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考察了常压和270℃时甲醇催化脱氢制取甲酸甲酯反应中Cu-ZrO2/Si4和Cu-ZrO/SiO4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并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u-ZrO/SiO4催化剂的反应性能优于Cu-ZrO/SiO2催化剂.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零价铜是催化活性中心.差热分析表明,ZrO2的加入缓和了Cu(NO3)2的热分解过程.程序升温还原实验表明,加入ZrO2后,降低了CuO的还原温度.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解释了ZrO2的助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差热分析(TG/DTA)技术研究了CuO/SiO2和CuO-ZnO/SiO2催化剂于H2气下的还原行为和在O2气下的氧化行为及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nO的加入有利于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并对CuO的还原有促进作用;在有氧化气氛存在时,ZnO的加入不利于保持Cu^0的还原态。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程序升温还原法(TPR)对Co与H2合成低碳烃催化剂Co-Fe-Cu/SiO2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钴与铁的混合使钴、铁的氧化物的还原温度明显降低,少量铜的掺入使其还原温度进一步降低,正是由于Co、Fe、Cu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才使得Co-Fe-Cu/SiO2对CO与H2反应生成低碳烃显示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氧化铈对负载型氧化铜催化剂的助催化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XPS方法研究了CuO-CeO2/Al2O3催化剂的表面特征,探索了CeO2对CuO催化剂的助催化作用。结果表明〈CeO2是较好的助化组分,在CuO催化剂中添加适量的CeO2,可促进催化剂表面Cu^+含量的增加,从而有利于CO氧化催化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CO氧化模式反应考察CuO/γ-Al2O3,CuO/CeO2/γ-Al2O3,CuO/α-Al2O3和CuO/CeO2/α-Al2O3催化剂的氧化活性,运用TPR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还原性能,结果表明,CeO2能提高Al2O3负载CuO催化剂的CO氧化活性,抑制CuAl2O3尖晶石的形成,改善催化剂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氧化铈对负载型氧化铜催化剂的助催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XPS方法研究了CuOCeO2/Al2O3催化剂的表面特征,探索了CeO2对CuO催化剂的助催化作用.结果表明,CeO2是较好的助催化组分,在CuO催化剂中添加适量的CeO2,可促进催化剂表面Cu+含量的增加,从而有利于CO氧化催化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常压下,以氧气为氧化剂,用两种不同制法的载体分别制备催化剂,用于甲烷部分氧化反应,对比结果表明用醇盐法所制SiO2(ZSiO2)做成的催化剂比用市售SiO2(QSiO2)做成的催化剂反应活性和选择性好,助剂V2O5加入提高了CH4转化率和CO2,CO选择性,降低了HCHO产率和选择性,B2O3加入提高了CH4转化率,HCHO产率和其选择V2O5和B2O3的加入使MoO3与ZSiO3发生了不同的相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常压和270℃时甲醇催化脱氢制取甲酸甲酯反应中Cu-ZrO2/SiO2和Cu-ZnO/SiO2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并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1,2-二环戊二烯基四甲基二硅烷与丁基锂作用生成[四甲基二硅撑]双(环戊二烯基负离子盐),后者随即与六羰基钨反应形成1,1-[四甲基二硅撑]双[环戊二烯基三羰基钨负离子盐],(Me2SiSiMe2)·[Cp′(CO)3W-]2·2Li+(I).(I)分别与六种卤化物反应,生成在钨原子上引入取代基的产物:(Me2SiSiMe2).[Cp′W(CO)3R]2,(R:Me,C2H5,2;PhCH2,3;CH2COOC2H5,4;CH3CO,5;P3hSn,6).(I)用醋酸处理后,随即分别与CCl4,NBS及I2作用,生成相应的钨卤化物,(Me2SiSiMe2)[Cp′W(CO)3X]2,(X:C1,8;Br,9;I,10),(I)与Fe3+/H3O+作用发生氧化偶联,生成双核W-W键产物(Me2SiSiMe2)[Cp′W(CO)3]2,11.(Cp′=C5H4)  相似文献   

10.
NiO/SiO2是优良的非贵金属型CO氧化催化剂,EXAFS和TPR表征表明其活性中心为NiO。在此基础上进行的Monte Carlo模拟表明,在NiO/SiO2上CO氧化遵循L-H机理。  相似文献   

11.
甲醇脱氢制备甲酸甲酯的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浸渍法制备的Cu/SiO2、Cu-ZnO/SiO2、Cu-ZnO-ZrO2/SiO2,以及Cu/γ-Al2O3、Cu-ZnO/γ-Al2O3、Cu-ZnO-ZrO2/γ-A六种催化剂应用于甲醇脱氢制甲酸甲酯反应。实验结果表明,以Al2O3为载体的催化选择性较差且易积炭失活;加有ZnO助催化剂的Cu-ZnO/SiO2性能优于末加助催化剂的Cu/SiO2;加有权助催化剂的Cu-Zn-ZrO2/Si  相似文献   

12.
C,LC和SLC催化剂上的甲烷氧化偶联及其相应的C2产物的催化氧化和它们的气相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催化剂明显地抑制C2H4的氧化反应,其抑制能力由小到大按C,LC,SLC顺序增加.而在甲烷氧化偶联反应中,C2产率和选择性同样按此顺序增加.这表明在甲烷氧化偶联反应中,催化剂C,LC,SLC起着抑制C2H4产物深度氧化的作用.这一顺序也同CO2TPD表征的催化剂碱强度顺序一致.关联结果说明:这种抑制效应可能与催化剂的内在碱性有关.研究同时表明:在优化组成的SLC催化剂上的甲烷氧化偶联反应中,La2O3可能有利于·CH3自由基的产生;CaO有利于产物C2H6的氧化脱氢生成C2H4;而SrO的引入则对最终产物C2H4的深度氧化起着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设计了反应与分离合二为一的膜催化反应器,将自制的负载型TiO2-聚丙烯疏水性复合膜材料用于以Ni-Cu/MSO为催化剂的CO+H2合成乙烯的反应,考察了反应中CO的转化率和乙烯的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以Ni-Cu/MSO为催化剂CO+H2合成乙烯膜催化反应(反应温度为150℃),与常规的催化反应在同温度下进行比较,CO转化率提高了8.5%,C2H4的选择性提高了12%.  相似文献   

14.
硅基取代环戊二烯基二羰基铁负离子[η^5-RC5H4Fe(CO)2]^-(R=SiMe3,I;Si2Me5,Ⅱ)与铁碘化合物(η^5-C5H5)Fe(CO)2I反应,除得到新的Fe-Fe化合物外,还分离到另两种母体Fe-Fe化合物;桥连化合物(η^5,η^5-C5H4SiM32OSiMe2C5H4)[Fe(CO)2I]2(6)与铁负离子[η^5-C5H5Fe(CO)2]^-(Ⅲ)的反应,仅分离到各  相似文献   

15.
利用循环伏安法和阶跃电位法研究铜微电极在HCl和H2SO4溶液中的点腐蚀行为结果表明,Cu在HCl和H2SO4溶液中腐蚀机理不同。Cl^-对Cu氧化膜具有破坏作用。Cu在0.1mol/L H2SO4溶液中的I-t曲线的初始部分呈性关系,为动力学控制。  相似文献   

16.
基于pin结构的a-Si:H太阳能电池中的空间电荷效应,讨论了a-Si/CuInSe2叠层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得出由光生空穴俘获产生的a-Si:H层中正空间电荷密度的增加,改变了电池内部的电场分布,普遍抬高了a-Si:H薄膜中的电场强度;在当照射下,空间电荷效应不会给a-Si/CuInSe2叠层结构中的a-Si:H薄膜中的场强度;在光照射下,空间电荷效应不绘给a-Si/Cu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XRD,TPR,TPD-MS,TPSR-MS和IR技术,研究了负载于SiO_2担体上的Ni,Cu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所引起的CO加氢反应性能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双金属Ni和Cu之间可以很好地形成合金,Cu的4s电子迁入Ni的3d轨道的电子效应,使双金属催化剂对H_2和CO的吸附能力有别于单金属Ni,Cu催化剂;CO加氢在Ni中心上按“表面碳”机理生成烃类,在Cu中心上通过HCO_(a)活性中间物生成醇类,Ni和Cu的合金化则有利于C_2以上的物质生成。  相似文献   

18.
复合固体酸SO2-4/Fe2O3-SnO2催化合成乙酸乙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固体酸催化剂SO^2-4/Fe2O3-SnO2,考察了该催剂在乙酸乙酯民中的催化活性,并与SO^2-4/ZrO2浓H2SO4催化剂进行了比较,同时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因素诸如催化剂的制备,用量及反应时间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采用XRD,IR,Mobauer ESR,XPS,SEM和孔结构分析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比研究了新鲜,失活和再生三种丙烯氨氧化催化剂的体相结构和表面性质。结果表明,新鲜催化剂中各元素以Fe2(MoO4),α-CoMoO4,NiMoO4,γ-Bi2O3.MoO3,α-Bi2O3.3MoO3,η-MoO3,α-Bi2O3和β-Bi2O3形式存在2;失活催化剂中,部分Fe2(MoO4)3转变为α-Fe-M  相似文献   

20.
在密闭循环反应器中,于290℃下研究了CO存在下催化剂MTPP-CeOx-SiO2(M=Co^2+,Ni^2+,Cu^2+)催化还原NO或N2O的反应。催化NO还原的活性顺序是NiTPP>CoTTP>CuTPP,而N2O还原和NO深度还原为N2的顺序是NiTPP>CuTPP>CoTPP.NOx还原的催化特性和MTPP的电化学氧化机理有关(取决于中心金属或卟啉环被氧化的次序)。CO不仅还原NOx而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