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应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指导乳癌手术方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开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必要性、可行性、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美蓝5 mL于原发肿瘤上、下、左、右选4点行皮下及乳腺组织注射,5~15 min后仔细解剖,根据蓝染标记切除SLN.所有患者行同期根治术,切除SLN与区域清扫标本同时送病理检查,了解其符合率,并评价SLNB的可行性.结果 30例均进行SLN识别定位,活检后经病理检查有2例错误.1例未取到SLN,故SLN的检出率为96.7%;1例SLN病理呈假阴性.按目前国外SLNB的评价标准,本组SLNB的敏感度为88.9%,准确率为93.3%,假阳性率为0,假阴性率为11.1%.结论乳腺癌SLNB目前在国内外仍处于研究阶段,随着研究的扩大与深入将可能取代常规的ALND.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联合细针穿刺组织学活检(CEUS-FNBH)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92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患者,于术前行SLN超声造影联合细针穿刺组织学活检,手术切除后进行病理检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并与术前超声造影联合细针穿刺组织学活检进行比较,探讨CEUS-FNBH在诊断乳腺癌转移性前哨淋巴结的有效检出率.结果 92例乳腺癌SLN手术证实为转移性,常规超声检出66例(71.73%),CEUS检出84例(91.30%),CEUS-FNBH检出89例(96.73%);CEUS-FNBH对乳腺癌SLN检出率最高,其次为CEUS、常规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联合细针穿刺组织学活检对乳腺癌SLN的有效检出率均高于单一超声检出率,该检查方法对乳腺癌转移性SLN的诊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乳腺癌行保留乳房的肿瘤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则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结果随访1~61月,中位随访24月,保乳组中1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65);死亡2例,死亡率3.07%(2/54).结论乳腺癌采用保乳手术综合疗法,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生存率尚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乳腺癌行保留乳房的肿瘤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则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结果随访1~61月,中位随访24月,保乳组中1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65);死亡2例,死亡率3.07%(2/54).结论乳腺癌采用保乳手术综合疗法,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生存率尚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技术在治疗胃癌疾病中的价值.方法通过使用亚甲蓝对40例患有胃癌疾病的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术中标识活检,术后进行常规HE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术中注射亚甲蓝后前哨淋巴结的表达情况.结果在40例中有39例检出SLN,其检出率为97.5%.一共检出54枚淋巴结,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用放射性核素(^99mTc-SC,^99m锝-硫胶体)显像联合染料法探测前哨淋巴结(SLN)在乳腺癌外科定位前哨淋巴结中的作用.方法:体检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300例,均为女性,分为两组:一组用^99mTc-SC显像联合蓝染料法;一组单独使用蓝染料法对比,两组进行SLN检出率比较,并判断以SLN病理结果推断腋窝淋巴结(ALN)累及状况的可行性.结果:单纯蓝染料法对SLN检出率为96.4%,放射性核素联合蓝染组检出率为100%.SLN有转移者为28.7%,ALN有转移者为32.8%.结论:放射性核素显像联合蓝染法在探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成功率高于单纯蓝染料法.SLN与ALN二者之间转移情况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前哨淋巴结切除的规范性及术中临床可疑淋巴结检出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以蓝色染料作为示踪剂的规范前哨淋巴结活检,其中成功63例.采用印片细胞学的方法做病理诊断,前哨淋巴结切除过程中发现的临床可疑淋巴结单独送检,找出染色前哨淋巴结病理阴性而临床可疑淋巴结病理阳性的病例.结果:65例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检出率为96.9%,63例患者中共检出138枚前哨淋巴结.印片结果显示,13例患者前哨淋巴结阳性,其中染色前哨淋巴结阴性而未染色临床可疑淋巴结阳性的患者3例,占前哨淋巴结阳性患者的23.1%.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规范性及可靠检出临床可疑淋巴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手术不规范而遗漏阳性的临床可疑淋巴结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8.
对美蓝作为示踪剂进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进行了临床研究。将1%亚甲兰4ml注入肿块旁或切检腔旁、乳晕旁皮下,切取前哨淋巴结。23例患者中22例成功检出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96%。通过注入亚甲兰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检出率高,并能准确预测乳腺癌患者腋淋巴结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是评估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的重要手段.如果能从SLN阳性患者中筛选出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低危人群,则可避免不必要的腋窝清除,因此采用非手术方法判断SLN阳性患者NSLN的状态十分重要.本研究通过分析S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发生NSLN转移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以及相关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成功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LN阳性患者发生NSLN转移与肿瘤大小、脉管癌栓、SLN阳性个数、SLN阳性比例、TGF-β表达和PDGF表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有脉管癌栓、SLN阳性个数>2、SLN阳性比例>0.5、TGF-β>34.14 ng/mL、PDGF>390.55 pg/mL是SLN阳性乳腺癌患者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列阵图预测模型,内部验证的C-index值为0.825,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预测效果.ROC曲线下的面积为AUC为0.872,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曲线与理想曲线贴合较好.决策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阳性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湘南学院附属医院2005年4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06例早期乳腺癌,以患者体型、术者经验和示踪剂浓度等因素为指标,前瞻性观察分析。结果患者体型肥胖、术者经验不足和示踪剂被稀释均降低SLNB的检出率。各因素分别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SLNB时应对患者肥胖体型予以重视、使用标准的示踪剂、加强对乳腺外科专科医师的培训和监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四个分子亚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264例,根据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将其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Triple-negative型四个分子亚型,比较不同分子亚型之间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的差异,并对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HER-2过表达型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最高,其次为Luminal B型,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月经状态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小叶癌和导管癌较其他病理类型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高;肿瘤直径大于5 cm后,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是否为Luminal A型、是否为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为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ER-2过表达型和Luminal B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肿瘤大小、分子分型、病理类型为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腋窝淋巴结(ALN)转移数目是影响浸润性乳腺癌预后最重要的因素,本研究明确淋巴结转移(LNM)数目与无瘤生存期的关系,并将其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标志。方法:180例行全乳+ALN I、II平面解剖术病例,摘取全数LN作连续6张切片,由病理切片报告浸润癌最大径。并根据PN和PT结果,选择化疗和(或)内分泌治疗方案。记录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ALN检查数、转移数。分别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按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并对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180例中,95例有ALNM,ALNM发生率为53%。其中N085例;N152例;N220例;N323例。ALNM数随肿瘤大小增加而升高。总的5年无瘤生存率88%,无ALNM者,5年无瘤生存率为99%;一旦出现ALNM,5年无瘤生存率则降至79%(P<0.01)。结论:腋窝淋巴结状况是乳腺癌重要的预后因素。淋巴结转移数目、孕激素受体是判断预后的指标。切除淋巴结数应超过10枚,以便准确N分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乳腺癌中Fas抗原与C-erbB-2表达,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乳腺癌组织中Fas抗原与C-erbB-2表达,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as抗原阳性率为56.9%,C-erbB-2阳性率为60.8%.结论Fas抗原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C-erbB-2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Fas抗原、C-erbB-2检测对判断乳腺癌预后、淋巴结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53、ER、PR的表达与预后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p53癌基因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80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53、ER、PR的表达.结果:c-erbB-2、p53、ER、PR的阳性率分别为:48.75%(39/80)、56.25%(45/80)、52.5%(42/80)、58.75%(47/80);c-erbB-2、p53在ER、PR均阳性组的表达低于二者均阴性组的表达(P〈0.05);c-erbB-2、p53在淋巴结转移组中表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的表达(P〈0.05);ER与PR的表达呈显著相关性,与临床分期及组织学类型无关.结论:c-erbB-2、p53、ER、PR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是指导内分泌治疗的重要指标,有利于客观评估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判定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近端胃癌淋巴结转移数目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行D2 或D3 术式的近端胃癌标本 ,全数摘取淋巴结 ,比较全胃切除和近端胃切除淋巴结切除数目 ,按 1997年修订的 5thTNM分期判断预后。结果 :32例共取淋巴结 2 0 15枚 ,平均 6 3枚 /例。近端胃切除 5 7枚 /例 ,全胃切除 70枚 /例。按新的分期 ,N1、N2 、N3 病例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36 .46 %、11.0 5 %、0。结论 :随着癌肿侵犯范围的扩大 ,必须扩大淋巴结切除范围 ,新的定量N分期优于旧的定性N分期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KIF18A蛋白与卵巢癌发生的关系,并探讨该蛋白分子治疗临床卵巢癌的潜在价值.对比100例卵巢癌病患的癌组织与正常组织芯片,KIF18A蛋白分子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癌、转移淋巴结中皆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的不同分期中,Ⅰ期与Ⅱ期相比,在Ⅱ期中KIF18A蛋白分子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同时,淋巴结转移性浆液性乳头状腺癌中的KIF18A蛋白表达量高于非转移性的浆液性乳头状腺癌(p≤0.05).这些结果表明,KIF18A蛋白分子的表达强度与卵巢癌的肿瘤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卵巢癌检测的新型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