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结构主义思想同语法化理论之间存在着原则分歧:前者主张语言(语法)系统的自主性和共时性,后者则强调语法系统受制于人类的认知过程、并且经过历史演变而形成;正是因为这些原则分歧,结构主义流派同语法化研究在时期分布上几乎是相互排斥的;但是,在结构主义经典著作中是存在着一些语法化思想的萌芽的.  相似文献   

2.
结构主义文论在当代西方文论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继承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派注重文学文本的客观分析的科学主义传统,并使这种传统发展到极致;同时,它又开启解构主义那种颇具颠覆意味的解构思想。符号学是一门学科,结构主义是一种方法,两者虽然性质不同,但在外延上却时常交叉起来。本文尝试从理论背景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去浅析结构主义与文学符号学,从而作者自身能够对这两者有一个更深更透彻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李秀方 《科技信息》2009,(10):141-141
结构主义文论在当代西方文论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继承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派注重文学文本的客观分析的科学主义传统,并使这种传统发展到极致;同时,它又开启解构主义那种颇具颠覆意味的解构思想。符号学是一门学科,结构主义是一种方法,两者虽然性质不同,但在外延上却时常交叉起来。本文尝试从理论背景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去浅析结构主义与文学符号学,从而作者自身能够对这两者有一个更深更透彻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19世纪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的著名小说《弗兰肯斯坦》,被公认为是一部开创了西方近代科幻小说先河的力作。结构主义文学批评对文学作品的结构模式特征的揭示有其独到和深刻的地方,在方法论上对文学文本的解读有一定的启发性。通过从结构主义视角分析了该小说的文本结构、叙述程式和叙事艺术,揭示其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5.
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的断裂与联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之间是一种既断裂又联姻的关系,它们两者都是寻找文本的意义踪迹,只是方法上是对峙的,结构主义试图建立恒定的文本建构与解读模式,而后者则通过消解中心,瓦解结构使文本意义走向边缘,但两者在对峙的背后又都是为了寻找文本的意义踪迹。  相似文献   

6.
俄国的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及结构主义都是以文本为基础的批评方法,它们可以说是历史的承接,但又有所不同。俄国形式主义以文学语言形式为绝对的批评对象,采用陌生化理论,分析文学的文学性。新批评则是以单一文本的次深层形式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理论原则,获得文学作品丰富的内涵。结构主义与俄国形式主义和新批评所不同的是,它从宏观的角度,发掘纷繁复杂的表象之下的同一模式,从而揭示出作品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7.
储姝云  俎洪艳 《科技信息》2012,(25):144-144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和结构主义的奠基人,他的著作《语言学普通教程》被奉为结构主义的圣经。该著作中提出的三组对立关系,即语言和言语、能指和所指、横组合关系和纵聚合关系,分别启发和影响了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模式研究、罗兰.巴尔特的"文学代码"研究以及罗曼.雅各布森的文学语言诗性功能的研究,从而奠定了结构主义文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它赋予语言以结构系统。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视角下的英语语法分析在结构主义理论的概述上及英语语法课程教材的编制上体现了它的系统结构性,在语法内部结构关系中更是体现了这种特性,文章分析了我国英语语法的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在实践中的教与学。  相似文献   

9.
哲学阐释学与后结构主义观点的相似并非只是偶然的殊途同归,实际上,哲学阐释学与作为反人本主义而存在的结构主义在某些程度上有其共同的哲学来源.而在结构主义走向后结构主义之路中,哲学阐释学更起到了异常重大的作用,它为后结构主义的文本理论提供了非语言学性质的哲学依据,使之在某种程度上才拥有了哲学性质.哲学阐释学关于历史性的阐释的循环理论与艺术真理观都对后结构主义的文本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实际上,后结构主义是利用哲学阐释学才拯救了被结构主义压制与抛弃的读者.  相似文献   

10.
周小丽  黄珊 《科技信息》2012,(8):171-171
结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法国取代存在主义而广为流传的哲学思潮。结构主义把理论出发点由作为主体的人转向具有某种"客观"结构和体系的语言,也就是由人的主观性转向语言的"客观性"。后结构主义作为结构主义的自我反思,解构了曾经占据学术前沿的结构概念;它解构文本的世界,消解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模式,走向纯粹的能指游戏。本文探讨了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的产生背景,二者的中心观点以及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借助葛兰西的有机知识分子理论,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倡导理论进行了重新分析和评价。指出这是知识分子自觉走向有机化的一次主动选择。它更多的是一种社会政治运动。其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均应从这一角度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12.
文体是否重现是文学翻译评价的重要标准,鉴于不断发展的文体学理论和分析模式,小说翻译研究可以通过文本结构,即词汇、语法、修辞、句间照应和语境这四个层面进行文体分析,以此作为小说翻译评估的判断标准和小说翻译文体重现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蓬勃发展。该理论摆脱了当时盛行的对等翻译理论的束缚。打破了以前原文文本中心论的翻译研究传统.使译者更多地关注译文和译文读者。译文的社会效应和交际功能,赋予了翻译更多的涵义,拓宽了翻译理论研究的领域,也为翻译批评建立了一种新的动态模式,具有深远影响。文章将在概述该理论的形成及翻译原则的基础上,着重例证其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这一颇具争议的问题,旨在说明其对文学翻译批评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艾丽丝.默多克是英国二战后知名的小说家和哲学家,她的作品常常表现为一种"哲学的诗化"模式,即以文学的形式探讨诸如人的存在、永恒价值等哲学的基本问题。而"类型"是她用于叙其"思"的重要修辞手段,同型异构的叙事模式使每一部小说都成了她向读者展示人与偶在世界相逢的一次境遇。  相似文献   

15.
关于译者的主体性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但该研究真正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得以深入还得归因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解构主义理论的提出与发展。解构主义一反传统,反对将原文看成是一个稳定而封闭的系统,把意义看成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本文旨在从解构主义翻译观对意义的解构与重构来阐述译者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6.
文学是主体对生活的的摹仿。后现代主义文学提出的“文本之外,别无它物”和“互文性”等观点挑战了传统的文本观。文学摹仿生活的观点似乎走到了尽头。文章认为后现代主义文学也是对生活的摹仿。只不过,后现代主义的生活具有“能指即所指,文本即生活”的特征。根据文学语言的主体间性就是文学的主体性以及二十世纪的批评理论提出“阅读主体和阐释主体通过文本进行历史性对话”和“文本的历史性意义是文本系统和阅读主体的历史性阅读的产物”,试图重建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消费时代临近以及文学边界的消蚀,“文学性”越来越受到文艺学研究者的青睐。其实,并不存在所谓的“文学性”,无论是作为本质的“文学性”或作为功能的“文学性”。“文学性”概念是现代化过程中理性冲动所导致的成果,是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在作祟。文艺学研究应该放弃对“文学性”的探寻,将研究的逻辑起点从“文学文本”转向“文学活动”,结合历史语境对“文学活动”的样态做出描述。由此,我们就可以用“娱乐性”来概括“文学活动”所共享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论是以汉族文论为主体的多民族文论,只有汉族文论,没有少数民族文论,就不能成为完整的中华民族文论。中国少数民族文论具有民族特色,为我国文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必须正确认识中国少数民族文论在整个中国文论发展史上的价值和地位,从发现和输出中国少数民族文论的角度来审视中国少数民族文论,积极主动的寻求平等的多边主义的文论对话。  相似文献   

19.
翻译"竞赛论"和"优势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静 《韶关学院学报》2005,26(4):106-109
许渊冲认为学翻译是两种语言、甚至是两种化之间的竞赛,译应尽可能发挥译语优势,利用最好的译语表达方式。“竞赛论”与“优势论”把学翻译中真与美的关系看作一种动态变化的调整和平衡。“竞赛论”与“优势论”对忠实、真与美等问题的见解旨在使译作更接近潜在读的期待视野,这也是与翻译研究的“化转向”相一致的.实际上给中国翻译实践与理论指出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电视学是将学和电视巧妙的结合,通过电视化的手段对学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产物。但画面语言与字语言的巨大差异使电视要完成本的诗意到镜头的诗意,实现诗意的想象到诗意的具像的转换变得非常困难。因此运用“意象修辞”的艺术手法,充分发挥电视自身的优势来实现电视学传播效果的最佳化是一条有效的途径。笔从受众理论和接受美学的视界出发,结合电视散《大树下的春草》和电视抒情长诗《狂雪》中对“意象修辞”手法在电视学中的成功运用的详尽阐述,论述了这一手法的独到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