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狭窄中进行双源CT成像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甘肃省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2013年6月~2014年6月冠状动脉狭窄病人70例,进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法检查,后进行双源CT成像检查法,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阳性诊断率;比较两组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结果:双源CT成像检查法轻度狭窄35例(87.5%),中度狭窄22例(84.6%),重度狭窄1例(25.0%);MRA轻度狭窄25例(62.5%),中度狭窄15例(57.7%),重度狭窄0例;双源CT成像检查法的阳性情况显著高于MR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源CT成像检查法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显著高于MR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狭窄进行双源CT成像检查,准确性较高、效果确切,可作为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首选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手工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简称H—LCT)及TBS系统在筛查宫颈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对5500例受检者的宫颈细胞采用H-LCT技术检测和TBS分类诊断,将诊断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病变均列为细胞阳性病例,并在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将细胞学结果与活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LCT法标本满意率为96.36%,细胞阳性病例603例(10.96%),其中宫颈癌(CA)7例(0.13%,),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45例(0.82%),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224例(4.07%),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37例(0.67%),ASCUS+AGUS共290例(5.27%)。对其中564例行病理检查: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病理阳性率和准确率分别是CA(100%,100%);HSIL(100%,91.11%);LSIL(67.27%,58.18%);ASC-H(54.05%,27.03%);ASCUS+AGUS病理阳性率是14.12%。结论 H-LCT技术和TBS系统目前是一种准确、全面高效的宫颈癌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趾臂指数(TBI)和踝臂指数(ABI)检查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将62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和50例冠脉造影正常的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TBI、ABI检查。根据TBI、ABI检查结果和临床资料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指数积分、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高,TBI、ABI均明显降低,TBI、ABI和冠脉狭窄程度积分呈负相关(P〈0.01),TBI与ABI仅轻度相关(r=0.62,P〈0.05)。结论:TBI与ABI;相关性不高,联合检测可以更有效评价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Urn)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诊断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患者36例和放疗后坏死患者24例,均接受常规MR[检查和DWI检查,分析DWI表现,并对两组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DC)进行比较。结果放疗后复发组在DWI多表现为高信号,而放疗后坏死组多表现为低信号;放疗后复发组和坏死组ADC平均值分别为(0.87±0.13)×10^-3mm^2/s和(1.12±0.18)×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2,P〈0.001)。结论DWI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常规MRI序列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CSII)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MSII)对初诊重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差异.方法:对95例空腹血糖〉11.1mmol/L的初诊重型2型糖尿病患者,用CSII治疗46例,用MSII治疗49例.分析比较两种胰岛素治疗方法对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停用胰岛素后血糖良好控制维持时间.结果: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3±0.23)天,胰岛素用量(50±1.25)U,低血糖发生率4.3%,血糖良好控制维持时间(18±0.52)月;MSII组血糖达标时间为(8±0.35)天,胰岛素用量(60±3.25)U,低血糖发生率14.29%,血糖良好控制维持时间(10±0.47)月.结论:初诊2型重型糖尿病患者经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后可以诱导出较长的“蜜月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与CT扫描对膀胱癌分期诊断的临床价值及临床检查方法的选择。方法:搜集经病理确诊,且术前均行超声及CT检查的膀胱癌患者45例,将患者分为2组,即T1-T3a期组和T3b—T4期组,比较超声及CT与各组临床分期的符合率,并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其结果。结果:45例患者中,T1-T3a期31例,T3b—T4期14例;超声对T1-T3a期病变分期的符合率(77.4%)较CT(66.7%)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0.05),CT对T3a-T4期病变分期的符合率(92.9%)较超声(50.0%)高,且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3〈0.05)。结论:二维超声和CT检查对膀胱癌的检出及分期是互补的方法,超声对浸润较浅的病变分期较敏感,而CT检查对T3b期及其以上膀胱癌分期较敏感。综合利用二者对膀胱癌分期可以指导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和二尖瓣狭窄(MS)的患者红细胞中SOD活力,分析术后SOD活力的变化。方法:应用四氮唑蓝法(NBT法)。结果:ASD、VSD和MS患者红细胞中SOD活力明显低于正常人,术后可见SOD活力逐步提高,患者年龄愈小,SOD活力增加幅度愈大。结论:ASD、VSD和MS患者术后可使SOD活力增加,有利于保护心脏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8.
玉树马血液生化指标测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海省68匹马玉树马的20项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为:BK,(34.20±2.96)mmol/L;SK,(3.77±0.45)mmol/L;EK,(91.12±5.42)mmol/L;SNa,(133.79±4.34)mmol/L;SCI,(106.31±4.26)mmol/L;SCa,(2.74±0.13)mmol/L;SP,(0.99±0.25)mmol/L;ZnTT,(5.06±1.96)孔氏单位;TTT,(2.06±1.74)麦氏单位;ALP,(5.25±1.19)IU/L;AST,(213.62±35.73)IU/L;血清总蛋白,(80.15±4.72)g/L;血清白蛋白,(40.46±3.82)g/L;血清球蛋白,(39.69±4.66)g/L;A/G,1.04±0.21;血清蛋白组分(%):A(50.35±5.08),α1(3.23±1.32),α2(8.95±2.42),β(12.33±3.40),γ(25.14±4.34)。  相似文献   

9.
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分析大脑中动脉区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程度与脑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收治疑似脑梗死且发病在72h以内的99例患者,全部行CT脑部血管造影检查,然后实施核磁共振常规(MRI)成像,弥散加权(DWI)成像及脑血管(MRA)成像检查。对每位脑梗死患者的梗死范围予以计算。并且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估,计算出MRA对大脑中动脉区急性脑梗死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血管狭窄程度的符合率,分析大脑中动脉区急性脑梗死与脑血管狭窄程度,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诊断的特异度为90.48%(19/21)、灵敏度为94.87%(74/78)、准确率为93.94%(93/99)。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符合率计算分别是:轻度狭窄90.91%、中度狭窄92.31%、重度狭窄93.75%、血管闭塞85.71%,与CTA诊断结果之间一致性良好,(K值≥0.75)。DWI能够明确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变位置以及范围,而MRA则显示病变部位血管狭窄程度,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TA方案治疗初治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将初治急性髓性白血病(m除外)患者65例随机分为TA(吡柔比星联合阿糖胞苷)治疗组和DA(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对照组,化疗2个周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率(CR)67.6%,部分缓解率(PR)18.9%;对照组CR57.1%,PR7.1%。骨髓抑制情况:治疗组粒缺持续时间为(8.23±1.52)d,外周白细胞(wBC)最低值(0.35±0.12)×10^9/L,输血小板(PLT)量(机采单位)(2.19±0.59)。对照组粒缺持续时间为(5.51±1.31)d,WBC最低值(0.43±0.11)×10^9/L,输PLT量(机采单位)(1.86±0.73)。感染发生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85.7%。胃肠道反应:治疗组24(64.9%)例,对照组25(89.3%)例。脱发:治疗组19(51.4%)例,对照组21(75.0%)例;肝功能异常:治疗组2(5.4%)例,对照组7(25.0%)例。ECG异常:治疗组0例,对照组3(10.7%)例。口腔溃疡:治疗组4(10.8%)例,对照组9(32.1%)例。结论 TA方案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较DA方案缓解率更高,毒副反应较DA方案更轻,但骨髓抑制时间长,感染发生率及出血性机会较DA方案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89例)及多支病变组(96例),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Cys C检测并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Cys C水平的差异及Cys C与冠状动脉照影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多支病变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1.55±0.32)mg/L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1.28±0.20)mg/L(P<0.01)。(2)两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与冠脉造影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多支病变组r=0.78,P<0.01;单支病变组r=0.75,P<0.01)。结论 Cys C水平检测能预测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且随着Cys C水平的增高,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2.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0月-2012年2月共收治的8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8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通过临床症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价其疗效,并随访3。18月。结果80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狭窄程度明显改善,平均狭窄程度从术前的狭窄率为(78±11)%下降到治疗后的狭窄率为(16±3)%。术后无颅内出血、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例有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作,但无新的脑梗死,DSA复查发现3例再狭窄其狭窄率均约32%但无症状。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一个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判断CT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64例拟诊断为因颈动脉处狭窄导致的脑供血不足的患者,行CTA和DSA检查的患者影像资料,对血管狭窄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4例患者中有150例患者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共341处。颈动脉轻度狭窄的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1,P〈0.05),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检查颈动脉狭窄基本可以替代DSA,作为常规怀疑颈动脉狭窄诊断的首选筛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的可行性、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我院行筋膜内子宫全切重建阴道顶改良手术50例(改良组)及同期行传统的子宫全切术(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改良组(77±41)min、(142±26)ml和对照组(107±49)min、(230±38)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发病率、平均住院时间,改良组(46±4)h、1096、(7.8±0.6)d,对照组(48±6)h、10.896、(7.4±0.2)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比传统子宫全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好,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千伏级锥形束CT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摆位误差的监测及分析鼻咽癌(NPC)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误差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物理剂量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鼻咽癌患者5例。应用医科达Synergy肿瘤治疗系统IGRT-CBCT(Conebeam CT,CBCT),每次照射钱获取X线容积图像(XVI),将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靶中心匹配。获得x(左右)、y(头脚)、z(腹背)方向误差,并通过Pinnacle治疗计划系统研究误差在鼻咽癌放疗中对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系统误差(均数)±随机误差(标准差)在x、y、z方向分别为(-0.55±1.14)mm、(-0.20±2.52)mm、(-0.56士1.18)mm,GTVnd总剂量变化范围0.29—11.54%,GTVnx为-0.27~0.54%,左晶体为-11.95~0.10%,右晶体为-18.27— -0.04%,脊髓为-0.15~8.35%,脑干为-5.50—6.15%。结论:鼻咽癌IMRT具有一定程度的摆位误差。在KV—CBCT系统下进行实时摆位误差纠正,可进一步降低摆位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提高摆位精度。并提高靶区及周围器官所受计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孕晚期凶险型前置胎盘孕妇和正常妊娠孕妇血清中肌酸激酶的差异,探讨其用于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产前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凶险型前置胎盘单胎孕妇92例,其中合并胎盘植入者38例,归入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组,其余54例归入未合并胎盘植入组,再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的既往有剖宫产史,本次为正常妊娠的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孕妇血清肌酸激酶水平的差异。结果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组CK数值为(128.6±19.8)U/L,未合并胎盘植入组为(67.7±21.2)U/L,单纯剖宫产史组为(65.1±20.3)U/L。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时,孕妇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中央型前置胎盘、部分型前置胎盘和边缘型前置胎盘中,肌酸激酶分别为(80.3±38.2)U/L、(77.1±36.0)U/L、(79.6±29.7)U/L,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血清肌酸激酶的测定对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产前预测有价值,与前置胎盘的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血胱抑素C和肌酐值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尿酸(UA)、血胱抑素C(Cys C)和肌酐(Cr)值,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血尿酸和肌酐用酶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胱抑素用比浊法在特定蛋白仪上测定。结果:200例EH患者伴发高尿酸血症(HUA)88例,其Cys C值(1.12±0.14)mg/L和Cr值(141.5±93.5)μmol/L明显高于非HUA者(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高血压分期的增加而明显升高,但Cr升高率明显后于Cys C的升高率和HUA的发生率(P<0.05)。结论:EH患者Cys C、Cr与HUA关系密切;UA、Cys C升高在Cr之前;UA是EH患者肾损害的早期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组织浴槽血管环技术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regulatedproteinkinasesl/2,ERKl/2)通路和血管内皮细胞在15-KETE诱导缺氧大鼠肺动脉收缩中的作用。方法16只体质量为(220±20)g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n=8),正常对照组置于正常环境中饲养(FiO,=21%),缺氧组置于缺氧的培养箱中饲养(FiO2:10%),连续饲养9d后处死,游离直径约为0.5—1.0inIn肺内肺动脉(PA)。剪成3mm长的动脉环,在组织浴槽内进行张力研究。比较在15一KETE给药前后肺动脉环张力变化;机械法去除动脉环内皮,比较内皮完整和去内皮后,15一KETE对缺氧性肺动脉环的收缩作用;用ERKl/2上游激酶抑制剂U0126孵育肺动脉环,比较U0126孵育前后15-KETE对缺氧性肺动脉环的收缩作用;机械法去除动脉环内皮,再比较U0126孵育前后15-KETE对缺氧性肺动脉环的收缩作用。结果1)15-KETE对缺氧大鼠肺动脉环有收缩作用,呈浓度-效应关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内皮完整和内皮去除的肺动脉环,15-KETE对其缩血管作用均受到抑制,但差异显著(P〈0.05);3)内皮完整肺动脉环,在U0126孵育前后,15-KETE的缩血管作用均受到抑制,但差异显著(P〈0.05);4)内皮去除的肺动脉环,U0126孵育前后,15-KETE的缩血管作用也受到抑制,差异显著(P〈0.05)。结论15-KETE可浓度依赖性地收缩缺氧大鼠肺动脉环;15-KETE引起缺氧肺动脉收缩可能与ERK1/2信号转导通路和血管内皮细胞有关,并且位于平滑肌的ERKl/2通路也参与15-KETE诱导缺氧大鼠肺动脉环的收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采用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60例,并以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评价疗效.结果:6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治愈30例(50%),显效25例(41.6%),有效3例(5%),无效2例(3.3%),有效率91.6%.疗程结束时平均照射剂量为(2.3±0.2)J/cm^2,平均照次数(28±2)次,累计照射剂量平均为(31.6±5.46)J/cm^2,有6例患者出现皮肤红肿、灼热感、瘙痒等不良反应.结论:NB-UVB照射治疗寻常银屑病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一种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锁定接骨板与解剖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及解剖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56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关节功能评分(score)等方面的差异.结果:56例均获随诊,随诊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锁定接骨板组术中出血量(134.5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