄别柳词艺术的高低优劣,并以此透视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辛弃疾在词的语言革新方面有着突出贡献 ,特别是他以口语、俗语、方言等民间语言入词 ,开创了新的表现方法 ,形成了其独具个性的语言风格。本文分别从辛词使用民间语言的种类以及其强烈的艺术表现力两个方面就辛弃疾词作中民间语言的运用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诗歌史上很早就有羁旅行役之作,后来逐渐形成羁旅诗创作的传统。春秋时期诗人宋玉的羁旅诗《九辨》在中国诗歌史上奠定了“怀才不遇”、“贫士不遇”之情感主题(悲秋母题)。柳永部分羁旅词与宋玉《九辩》在主题内容和情感内涵上有着实质上的渊源关系,可以是说由于独特的身世遭遇,使其对宋玉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并深深的认同了宋玉,进而把悲秋的文学传统主题引入慢词,使慢词在题材和内容上得以诗化、雅化。  相似文献   

20.
苏武是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大家,他在诗、赋、文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尤其是他的词作,激昂排宕,转一代之风气,在文学史上独放异彩。词自《花间集》至柳永,始终不脱“艳科”的范围,这些花柳之词,冶荡之音,与正统的言志、载道的诗文相比,品位甚卑。宋初以词为“小道”“小技”。文人作词,不过是为消遣,故词又别称“诗之余”。作词或被视为有才无行,有玷令德。苏武开始作词时,柔媚香软的柳词正风靡一时,时谓凡有井水处,人皆歌柳词,柳词影响之大,传播之广,于此可知。但这种流行曲只在民间有市场,登不得大雅之堂。东坡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